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在身上各種顏色的「肌能系貼布」,除了許多運動員愛用,在家庭主婦、高齡長輩、上班族,甚至小朋友的身上也愈來愈常見!是什麼原因讓各年齡層、各種生活形態的人都喜歡貼肌能系?肌能系貼布有 「緩解痠痛」、「減輕水腫」、「預防運動傷害」……等作用,讓我們先從它的組成結構開始認識!
肌能系貼布的三層組成結構,可以想像成薄塗了一層果醬的夾心吐 司。最上方是棉織布,最下方是背襯紙,中間則是醫療級壓克力感溫 膠。這三層構造都大有來頭,也是最直接影響貼布品質的因素!
要如何觀察棉織布的品質呢?以棉織布面輕輕摩擦臉頰,觸感應該 輕柔舒服,代表其有良好的「親膚性」;將水輕潑於布面上,水珠會滑 落布面而非被布吸收,代表其有足夠的「防潑水性」。將布由邊緣剪出一小缺口後撕開,可觀察到透明、極富彈性的「彈力纖維絲」鑲嵌在棉織布纖維內,讓貼布如彈簧一般具有「彈性」,提 供貼布具有極為重要的「回縮性」及適當的「延展性」,這也是讓貼紮 有復健和治療效果的核心特色!肌能系貼布以紅、藍、黑與膚色四種基本色調衍生出不同的設計,皆是使用自然植物萃取的染料製作而成,您可以依不同的視覺效果及個人喜好來選擇。
膠是讓貼布能附著在皮膚上的重要角色,除了能讓貼布黏著避免脫 落,最重要的是品質夠好才能避免過敏。肌能系貼布的「醫療級壓克力感溫膠」不含乳膠成分,大大降低過敏風險。而「感溫」更是這款膠的另一個重要祕密,貼上貼布後用手掌摩擦或輕按貼布,能讓掌心的溫度 活化膠的黏著度。膠面的指紋或波紋設計不僅減少貼紮部位皮膚表層的熱和水分堆 積,也提供適當的黏著性。能減少局部皮膚的異物感,讓身體活動時不 會感覺拘束或受限。
背襯紙在貼布保存、運送及使用過程中,忠實地保護膠不受汙染、 不易變質,是維護貼布品質的大功臣!另外,印在背襯紙上的虛線及實 線,能方便使用者在剪裁時對照長度與分支寬度。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會疑惑:「既然貼布的三層構造中皆不含 『藥』的成分,肌能系貼布如何發揮作用?怎麼影響人體呢?」原因就在於肌能系貼紮的物理性力學效益與人體組成結構恰恰可以 相互呼應。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了解:一是貼布本身的彈性,另一則是 貼布與皮膚間的交互作用。
貼布本身的彈性:肌能系貼布含有極富彈性的彈力纖維絲,貼布的長度隨著施予的張 力不同而改變。我們使用長度改變的百分比來定義貼布的張力:當肌能系貼布尚未與背襯紙分離時,它的張力是10%;撕除背襯紙的貼布會些微回縮,恢復到貼布原來的長度,此時張力 為0%;而當貼布離開背襯紙並拉伸到最長時,它的張力是100%。 但不管貼布被剪裁成什麼形狀,當我們固定貼布的一端並將其餘貼 布拉開的同時,貼布會像彈簧般產生「回縮性」往固定端回縮。當我們 將貼布的兩端一起拉開的同時,貼布則是朝向中間回縮。
貼布與皮膚間的交互作用:當具有伸縮能力的貼布貼在同樣具有彈性的皮膚上時,兩者間會出 現增加皮膚及皮下組織橫向移動能力的「水平回縮特性」,及增加局部 組織穩定能力的「垂直下壓特性」。肌能系貼布的特色是當其張力小於50%時,貼布與皮膚間的「水平回 縮特性」會發揮作用,貼布往固定端回縮的同時會帶動局部肌肉筋膜,與增加皮下組織液及血液流動,達到促進動作表現及改善循環的效果。而當肌能系貼布的張力大於50%時,貼布與皮膚間的「垂直下壓特性」使貼布提供局部目標組織穩定的力量,達到局部支持、保護的效果。人體是由多塊骨骼藉由關節連接而成的連動結構,由不同的肌肉主動收縮以產生動作並維持姿勢,而厚薄與柔韌度不同的筋膜則為各個器 官與組織提供支撐。這個複雜的立體結構可以自主控制、自由活動,對外來的力量會產生應對的保護與調整,來維持穩定的姿勢與平衡。當人體結構出現內在失衡或外在干擾,甚至是二者同時發生時,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疼痛與傷害。肌能系貼紮藉由「水平回縮特性」與「垂直下壓特性」與人體不同組織產生互動,達到預防保護與促進自我修復能力的效果。
消除水腫:人體組織因受傷或發炎導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甚至破裂出血 時,局部會出現血液或組織液鬱積。貼紮的水平回縮特性可以引導液體 往一定的方向流動,就像是在積水處開了不同方向的渠道,具有疏通壅 塞的效果。
放鬆肌肉與促進肌肉收縮:肌肉附著在骨頭上,兩端分別是肌肉的起點和終點,具有主動收縮的功能,並扮演人體動作控制的主要角色。肌肉收縮有一定的方向性,原則上是由終點朝向起點收縮。貼布的回縮特性類似於肌肉的收縮功能,當肌能系貼布的水平回縮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一致時,有促進肌肉收縮的作用;當肌能系貼布的水平回縮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能放鬆因過度使用或長期處於短縮緊繃的肌肉。
肌能系貼布的設計非常近似人體皮膚,使貼布與皮膚的互動極為順 暢。當局部組織受傷或發炎時,貼布的水平回縮特性能增加皮下空間, 減輕局部組織過多的壓力,帶動筋膜和組織液往一定方向移動。在促進 循環代謝功能的同時也會帶走局部組織多餘的熱能,讓身體回到動態平衡,達到改善疼痛的目的。
穩定關節:藉由較大張力的貼紮可以提供關節處垂直下壓的穩定力量,搭配運用一定的手勢操作可以依需求調整關節的相對位置,並協助關節在良好的排列下活動,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姿勢,避免不當的動作。
支持組織:對於延展性較弱而容易發生傷害的肌腱或韌帶組織,較大張力的貼紮可支持和保護局部組織,減輕不當外力對組織的拉扯。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社,侯雅娟、洪千婷 著作。
本書特色
對症舒緩,輕鬆應付30種「你一定遇過」的日常不適
提前預防,根據生活情境量身設計預防性貼紮
調整姿勢,輔助維持健康良好的體態
全彩圖解,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安全有效,醫師與物治師專業解說,無藥免手術
落枕、閃到腰、脹氣、便祕、吃蘿蔔乾、骨盆前/後傾……,面對日常的小病小痛,你通常都怎麼解決?是放任不管?還是拿罐藥膏塗一塗就了事?其實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學習肌能系貼紮,從此擺脫難忍的疼痛!不論是因長期累積,或是突然發生的意外,日常的病痛都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由日本加瀨建造博士發明的肌能系貼紮利用皮膚與貼布之間的交互作用,帶動皮下筋膜移動、促進循環代謝,因此不用藥物就可以安全地達到放鬆肌肉或促進肌肉收縮、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等效果,進而解決日常病痛的困擾。例如,當腹部脹氣時,將貼布以自然張力貼上,可以提供皮膚觸覺與壓覺,減輕腹脹感;腳踝扭傷時,貼上貼布可調節肌肉收縮與減輕局部壓力來穩定受傷的腳踝;另外,如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不穩定的關節也可用貼布來支持保護。
本書由復健科主治醫師與物理治療師集結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撰寫而成,收錄了30多種可解決現代人常見疼痛與不適的貼紮,與20個改善、調整身形與預防傷害的預防性貼紮法,不但能讓你重拾無疼痛的健康生活,更能進一步在傷害發生之前事先預防與自我保護,是每個努力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你/妳一定要擁有的疼痛自救指南。現在就請快打開本書,一起來體驗肌能系貼紮的神奇之處吧!
• 更多臉譜《肌能系貼紮2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痠痛一貼見效!》一書資訊 請點此
大家都知道運動能強身健體,但是若不留心很可能會受傷,尤其大部分運動都以上肢或下肢為主,有時不小心就可能傷到指甲,不僅運動要暫停一段時間,期間也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務必留心在意。尤其對許多職業運動選手而言,指甲受傷往往會對其運動生涯產生負面影響,不得不留神。
加上近年台灣運動風氣興盛,各單位爭相主辦城市馬拉松與各式各樣路跑活動,每每吸引成千上的男女老幼一起奔跑;無數上班族下班後會到公園步道「夜跑」,揮灑健康汗水;假日風景優美的景觀單車步道,甚至起伏盤旋的山間道路,都有無數鐵馬男女在挑戰體力極限。
在運動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被運動傷害所苦,其中手足指甲傷害看似不起眼,卻會帶來重度痛,甚至為工作、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不便!以下就是針對常見的4種運動類型,會造成指甲的傷害以及解決的方式來做說明。
曾有以伸卡球聞名的旅美投手投球時,右手中指指甲斷裂,引起國人與球迷關注。這時大家才知道對投手而言,不但控球的手指頭重要,就連指甲也都將士用命,至為關鍵,一旦受傷就會讓投手每投一個球都要痛一下。該投手的傷害狀況是右手中指指甲橫向斷裂,投球時若第一指關節位置平行或低於球體,還有指甲長度超過指腹,較容易發生指甲斷裂的運動傷害。如果經常反覆發生,還會出現指甲掏空的情形。
疼痛等級:重度
投手的指甲斷裂屬撕裂痛,類似指甲掀掉的疼痛程度。手指血管與神經非常豐富,至為敏感,一旦受傷其疼痛程度常被比喻為滿清十大酷刑,因此屬於重度疼痛等級。
常見傷害
棒球的球體較小,投手是利用手指尤其是第一指關節,做出精巧微妙的控球動作,指甲常需要下壓產生緩衝,扮演重要的反作用力剎車角色,對棒球投出後的飛行方向頗有影響。若長久如此施力使用,可能會出現指甲掏空的情形。
多久會好
指甲撕裂瞬間會感到指尖一陣辛辣,大約3 天就會消失,傷口撕得深就會很痛,撕得淺就會很快癒合,若出現紅腫熱痛反應表示傷口發炎,需要7-10 天讓傷口消炎、癒合。職業棒球投手辛苦之 處在於休息3-4 天,眼看受傷指甲不痛了又要上場投球,對傷處是極大的考驗。
護理建議
為降低疼痛感並保護受傷指甲,建議施作人工指甲以為保護和屏障就能有效減少刺激,否則容易發生硬皮增生的問題;同時,硬式指甲修護凝膠的硬度夠,選手施作後不僅可以保護受傷指甲還能使力喔!一般而言指甲長出來需要3-6 個月;若是腳趾甲則需要6-12 個月鞏固。同時,也要注意甲床是否發生萎縮,以免發生嵌甲後遺症。指甲本身的保養,建議抹指緣油按摩並做扳指肉( 引甲) 運動,以免發生嵌甲的問題。
如何避免再次受傷?
建議投手們定期修剪指甲,千萬別剪太短,以免硬皮增生、長出厚繭或發生嵌甲。此外,是否考慮改變投球時手指動作?不然就要適度使用護具為指甲減壓,例如矽膠指套。如果擔心指套太滑影響摩擦力、反作用力,現在也有廠商推出內層矽膠、外層為布質的可清洗指套。
保齡球體積比棒球大多了,重量從8 磅到16 磅都有,但選手僅以3 根指頭控球,因此指甲很容易在操控不當或用力時掀開!
疼痛等級:重度
手指有豐富的血管與神經,至為敏感,指甲掀掉的疼痛屬重度疼痛等級。
常見傷害
保齡球的球體甚大,選手主要運用3 根手指—拇指、中指、無名指,以指腹摳緊指洞,做出精巧微妙的控球動作。若指甲留得太長,容易發生指甲掀開的運動傷害。指甲掀開有的只是掀開一點點,有的則掀到只有根部連著。當下趕緊以OK 繃固定好掀開的指甲,保護傷處避免感染與二次傷害。
多久會好
指甲掀開瞬間的辛辣,大約持續3 天,若出現紅腫熱痛反應表示傷口發炎,需要7-10 天讓傷口消炎、癒合。期間建議不要過度運動手指,讓指甲休養生息,快快長出健康的新指甲汰換掀開的部位。
護理建議
一般而言指甲長出來需要3-6 個月,期間要注意指甲掀開處若有破皮傷口要清潔、擦藥、保持乾爽,盡量讓指甲覆蓋傷處以為保護,等待新指甲生成。建議休養期間抹指緣油按摩並做扳指肉(牽引)運動,以免發生嵌甲。
如何避免再次受傷?
建議選手們定期修剪指甲,正確修剪方式請參考本章第二節,切記別剪太短,以免硬皮增生或發生嵌甲;恢復練習時可適度使用矽膠指套等減壓墊護具,現在已有內層矽膠、外層為布質的可清洗指套,不會太滑影響指頭的摩擦力、反作用力,還有減壓效果。
跑步者的大腳趾的指甲肩負剎車重任,因足部經常性衝擊,若指甲剪得太短容易發生捲甲或嵌甲。
疼痛等級:中度
常見傷害
跑步者的大腳趾因跑步衝擊且肩負剎車重任,容易生出厚繭,若加之大腳趾指甲剪得太短,往往會因足部衝擊、擠壓而發生捲甲或嵌甲狀況。有些跑者還會出現骨頭變形( 例如拇指外翻) 造成瘀青(甲下出血)。
多久會好
只要暫停運動讓腳放鬆並好好休息,來自大腳趾的壓力便可緩解。若已產生捲甲或嵌甲的狀況,務必配合指甲保健師進行修剪、調整與矯正,並聽從專業護理建議,大約3-6 個月即可長出健康的指甲。
護理建議
定期正確修剪指甲,多做扳指肉運動,運用適當輔具減少足部摩擦衝撞。現在有很多優質的指甲矯正輔具、捲甲矯正器、保護指甲的矽膠指套、減輕足部衝擊壓力的蹠骨墊或類似安全氣囊概念的拇指外翻機能襪,以及矯正機能帶等等的工具,你都能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找到適合的輔具,給予指甲保護與矯正。像機能襪、機能帶等護具多仰賴材質的彈性進行矯正,建議準備6-7 副輪替使用,不僅為了定期清洗保持衛生,也有助於維護其彈性不致太快疲乏,影響矯正效能。
如何避免再次受傷?
聽從護理的專業建議並且要持續落實執行上述的建議,並適度使用正確的輔具就可以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減少運動對於足部的負面衝擊。
高爾夫球體積小,基本上選手的運動傷害會出現在轉體揮桿時大腳趾(通常為右腳)擔任剎車角色,長久下來指甲有可能變形為單側捲甲,或是插到肉裡形成嵌甲。
疼痛等級:中度
常見傷害
捲甲或嵌甲初期若無傷口,只是感覺大腳趾脹脹的,在施力擠壓時才會疼痛;若一直不處理就會漸漸轉為中度,大腳趾處開始感覺刺刺地;若嵌甲處有破皮傷口,要慎防發炎、感染,否則會紅 腫熱痛,疼痛立刻升級到重度,甚至轉變成甲溝炎,消炎需要7-10天症狀才會緩解。
多久會好
捲甲大約1-2 個月、最多3 個月便可恢復原貌。嵌甲修復與指甲的生長速度有關,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大約3-6 個月。
護理建議
不論捲甲、嵌甲,都要學習正確修剪指甲的方式,經常扳兩側指肉按摩(引甲運動)並選穿楦頭寬的鞋款,再搭配專業指甲矯正器。
如何避免再次受傷?
建議正確修剪指甲,不要剪太短以免硬皮增生或嵌甲復發;練習時可適度使用矽膠減壓墊或指套護具為指甲減壓。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李安騏著作《指甲健康研究室》一書。
本書特色
《指甲健康 研究室》由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 李安騏撰述,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資料及案例提供,將十多來的臨床問題手足指甲照護案例,整理出系統而實用的知識。本書從指甲的形狀、成長的構造、平時的保養指南、如何從指面的看健康的方法,為讀者建議了居家實用的手足指甲照護建議。此外,對於患有問題指甲者,提供實際案例,與最前延的照護方案。輕忽問題甲對亞健康者的手足,尤其是糖尿病友有更大的傷害,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指甲問題,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另外,許多有志從事美甲、足療、護理的朋友,可進一步了解如何進入足科照護的領域,成為與歐美同步,具有前景的足科照護師。
• 更多莫克文化《指甲健康研究室》一書資訊 請點此
走路或運動腳背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或是治療方法不對,相對來說,就會使得病情進一步加重,所以當出現走路或運動腳背痛時,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視,了解原因有哪些?才能盡快通過治療康復,下面就介紹了腳背痛的原因。
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腳背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