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新聞
  • 增肌
  • 動學堂
  • 路跑
  • 運動傷害
  • 增肌補帖
  • 瘦身攻略
  • 痠痛對策
  • 夏日跑堂
  • 微肌男子
  • 初鐵515
  • 觀念
  • 有氧運動
  • 飲食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首頁
  • 話題
  •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1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2
加拿大厭食症少女健身 努力不懈練成性感蜜桃臀
3
現代版海克力斯!世界最強猛男拖行一噸汽車完走馬拉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2019-05-15
話題 跑步 健身 瘦身 間歇訓練 減脂 新知

許多跑者為了尋求更快的速度、破PB,會將間歇訓練加入日常練習中,而英國一份研究報告分析以往36項研究、上千名受試者後,發現HIIT、衝刺間歇等間歇訓練,不只能提升跑步表現,減重效果還比均速跑高了近3成!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LESMILLS

一份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發表的系統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中,研究者針對2017年12月至今的36項研究、涉及1,012人做分析比對,比較間歇訓練與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以下稱MOD,例如均速跑)4週對人體肥胖的影響。

研究方法

研究者首先將間歇訓練分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和衝刺間歇訓練,並將各項目做了以下定義﹕
.HIIT﹕以最大心率的80%以上進行的運動。
.衝刺間歇訓練﹕在等於或高於最大攝氧量下進行的運動(簡單來說是拚盡全力、全開)。雖然每項研究資料略有不同,但廣泛來說,HIIT包括4分鐘高強度訓練加上3分鐘恢復;衝刺間歇訓練則用30秒全力衝刺與4分鐘恢復交替,或是8秒衝刺、12秒恢復。
.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以最大心率的55-70%之間,或是最大攝氧量40-60%之間持續運動,例如均速跑。同樣地,每項研究的條件略有不同,運動時間從10到60分鐘不等,其中以40-45分鐘、29-35分鐘最常見。

調查結果發現,雖然人們透過HIIT、衝刺間歇訓練和均速跑都能夠減重、減脂,但間歇訓練整體上效果更佳,做間歇訓練的人比做MOD的人多減了28.5%體重。

該研究作者之一、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體適能教育與舞蹈系教授Paulo Gentil指出﹕「推測間歇訓練能改變新陳代謝,更高強度的運動可促進許多有利於減重的生理變化。換句話說,它讓你的身體更有效地燃燒脂肪。」另一方面,研究顯示MOD並不會使新陳代謝發生與前者相同的變化。

雖然MOD在進行期間能燃燒脂肪和熱量,但已被證實,當運動停止後,身體的代謝變化可能使減脂困難,甚至有利於脂肪堆積。Paulo Gentil解釋﹕「雖然這不意味著低、中等強度運動會使人增加脂肪,但這表明了這類運動的「代謝適應」可能補償了運動時燃燒的脂肪。」

做間歇訓練者比做均速跑等MOD的人多減了28.5%體重

知識便利貼﹕代謝適應 (Metabolic Adaptation)

又可稱代謝補償,泛指身體在體重明顯下跌期間所出現的一系列生理變化。這些改變是體內的一種平衡機制,屬於自然現象,目的為減少能量消耗和增加食慾,以防止身體持續出現巨變。

不過,雖然研究發現間歇訓練對減重效果較好,但不意味增加更多間歇訓練會更好!Paulo Gentil解釋,因為做這類訓練身體相對費力,甚至會消耗掉你體內儲備的大部分肝糖,那麼在做下一次訓練前,應該要有兩到三天恢復時間,所以不該把間歇訓練的頻率調到跟較輕鬆的均速跑一樣多。

如果你有明確的減重目標,除了把專注放在做什麼運動上,當然也要同樣注意放了什麼食物在餐盤裡﹖Paulo Gentil提醒,健康飲食是減重不可忽視的一環,結合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間歇訓練,才是成功減重的最佳方法!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加拿大厭食症少女健身 努力不懈練成性感蜜桃臀

2017-06-30
重量訓練飲食健身話題故事

加拿大有一名少女名叫艾比·波洛克(Abby Pollock),她患有嚴重的厭食症,在2012年時整個人瘦成紙片一般,全身上下幾乎沒有肉,連屁果都是扁的,經過調整飲食習慣以及持續努力不懈的健身,現在的她有著超翹又性感蜜桃臀,也非常有自信。

艾比·波洛克(Abby Pollock)練成蜜桃臀 ©Instagram/Abby Pollock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波洛克在進了大學後,就開始得了厭食症,她每天只吃2小碗的生菜沙拉以及一杯蔬菜果汁,如果覺得快要昏倒了,才再另外加吃生菜,每天飲食攝取只有900至1000卡路里,也因為她吃得太少,因此覺得每天都頭暈目眩,身體充滿無力感。

波洛克:「進了大學後,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導致罹患了厭食症,每天都覺得全身無力,但又無法進食,不僅父母很擔心我連同學也很擔心我是否有天會突然營養不良過世。」

在2013年時,波洛克為了身體著想,開始尋求營養師以及健身教練協助,希望可以透過這兩種管道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於是波洛克開始每天攝取約1700卡路里的健康食物,像是有雞蛋、雞肉、蔬菜、米飯等,並且搭配重量訓練來增肌,經過了快五年的成果,她終於練成性感又圓又翹的蜜桃臀,並且將心路歷程以及前後對比的照片放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與大家分享。

現在的波洛克相當有自信。

不僅如此,她也會分享練蜜桃臀的方法給大家。

看著2012年波洛克的身材乾扁平坦,在逐漸變化之後跟現在的身材相比,完全是前判若兩人。波洛克表示自己現在相當滿意現階段的自己,也想呼籲跟她一樣有厭食症的人們,不要放棄希望,努力不懈也可以像她一樣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現代版海克力斯!世界最強猛男拖行一噸汽車完走馬拉松

2016-11-20
趣味新聞健身話題

挑戰人類極限!我們報導過人稱「冰箱東尼(Tony the Fridge)」的英國人東尼·莫里森(Tony Phoenix-Morrison),他自2011年起將一個93磅(42公斤)重的冰箱綁在他的背上去參加馬拉松賽,來募集癌症醫療資金。不過,更瘋狂的英國人不止他一位,日前有位健美模特,更成功挑戰拖行一台重達1噸的汽車「跑」完了一場馬拉松,真是讓人傻眼。

據英國Runner’s World等媒體報導,來自英國柴郡的羅斯·艾居利 (Ross Edgley) 於2016年1月23日完成了一場「世界上最強的馬拉松」,30歲的他在風雨交加的當天拖著一輛重達1,400公斤的汽車在英國著名的銀石賽車道 (Silverstone motor racing circuit) 上走完一場馬拉松的距離,總共花了他19小時36分43秒來完成。

Ross Edgley拖行1噸汽車完走馬拉松。 ©newspress.co.uk

「這個瘋狂的想法起於我幾個朋友在看電影時的一個玩笑,」艾居利告訴記者說。「我朋友說,『你真應該拉一台車去跑馬拉松看看。』」雖然是一場玩笑話,不過艾居利倒是認真考慮了起來。

做為一位前英國國家游泳和水球代表隊的運動員,現在則是一位健身教練與健美模特,他相信他有能力來完成這項壯舉。

Ross Edgley是一位身形精壯的健身教練。 ©Ross Edgley

因此,他拉著他的Mini汽車訓練了八個月,並在一次訓練中拖著這台車跑了長達16英里 (約26公里) 的距離。「實際執行時,我的體力就是重點,」艾居利說。他不得不去調整他的身體,以便能夠讓自己在漫長的時間中保持體力,最長單次訓練時間甚至達到了16個小時。「第一次訓練時,我想看看自己能走多遠,結果2英里後,我就覺得雙腿已經不屬於自己了。」

Ross Edgley在事前努力練習。 ©Ross Edgley

在嘗試做這項壯舉之前,艾居利曾測量好這條路線,以便讓他的挑戰能在這個賽車場傳統的終點線上做結束。在出發的19個小時之後,當他終於抵達終點線,他的隊友和朋友們都為他的驚人成就而歡欣鼓舞著,不過當下他看了他的GPS手表,發現他仍然還差20米。「我覺得快要吐了,」他說。「我不得不將剩餘的20多米完成,每個人都被逗樂了。之後,迎接我的就是一個慶祝趴和完全的放鬆休息。」

他吃了幾片母親為他做的檸檬藍莓起司蛋糕,然後直接大睡14個小時。

艾居利說,他希望有一天能不用扛著任何東西,好好地去跑一場馬拉松,「和這個累死人的挑戰相比,單純跑一場馬拉松真的是非常輕鬆愉快的。」

雖然口頭上這麼說,但這位「出頭」很多的運動員已經在想盡辦法嘗試另一樣「世界上最強的馬拉松」,他可能先做的是扛著一棵橡樹去跑馬。

完成挑戰後的Ross Edgley ©Ross Edgley
Ross Edgley拖行汽車跑馬拉松資訊圖解 ©Shaun Preece
分享文章
  • 新聞
  • 增肌
  • 動學堂
  • 路跑
  • 運動傷害
  • 增肌補帖
  • 瘦身攻略
  • 痠痛對策
  • 夏日跑堂
  • 微肌男子
  • 初鐵515
  • 觀念
  • 有氧運動
  • 飲食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19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