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跑步,跑步讓我自由!」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自2008年首度挑戰磁北極650公里極限馬拉松開始,一路完成世界七大洲八大站賽事,並於2016年成為亞洲首位同年完成四大極地賽事並奪下世界總冠軍的選手,更與黃茂森導演合作拍攝紀錄片電影《出發》,將於5月31日正式上映。從2010年陪陳彥博完成15場以上國際超馬賽的Garmin見證了他的傳奇歷程,選在今年讓跑錶系列再進化,推出Forerunner 245 GPS心率智慧跑錶、Forerunner 245 Music GPS心率音樂智慧跑錶、Forerunner 945腕式心率全方位鐵人運動錶,並於6月3-5日舉辦限時首購活動,買Forerunner 245 Music GPS心率音樂智慧跑錶,加贈名牌專業跑鞋!
足跡橫跨地球,遍及雪地、沙漠與高山,陳彥博用用強大意志力完成紀錄片電影《出發》,只為傳達一個理念﹕為夢想而跑、為自我而跑,與Garmin的精神「不跑別人的紀錄,只跑自己的路」不謀而合。
Garmin亞太區行銷協理林孟垣表示:「智慧穿戴裝置在科學化訓練是極關鍵的一環,穿戴裝置與數據科學將更有效率的提升訓練成效,Garmin Forerunner系列針對初、中、高階不同需求跑者推出對應跑錶,不僅內建GPS功能完整記錄運動軌跡、最新升級光學心率感應偵測和防水耐候性質,入門款融入距離、時間、速度和心跳等基本重要指標,隨著程度遞增與複合運動所需,中高階則逐步完備雙鐵、三鐵、定向越野等全面功能,就是為了支持不同型態跑者,依照自己的體能狀態逐步調整,為更好的自己而跑。」
Garmin Forerunner 245系列智慧跑錶全面刷新中高階跑錶定位,為跑者提供訓練前中後的狀態評估,包括估算跑步VO2 max最大攝氧量、有氧及無氧訓練效果,是否訓練不足或過度一目瞭然;並搭配跑步動態感測器,可精準掌握觸地時間與雙腳平衡,檢視垂直振幅,提升移動效率;無論跑者針對半馬、全馬或進階訓練計畫,都能根據個人目標和表現動態調整。
全新Forerunner 245智慧跑錶較前一代235系列新增多項生理狀態指標功能,導入「身體能量指數功能(Body Battery)」,追蹤利用所收集到的數據隨時評量個人能量儲備狀態,有效規劃運動及休息時間;內建「Pulse Ox 血氧感測功能」計算體內血氧濃度,掌握身體當下狀態。;開啟「事故偵測功能」可輕鬆分享所在位置,方便家人朋友追蹤近況,以備不時之需。更支援手動或自動開啟此項功能。Forerunner 245 Music GPS心率音樂智慧跑錶,更可輕鬆下載多達500首歌曲至手錶,不需手機,無論習慣KKBOX或SPOTIFY平台音樂服務,暢跑時都能即刻享受更全面的感官體驗。245系列智慧跑錶開啟GPS功能更可支援長達22小時續電力,符合馬拉松等長距離訓練挑戰。
鐵人運動支援再進化,除了輔助三鐵選手與馬拉松跑者,更對精進挑戰自我的運動員致敬。全新Forerunner 945腕式心率全方位鐵人運動錶搭載最新心率監測技術,優化訓練與監測功能,成為系列中最高階跑錶。擁有「訓練負荷分析(Training Load Focus)」,將負荷量化並給予最佳訓練建議,清楚顯示有氧、無氧或高低強度等訓練不足的建議;透過「高度與熱適應力(Altitude & Heat Acclimation)」功能,更精準的監測VO2 Max掌握體能狀態,以及訓練狀態,並協助運動員了解在不同高度與溫度的適應性檢視。Forerunner 945腕式心率全方位鐵人運動錶更首度導入特色功能包括「Pulse Ox 血氧感測」、「Garmin Pay支付」與音樂串流功能沒有網際網路也能帶著音樂輕鬆暢跑。
Garmin全新245與945系列智慧跑錶問世,6月3日至5日於Garmin線上商城獨家推出限時首購活動,買Forerunner 245 Music GPS心率音樂智慧跑錶再加贈名牌專業跑鞋 (市價NT$4,580元),全台限量245組,活動將於6月3日11:00AM準時開跑,詳情請看活動網頁。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曾有不少報導和研究指出走路對於身體是相當良好的運動,而近年也相當流行日走10000步的話題,緊接著健身追蹤器與計步器也跟著普及,於是便有許多人開始出現每天到底要走多少步的問題,而專家則表示,其實每天跑步的具體數字取決於兩方面:你的跑步量和你不跑步時的活動度。
在60年代,日本的吉城旗野 (Yoshiro Hatano)博士,因對日本的肥胖人口增多的趨勢非常擔憂,於是便著手研究一種能跟蹤卡路里燃燒量的簡單方法,以幫助人們更活躍、減肥並改善健康。
他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一個人每天走路的步數從小於5000步到多於10000步,他們將透過運動燃燒大約20%的卡路里攝入量,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這個概念(和計步器的使用)也漸漸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
需要注意的重點是,從跑者的角度來,這個方程式應該要是根據個人的健康程度、體重、健身頻率、目標以及整體生活狀況而有所變化。所以當在考慮步數時,還要加入其他條件一起計算。
以下三種情境,你可依自己的需要作參考: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減肥的跑者,以每天10000步的目標為例;每周跑3次,每次3-5公里,並在其它日子加入交叉訓練,這樣的目標能夠增加你的運動動機,並提高你減肥的卡路里燃燒量。因此,為達到你想要的減肥目標,平均每天10000步,中間並無休息日,是一個很正確的作法。
如果你是個平均每周跑3-4天,每次6-10公里,並在其它日子加入交叉訓練,且有一份讓你能到處走動的活動性質的工作,那麼你的日平均步數可能就要超過10000步了。由於的整體活動水平較高,即使是某一兩天休息或者進行輕度運動,這樣的運動量也足夠了。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跑長距離的跑者,而其他時間則需要久坐來工作,即使平均每天能達到日走10000步的標準,對身體也不是的最佳方式。你可能需要走更多步數來抵消你久坐工作生活的風險(如不平衡的姿勢,由於肌肉、關節不平衡所引起的運動傷害,高血壓和心臟病等)。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研究小組」發現,單位時間內久坐會讓跑步的益處抵消掉8%。換句話說,如果你早上跑1小時,然後白天坐10小時,那麼早晨跑步所帶來的益處就會被抵消80%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跑者就需要針對性的在久坐期間加強運動:比如走樓梯、打電話時來回踱步、上廁所走更長的路、安排散步聚會或者只是每小時定時站起來走上幾百步。雖然完整的休息日可以達到最佳狀態恢復,特別是如果你正進行漸進式訓練計劃時,但即使是在休息日,經常運動也是有益的。比如20-30分鐘的跑者瑜伽課程或短距離走路,之後用滾桶和靈活訓練來放鬆,能達到改善肌肉和關節健康的作用,這樣做能在不增加身體壓力的情況下提升肌肉和關節健康。
無論是跑步或是走路的概念,都是為鼓勵大家經常運動以達到減肥、維持體重和保持全面健康的目的。對跑者來說,它可以是個有用的指南,而你可以根據目前訓練情況和日常生活來修改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