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專家:當身體「發炎」時,會感到疲憊、影響肌肉合成效率
1
專家:當身體「發炎」時,會感到疲憊、影響肌肉合成效率
2
4大常見運動傷害恢復的按摩手法
3
下背部痠痛?用滾筒加按摩球來舒緩放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當身體「發炎」時,會感到疲憊、影響肌肉合成效率

2019-12-25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生活

隨著醫療以及資訊逐漸進步的時代,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是,你有想過你的生活品質上升了嗎?當時代在進步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很多的人會出現了衰弱、失智的問題,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療。甚至,許多年輕人也有體力衰退、效率低下的問題!其實,這都是身體「發炎」在作祟。

©medicalnewstoday.com

根據知名營養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科所教授潘文涵表示,其實想要身體強壯,就應該吃得對、吃得好,將正確的食物吃進來,就可以彰顯活力。但是,一般人知道要健康飲食,卻不知道正常應該要怎麼吃。

肌肉量少讓你體力也下降

現代人的活動量比傳統農業社會的人少了非常多,就連年輕人的肌肉量,都有逐漸缺少的問題。甚至「肌少症」已經不只是老年人才有的問題,不少年輕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傾向。然而,肌少症主要就是代謝減緩,導致肌肉合成率下降,當身體逐漸虛弱之後,人就更不想要動,此時熱量的消耗就會低,導致沒有食慾、營養不良,因此吃得越少,身體就越沒有辦法合成肌肉,在這樣的惡性循環後,就很難改善。

©muscleandstrength.com

「發炎」影響肌肉合成效率,你有以下的症狀嗎?

如果想要避免肌少症,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多運動以及補充蛋白質,這是不二法門。但潘文涵醫師提醒,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要對抗「身體發炎」。根據2004年2月號《TIME》雜誌就把「發炎」稱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可見它對現代人健康的危害有多大。此雜誌文章其一段內容表示,發炎會影響到身體合成肌肉的效率,進而導致肌少症。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有發炎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參考以下的症狀,如果你符合3個以上,就可以確定身體已經發炎了,如果超過5項,就建議看醫生檢查了。

各種關節痛、肌肉痠痛、偏頭痛、下背痛、經常性腹部絞痛、經常性腹瀉、肥胖、BMI過高、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經常感冒、鼻過敏或是鼻竇炎、工作環境接觸化工原料、有機溶劑、二手菸、嚴重打呼或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糖尿病、肝炎、腎臟炎、心臟病、慢性疲勞、長期熬夜、吸菸、喝酒(1週>3次)、胃食道逆流、不明原因全身性水腫、陰道白帶、慢性泌尿系統感染、久坐或是很少運動(1週<3次)等。

©sportsrec.com

當身體發炎時,請停止再吃這些食物

除了以上的發炎原因,脂肪也是一大發炎原因。如果你有以上症狀,除了針對症狀調整作息,例如常熬夜的人改變作息,適度運動,對於超重的人來說,減重也是不讓身體再發言的關鍵。另外,包括糖、精緻碳水化合物、酒精、高溫燒烤的食物,或是反式脂肪的飲食,都是讓身體發炎的食物,應該要戒除。其實有很大一群人意識到要健康飲食,卻不知道正確的方法,甚至用吃素、吃水煮的方式,就以為是吃得健康,這樣反而導致營養不良,身體毛病也越多。如果想要打造不發炎的體質,最主要的就是要多攝取蔬果、全穀類、核桃等植物性飲食,把體質改善,身體的機能才會轉好。另外,富含Omage-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像是深海魚、亞麻仁籽、海藻、堅果(不過大型深海魚因含重金屬機率高,不宜過度攝食);另外,好的油類,像是橄欖油、苦茶油或是茶籽油,因為含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也具有抗發炎的效果。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4大常見運動傷害恢復的按摩手法

2018-02-09
觀念運動恢復保健知識庫運動按摩書摘訓練動作

基本上,導致運動傷害的原因有兩種:外制傷害和內部過度緊張的傷害。外傷來自直接或間接的猛烈碰撞:當身體受到撞擊,而力量超過組織彈性所能承受的限度,組織就會受傷。
 
內傷指的是局部過度緊張,或是重複受到微小傷害,而造成組織功能不穩定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組織的抗力和其中累積的張力,因為多次重複受創而失去穩定;肌腱炎、組織纖維化和關節炎都是這種傷害的例子。

急性傷害

外力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有:骨折、韌帶或肌腱斷裂以及關節脫位等,其中還包括纖維斷裂(肌肉內部裂傷)和挫傷。
 
這些都是嚴重的傷害,是「急症」,要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至於按摩,則是在治療後的恢復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且對於後遺症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例如能預防疤痕、姿勢不正、組織僵硬、纖維化等問題。

4大常見運動傷害恢復的按摩手法

長期緊繃的傷害:慢性炎症

身體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會一再遭到撞擊產生「生物質疲乏」。飲食不均、年齡、毒素或機械性壓力等,都是導致細胞環境變異的因素;一旦細胞環境失去平衡,就會使得一個微不足道的炎症長年不癒,進而轉為慢性病。這種類型的傷害,一般發生在肌腱與骨骼接觸的部位或骨膜;手肘肌腱炎和骨盆歪斜都是慢性炎症的例子。

肌肉不穩定

依照代謝特點,肌肉可分為張力型(tonic)和相位型(phasic):前者較短,擁有持久力;後者較長,擁有力量。身體經年累月地承受體重,加上重複性的動作以及姿勢不良,張力型肌肉的纖維變粗,而相位型肌肉則逐漸萎縮,進而使關節附近的肌肉開始變得不穩定,像是胸帶、骨盆、肩膀,或脊柱各個部位的肌群。

激痛點和肌筋膜痛症候群

激痛點是肌肉「打結」處,讓肌纖維抽筋的小地方(摸起來有硬塊),會產生痛感,且痛楚會延及其他部位,連離得很遠的部位也會因此感到疼痛。
 
激痛點的原因可能來自重複離心動作所帶來的收縮緊張,一再進行最大/亞最大的體能活動,其中包括工作、休閒或體育性質的活動,讓肌肉在運動以後沒有獲得適當休息,無法進行調適。
 
治療激痛點要以增加體內的營養攝取及灌流為目的,進而減低超量的緊張和痛楚,藉此增加運動能力,恢復健康。

按摩激痛點手法

疤痕和纖維化的筋膜組織

若一直沒有妥善治療的傷處,會因而產生疤痕、僵硬和慢性炎症,促使結締組織累積過多的膠原蛋白,進而失去彈性。膠原蛋白的「凝塊」會降低關節的活動力(包括大型動作和小型動作),逐漸減少關節的長期功能。

嵌制症候群

神經或血管被夾住的情形可能發生在很難按摩的部位,也可能是一個由好幾層組織堆積的部位,或者這個部位累積了過多的壓力。這時,血管或神經裡面的流量減少,影響原本需要灌流或鏈接的部位,使得整體效能一起下降。腕隧道症候群和膝蓋窩的夾擠症,都是這類病變的例子。

風濕性關節病變

骨關節炎和風濕性關節炎都是關節方面的毛病,皆會產生炎症、軟骨退化和骨質化反應。骨骼與骨骼之間的空隙縮小,骨骼歪斜,不但阻尼能力降低,連關節活動的幅度都變小。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關節軟骨會退化的確切原因,但是一定與關節受力不均有關,另外也包括免疫系統混亂(無法正確辨識自身的組織),甚至要考慮環境毒素、以前帶來的感染問題和其他原因。

足底筋膜炎

賽跑或跳躍時,腳要不斷地重複彈起和著地的動作,壓力都集中在腳底的筋膜,因為它是負責穩定腳板的結構。壓力會集中在腳踝的部位或聚集在第一隻腳趾底部,因此局部腫脹、發炎的現象在筋膜與骨膜連接的地方,最為明顯。這是很難痊愈的傷害,容易演變成鈣化問題,最後讓骨骼變形。使用肌筋膜按摩手法和關節活動技巧,可有效治療這種傷害。

阿基里斯腱肌腱炎

阿基里斯腱或小腿三頭肌負責把力量傳到腳踝,我們才能提起腳。跑跳的時候,我們要一直重複這些動作,使得肌肉- 肌腱與肌腱-骨骼兩種聯結部位,承受極大的壓力,因此開始發炎。
 
阿基里斯腱的肌腱炎是一種頑疾,容易轉為慢性病,因為我們需要一直使用阿基里斯腱,無法確實給予該部位適當的休息。使用深層摩擦法和筋膜幫浦法,可有效治療這種傷害。

注意事項
運動傷害發生時,必須立刻採取行動,讓身體更容易恢復。目前流行的復健方法,不像過去是以傳統的休息為主,而是採取積極的康復理念(運動加訓練),根據患者能夠忍受的程度進行動態復健,提升患處功能。另外,也提倡檢視體育運動所需的器材,包括注意技術動作的施展方式。

腕隧道症候群

這種傷害是正中神經被嵌制,所引起的問題。手掌的屈肌支持帶位於手腕內面,能包覆和控制前臂肌群的肌腱。
 
用手重擊某物(排球的殺球動作或者籃球的拍球動作)、抓住球拍柄或是把手腕緊緊壓在桌面(使用滑鼠的動作)都會讓肌腱和支持帶逐漸纖維化,開始增厚,最後阻礙神經通道。被鉗制的神經會感到麻、痛,而且肌肉無力。
 
為了預防腕隧道症候群,我們要採取積極手段,像是按摩手腕,幫助放鬆;局部休息;還有伸展運動。最好的徒手治療方法,則是活動手腕的骨骼、活動軟組織、活動正中神經和手腕的屈肌肌腱。

TIPS
從腳踝側屈和外翻(eversion)的動作,可以見到第三腓骨的肌肉和肌腱,但不是每個人身上都能看見。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 約瑟‧馬爾默‧艾斯帕夏, 埃爾圖‧亞克梅特‧卡拉斯科  著作《肌筋膜徒手按摩解剖書:5大部位x 10種手法x 7道程序,紓解運動疲勞&提升競技表現的終極按摩法》一書。

「運動按摩」是運動界行之有年的身體護理方法,而「肌筋膜按摩」則是近年來運動按摩技術上,最新的突破性觀念,以及最受矚目的新興護理療法。過去,運動按摩多以治療痠痛或患部為主,是針對單一部位(某肌肉或某關節)的療程,雖然有效卻非常短暫,治標不治本。

現在,醫界與運動圈發現了全新的「肌筋膜按摩法」,強調治療師不應只處理某條肌肉或某個關節,因為實際上人體是由一張完整相連的肌筋膜包覆,有時激痛點並非真正疲勞處,而是相對應或相連結的筋膜遠端;也就是說,從筋膜線路的方向思考,當某個部位疼痛時,必須同時處理通過該部位筋膜線上的所有肌肉,而不是單一患部;這種嶄新的「整體」按摩觀,大幅提升運動按摩的治療功效。

其次,也發現肌筋膜的可訓練性,只要多施以按摩,就能增加筋膜的水分與彈性,有助運動員快速適應不同階段的訓練或比賽,獲得更好的競賽成績。如此,也讓過往運動按摩多半是紓解疲勞、痠痛的消極作用,多了鍛鍊、刺激肌肉的積極作用。

•更多采實文化出版《肌筋膜徒手按摩解剖書》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下背部痠痛?用滾筒加按摩球來舒緩放鬆

2017-05-23
痠痛對策運動恢復肌肉痠痛保健知識庫背部肌群書摘運動傷害

平時生活作息姿勢不佳,尤其常常處於久坐且不正的狀態,會導致下背部及腰部肌肉無力酸痛;另外,運動姿勢不良,也會致使下背部不明原因酸痛。除了可以做一些瑜伽或彼拉提斯動作來鍛鍊腰背肌群,也可以常常使用滾筒和按摩球來做舒緩放鬆。

下背部痠痛該如何用滾筒加按摩球來放鬆呢?

用滾筒滾動下背部,可以消除髖部穩定肌群的疲勞。這些肌群橫跨腰椎兩側,所以很容易因為姿勢不良,或在崎嶇不平、傾斜的路面與小徑上跑步,而感到痠痛疲憊。

目標肌群
這個運動針對的是連接胸廓、骨盆和脊椎的腰方肌,是核心肌群之一。具有支撐脊椎的作用,也是呼吸動作的輔助肌。

 1 

坐在地板上,雙腳向前伸出平貼於地。滾筒放在下背部後方。

使用滾筒按摩下背部,一開始可以用雙手肘撐在滾筒上比較容易保持穩定。

 2 

上半身向左轉,髖部抬高。針對脊椎左側位於骨盆上方的軟組織施加壓力。

用滾筒按摩下背部,斜轉用身體重量施加壓力在左後背,此時可以用左前臂做支撐。

! 注意

為避免造成腰椎疼痛和受傷,只能對肌肉施加壓力,千萬不要壓在骨頭上滾動。此動作壓迫在肋骨邊緣,60 歲以上或有骨質疏鬆風險者需避免。

 3 

輕輕地下上來回滾動整個下背部 20-30 秒。

滾動時保持身體穩定。

 4 

上半身轉向右邊,重複相同的運動,按摩下背部右側。

變化動作

降低難度。拿一根按摩棒, 按摩腰後的軟組織。

tip

為了減輕髖部和腿部的疼痛,經常做這個運動可以強化髖部和腿部。若腿部無力,在活動時會增加下背部的負荷。

按摩下背部對身體整體的活動度有助益,然而若想讓腰椎區域的疼痛得到最佳的控制,就要針對特定的結節按摩。此區域的肌肉很容易因為臀肌缺乏活動,或是用力扭轉的動作而拉傷,像是轉身或是彎腰抱小孩等。

目標肌群
這個運動針對的是連接胸廓、骨盆和脊椎的腰方肌,屬於核心肌群之一,能輔助身體側向彎曲的動作。

 1 

身體站直,將球夾在腰部後方脊椎右側與牆面之間。

 2 

身體往右轉,讓球從脊椎往身體右側水平滾動按摩肌肉。若找到任何疼痛點,以緩慢且小範圍繞圈方式按摩 20-30 秒。

*注意球要避開脊椎。

 3 

膝蓋彎曲,讓球在背部縱向往上滾動,並針對每個特別疼痛的點按摩 20-30 秒。

 4 

身體往左轉,重複相同的動作去按摩脊椎的左側區域。

變化動作

增強力道。可仰臥於地面,將球放在下背部脊椎側邊。

tip

想完全治癒下背疼痛,必須找出原因。放鬆結節只能暫時紓緩,改善肌肉無力與改正不良習慣,才能避免背部長期過度使用。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Sam Woodworth 著作《滾筒運動圖解聖經:強化核心肌群・肌筋膜放鬆・專屬運動課表・消除激痛點》一書。

♥ 包含 60 個逐步示範的運動,以及 26 個運動課表,告訴你如何運用可滾動的滾筒,去治療因職場或休閒活動帶給身體的副作用。

不要放任不良的生活習慣危害到自身的肌肉系統,參考此書內容可讓身體恢復到最健康、最快樂、最柔軟靈活的狀態,補好身體容器的破洞,再度回到精力充沛的生活。

特色:
1. 最完整的滾筒運動指引,全圖解強化核心肌群,肌筋膜放鬆,專屬運動課表,消除激痛點。
2. 體適能專家、健身教練、物理治療師一致推薦。
3. 包含 60 個逐步示範的運動,以及 26 個運動課表,適合因職場與日常不良習慣造成的疼痛調整之用。
4. 軟精裝裝訂可攤平閱讀,亦方便操作時參考。

•旗標科技《滾筒運動圖解聖經》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