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開廣飛跑盃 10/20開吃50K超馬甜甜圈
1
開廣飛跑盃 10/20開吃50K超馬甜甜圈
2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
3
20年的傳承與變革ASICS GEL-NIMBUS 20白金版歡慶上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開廣飛跑盃 10/20開吃50K超馬甜甜圈

2018-10-19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超馬 賽事

2018開廣飛跑盃超級馬拉松即將在本周六(20日)舉行,活動場地位於台北田徑場,這也是全台唯一舉辦在田徑場內的50公里計時競賽,更具有國際超馬總會IAU銅牌標籤認可。這屆50公里個人賽有多位國內分齡紀錄保持人參加,戰況激烈,誰可以「吃甜甜圈」吃最快、吃最多,周末即將見分曉!

開廣飛跑盃 10/20開吃50K超馬甜甜圈見分曉!

開廣飛跑盃自2011年建國百年國慶時舉辦首屆賽事,至今已邁入第八個年頭。賽程包括50公里個人組、6小時接力團體賽,吸引全馬菁英報名與跑團組隊來挑戰。這屆50公里賽程有多位國內分齡紀錄保持人參加,包括曾三連霸的台電之光陳雄海、國軍跑馬好手洪一仁、有望再次刷新國內分齡紀錄的好手黃則原,以及開廣50公里女子歷代五傑陳秀卿。
 
另有許多超馬老將參加,包括跨時代的長跑傳奇何信言、馬場上的抗癌鐵人莊啟仁,以及馬福順、李宗春、謝群忠等人。唯一的外國參賽者是來自日本的村尾隆介Ryusuke Murao,村尾先生是企業顧問、賽事策劃人,也是曾參加世界田徑錦標賽的馬拉松選手,感念台灣311的幫助,希望透過跑步,讓日本企業與台灣運動產業及跑者建立交流管道,超馬協會因此特別邀請他來體驗這場別開生面的超馬賽。

賽道即沿著台北田徑場跑道繞圈跑,在眾跑友口中暱稱為「吃甜甜圈」。50公里總共125個藍色甜甜圈,目前國內50公里最佳男子紀錄為李智群(3:26:12),女子組則為黃素娥(4:01:32),兩紀錄皆在2014年創下。
 
為鼓勵跑者自我挑戰,只要提出經協會認證的同里程賽事成績證明,並在此賽事中突破個人最佳成績,就送一座獎盃紀念。此外,主辦單位設立「破紀錄獎金」,吸引國內優秀的全馬跑者從42公里跨入50公里,進而挑戰超級馬拉松。

超馬接力賽的常客-內湖社大慢跑班

至於6小時接力團體賽,有來自各地跑團共25隊150人參與,其中4隊為台大、東吳、政大等校的EMBA組隊而成。去年橫掃凸台的三聯科技隊伍,今年派出三支隊伍尋求連霸;大人的跑步學堂與內湖社大慢跑班參與多屆,這次也分別組了五隊與四隊參賽;以國旗裝造型聞名的造甘那盃團隊,今年更招募到五隊各地跑友共襄盛舉。
 
今年特別的小巧思是,為了支持超馬協會推動的綠色賽事,加碼製作適合跑者手拿的小容量環保飛跑杯,讓跑友能為自己、為地球一起健康飛跑。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

2019-05-20
知識庫黃崇華教練全馬訓練觀念馬拉松跑步訓練跑步

認真準備一場馬拉松有如應考一場大考,訓練、恢復、賽前模擬、比賽策略等都該從4個月甚至半年前就要開始準備。跑齡高達30年的知名跑步教練黃崇華,也曾當過20年選手、代表國家參賽,經驗豐富的他日前在塞班島馬拉松分享會中,公開分享詳細的賽前準備策略,想在年底挑戰全馬的跑者,看完這篇,就從現在開始準備吧!

如何準備一場馬拉松﹖ 跑步教練黃崇華實戰策略(圖左為黃崇華)

週期訓練的編排

週期訓練大致分為3個可規劃的訓練期﹕

a. 基礎期(賽前12週)
賽前半年到12週這個階段,如果以年底馬拉松賽事為目標,也就是7-8月以前的夏季,這時只要做一件事﹕提升一次性戶外運動時間。這裡的運動不一定要跑步,你可以做爬山、騎單車等任何有氧運動,例如原本只能騎單車40分鐘,你可以漸進延長為1小時。

b. 關鍵期(賽前4-8週)
這是訓練最重要的階段,建議訓練最好以「週」為單位、不以月為單位,好處是週的期間較短,不容易讓人有偷懶念頭,覺得上半個月少跑的用下半月補回來就好。另外要注意的是,跑步訓練不應有距離迷思!黃崇華指出,許多台灣跑者練跑都以距離為目標,其實應以運動時間取代距離。

在這期間,黃崇華建議至少在賽前6-8週甚至更早以前,可報名一場「賽前賽」,目的是以比賽觀察自我狀態,以調整訓練內容和訓練量。

賽前半年到12週之間,只需要提升一次性戶外運動時間

c. 調整期(賽前4週)
每個人的調整期不同,準備期如果比較長,調整期就要拉長;如果是跑2天休1天的跑者,這樣的運動頻率可維持到賽前都沒問題。要注意的是,調整期訓練與恢復時間應避免過度疲勞(自我檢查疲勞指數方法請見以下)。此外,約在賽前2週,可安排一次性運動達到全馬目標完賽時間的3分之2時間,例如全馬目標是5小時,那可運動約3小時半;換算成距離,可練習約28-32公里,練習期間不一定要全程跑步,可跑步搭配騎單車。

如何自我檢查是否疲勞﹖

黃崇華提出一個最簡易的自我測量疲勞指數方法,是運用最低強度活動(站立)測量與安靜心率的差異。

Step1﹕早上起床、或安靜休息一段時間後坐或躺著,測1分鐘心跳次數(即安靜心率),或可測30秒鐘x2。
Step2﹕接著馬上站立起身,測1分鐘心跳次數,或可測30秒鐘x2。
Step3﹕將Step2數據減掉Step1數據,若兩者差距在10次以下為正常值,10次以上代表過度疲勞,差距越高則越疲勞,這時必須增加休息時間。

速度訓練建議

「全馬完成時間未到3小時30分,不用做速度訓練!」黃崇華指出,全馬5-6小時完賽的跑者,只需要做「相對速度」練習即可,例如法特雷克跑,用馬拉松配速跑5公里,再跑比這個配速更快的1-2公里;另一種方式是在操場上,快跑1圈、慢跑1圈,或視體力調整成快跑2圈、慢跑1圈,這樣即可提高鍛煉效果、達到心肺刺激。 

黃崇華強調,間歇訓練需要200-400公尺短距離衝刺,一般只求完賽跑者其實不需要這樣的訓練。而馬拉松最佳的訓練品質是配速跑,也就是用馬拉松配速練跑,可將配速跑占訓練的7至8成。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年的傳承與變革ASICS GEL-NIMBUS 20白金版歡慶上市

2018-03-06
配備館鞋子ASICS跑步

ASICS為慶祝超人氣長跑鞋款GEL-NIMBUS 系列邁入第20週年,特別在本月推出GEL-NIMBUS 20白金版。NIMBUS在拉丁文中有著「雲」的含意,象徵著此系列鞋款具有絕佳的輕量緩震機能。從第一代上市至今,GEL-NIMBUS系列已成為ASICS高階緩震跑鞋代表作,其搭載一系列ASICS高機能運動科技,提供普通及內翻足型跑者更出色的運動表現。

ASICS_GEL-NIMBUS 20 PLATINUM_ASICS 推出 GEL-NIMBUS 20 白金版,閃耀歡慶經典系列20周年

GEL-NIMBUS 20白金版搭載ASICS FlyteFoam專利中底技術與亞瑟膠,擁有卓越的緩衝與吸震機能,且輕量舒適,能夠幫助跑者自始至終維持良好運動穩定度。 同時,金屬色澤的電鍍後跟穩定片與虎爪LOGO反光設計等精緻細節,讓GEL-NIMBUS 20白金版更加閃閃發光,也深刻紀錄了20年的大膽變革與經典傳承的時刻。

ASICS_GEL-NIMBUS 20 PLATINUM_金屬色澤的後跟穩定片與虎爪LOGO反光設計等精緻細節,展現20年的大膽變革與經典傳承

為強化並超越跑者每一步的運動體驗,ASICS GEL-NIMBUS 20白金版在鞋面採用鞋面採用Gradient Mesh 2.0漸層緹花網眼布搭配3D立體印花,兼具時尚外觀並提升鞋款透氣性,無縫線技術亦增加了包覆性與支撐性。此外,星形鞋帶區域則讓鞋面與足部動作更加靈活貼合。

ASICS_GEL-NIMBUS 20 PLATINUM_GEL-NIMBUS 20白金版搭載FlyteFoam中底技術與亞瑟膠,能夠幫助跑者維持良好運動穩定度

2018年是ASICS品牌創始人鬼塚喜八郎先生誕辰100週年,也是GEL-NIMBUS系列誕生20週年,ASICS不斷滿足跑者對高機能跑鞋的期待,並一直致力於推動健康運動和體育賽事的發展,期待能帶領跑者以行動詮釋ASICS「動出我世界」。GEL-NIMBUS 20白金版(男女款)/NT5180

資訊圖片提供/ASIC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