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慣性痛的困擾,可能是因為壓力或是睡眠不足所引起,然而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有頭痛問題,大約每10個人就有1人,每年至少因為頭痛症狀而就醫一次。但在過去研究發現,適度運動以及調整生活型態,就能夠減少偏頭痛的發生!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頭痛中心的瓦爾奇博士(Emma Varkey)針對一項偏頭痛的研究報告發表,內容是將名有偏頭痛的女性患者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給予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妥泰,第二組組採用放鬆療法,第三一組則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每週進行分鐘的有氧運動。在過了3個月後,瓦爾奇博士發現,三組人的偏頭痛幾乎都獲得改善,發生頻率下降的程度也差不多。瓦爾奇表示,過去認為藥物跟放鬆療法是較能減少偏頭痛的治療方式,但這次此發現運動不僅有效,而且效果跟前兩者一樣好。他認為,運動可以針對服用藥物但效果不好的患者來改善,而且運動還能提升新陳代謝,是一舉兩得的辦法!
但是,有些人反而是在運動中或是後開始頭疼。
被認為是在運動中或是運動後引發頭疼的主因為速度增加太快,但是也有可以是以下幾種原因:
1 運動前沒有足夠的暖身
2 飢餓、血糖太低時就運動
3 運動中未適時補充水分
4 為了減重,突然改變原本的運動量跟食量
5 運動太激烈,導致肌肉酸痛或全身僵、偏頭痛。
6 少數人也可能在規律、適當的運動後頭痛,通常疼痛會持續5分鐘到48小時,尤其在海拔較高或高溫的天氣下容易發生。
然而偏頭痛的病患可以透過細水長流的運動方式來改善,藉著降低運動的強度,可以持續較久的時間,此時體力也能逐漸增加,有關的頭痛的困擾也隨之消失。根據國外一篇針對偏頭痛的文獻報告顯示,一名游泳選手在練習完之後會有很嚴重的偏頭痛情況,但這種情形在實施漸進式的暖身訓練之後改善,最後他可以進軍1500尺的游泳比賽。
資料來源/台灣頭痛學會、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當肩頸產生痠痛的時後,一般人都會將這個情況與運動訓練連結上,或是與前幾天搬東西所產生的後果聯繫在一起,很少有人會懷疑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長時間打電腦或玩手機所造成的問題,然而,有許多的研究都證明當我們面對電腦螢幕8小時以上,將會對於我們的肩膀的三角肌和斜方肌產生緊繃的狀態,該如何才能緩解這種困擾?這篇文章將透過4個簡單的徒手伸展動作,讓你在辦公桌前就可以進行放鬆肌肉的訓練,現在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估計,常見的電腦型上班族每天最多可敲打2萬次的鍵盤。從長遠的行為來看,這樣重複運動從相對靜止的位置持續超過8小時,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肌肉與骨骼健康,並有可能會導致頭痛、關節痛以及姿勢不良等問題,然而,世界衛生組織與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都機這類型的肩部傷害(通常也與頸部和背部拉傷結合)定義為肌肉骨骼疾病。
針對現今社會越來越多上班族都有著這樣的困擾及問題,因此,經常為長時間打電腦的肩部痠痛患者進行治療的達斯汀·塔文納(Dustin Tavenner)博士,建議你在辦公室裡進行以下這四個簡單又快速的肩部伸展,以減輕常見的肩頸痠痛。
一.靠牆伸展
1.以挺直背部肌肉坐在椅子上或靠牆,並將手臂置於與肩同高的位置同時肘部彎曲90度。
2.保持頭部和身體靜止不動,將手臂慢慢的舉過頭頂並將手伸向天花板。
3.手臂向上移動和回到起始位置時,盡量讓手臂與耳朵對齊。
在伸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中背有些拉伸,這將會有助於你放鬆脊椎。動作可以重複10次
二.肩部旋轉
1.起始姿勢為坐於椅子上並保持背部挺直,同時將下巴後收。
2.肩部以圓周運動的方式,向前、向後、向上以及向下滾動肩部。
這個動作兩邊同時進行重複10次,接著反轉進行。
三.上斜方肌伸展
1.坐於板凳或椅子上進行,以右手繞過頭頂手掌靠於左耳。
2.輕輕並緩慢的將頭部往右側傾斜,感受左邊頸部斜方肌伸展。
3.維持10秒鐘之後,再回到起始位置並重複兩次,接著換邊進行。
四.腋下伸展
1.坐於板凳或椅子上進行,側向旋轉頭部讓鼻子靠近腋下(有點像聞腋下的動作)。
2.接著用手掌輕靠後腦勺,並將頭部輕輕的拉向腋窩,不要讓頸部不舒服為限。
3.保持10秒鐘的時間之後,再換邊進行伸展,每側可以進行2次。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David
每當夏天時,許多愛美人士為了秀出好身材,或是穿上好看的衣服會開始減肥,但是,當你在刻意地節食、減肥,讓體重上上下下所造成的「溜溜球效應」時,不但會讓體重居高不下,更可能會傷害心臟健康。根據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根據美國(NYU Langone)醫療中心的心臟學專家班加羅爾(Sripal Bangalore)博士指出,為了解體重的循環波動是否會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他與同事分析了臨床試驗中的10,000名動脈硬化患者的醫學資料。從研究分析發現,有發生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比起體重相對穩定的減肥者,包括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高出2倍以上,然而體重每次有1.5~2磅(約0.75~1公斤)的變化時,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增加4%,以及死亡風險則增加9%。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有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體重急遽上升時,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阻塞性動脈、心絞痛、中風或是心臟衰竭等疾病。根據統計,這些人的死亡風險高達124%、心臟病發作高出117%,而中風風險多出136%。然而美國心臟學會發言人霍恩(Van Horn)也表示,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他們的血壓和血糖都比較高,甚至發現在研究期間,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溜溜球現象減肥者的2倍,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都會對心臟造成傷害。
班加羅爾博士表示,體重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心臟的激素變化,因而容易發生心臟相關疾病。所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很重要,不過要用對方法,別讓體重起伏變化,才不會對心臟造成負擔。
如果想減重,就必須規劃飲食習慣與運動,這是不二法門,但是這條道路十分艱辛並長遠,需要毅力和決心才有辦法達成。但許多人都會有錯誤觀念導致體重不減反增,或是總是數字上上下下來回,因此以下有四項最常被人誤解的減重迷思,一起來看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錯誤觀念。
不管吃什麼,熱量就是熱量?:很多人在減重的時候,為了減少攝取的卡路里量會全面性的將飲食量減少,但是卡路里並不是真的攝取的越少越好,而是要對於吃對東西很重要。像是花椰菜、堅果、雞蛋等都富含大量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能加速卡路里的代謝,然而穀物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維持飽足感,這樣就可以防止下一餐不會吃太多。
為了瘦身,懼吃碳水化合物?:許多人都會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來減肥,這方式確實在體重計的數字上十分的有效,但其實所帶來的減肥效果是非常短暫。因為用這種方法其實比起減少脂肪,更容易被燃燒掉是水份,而這些流失的水份只要透過正常的飲食就很快的會回來。此外,這種方式也容易造成肌肉減少,導致新陳代謝變差且導致後續的減肥困難。
輕鬆排毒就是達成輕鬆減重?:許多市售的食品宣稱擁有排毒功效等相關功效,這些商品究竟是否能淨化你的體內?事實上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市面上許多排毒減重法,其實就是限制你卡路里的攝取,但是,用這種方法會導致你的身體新陳代謝降低,當你的體重下降,覺得心滿意足再次恢復原本正常的飲食後,新陳代謝的速度隨之恢復,體重又會立刻回來。
無麩質飲食適合任何人?: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都覺得「無麩質飲食」是適合所有人的瘦身、保健飲食方式,其實這種觀念可以說是正確,也可以說是不正確。麩質造成的健康問題為麩質過敏症,包括了乳糜瀉、非乳糜瀉麩質敏感、麩質失調、皰疹樣皮炎及小麥過敏,若有這些疾病,改用無麩質飲食是醫師建議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實際上來說麩質過敏症的人非常稀少,如果不經過醫師診斷便直接採取無麩質飲食的話,會因為無麩質食品的維他命B、維他命D、鈣、鐵、鋅、鎂以及膳食纖維等含量通常都比較低,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這些營養素嚴重缺乏。
然而對於想要瘦身的人來說,與其嘗試上面這樣錯誤的觀念,應該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並且多吃蔬菜、藜麥、全麥等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這樣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可以增進腸胃道吸收保持健康,同時也要保有良好運動習慣來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