美國舊金山本月舉行的 Ruth Anderson Memorial Endurance Run 紀念賽中,29 歲的 BROOKS 贊助選手 CJ Albertson 以 2:38:43 的成績,刷新男子 50 公里馬拉松世界紀錄,他同時也是室內跑道馬拉松的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這場比賽設置在 7.24 公里的環形賽道上進行,每圈約有 45.72 公尺的爬升高度, CJ 以平均每公里約 3 分 10 秒的配速完成超出 50 公里的賽程。
CJ Albertson 作為出色的職業運動員,曾於 2020 年奧運馬拉松賽選拔賽中,以 2:11:49 獲得第七名,他同時也擁有跑步機馬拉松的世界紀錄(2:09:58),並且是室內跑道馬拉松的世界紀錄保持者(2:17:59)。
跑步之於 CJ Albertson,是一項競技運動,更是對自己的挑戰,「比賽使我保持動力,去激發自己更多潛能」。
CJ 在這場比賽中穿著 BROOKS 全新一代競速碳板鞋 HYPERION ELITE 3 ,成為他在賽場上不斷突破極限的助力。氮氣注入科技中底 DNA FLASH 與全腳掌推進式碳板結合,靈敏回彈的同時,提供強勁推動力;鞋面 QuickKnit 工程網布,精巧的立體織紋,如同灰鯖鯊細小的盾鱗,凹凸織紋構造幫助破風阻,提升跑速,好比灰鯖鯊悠游海洋,沒有阻力,且質感輕盈透氣,感覺就像第二層肌膚舒適;搭配半結合式鞋舌、全新環保回收織帶,形成具支撐與包覆性的穩固結構,提供細緻的舒適穿著體驗。
BROOKS 官方表示,另一名 BROOKS 選手,品牌首席跑步導師 Des Linden,也曾在 2021 年穿著 HYPERION ELITE 3 ,以 2 小時 59 分 54 秒締造女子 50 公里世界紀錄,成為史上首位 50 公里破 3 小時的女性選手。
資料來源/BROOKS
責任編輯/Dama
許多馬拉松跑者到了全馬後半段就開始降速,但對於菁英選手及部分進階選手來說,「後半型跑步法」(亦稱後段加速)是參賽的共同策略。想在後半段跑得比前半段快,平常足夠的練習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到了賽前和比賽當下,該怎麼擬定作戰計畫呢?以下是賽前3天到賽事中的全程模擬策略,以SUB4為目標範例,讓你鞏固自己「後半型跑法」的實力!
很多人習慣在疲勞感完全去除的狀態下調整速度,但在跑全馬時,以起跑後感覺「腳有點重」的狀態來調節比較好。
為什麼呢?如果一開始感覺腳步輕盈,前半段雖然跑得愉快,但此時加快速度,後半段恐怕亂了章法而失速。因此如果能讓腳感覺「有點重」,自然能控制住前半段的速度,讓後半段的加速更有可能達成。
想讓腳感覺有點重,必須在最後一周練習比賽速度跑。如果目標是破4(跑進4小時內),比賽3天前跑5-8公里最理想;若時間不允許,也可調到賽前4天進行。
0-10公里:通常剛起跑時會很混亂,無法按照自己理想的配速跑,但要在這裡堅持住自己的速度,在人群縫隙中鑽來鑽去,反而會浪費不少體力。所以就算有些落後,就順著人流跑當作熱身吧!當身體逐漸暖和起來,別忘記繼續控制速度,以比基準速度1公里慢10秒的速度穩穩地跑。在通過5公里時,就算比預定稍慢也不急著加速,等過了30公里再把時間追回來。
配速:5分50秒
完成時間:58分20秒
10-15公里:從周圍跑者中找到速度跟自己相當的人,和他一起穩定地跑,若在規模較大的賽事有配速員,那麼配速員就是最佳選擇。
配速:5分50秒
完成時間:1小時27分30秒
15-20公里:到賽事中段要開始慢慢提速,有節奏地跑,可運用擺動手臂來創造節奏。如果遇到上下坡、順逆風,不用太堅持速度穩定,上坡太努力的話,反而會造成後半段的負擔。
配速:5分40秒
完成時間:1小時55分50秒
20-25公里:通過20公里或過了中間點的時間比預定慢也不要著急,好好維持速度。
配速:5分40秒
完成時間:2小時24分10秒
25-30公里:這階段通常周圍的跑者們會一個個降速,但這時若能穩定速度,就能一個一個超越掉速的人。若行有餘力,那就慢慢提高速度,但記得要一點一點地往上加,不要突然一口氣往前衝。如果不行就不用勉強,等待30公里後的快跑。
配速:5分40秒
完成時間:2小時52分30秒
30-35公里:過了30K就不用控制速度了,以自己可負荷的最快速度來跑。如果肌肉疲勞,步伐無法伸展,不用硬逼自己跨大步,可把動作間隔時間加快來彌補,建議隨著節奏提高速度。
配速:5分30秒
完成時間:3小時20分00秒
35公里到終點:這時別想速度了!只要維持最快的速度往前跑就對了。無論賽前多大的練習,到了比賽尾聲都會很痛苦,但只要成功地在30公里後加速,就能追上並達到你想要的目標,超越許多其他跑者,這會更鼓舞你繼續前進。最後,記得笑著越過終點線。
配速:5分30秒
完賽時間:3小時59分35秒
資料來源/商周出版《秒懂馬拉松入門 》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