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增肌
  • 跑5K
  • 跑10K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徒手訓練
  • 飲食
  • 啞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新手小心!過度的訓練將會對身體造成這8種傷害
1
新手小心!過度的訓練將會對身體造成這8種傷害
2
美國專家:只要兩週不運動,肌肉就會老化流失
3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手小心!過度的訓練將會對身體造成這8種傷害

2018-12-05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運動傷害

雖然養成持續與固定運動的習慣,已經被證實對我們人體有許多的好處,例如降低壓力、增加能量、有效控制體重與改善心臟與血管的健康;但這並不意味著運動訓練越多越好,過度的訓練將會為身體帶來極大的壓力,甚至於過度訓練的風險與根本不運動的人一樣大。

過度訓練將對身體產生這8種傷害。

當有人出現過度訓練的症狀時,基本上是身體讓他們知道,這些訓練之後所造成的壓力,已經超過身體所能恢復與應對的能力,要讓運動成為一項健康的長期資產,你所做的運動與訓練強度應該要讓你能更快樂更充滿活力,而不是讓你長時間感到疲倦以及壓迫的感覺。
 
雖然每個人的運動門檻不同,但絕大多數的運動專家都建議每天大約運動30-90分鐘即可,一週內安排1-2天的休息時間,讓身體能有充分的修復時間,以便從運動及訓練中獲得最大的好處,休息的時間及天數將取決於你的目標和運動強度,然而,過度的訓練將會對身體造成這8種傷害,你千萬不可不知。

知識便利貼|過度訓練症: 
過度訓練症又能稱做訓練過度症,這個名詞簡單地說是恢復和訓練之間的不平衡,由於恢復和訓練的不平衡往往造成過多的訓練壓力,而此壓力超過身體恢復的能力,導致運動成績的突然退步,即使經過數天的休息及飲食的補充仍無法恢復。訓練過度症常發生在以速度、肌力及協調性為主的運動項目,就發生的組織而言,可能是肌肉肌腱的過度使用。就發生的時間而言,有一種是因為長期的疲勞,指的是全身性的。另一種是短時間的過度訓練,如週末假日參加登山活動,造成隔日小腿肌肉酸痛。
(資訊來源:運動生理週訊)

 1  運動量越大卻越胖

當你的腦子一直告訴你,只要增加較多的運動量並減少熱量攝取,就能讓自己快速瘦下來的同時,你已經在損害身體的新陳代謝率,這是因為運動會影響你的荷爾蒙狀態,脂肪代謝實際上是可以透過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來提高皮質醇(cortisol),進而影響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會間接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肝臟也會增加分解糖原;當皮質醇越高的時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減少脂肪的燃燒,不知不覺中保留任何一個珍貴的熱量來源,以維持身體的運作。如果你又運用控制攝取熱量的方式搭配上大運動量,就會導致身體發出必須減緩所有功能的訊號,根據一項研究發現節食是一種限制飲食的行為,這種剝奪會引發消極情緒,進而導致控制體重的失敗。

運動量越大怎麼會越胖?

 2  腎上腺疲勞或不足

雖然適度的運動或訓練,對於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及健康有著正面的影響,但研究表明,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過多的運動會導致慢性壓力並與腎上腺的問題有關;過度訓練引起的嚴重腎上腺疲勞被稱為過度訓練症候群(Over Training Syndrome簡稱OTS),能夠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其中腎上腺變得如此耗盡,以至於它們停止產生足夠的關鍵激素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類型。德克薩斯A&M大學的運動機能學系,將過度訓練症描述為「慢性疲勞」這是訓練與恢復之間所產生的不平衡現象。

 3  情緒和睡眠模式變化

就像腎上腺功能不足和過度訓練綜合症一樣,當你的身體承受太大的壓力時,通常控制負責保持心情活動的荷爾蒙線體,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功能障礙。許多研究表明,過度訓練和壓力過大的運動員的腎上腺軸功能障礙問題,有時甚至會達到失眠、缺乏動力、煩躁、焦慮或抑鬱的程度;以致於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時因為你的大腦很難產生足夠的快樂荷爾蒙,來控制的皮質醇的暴漲,因此,過度運動與情緒疲勞甚至抑鬱症狀如自殺有關;在2013年由邁阿密大學精神病學系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它們分別調查了四個不同群體的人,分析出過度訓練與抑鬱症狀增加和與疼痛不敏感增長相關的自殺行為相吻合。

 4  性慾與月經產生影響

過多的運動會對與性慾、生育能力和生殖健康相關的性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的產生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年輕女性患有被稱為女性運動三聯體,這包含月經功能障礙,低能量可用性(有或沒有進食障礙)和骨礦物質密度(BMD)降低;由於過度訓練和攝入過少卡路里引起的女性複雜狀況可導致月經功能障礙、身體能量降低和骨質密度降低等症狀。並不是說過度訓練對男生沒有風險,只是女生的身體狀況對於高度的壓力以及熱量不足會特別的敏感,當你的身體感覺到壓力過大的訊號時,就會開始導致壓力荷爾蒙提高,這可能導致類似於經前綜合徵的症狀包括痤瘡、失眠、性慾降低以及對糖類等食物的渴望性提升。

當身體壓力過大時,對於糖類的需求就會大增。

 5  導致肌肉力量下降

你一定有聽過肌肉的成長不是在訓練的當下,而是在你休息與睡眠的時後!當你在訓練之後不給肌肉足夠的休息時間,那肌肉組織就無法快速的恢復與成長;加上肌肉組織恢復和重建可能需要幾天時間;通常建議都是24-72小時的修復期,如果你在肌肉未完全修復的期間又增加強度訓練,這時就不會看到肌肉的成長;甚至於肌力也會隨之減弱。

 6  身體免疫力降低

當身體激素水平異常波動,加上關節和肌肉組織變得過度疲勞時,就可能會增加炎症的發生率,進而導致疾病、腫脹和疼痛似乎不會輕易消失的問題,另外,由於過度疲勞會提高我們身體的皮質醇水平,讓身體容易發炎並抑制免疫系統的做用。免疫力降低就會讓感染風險增加,包括馬拉松容易發生的上呼吸道感染(URTI),而最近已經確定的T輔助淋巴細胞(Th)是免疫功能重要的一塊,這些組織創傷所導致的運動相關免疫抑制,就會抑制身體產生這些幫助的能力,讓我們的身體更容易生病。

 7  心臟健康產生拮抗

雖然適度運動對心血管功能很重要,但做太多反而會對心臟健康產生拮抗作用,對過度訓練者的研究發現,當從事長期過度耐力運動,包括馬拉松、超級馬拉松、鐵人三項和非常長距離的自行車比賽時,可能會對心臟和動脈的結構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當這些運動時沒有補充足夠的卡路里和睡眠,對於心臟上施加的大量壓力,可能導致心臟心房和右心室容量超過負荷,讓心臟瓣膜增厚(心肌纖維化) 、心跳心律失常、冠狀動脈鈣化、血壓變化(舒張功能障礙)和動脈壁僵硬的問題。一種方法可以監測是否發生這種情況?起床後檢查你的早晨心率,並根據你當週的活動水平跟踪其變化情況。

 8  干擾電解質平衡

人體的肌肉十分依賴於液體特別是水和電解質營養素,包括鎂鈉鉀之間的微妙平衡,以保持活躍和健康,甚至心臟可以說是體內最重要的肌肉部分,當你長期缺鉀或由於過度使用自己其它營養成分時,就會造成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態。要知道當你在運動時,肌肉會消耗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和液體,尤其是超過三小時以上的耐力型運動。當體內的鎂在活動期間消耗殆盡卻沒有補充時,會導致焦慮、失眠、抑鬱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在運動期間攝入的液體不足,則在恢復期間需要鈉以減少尿量並提高液體平衡恢復的速度。所以過多的運動只會增加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在營養密集的食物訓練後加油並讓自己有時間恢復以便身體重新校準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draxe、na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專家:只要兩週不運動,肌肉就會老化流失

2020-03-03
保健話題生活觀念

只要每週花一小時半得時間運動,看似雖少,卻能延長你一輩子的健康壽命。根據美國權威期刊《Lancet》中一項研究顯示,2016年一樣研究發現,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約14億)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因此,這讓他們出現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失智症與一些癌症的風險增加。此外,他們的肌肉量也掉的比有在規律運動的人還快!

2週不運動,心血管功能下降1.8%

根據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在2019年初時,公佈了一項研究不運動對身體的研究。他們從研究中發現,對於年輕的非肥胖成年人,即使短時間不運動和久坐,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首先,他們先調查參與研究的人員他們平時的走路步數,發現他們平時每天能走1萬步以上,但為了實驗,於是要求他們平均每天減少約1萬步的運動,並且增加了103分鐘的坐著時間。然而過了14天後,他們的心血管功能下降了1.8%,而且心肺功能下降且腰圍也增加,但是,恢復正常活動14天後,血管功能恢復到了原先的水平。

此外,據刊《康復醫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一項針對不運動降低肌肉量的研究顯示,只要不運動兩週,肌肉量明顯會下降。研究找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將參試者用一條腿部固定器綁定,保持不動2個星期後,年實驗者的腿部肌肉平均減少485公克,而老年人腿部肌肉平均減少250公克。換句話說,這意味著年輕人肌肉力量降低了1/3,其腿部肌肉力量衰退程度,相當於衰老40~50年。

10天不運動,大腦就退化

根據《衰老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and conducted)的一項研究發現,平時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若僅停止運動10天左右,大腦中負責機體思考、學習、記憶的重要區域血流量會明顯下降,也就是說,只要不運動,身體各個器官會運作變慢,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以及降低運動表現此。此外,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老年人需要進行規律運動,這樣可延緩大腦的萎縮進程,可提高其認知功能,並降低機體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newsweek.com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打造健康身心

不少研究都發現,適量運動對於改善三高有益,甚至還能改善心理疾病,抑制負面情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而且能夠助人遠離失眠、精神以及身心狀況都比較良好。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2019-10-07
生活觀念保健話題

許多人都有午睡習慣,但睡多少才有益健康?根據瑞士洛桑大學醫院分析3462人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2次的人(每次5分鐘至1小時),比不睡的人的降低48%中風、心臟病風險且多睡無益。每周午睡更多次的人通常是年紀較長、身材較胖者。不過,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薩塔爾(Naveed Sattar)建議,比起午睡,晚間規律睡眠,白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和運動更重要。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independent.co.uk

每周午睡1~2次,心臟疾病風險較低

根據《Nature》(腦科學日報)報導,午睡與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影響一直備受爭議,研究人員指出,原因是這類研究沒有考慮到午睡頻率,僅比較午睡者和非午睡者的差別,甚至只注意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為探討午睡與致命與非致命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和心衰竭)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3,462名年齡在35歲到75歲之間的瑞士人近5年,並透過問卷詢問午睡習慣。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2次的人(每次5分鐘至1小時),比不睡的人的降低48%中風、心臟病和心衰竭風險,排除夜間睡眠時間、年齡等影響因子,這項關聯仍存在。而且每周睡更久或頻繁不會效果更好,研究顯示,每週五睡3~7次的人往往較老、男性、吸菸,體重更重,且更常白天嗜睡,甚至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keranews.org

與其強迫午睡,晚上規律睡眠更重要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亜費(Kristine Yaffe)評論表示,雖然午睡與心臟健康的生理機制很難確定,但該研究證實,不只午睡長短,頻率也很重要。然而牛津大學心血管疾病專家(Stephen MacMahon)透過此研究發布給《CNN》並且表示,午睡模式可能與某些慢性疾病有關,所以很難界定午睡與心臟疾病的因果關係。針對午睡頻率有不同心臟健康風險,薩塔爾教授認為,較常午睡的人有可能健康較不佳。不過他強調,這也不代表強迫每周睡1~2次就能預防心臟病,目前來說,晚間規律睡眠,白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和運動更重要。

晚上睡覺比午睡更為重要 ©nuntium.se

睡眠對運動員的重要性

牙買加田徑運動員賽恩·柏特 (Usain Bolt)曾拿下連續三次奧運金牌,有人問他說:如何才能成為世界上跑得快的人?他表示,首要的任務就是睡覺,因為睡覺是自己身體在一天的激烈耗損之後能夠有機會好好地從事修復工作的唯一時機,雖然訓練能讓自己突破自我,但如果在該休息的時間沒有好好休息,反而會破壞我們的身體,所以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可以睡得更飽一點來讓自己跑得更好,所以睡眠對自己來說是訓練菜單上必備的一項。此外,前英國三屆奧運車手並曾獲得UCI單車場地賽冠軍的羅布·海爾斯(Rob Hayles)表示,在他當選手的期間,也是常常一晚睡滿12小時,當睡飽後再開始訓練,會更有衝勁。知名的單車教練布萊恩(Prav Bryan)在他實務經驗裡也發現,睡眠不足的車手,不管是耐力或是最大輸出功率都會明顯下降,更危險的是反應能力下降,同時也增加了在騎車時的風險。

賽恩·柏特 (Usain Bolt)與羅布·海爾斯(Rob Hayles)都認為睡眠很重要 ©ftw.usatoday.com/ftw.usatoday.com

人體內的激素對肌肉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一般人體激素分泌從晚上11~12點進入最高時期,這時候也是人體自我生長和修復的最佳時間,如果經常熬夜勢必會影響到肌肉的自我恢復過程,而讓肌肉流失。因此,根據上述教授表示,晚上規律睡眠會比平時午睡來得好,所以我們還是必須把握晚上睡眠時間,這樣平時下午也不會太容易想打瞌睡。

資料來源/TIME、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瑜伽
  • 核心訓練
  • 增肌
  • 跑5K
  • 跑10K
  • 觀念
  • 上半身肌群
  • 徒手訓練
  • 飲食
  • 啞鈴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