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也是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頭號原因,但是研究指出,目前已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很多人的膝蓋常會不當使用,已出現30、40歲的患者,然而除了靠飲食來延緩退化性關節炎外,專家指出:肌力訓練更能延長關節退化。
隨著飲食西化、運動風氣盛行,以前只有老年人會出現的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人年紀不到40歲,膝關節就已經出現退化。年輕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大都是因為運動時關節激烈衝撞所致,不同年齡引起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不一樣,多數老年人都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引起;中年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可能是因為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如搬家工人、貨運司機;體重過重也會造成關節難以承受。有研究發現,身材較胖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是正常體重的1.7倍M國外也有研究指出,每增加1公斤的體重,膝蓋得承受4公斤的重量。
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許多長著的惡夢之一,於是會透過食用保健食品來修護,像是鈣片、葡萄糖胺等,但是根據專家表示,除了吃上這些補品外,還不如做上肌肉訓練更有用。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強度,能夠減輕關節內軟骨的負荷,只要膝蓋周圍的肌肉足夠有力,就能夠分擔膝蓋承受的壓力,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對於延緩膝關節老化也有很重要的效果。此外有些身型較胖的人,建議可以先透過減重方式來緩解。由於體重過重是造成關節退化的一大因素,膝關節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當體重越重所造成的負擔就越大,膝關節受損、退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減重也是保養膝蓋的一大重點,快走、游泳或騎室內腳踏車,都有不錯的減肥效果,可以從這幾種運動做起,減輕膝關節負擔的同時也讓自己更健康。
保護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也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也提供了膝蓋的穩定性和力量,所以只要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就能有效減輕膝蓋的負擔。然而訓練大腿肌肉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深蹲、登階、弓箭步、單腳硬舉等,都是能幫助大腿肌肉茁壯的訓練,此外,還可以透過攝取蛋白質來增加肌肉量,像是雞蛋、牛肉、魚肉等,在飲食與訓練相輔相成下,就能建立肌肉來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退化性關節炎除了該部位會疼痛外,還會有以下幾種徵兆:
腫脹:在軟骨磨損以至於變形之前,膝蓋會先開始腫脹,原因是膝關節的骨頭因為相互摩擦引起軟骨組織的病變,如關節滑液囊的發炎,造成液體在關節的位置堆積。
膝蓋發出聲音:腿部彎曲時,膝蓋會喀拉作響,這也是關節軟骨磨損的跡象。如果長時間久站之後,上述的症狀加劇,甚至是膝蓋紅腫合併發燒,很可能就已經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僵硬:早上起床下床時,或身體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之後,膝蓋覺得僵硬,但稍事活動情況又變好,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
微熱感:膝關節感到微微發熱也是早期徵兆之一,這樣的狀況以一天結束之後最為明顯。
資料來源/康健、常春月刊、NCBI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人健身或運動本來就是從「心不甘情不願」開始的,因為,沒有人會不喜歡不用流汗輕鬆躺在沙發上的時光!但如果你想要讓自己活的長久一點,就必需要開始強迫自己開始運動流點汗。根據密西根大學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身體肌肉較弱的人通常不會像同年齡強壯的人一樣的活著!所以,這個意思是說身體肌肉的力量將能有助於生命的長短?
在調整社會人口學因素裡的慢性健康狀況和吸煙史後,發表在「老年學:醫學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肌肉力量較低的人在死亡時間上可能會有提前50%的機率,看到這邊請先別急著對這句話下任何的定論!不如,我們來看看這項研究人員是怎麼說的。
來自於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UM))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的Kate Duchowny博士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手部肌肉力量(握力)可能是整體健康和長壽的重要預測指標,而不是我們以前常說的肌肉質量;在整個生命中保持肌肉力量,特別是在人生進入中老年之後的生活中,能夠長壽和獨立衰老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另外,已經有研究發現手握的強度與運動限制和殘疾成反比;然而,這儘管是一種相對簡單且經濟有效的測試,根據Duchowny博士的說法,我們的雙手握力是特別重要的一項觀察指標!因為,它可以用作整體健康和長壽的預測因子,甚至可能比其他常用的測量如肌肉質量更有效,但握力測量目前還不是大多數常規體檢的一部分。該統計數據相對容易衡量,需要進行簡單的測試,患者可以使用稱為測力計的工具來測量以千克為單位的強度。其它一組的研究人員還發現,握力可以成為各年齡段人群整體健康狀況的有力指標。
關於這點由Duchowny博士及其同事,所組成的UM研究團隊分析了8,326名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全國代表性樣本的數據,這些樣本是UM作為大學健康和退休研究的一部分收集的數據。力量水平由分層閾值或切點來定義強度等級,例如:肌肉無力被確定為男性的手部握力小於39千克,女性為22千克。研究人員發現根據該標準,數據組中有46%的人被歸類為「弱 」相比之下,使用來自代表性較低的樣本的其他切點,只有約10%至13%被認為是弱的,因此,肌肉握力越弱的人有可能會早死。
這一發現導致Duchowny博士和研究團隊,特別強調測量握力對於患者與醫生之間有多重要,這些量測出來的數據,甚至在發現它們開始衰老與相關健康問題之前,就能當作一種指標性的觀測數值。Duchowny說,手握力量是日常護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進行早期干預,這可能會延長個體的壽命和獨立性;我們相信這樣的研究報告將能反應出肌肉無力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種老年人口變化的趨勢。因此,你應該透過各種積極的訓練方式,增強前臂與手部的握力練習,這將可以讓你的肌肉力量與衰老程度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於可以讓你過上更健康長壽的生活。
資料參考/news.umich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