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專家:全身性的伸展運動有利於兒童長高!
1
專家:全身性的伸展運動有利於兒童長高!
2
冬天賴床才健康!中醫師教你起床前的暖身運動穩定血壓、防頭暈
3
身體好累其實是「發炎」搞的鬼! 1分鐘鑑定你是不是發炎了
身體好累其實是「發炎」搞的鬼! 1分鐘鑑定你是不是發炎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全身性的伸展運動有利於兒童長高!

2019-08-05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兒童

許多家長經常問:「運動對孩子的身高到底有多大影響?」、「怎樣我的孩子才能長高?」,然而身高60%由先天遺傳基因決定,40%受到後天營養、睡眠、運動、內分泌、心情等因素影響。但是根據專家表示,運動對孩子長高有很重要作用。

©novakdjokovicfoundation.org

人是如何長高?

人的骨骼在生長時,同時也在不斷重新塑造,大面積骨骼被破壞和吸收後並不斷再形成。骨骼最後的形狀不僅取決於其長度和寬度,也依賴於肌肉的牽拉力及鄰近組織的位置。骨骼在達到成年大小和形狀後,仍然需要不斷重新塑造,從而變得更加堅實。因此,家長們不僅要注意孩子的骨骼生長,還要通過增加體育運動提高其骨骼質量。

©joebudish.com

孩子長個有三個關鍵期

正常人有三個身高快速增長階段:嬰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青春期是最後的長高機會,因為嬰兒期、兒童期長個受影響時,只要及時糾正影響因素,最終還有追趕生長的時間,甚至有可能趕超同齡孩子。青春期時,孩子的骨骼逐漸接近完全癒合,追趕生長的能力受到限制,一旦錯過這個增高的最後黃金期,悔之晚矣。

©novakdjokovicfoundation.org

運動對長高的好處

運動對骨骺有良好刺激,可以促進骺軟骨板的軟骨細胞增殖、骨化,促進骨骼發育,幫助長高。經常運動的孩子,身高比不愛運動的高2~3公分,只要對膝關節、踝關節和脊柱有較大刺激的運動,比如籃球、游泳、爬山、跑步等都對長高有促進作用。然而運動對促進鈣吸收有不錯的作用。運動後,生長板會受到刺激,這種刺激導致鈣吸收更強,進而有助於骨骼發育,特別是孩子在戶外運動,多曬太陽,特別有利於鈣吸收和骨骼增長。此外,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在運動後,生長激素分泌增多,鍛練能增加新陳代謝,增強機體防病能力、預防肥胖,還有助於睡眠品質。夜間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期,高質量的睡眠有助骨骼發育,所以,家長要多讓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將長高潛能發揮到極致。

©novakdjokovicfoundation.org

什麼樣的運動有利於長高?

不少人有這樣的誤區:練體操、舉重容易壓得孩子不長個,其實舉重、舉啞鈴、競技體操等靜力型運動,如果運動適當可以促進骨骼生長、身高增長,但是必須有專業教練指導以及防止骨骼受傷、影響骨骼發育為出發。然而動力型運動,像是田徑、游泳、球類等運動對長個特別有利,由於孩子的骨骼系統比較軟,長期局限於一種運動,容易導致骨骼發育不平衡,所以,建議進行全面鍛練,像是伸展肢體、彈跳等運動,適當做些力量練習,可促使全身各處骺軟骨新陳代謝處於相對旺盛狀態,令全身勻稱生長發育。

©slate.com

需要提醒家長,18歲以下孩子不宜參加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運動量宜循環漸進,有研究發現,運動不當或運動量過大,反而會使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影響長高。

資料來源/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冬天賴床才健康!中醫師教你起床前的暖身運動穩定血壓、防頭暈

2025-01-22
話題新知觀念保健

冬天早晨好冷,別急著離開暖和的被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教你賴床做運動,只要抬手抬腳就能保護心血管健康。他提醒,若太快起床,身體從溫暖狀態一下子接觸到寒冷環境,可能對心血管健康帶來風險,建議不妨先在床上進行伸展運動,或按摩2大穴位,讓身體暖起來後再下床活動。

冬天早晨別急著起床,先賴個床才比較健康!

林舜穀表示,冬天早晨起床太快離開溫暖被窩,讓身體接觸寒冷環境,可能讓血管收縮、血壓瞬間升高,導致血壓急劇波動而增加心臟負擔;從躺姿一下子站起來,可能造成血液回流不足,導致大腦短暫缺氧,嚴重甚至會引發頭暈甚至昏厥。

「尤其對於本身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清晨低溫起床若太急太快,甚至會進一步引發心絞痛或其他心臟問題。」林舜穀提醒,為了穩定血壓、減少寒冷刺激,提升全身暖感,不妨透過簡單活動,幫助身體循序漸進適應環境溫度變化。

賴床運動2步驟保護心血管

林舜穀建議,民眾可先在床上花3~5分鐘進行「由慢到快的左右交替抬手抬腳運動」,幫助身體暖起來後,再緩慢地坐起身來活動!

準備姿勢:仰躺於床上,雙手放身體兩側,雙腳伸直,全身放鬆

動作分解:

慢速開始:吸氣時,左手向頭頂舉起,同時右腿抬高至30~45度角,保持3秒,於呼氣時緩緩放下。換右手與左腿,左右交替,進行10組

加快速度:保持動作協調性,逐漸加快節奏,左右交替進行,每側各5次、持續10組

總次數:左右各10組慢速與各10組快速,共20組,總時間約3~4分鐘

小提醒:

動作過程中配合呼吸,不要憋氣 若有頭暈或不適感,立即停止並放慢動作 完成後,先坐起1分鐘再下床,以避免頭暈

按摩2穴位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此外,林舜穀建議,早晨起床時還可按摩少府穴和湧泉穴,有助於活血通絡,促進全身循環:

少府穴

位置:手掌面,小指與無名指根部之間的凹陷處

徒手按摩方法:雙手握拳,用拇指按壓對側少府穴,順時針揉按30~50次,力度適中有酸脹感即可

功效:通心絡,促進手部血液循環,舒緩心悸與胸悶,特別適合寒冷天氣保護心臟

湧泉穴

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處,在第2、3趾根延長線交界的凹陷處

徒手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壓腳掌湧泉穴,順時針揉按,或用拳頭輕輕敲擊30~50次

功效:引火歸元、改善足部寒冷,促進血液回流,穩定心腎功能

林舜穀提醒,每天進行上述2處的穴位按摩,可以緩解寒冷帶來的血液阻滯,保護心臟、穩定血壓心率,有助提升能量,用溫暖身體開始一整天的良好狀態。

延伸閱讀:

2024冬至進補吃什麼?醫揭:今年暖冬「這類食材」可多吃!不建議溫補

比除濕機還好用!專家力推「歐美愛用1神器」濕毛巾速乾:不再怕霉味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冬天養生祕訣竟是「賴床」?醫授2步驟「抬手抬腳運動」讓身體暖起來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Heho健康
Heho健康

身體好累其實是「發炎」搞的鬼! 1分鐘鑑定你是不是發炎了

2021-09-03
知識庫營養補給飲食體脂肪瘦身觀念保健

人的壽命雖然越來越長,但是很多人邁入老年出現了衰弱、失智的問題,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療,甚至不少年輕人有體力衰退、效率低下的困擾,其實這些都是身體「發炎」搞的鬼!知名營養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科所教授潘文涵博士表示,想要健康強壯,就應該吃得對、吃得好,將正確的食物吃進肚子,就可以保持身體活力。

身體好累其實是「發炎」搞的鬼! 1分鐘鑑定你是不是發炎了
身體好累其實是「發炎」搞的鬼! 1分鐘鑑定你是不是發炎了

缺乏肌肉讓你虛弱、沒食慾、營養不良

現代人的活動量比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少了許多,就連年輕人的肌肉量都有逐漸缺少的趨勢,甚至「肌少症」已經不只是老年人面臨的問題,不少年輕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傾向。

潘文涵表示,肌少症主要就是代謝減緩導致肌肉合成率下降,當身體逐漸虛弱之後,人就更不想動,熱量的消耗就會低,導致沒有食慾、營養不良。吃得越少,身體更沒有辦法合成肌肉,這樣的惡性循環鏈就很難突破了。

發炎影響肌肉合成效率 以下症狀符合3項要小心!

大家都知道,想要避免肌少症,很重要的就是「多運動、補充蛋白質」,但潘文涵提醒,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要「抗發炎」。2004 年 2 月號《TIME》雜誌把「發炎」稱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可見它對現代人健康的危害有多大。發炎會影響到身體合成肌肉的效率,進而導致肌少症。

菁英診所醫師劉博仁在《減重後,這些疾病都消失了》書中指出,大部分的人都有發炎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參考以下的症狀,如果你符合 3 個以上,就可以確定身體已經發炎了,如果超過 5 項就建議看醫生檢查了。
1. 各種關節痛
2. 肌肉痠痛
3. 偏頭痛
4. 下背痛
5. 經常性腹部絞痛
6. 經常性腹瀉
7. 肥胖、BMI > 24
8. 異位性皮膚炎
9. 氣喘
10. 經常感冒
11. 鼻過敏或是鼻竇炎
12. 工作環境接觸化工原料、有機溶劑、二手菸
13. 嚴重打呼或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14. 糖尿病
15. 肝炎
16. 腎臟炎
17. 心臟病
18. 慢性疲勞
19.長期熬夜
20. 吸菸
21. 喝酒(1 週 > 3 次)
22. 胃食道逆流
23. 不明原因全身性水腫
24. 陰道白帶
25. 慢性泌尿系統感染
26. 久坐或是很少運動(1 週 < 3 次) 

停止發炎 這些食物別再碰!

劉博仁在《減重後,這些疾病都消失了》書中指出,除了以上的發炎原因,「脂肪」也是一大發炎原因。因此,如果你有以上 26 個症狀,除了針對症狀調整作息,例如常熬夜的人改變作息,適度運動,對於超重的人來說,「減重」是關鍵。

另外,包括糖、精緻碳水化合物、酒精、高溫燒烤的食物,或是反式脂肪的飲食,都是讓身體發炎的食物,應該要戒除。

垃圾食物讓身體發炎
垃圾食物讓身體發炎 © iStock-861280178

打造「不發炎」體質 這些營養要顧到

其實多數人意識到要健康飲食,卻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甚至以為吃素、吃水煮就是吃得健康,反而導致營養不良,越吃越不健康,身體毛病也越多。

潘文涵表示,想要打造不發炎的體質,最主要的就是要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核桃等植物性飲食,把體質改善,身體的機能才會轉好。

另外,劉博仁推薦富含 Omega –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深海魚(大型深海魚因含重金屬機率高,不宜過度攝食)、亞麻仁籽、海藻、堅果;好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或是茶籽油,因為含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也具有抗發炎的效果。

綠茶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效果,龍井或是烏龍茶次之,紅茶已過度發酵,抗發炎效果弱;辛香料如咖哩的薑黃、薑、紅辣椒、大蒜、洋蔥、迷迭香等,都有抗發炎效果。

富含 Ω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是理想的抗發炎食物
富含 Ω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是理想的抗發炎食物

抗發炎功能性營養補充品

除了以上的飲食,劉博仁另外推薦了具有抗發炎功能性的營養補充品,想要抗發炎,大家可以在諮詢過醫師、營養師之後,適當服用。

1. Omega – 3 脂肪酸:魚油中的 EPA、DHA 以及亞麻仁籽油中的 ALA 都屬於 Omega – 3 脂肪酸,但是 EPA 及 DHA 抗發炎的效果比 ALA 更好。不要懷疑!減重的朋友攝取魚油,減重效果會更好。

2. 薑黃素(curcumin):薑黃素的抗發炎效果相當強,對於肥胖朋友的全身性發炎,有消炎作用。

3. Gamma次亞麻油酸(GLA):GLA 是 Omega – 6 中唯一抗發炎的脂肪酸,包括琉璃苣油、月見草油、黑醋栗種子油,都含有 GLA。

4. 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 C、植化素、CoQ10 等,都具有抗發炎效果。

5. 維生素 D3:研究發現,維生素 D3 可透過細胞核內接受體降低發炎訊息 NF-κB 的表現,達到抗發炎效果。

6. 特殊植化素啤酒花萃取物(RIAA)以及洋槐萃取物(Acacia nilotica):這些物質是選擇性激酶反應調節因子(Selective Kinase Response Modulators, SKRMs),可以從細胞內調控訊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具有抗發炎效果。

文/林以璿
圖 / 何宜庭

延伸閱讀:

專家:每天運動10分鐘,能改善身體發炎以及預防癌症
研究:多運動減緩DNA衰老、減少發炎 這樣動讓你的細胞保持年輕
疲倦無力是身體在慢性發炎!美國醫學會雜誌:胃食道逆流可能是警訊

/ 關於Heho健康 /
Heho健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