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心中最高殿堂、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將於美東時間4月15日上午起跑,台灣波馬團已於11日晚間從桃園機場出發。今年團員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共181位參賽者,自26歲到73歲都有,相較於去年人數129人大增超過3成,台灣波馬團大軍浩浩蕩蕩出國比賽,期待為台灣爭光。
波士頓馬拉松今年邁入第123屆,將於美東時間4月15日9:02(台灣時間4月15日21:02)分組陸續開跑。作為世界六大馬中歷史最悠久的指標性賽事,台灣跑者每年參與的人數節節上升。
今年181位參賽者中,最年輕的台灣跑者是26歲來自新竹的許靖儀,最年長的是退休校長胡登村,現年73歲的他連續4年參加波馬,並在2016年以3:45:53勇奪70-74歲分組第六名。團員中參加波馬最多次的是Michael Yu,連續第5次參加;周哲民和陳瑞麟則連續第4次參賽,而陳瑞霖與陳瑞昌兄弟檔將一起起跑。此外,最令人稱羨的是江明昌、梁玉媚賢伉儷,他們於同屆達標一起出賽。
台灣波馬團多數團員與眷屬已於11日晚間19:30,從桃園國際機場搭乘飛往紐約的班機,中華長跑協會理事長郭宗智和秘書長李國憲雙雙抵達桃機第二航廈,和波馬團員合照留影,並致贈郭宗智老師馬拉松專用襪。郭宗智是台灣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第一位跑者(1983年,第87屆),並以2小時31分06秒成為台灣參加波馬跑者中的紀錄保持人。
資料來源/中華長跑協會
責任編輯/Dama
跑步有何意義?健康、挑戰自己、或是只是一個嗜好?
「若沒有跑步,我相信自己已經不存在。」對Sam而言,跑步是救藥,救了他本要在病床度過的下半生。
Sam是癌症康復者,2010年確診鼻咽癌,痊癒一年後發現擴散至骨,需接受電療及化療。本以為治療後雨過天晴,但後遺症嚴重影響他的生活。「記得完成整個治療後,腰痛問題一直纏繞著我,但醫生只說這是後遺症。當時我問醫生有否機會做運動令其『斷尾』,他回答我有可能的,故我抱著一試無仿的心態開始了跑步。」「初跑幾十公尺就感到暈昡,但仍堅持步行到氣順再跑,之後慢慢增加跑量,結果到2013年,我參加了人生第一個半馬。」
當時家人朋友知道後,紛紛質疑Sam的決定,認為他難以完成比賽,又疑惑他為何不報名參加難度較低的10公里賽事。
「但我覺得,若然自己不能完成比賽,可以中途選擇上車,那麼不如嘗試一個途程較長的賽事。」結果Sam用了少於2小時50分完成賽事,取得證書。對他來說,這張證書是一種認同,恍如跟他說自己仍有能力。
為何說跑步拯救了Sam?他不諱言,情緒最低落的時期並不是得悉患病或治療的時候,反而是治療後帶來的腰痛問題。
「當時我痛得只能坐直10分鐘,之後就一定要躺下。我知道,若不根治這個問題,很大機會被折磨到罹患精神病。我實在不能接受自己只能睡在床上度過餘生,成為身邊人的負累。」Sam的尊嚴逼使他開始跑步以鍛煉肌肉,一跑就7、8年,腰痛問題亦迎刃而解。
「可以這樣說,沒有跑步我相信自己已死掉。我真的難以接受自己這種情況(只能睡在床上度過餘生),跑步讓人正確認自己仍有能力生存下去。跑步雖不是我最喜歡的事,卻是我堅持要做的事。」
現時Sam的左眼視力只剩6成,運動時亦有機會出現心率太高的問題,故他的目標並不是打破個人紀錄,而是一直跑下去。
「以我現在的身體狀況,若太執著於時間、衝得太快,可能又要再次躺在病床上,餘生也難以重返運動場。若要說目標,我只希望自己能一直跑下去,跑到80歲。雖然我堅持跑步,但一定不會勉強自己。」
運動對許多人而言,可能只是消遣;但對Sam來說,跑步令他找回生存價值,重新瞭解自己。因為跑步,他終能重返綠茵場;因為跑步,他終能像正常人般生活。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