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市民跑者能跟菁英跑者一樣嗎?雖然因為太多限制,我們無法達到菁英跑者的成績,但可以從他們的訓練中擷取經驗精華。作者以研究分析短間歇、長間歇、節奏跑、長跑等跑步訓練對菁英跑者的效益,並將菁英跑者的訓練融入一般人、提出實質建議,例如累積月跑量應以幾公里為相對安全且合理的上限?讓我們以菁英跑者為借鏡,反觀、調整自己的跑步訓練。
除了東非選手住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多數菁英選手訓練的內容跟我們似乎也沒差那麼多。我們都有在跑間歇、節奏跑、長跑加上許多的輕鬆跑,整體的課表結構似乎也沒多大不同。 當然菁英選手比我們更早開始訓練、處在更競爭的環境、因為多數是職業選手,所以也只要跑步、休息,相對不用煩惱工作跟運動之間的平衡。
但是我們能否從這些資訊中,去取得菁英選手是如何有效地訓練?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成為菁英選手,但是也想看到跑步成績的進步;我們可能無法吃下菁英選手的課表,也無法回春從小練跑,但是可以從精英選手的訓練當中,去獲取能放入自己訓練的元素。
2019年這項研究找了85名男子菁英選手,為世界大型賽事冠軍到國家頂尖選手,比賽成績全馬從2:03:23(前世界紀錄)到2:36:15,半程馬拉松58:54到1:08:48,以及目前10公里路跑記錄(26:44)保持人。在IAAF上的積分從494~1285不等。
每個教練或流派對於各種訓練名詞的定義都不太一致,雖然都有間歇,但是各家流派對於強度的定義皆不盡相同,因此需要統合在這篇論文當中的名詞定義,以便於溝通。
.短間歇:200-1000公尺,強度為95-100%最大心率
.長間歇:1000-2000公尺,強度為92-95%最大心率
.節奏跑(Tempo):1000-5000公尺間歇或45-70分鐘
.長跑:強度為82-92%最大心律
以上三種訓練被視為主要的質量訓練,而輕鬆跑或長跑會落在8-40.5公里,強度為62-82%最大心律。長跑或輕鬆跑沒有像質量需要較強的專注度及努力,因此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訓練不算是質量訓練。 這項研究室根據菁英選手的問卷及訓練日記,去做分析研究,總共研究每個選手認真開始訓練起,直到他們訓練第七年,利用這段區間的各項訓練去跟成績做比較,試圖找出哪些訓練是較有效果的。
經過7年的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對於運動表現最為相關的是總跑量,意味著跑量的堆積,對成績有最大的影響,這也跟許多教練認為要不斷累積跑量相符合。隨著總跑量增加,在質量訓練很難大量增加跑量的情況下,輕鬆跑也占據累積跑量中很吃重的組成,因此也對於成績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這些菁英選手的跑量也從第三年的12,000公里拉到第七年的33,000公里。
接著可以看到對於成績的影響,以短間歇及節奏跑最為顯著。進入專業跑者的初期,長間歇仍然有所幫助,但是隨著訓練的資歷越久,長間歇對於比賽成績越來越無法看出明顯的效益。隨著年資的累積,也可以看到越早進入長跑訓練,對於往後長跑的成績越有幫助。
隨著跑量的累積,跑量對成績產生的正相關性逐漸下降,雖然仍是影響成績最重要的訓練,但是效益遞減。而節奏跑卻可以看到隨著年資的增加,對於比賽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最接近比賽的速度、跑姿及長跑所需的各項元素。
各種訓練書籍、各種跑步理論都有不少選手在使用,不管是菁英選手還是素人,只要好好使用,都能看到課表或是理論的效果。有的學派覺得質比量重要,有些卻認為要大量累積跑量。
菁英選手跟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吧!菁英選手可以一日兩跑,一般人能出門每天跑步就已經不錯了。因此素人跑者很難大量去累積跑量,又要同時兼顧質量訓練(這篇文章沒把長跑當質量訓練,但是我認為對於素人這是很重要的質量訓練)。而這對於菁英選手完全沒太大的困難,早上跑完質量訓練,下午還可以輕鬆跑,一般人這樣跑很容易鬧家庭革命。
一些新的科學研究認為,當每週超過112公里,再去累積跑量的效益會降低,而且因為投注過長時間在跑步上,增加受傷風險。我們可以看到菁英選手第三年的平均跑量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左右,但因為同樣時間菁英選手可以跑更多的跑量,因此對於素人而言,每週跑112公里所花的時間,並不會比菁英選手少太多。
一般人有更多工作或家庭壓力,這也被認為會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因此112公里對於素人是一個相對安全且合理的跑量上限。而且我們同樣在菁英選手的身上看到,累積跑量會越來越沒效益,對於素人最珍貴的就是時間,因此要把時間投資在更有價值的訓練上。
長間歇在菁英選手上被發現是相對沒效益的訓練,因此素人必須要去思考是否需要去進行較多類似的訓練。
短間歇相對可以證明是不會隨訓練年資而降低效益的訓練,因此短間歇在各式訓練都占有重要的角色。速度訓練的開發,被認為是長跑成績能夠進步的關鍵,不再有過往「速度訓練在長跑上不太重要」的過時觀念。
節奏跑可以訓練有氧系統、無氧系統、乳酸閾值甚至磨練心智。節奏跑可以隨著跑步的年資而更明顯增加運動表現,如果無法好好認真練習節奏跑,那顯然少掉長跑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訓練。
雖然有些訓練方式還是以配速表當作訓練重點,但當有新的科技出現,運動員每天的身體狀況可能都有所不同,更應該以較客觀的心率做為訓練強度的衡量方式(除非一直無法準確偵測到穩定的心跳),心跳帶又比光學心率更佳(約只有8成的準確率)。我們也可以看到近年的研究及書籍,在定義強度上都是相當看重心率這項指標,跑者不應被數字困住,但數字卻可以客觀衡量訓練的質量。
延伸閱讀
心率訓練區間運用、狀態監控及限制
馬拉松減量週期 營養補充4步驟
馬拉松成績進步最快的一群人:高齡跑者(長者的耐力運動)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第七屆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追火車)即將於明年 4 月 17 日開追!這場堪稱全台最具特色的歡樂接力賽,每年頂著超高品質、超高樂趣、超高人氣的三高規格,報名隊伍數屢破紀錄。 這屆除了有超吸睛的七棒專屬毛巾設計等創意物資;名教練、選手與網紅眾星雲集的隱藏版隊友;更將報名隊伍設定至 1,000 隊的終極目標。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6日)出席記者會表示,才開放報名不到一個月就有 700 隊報名,之後若達一千隊標準將加開名額讓大家跑得開心。
第七屆推出讓追友倍感尊榮、熱烈討論的七棒專屬毛巾,並將棒次名稱如女神棒、海神棒等融入毛巾設計,每人拿到的皆是自己負責棒次的代表款。此外,延續往年組合式獎牌設計,第七屆更將各棒次賽道沿線最具指標的人氣景點,刻印呈現於每一棒的完賽獎牌上,讓新北鐵道沿途美景隨身帶著走,每項完賽物資吸睛度、收藏性再創新高,絕對讓追友們的完賽時刻驚喜不間斷!
延續第六屆大獲好評的隱藏版隊友組,在第七屆力邀了全新陣容重磅登場,包括知名運動Youtuber-梁哲睿Jerry、三重箭歇團總教練-黃崇華、跑界小清新-吳敏、外景女鐵人-段慧琳、萬金石新科亞軍-周庭印、光頭教練-李翰暄、小旋風-鄭瑞竹、運動網紅-李詹瑩、玉兔女神-游雅君、追夢女俠-陳宇璿,以及變裝組代表的貓女姐接Vita等11位隱藏版隊友神助攻,與追友一同共襄盛舉追火車,一起賽後狂歡,明年4月17日的終點將是眾星雲集,看點滿分!
適逢第七屆的追火車,恰好以 LUCKY 7 的幸運數字為核心,更要讓明年參賽的追友跑得過癮又開心,賽事首創幸運星成績獎,於記者會中抽出的7隊幸運名次,在完全無法預測的情況下,直到所有完賽隊伍名次全數產出後,獲得幸運名次的隊伍即可獲得 AKIWEI 太陽眼鏡、Compressport 中空帽、GA 黃金甲葉黃素果凍及在地完賽慶功宴等精美獎項,只要完賽就有中獎機會,一個無關資歷、實力、耐力的獎項,完全倚靠的只有全隊的幸運指數高低多寡,增添整體賽事趣味性!
除了幸運星等好禮,福容大飯店今年依舊義氣相挺贊助變裝組前三名獲獎隊伍 Villa 及海景房;與鐵道馬長期合作的日籍西武鐡道公司,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新北市政府與西武鐵道的台日交流持續,明年也將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回饋鐵道馬。
鐵道馬拉松接力賽賽道橫跨雙溪、貢寮二個行政區,除了知名的福隆沙灘外,賽道沿線還會經過舊草嶺隧道、卯澳漁村、牡丹社區、雙溪老街,參與者可以用雙腳慢慢欣賞、細細品味貢寮、雙溪小鎮的人文與靜謐。
這屆主辦單位與注腳雙溪等在地業者合作,推出追火車客製餐點及伴手禮,希望跑友能於賽後派對品味及認識在地小農的佳餚、料理及特產。並賽前規劃兩場旅跑深度體驗活動,包含在地導覽及手作課程,讓追友不僅是參與賽事,還能夠體驗周邊特色景點,2022 鐵道馬將讓所有的參賽者體驗不一樣的運動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