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臺北超級馬拉松2月15至17日連三天在花博新生公園舉辦,其中重點賽程48及24小時賽吸引世界各地跑者參賽,是歷屆以來參加地區分布最廣的一屆,也成為大會成績最接近國際金牌認證的一屆。
2019臺北超馬跑出最接近金牌認證的一屆
臺北超級馬拉松是亞洲唯一一場48小時賽,也是國際頂級銀標賽(國際間尚未有金標認證出現),其中3個賽程﹕48小時賽、24小時賽與12小時賽2019年皆獲得國際IAU(國際超馬總會)銀牌標籤賽事認證。
48小時賽部分,今年共有14位男女跑者達到總會的國家級成績標準(男300K、女270K);另外有3人跑出國際級成績(男360K、女330K),分別是男子組冠軍香港選手鄔棕輝,以及女子組冠、亞軍日本選手稲垣寿美惠與松本ゆり。連年參賽的鄔棕輝以367.867公里遙遙領先,並創下香港紀錄、成為首位達標國際級標準的香港跑者;稲垣寿美惠(INAGAKI Sumie)是世界排名第二名的日本名將,毫無懸念地以356.150公里封后。
男/女子組冠軍分別為香港選手鄔棕輝、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名將稲垣寿美惠
此外,國內男女子第一名分別為首次挑戰48小事賽的李俊昌(335.935公里),以及台灣超馬好手黃筱純(295.117公里)。
國內男/女子第一名李俊昌及黃筱純
24小時賽是台灣僅3場的賽事之一,也是世界知名東吳超馬與超馬國家代表隊選手選拔的資格賽事。今年共17位男女跑者達總會的國家級成績標準(男200K、女180K),由日本竹內剛博(TAKEUCHI Yoshihiro)刷新個人紀錄、以241.995公里二連霸,女子組由來自香港的吳益華首次參賽就跑出217.464公里佳績、摘下后冠。此外,來自馬來西亞的生命鬥士曾志龍,以110.058公里完成首次48小時賽挑戰,也刷新腦痲跑者的紀錄。
這屆賽事成績雖未達到主辦單位在賽前期望的標準(5位跑進國際級成績),因此無法順利申請IAU認證為48小時金牌賽事,但2019臺北超級馬拉松的整體成績是開辦8年最接近金牌認證的一屆,讓賽事極具意義;主辦單位也表示,明年持續再戰金標認證。
馬來西亞生命鬥士曾志龍完成首次48小時挑戰
賽道之外,漸凍人協會理事長林詠沂與沈心慧老師帶領志工親自為跑者加油,現場同時進行公益義賣,感謝所有愛心認購的跑友與民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別設置一名熱心志工擔任補給長,在賽事48小時全時段提供熱食給參賽者,品項豐富,包括白粥、地瓜、榨菜肉絲、牛蒡絲、脆筍、玉米湯與燒賣等,讓跑者利用不一樣的補給調整味覺順便提神。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