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環保路跑活動在紐約、巴塞隆納與上海等各大國際城市陸續展開,台灣也將於6月16日在福隆舉辦5K環保路跑活動,參與的跑者使用跑步APP「Runtastic」記錄,每跑1公里,主辦單位adidas將捐出1美金,號召眾跑友一起用跑步守護海洋!
「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由長期關注海洋環境的adidas與國際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目的是用運動改變日漸惡化的海洋塑料問題。adidas廣召全台熱血跑友、海洋愛好者支持環保行動,加入限時挑戰,就有機會成為對環境友善的「不塑之客」。
參加限時挑戰者只要關注IG官方帳號adidas_tw,並於即日起至6月2日止,依活動辦法秀出最愛海洋的刺青、最愛的跑步裝備等具創意的環保行動照片,就有機會獲得6月16日環保路跑活動報名資格,完成程序後將受邀參與福隆5K的公益路跑,並獲得Runner Tee、環保水杯和環保提袋。
活動當天,沙灘上還有許多周邊活動開放一般民眾參與,包括在沙灘上體驗海洋動物流瑜珈,或跟著音樂享受Live DJ Workout Party,更可伴著徐徐海風體驗手作藍染與Henna手繪。另外,現場將有各種互動讓人認識海洋生物,同時學習更多日常減塑的行動。
去年「Run For The Oceans」數位公益路跑活動中,全球跑者累積總里程達100萬公里,adidas也捐出100萬美金投入海洋環境教育。今年,「Run For The Oceans為海開跑」希望號召更多注重環保的跑者,透過跑步讓海洋回歸純淨蔚藍,adidas也將挑戰捐出至多150萬美金,支持Parley for the Oceans環保組織,以行動實踐守護海洋!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即使避開夏天,在台灣春、秋季期間比馬拉松、鐵人三項這類耐力型競賽,仍可能增加選手們熱到「爆掉」的機會,所以台灣的跑者、鐵人們該如何應對炎熱的比賽顯得特別重要!以下5大策略讓你在耐力比賽途中較能適應酷熱天氣、避免爆汗脫水導致運動表現下降,甚至造成痙攣、高血鈉症、熱衰竭等運動傷害。大熱天比賽前,先規劃好你的抗熱策略吧!
無論如何,「準備」是你最好的朋友!適應炎熱就像任何運動項目一樣要事先練習。因此,如果你已經報名了一場歷年來溫度偏高的賽事,那就從夏天起增加自己的熱適應能力,例如熱瑜伽、三溫暖、讓你爆汗的室內飛輪課都相當適合。其他熱適應方式可參考《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除了配速計畫,對比賽同樣重要的是補水和營養策略。我們都知道,在耐力運動中身體含水的多寡,與脫水和運動表現降低息息相關。除了比賽期間補水策略,開賽前適當喝水也相當重要;同時須確保賽前幾天身體都有充足的水分,將尿液外觀維持在淡淡的稻草色,可作為水分適當的標準。此外,賽前避免酒精,因為攝取酒精會造成利尿作用,當身體內水份減少過多,就會降低有氧運動的能力、增加脫水現象。
雖然鼓勵從游泳轉換成自行車(T1)之後盡早補水,但每位選手的補水策略有些許差異。在開放式場域游泳,可能吞下大量的湖水、海水以及空氣,可能對胃造成嚴重破壞,這可能是大多數鐵人都曾經歷過的。因此,當你離開T1轉換區騎上自行車,先暫時給胃一點時間冷靜,採取小口啜飲而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請記住這個喝水方式並全程使用,尤其在游泳後必須遵守,以避免胃痙攣。
T1之後就必須掌控好你的補給節奏,然而多久該補給一次,每次該補充多少水﹖因為每個人流汗率各異,也會有不同標準。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補水需求,建議在賽前先進行60分鐘流汗率測試﹕在1小時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前後,分別測量自己體重,如果途中沒有進食、上廁所或休息等外在因素,那就很容易測量出1小時運動中身體流失的液體(詳細補水計算方法可參考《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流汗率測試能避免你過度補水狂跑廁所、或是補水過少嚴重引發高血鈉症。
除了水,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是耐力運動中出現疲勞的關鍵原因,所以你的水瓶裡裝了什麼就是重點。當你爆汗運動,身體排出大量礦物質和鹽,而這些流失掉的水、碳水化合物、鈉、鉀、鎂和鈣,都是維持肌肉功能不可少的營養素,缺乏可能會引起痙攣,甚至毀了整場比賽。市面上戶外用品店、馬拉松用品店都會販售各類果膠、果凍、鹽錠等補給品。更詳細的能量補給可參考《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British Triathlon,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