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想要好好吃上正餐都非常難,所以就會前往便利超商購買微波料理或即食便當作為每日三餐,不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經常吃這類的「超加工食物」恐提升死亡風險,甚至可能與猝逝有關。
所謂的超加工食物(ultra-processed foods)是利用各種添加物,維持在隨時可食用的加工食品,大多含有高糖、高鹽與各種食品添加劑。現代人購買食用這種超加工食物的比例愈來愈高,導致各種非傳染性的慢性病增加,包括肥胖、高血壓、癌症等,逐漸讓眾人的身心健康狀況逐漸下降,然而最常見的就是零食洋芋片、冰淇淋、加工肉品、微波飯菜、碳酸飲料、餅乾、蛋糕等。
由於購買這種超加工食物的民眾愈來愈多,因此巴黎大學做了一項有關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研究。首先他們追蹤45,000名且年齡45歲以上成年人,時間長達7年,他們發現幾乎每人都有吃超加工食品的習慣,此外,他們從研究中發現,每增加10%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就可能提升14% 死亡風險。因為超加工食品往往添加更多的鈉,提供的纖維量偏低,這種營養組合更容易升高心臟病風險,而加工肉類中會產生多環芳烴(PAHs)的化合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為一級致癌物。另外,包裝與儲存加工食品,會使用到雙酚A(BPA)等塑化劑物質,人體攝取過多將導致激素分泌異常。
大型食品工業已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超加工食品也提供更多的便利性,然而,這種飲食趨向背後與貧富不均息息相關。此外,他們還從研究中得知,偏好超加工食品的族群,大多偏向低收入、低學歷、少運動、肥胖等特徵,根據劍橋大學流行病學專家福勞希(Nita Forouhi)指出,超加工食品的普及,反映了社會不公,這類食物較便宜又能飽腹,對弱勢族群有吸引力。
研究人員說明,這不是說這類食物本身提高死亡率,而是長期吃下這些添加物,提升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風險。看完超加工食品帶來的可怕之處,你們還敢吃嗎?
資料來源/The Conversation、INSIDER、元氣網
資料來源/妞妞
許多人因為工作時間長,幾乎三餐不正常加上有吃消夜的習慣,此外,還會發現都有睡不飽以及身體常常不明原因痠痛,也一直感到很疲倦。隨後看了醫生才發現自己因為身體累積很多毒素,開始透過斷食來排毒,事實上,許多排毒飲食文章都會告訴你,透過身體斷食的方式,能夠達到治病及排毒的功效,甚至能夠調整體質,但是真是如此嘛?而且你適合嗎?
根據中醫師表示人在吃東西的時候,腸胃會花很多時間去消化這些食物,一旦不進食,人體的消化需求下降了,代謝毒素的能力就會跟著上升;簡而言之,就是當身體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消化食物時,反而能夠刺激腸胃及其他器官,把多餘的脂肪及毒素排掉,因而達到治病與排毒的效果。雖然斷食可以讓身體有更多的時間來代謝老廢的物質,來達到治病及排毒的功效,但仍然有一些族群不適合斷食療法。因輕斷食施行方式較為簡單,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所以一般人皆適合,但半日斷食、一日斷食,甚至是5日斷食、7日斷食,或是更久的30天、40天的斷食,以下這幾種族群都不適合:
如果本身患有胃潰瘍、胃曾經開過刀的人,都不適合半日以上的斷食療法,以免造成胃酸分泌出現問題,引起病情的惡化。
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超過24小時沒有進食後,身體會開始分解蛋白質當成能量來源,這時會使得體內含氮量過高,造成腎臟的負擔。因此,有腎臟病的患者不太適合斷食法。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這是完全不可以實施的,尤其是血糖過低的人,在嚴格進食的情況下,會讓身體產生有毒物質「酮酸」,造成酸中毒,引起昏迷或生命危險。
對於孕婦來說,在懷孕時期需要許多營養來給寶寶攝取,如果斷食不僅會傷身,還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的狀況,然而對於小朋友來說,更是不行。在兒童時期,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來讓骨骼、肌肉以及身體器官獲得營養來茁壯,如果斷食只降低免疫力以及造成營養不良現象。
痛風病患者在斷食情況下,也會使得細胞核被分解,體內尿酸會跟著升高。
看完以上敘述,專家建議以上六種人千萬不要斷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甚至是身體負擔。
資料來源/常春
責任編輯/妞妞
動脈硬化是一個人體生理衰老的必然過程,很多腦心血管疾病都是因為動脈硬化所引起,所以,必須要控制來讓血管保持彈性與暢通,才能延緩人體血管硬化時間。在坊間時常流傳喝醋、喝紅酒或吃魚油真可以軟化血管,不過動脈硬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讓血管回春,或是讓血管軟化,根據專家表示,一堆所謂可以改善血管硬化的說法或偏方,如果不是誇大功效,就是欺騙消費者。
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花青素、單寧等抗氧化劑,這些物質對於降血脂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前提是需要攝入一定的量才行,但紅酒中的白藜蘆醇、花青素與單寧的含量少的可憐,像是平均大約1公升的紅酒內,只含有1毫克的白藜蘆醇,所以想靠每天一杯紅酒來保護血管、避免硬化,根本完全達不到目的。
吃魚油可以軟化血管,這個說法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聽過,也有很多人正在服用深海魚油,坊間一堆魚油的保健品都號稱有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功效,但大都未經大規模的人體實驗證實!魚油之所以被推崇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主要是因為含有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系列,成分包括EPA和DHA,其中的EPA對於降低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以及抗血栓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魚油並不是最好的抗血栓、防止冠心病和腦血栓的藥物,也不是最好的降血脂藥物,更無法直接作用於血管來讓血管保持彈性!如果想單靠吃魚油來改善動脈硬化,恐怕也會讓你失望。
然而血管硬化是個所有人遲早都要面對的生理自然現象,只有速度快慢的差別,這是不可能逆轉與改善,而只有做到老生常談的4件事,才能有效延緩血管硬化的進程:
所謂的不良習慣包括喝酒、抽菸、熬夜、時常吃垃圾食物等,以及生活上許多不良姿勢,都會加快血管硬化速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激動與生氣。時常保持心情愉悅,就能減少身心理的壓力,因為壓力通常是破壞身體的元凶,壓力除了會造成心理、生理與行為的改變,也可能出現急性與慢性的影響,進而誘發疾病或使疾病惡化。
培養良好而持續的運動習慣,是讓血管硬化延緩發生的不二法門,一般人應該要維持每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量,而就算沒有做到這樣,若能堅持每天步行至少30分鐘,也可以達到降膽固醇、降血壓,以及達到減重的目的,只要堅持步行1年以上,就能有效延緩早期動脈硬化進展。在國外,許多平均在50歲之後的長者,都會進行高強度運動的肌力訓練,然而這個強度比進行中、低強度運動的人,他們死亡率在20年後低了將近10%左右,原因是在做肌力運動時,血管會加強養分的運送來修復肌肉,並把老化的細胞代謝掉,此時就能延緩血管老化以及硬化。
所謂的良好飲食就是需要營養均衡,在飲食中,必須採取低脂、低鹽、低膽固醇的飲食,以及多攝取水分。在飲食規劃中,必須控制糖類與主食的攝取量,適當吃些粗糧、避開精緻澱粉,多食用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水果蔬菜。此外,要注意每頓飯不要吃的過飽,以免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引發心血管疾病。
人體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都是會導致動脈硬化的重要誘因,所以有這三高疾病的病患,要儘可能地將自己的血壓、血糖與膽固醇都控制的合理的標準範圍,以避免加速血管的硬化。慢性疾病必須要有良好的飲食規劃以及規律運動才能控制,保持良好睡眠也是一個重大的環節。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VERYWELL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