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這點已經進行過許多實驗。舉例來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睡眠科學家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在他的著作《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中指出:
只要稍微沒睡好,腦部最先受到影響的功能就是「專注力」。
該書也介紹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睡眠、時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大衛.丁吉斯(David Dingis)做的實驗,讓受試者對睡眠時間進行各式各樣的調整,分成四組,分別是每晚睡八小時的「充足睡眠組」和三天完全不睡覺的「徹夜不眠組」,以及一天睡眠時間各為四小時和六小時的「慢性睡眠不足組」進行比較。測試方法是當按鈕發光或電腦螢幕亮起,受試者能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按下對應的按鈕,測試反應的正確程度與反應速度,藉此判斷受試者的專注力。
上述的實驗結果可以彙整成以下三個重點:
1. 睡足八小時的組別基本上兩週受測期間都能表現出完美的反應。
2. 睡眠不足的組別裡,不只所有人的反應速度都變慢了,還會陷入「完全沒反應」的狀態。
3. 十天持續只睡六小時的組別和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的組別表現得一樣差,且工作效率在實驗的過程中持續下降。
針對發生第二點的「完全沒反應」狀態,丁吉斯發現了「微睡眠」這件事。所謂的微睡眠是指在本人毫無自覺的極短時間,大腦無法吸收外界資訊的狀態,不同於完全睡著的「打瞌睡」。
微睡眠的危險之處,在於那短短的幾秒可能會發生車禍等重大的意外。已知微睡眠是因為持續的慢性睡眠不足引起,具體地說,如果平常的睡眠時間不到七小時,就會引起微睡眠的症狀。
至於第三點,則顯示慢性的睡眠不足將導致工作表現與「徹夜不眠組」一樣差,而且如果一直處於慢性睡眠不足的狀態,工作效率將繼續惡化下去。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黃川田徹 著《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日本鼻科權威醫師30年實證,戒掉用嘴呼吸,讓你增加深度睡眠、一夜好眠!》一書。
日本鼻科權威黃川田徹醫師,三十年來,治療超過14,000人的鼻塞,發現很多健康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用鼻子呼吸」的重要性。
作者透過最新醫學研究和超過三十年的看診經驗,發現睡眠品質與鼻子呼吸是否順暢息息相關。因為鼻塞而來看診的患者,高達七成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治療鼻塞後,有八成患者的睡眠品質都獲得了顯著改善。
更多《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資訊
責任編輯/林彥甫
「膝蓋痛」並不是一個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根據 2018 年健保的門、急診人數統計,總共有 85 萬 7979 人因為膝關節炎而就醫。從 35 歲之後,膝關節炎的比例就開始大幅增加,一直到 80 歲以上都還可能因為膝蓋的問題而就醫。年紀較輕時發生膝關節的問題,不外乎「外傷」、「使用不正確」、「遺傳」與「肥胖」等原因造成的。隨著年紀漸長,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比例慢慢增加。
雖然膝蓋問題非常普遍,但大部分人對於膝蓋的「保養」知識並不足夠。豐榮醫院骨科教授級醫師陳天雄說,其實很多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是因為運動的姿勢不正確或者是關節過度使用所造成。
「運動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難免會有些輕微或不自覺的小傷害,然而每次的傷害它是有累積作用的,所以長時間濫用膝關節,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軟骨的退化。」陳天雄醫師提到,如果要保持關節的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使用關節的方式。
很多人會認為,膝蓋一旦受傷退化就必須要替換成人工關節。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人工膝關節的置換是不得已的手段,以為一但換成人工關節之後就可以繼續「趴趴走」,卻不知道人工關節也是會損壞的,必須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才能讓人工關節的壽命長長久久。
陳天雄說,其實並不是每個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或是膝蓋受傷的人,都需要替換人工關節。對於 60 歲以下的患者,如果膝蓋的損傷尚可修復,他還是會建議先用手術矯正受損關節的角度(截骨術),再配合正確的使用方式、姿勢、復健,讓膝蓋的軟骨慢慢自我修復,畢竟原有的關節還是比人工關節來得好。
陳天雄說,比如 O 型腿會使膝蓋內側受力比較大,長期力量偏內側的方式使用,內側的軟骨就會消耗的比較快,最後就容易造成軟骨磨損,膝蓋內側疼痛,形成內側的退化性關節炎,這也是最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類型。「有些人比較嚴重的,甚至膝關節已經有 5 度、7 度左右的內翻變形。」
當然有些 O 型腿、X 型腿(膝關節外翻),是因為基因或是家族遺傳的關係造成,如果常常發生疼痛的症狀,就會建議要及早矯正,不然之後軟骨磨損嚴重,置換人工關節的機率會增加很多。陳天雄也說,減重也是一個避免讓關節受力而變形的方式。
另外,如果患者兩個膝蓋中的一個是比較差的,其實也會導致另一個健康關節的退化。因為原本是兩個關節要平均分擔身體的重量,現在變成一個關節要負擔大部分的重量,等於讓其中一個健康的關節「過度使用」,久而久之也容易產生「退化」,所以盡早治療不健康的關節,以免導致健康關節的退化。
想要保護膝蓋,除了要注意姿勢之外,還要注意膝蓋提供的「警訊」。很多人會以為膝蓋發出「卡卡」聲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代表,但陳天雄說,只有單純的卡卡聲還好,如果除了卡卡聲之外,還出現了疼痛的狀況,可能代表膝蓋半月軟骨有撕裂傷的狀況。
陳天雄說,半月軟骨是負責重量「緩衝」的軟骨片,當膝蓋彎曲、伸直的時候,它是會前後滑動的。如果膝蓋在負重狀態下,它的前後滑動不順利,就會有「卡卡」聲出現,但不至於會影響到膝蓋的正常功能。 如果膝關節在活動中出現了嚴重傷害,半月軟骨會出現裂傷,這時候患者膝關節也會出現「卡卡」的聲音,或者在正常膝蓋活動中,會有卡住伸不直且疼痛的現象。如果症狀持續存在,這代表膝蓋的半月板有問題,「輕微的裂傷用膝關節鏡去檢查和修補。如果太嚴重,就要進行半月板切除,但之後沒有半月板緩衝機制的保護,形成關節炎的機率會增加。」陳天雄說。
陳天雄認為,趁年輕時身體的修復能力還不錯,盡可能維持正確、正常使用膝蓋的方式,避免濫用,才能讓膝蓋保持比較長久的健康。動手術或是換人工關節,都是不得已的最後一步。
延伸閱讀
腰痠、腳麻原來問題出在「脊椎」! 長期忽略脊椎退化恐造成大小便失禁
膝蓋痛就是退化性關節炎? 骨科醫師教你揪出疼痛元凶
膝蓋痛原因不只跑者膝! 這6種常見原因都可能是兇手
參考資料/豐榮醫院衛教資訊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 文章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網站
原文:膝蓋疼痛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豐榮醫院骨科權威:正確姿勢「養」膝蓋更重要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健康的身體,不只來自健康的器官,也來自健康的內分泌。當內分泌失調時,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此時身體的自律神經就會失去正常的運作,而造成出現各種症狀卻找不到原因。而內分泌之所以會失調,其實跟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情緒擾動很有關係。
在西元1960時,美國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就為「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奠定了基礎,他發現,心理學太過關心精神疾病、異常心理、創傷、痛苦,但卻很少去談論「幸福」。在認知到人類是怎麼樣變得無助之後,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界應該提供的是積極、振奮、鼓舞人心的工作,讓這些人可以從無助跟悲傷的情況脫離,藉此獲得健康、幸福的生活。
西元2016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員大衛(David S. Black)跟喬治(George M. Slavich)研究發現,在每天練習冥想之後,身體有幾個地方都發生了變化。像是身體發炎蛋白減少、干擾身體免疫力的基因表現量降低、免疫細胞數量增加、減緩免疫細胞的老化、抗體反應增強等。正念調解對於免疫系統動力學可能是有益的,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影響,但這些發現表明,正念、冥想可能對發炎、免疫、衰老產生影響,但這些結果是初步的。
1.呼吸:呼吸是生命的根本,而透過平穩的呼吸,可以刺激我們的副交感神經,讓人比較放鬆,情緒穩定。主要可以透過3種呼吸練習來幫助情緒調節。 數數呼吸:在呼吸的時候數數,規定自己吸氣吸5秒、吐氣吐7秒,讓自己的呼吸慢下來,並專注在呼吸上。
2.察覺情緒,但不要被情緒影響:其實很多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是因為「太壓抑了」,沒辦法真正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察覺到「那不過是一時的」,一直不願處理,到最後心理就變成失去平衡的天平。
3.忘記情緒與所有事情:設置一個5分鐘響鈴的鬧鐘,要求自己在5分鐘之內完全不能看手機,也不要去想其他事,不用抬頭挺胸,但也不要彎腰駝背,完全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