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跑5K
  • 徒手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100K由台灣羅曉惠奪冠
1
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100K由台灣羅曉惠奪冠
2
跑步常見的問題
避免跑步中後段遇到撞牆期!你該先了解功率而非配速
3
聽音樂會讓運動的效果更好嗎?
1
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100K由台灣羅曉惠奪冠
2
跑步常見的問題
避免跑步中後段遇到撞牆期!你該先了解功率而非配速
3
聽音樂會讓運動的效果更好嗎?
1
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100K由台灣羅曉惠奪冠
2
跑步常見的問題
避免跑步中後段遇到撞牆期!你該先了解功率而非配速
3
聽音樂會讓運動的效果更好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100K由台灣羅曉惠奪冠

2019-03-04
話題 跑步 戶外運動 新聞 賽事 越野跑

「棲蘭林道越野賽」於去(107)年首屆辦理,並透過國家地理頻道透視內幕紀錄片的播映,成功啟動臺灣越野跑風氣並將臺灣品牌賽事推向國際,為延續擴大臺灣運動的能見度與正面形象,2019棲蘭100林道越野賽3/2凌晨5時於棲蘭100林道口起跑。

來台參加棲蘭林道越野賽的國際及台灣頂尖選手於賽前說明會相見歡。

自去年首次推出「棲蘭林道越野賽」,沿線奇特的棲蘭秘境與高聳74公尺的臺灣杉三姐妹,成為獨特賽事亮點,吸引海內外越野選手關注,紛紛列入年度重點賽事,去年10月初開始報名,不到二週就有來自日本、美國、香港、中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英國、法國、越南等國家地區近百位國際越野選手及國內近700位越野選手爭先報名,再度相約一起跑步看臺灣杉。

100K組於清晨五時鳴槍起跑,共414位選手參賽。

由於這次賽事是林道越野路面,平坦安全可跑性高,極具速度競爭性,有來自美國越野頂尖選手Mario(越野世錦賽第六名,三次全美年度越野最佳選手,5次全美年度越野賽冠軍),日本超馬選手石川佳彥(2017世界杯24小時冠軍270公里,2018斯巴達246公里超馬冠軍),高山越野選手三莆裕一(全日高山越野前三名),馬來西亞越野排名第一名王順成及上屆男女冠軍小川壯太與星野由香理等高手雲集,競爭激烈,精彩可期。國內男女第一名周青與李惠萍、Columbia品牌選手吳弘文、盧明珠等及全國男女100公里紀錄保持人劉治昀、周玲君也同場競技。

髙俊雄署長頒發 100K男子組前四名及獎項。

經過激烈的競賽之後,100公里男子組由美國選手Mario Mendoza以8小時25分28秒奪冠,第二、三名為日本選手三浦裕一、木幡帝珠,台灣選手周青則以國內總分第一,以9小時8分41秒榮獲第四名佳績;台灣女子選手勇奪100公里女子組前三名,羅曉惠以10小時58分21秒奪冠,周玲君、呂淑蓮分獲第二三名。清晨7時出發的54公里男子組前三名分別為台灣吳嘉文、日本篠原尚哉、台灣鄧維富;女子組前三名皆為台灣選手,依序為蔡佩羽、潘佩宜、溫玥涵。

台灣女子選手羅曉惠勇奪100K女子組冠軍。

前三名選手姓名及成績

100公里男子組
1. Mario MENDOZA (USA) 08:25:28
2.三浦裕一(JPN) 08:28:09
3.木幡帝珠(JPN) 09:06:47
100公里女子組
1.羅曉惠 10:58:21
2.周玲君 11:19:45
3.呂淑蓮 11:35:41
54公里男子組
1.吳嘉文 04:56:37
2.篠原尚哉(JPN) 05:24:46
3.鄧維富 05:27:25
54 公里女子組
1.蔡沛羽 06:14:44
2.潘佩宜 06:21:15
3.溫玥涵 06:22:33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Stryd
Stryd

避免跑步中後段遇到撞牆期!你該先了解功率而非配速

2020-10-13
全馬訓練馬拉松路跑觀念有氧運動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當提到跑步功率訓練,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跑步要用功率?它跟我們常用的心率跟配速有什麼不同?」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解答這個疑問。

跑步常見的問題
避免跑步遇到撞牆期!你該了解的是功率而非配速

功率 vs. 心率

首先,功率是用來量化身體的能量輸出(單位:瓦特,Watt),跟攝氧量(VO2)與自體感覺(RPE)有著高度的相關性;你感覺越用力跑、跑得越快,功率就越高,不受地型、風向、溫度或心情等影響,而且能夠即時反應、立即調整。

心率是在計算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它是屬於身體的綜合反應,並非單純的運動強度指標。當我們心情感到興奮、喝了咖啡、環境溫度上升、或是跑得更快時,心率都會上升;所以,很多時候心率高了 10、20bpm 並不一定代表強度高了,有可能只是因為午餐的咖啡、高溫下跑步、或者是身體疲勞的影響而已。

另外,由於我們的心臟跳動不會(也不應該)有瞬間很大的變化,導致運動中心率會有明顯的延遲情況發生。經常練間歇的跑者一定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跑 400 公尺高強度間歇時,剛跑出去時心率還在緩緩上升,可能要跑到 200、300 公尺時才會到達對應的心率區間,到跑完 400 公尺才跳到最大值,那代表說很多時候跑太快或太慢都不知道。

間歇訓練一開始心跳不會快速上升
你感覺越用力跑及跑得越快,相對於身體的能量輸出(功率)就越高。

功率 vs. 配速

配速是跑者最終表現出來的結果 ─ 移動速度有多快,就像汽機車的時速表一樣。但我們會用時速來表達引擎的馬力輸出高低嗎?當然不會,因為我們知道速度會受到地型與風向的影響,只是大多數跑者都會習慣用配速來當作強度指標,這就好比用時速快慢來表達汽車引擎的馬力輸出,兩者並不會永遠都處於線性的關係。

對同一位跑者來說,同樣是 5:00/km 配速,在平路跟上下坡路段的耗力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功率就是在表達跑者的引擎馬力輸出,功率越高即馬力輸出越大。在訓練或比賽中,我們真正要控制的是能量(馬力)輸出,即功率的高低,而不是配速快慢,最終跑出來的配速只是功率輸出在不同地型與風向下的結果。因此,透過功率控制強度可以更有效合理地分配體力,避免受到上下坡或順逆風而造成的配速不穩定所影響。

下圖一/跑步配速會受到地型與風向影響,爬坡時配速會變慢,下坡則變快。

下圖二/最終跑出來的配速(藍線)只是功率輸出(橘線)在不同地型與風向下的結果。

配速與功率之間的問題
多數跑者都用配速來當作強度指標,但我們要的是功率的高低而不是配速快慢。

中後段撞牆的原因

以六大馬之一的紐約馬拉松為例,賽道會經過五個行政區,通過三條大橋,第一條韋拉札諾海峽大橋(Verrazzano-Narrows Bridge)就出現在起跑後,也是爬升最多的一段,接下來幾乎整路都是微小的上下坡(見下圖),難度甚高。經驗不足的跑者,由於剛起跑體力還很足,所以在爬第一座橋時都會跑太快而不自知,提早消耗掉過多寶貴的肝醣,導致中後段出現「撞牆」情況,影響到最終成績表現。

紐約馬拉松賽道海拔圖
看紐約馬的賽道的海拔圖就知道,一開始消耗掉過多肝醣將導致中後段「撞牆」情況。

透過功率去配速就能有效避免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在平常訓練中透過檢測找出自己的馬拉松功率區間,在比賽時(特別是前半程)只要堅守在特定的功率範圍即可,不用再憑感覺去猜測上下坡該跑什麼配速。在路跑賽事中用功率去取代配速,可以更有效合理地分配體力,既能避免多餘的體力消耗,也能減輕心理負擔,幫助你更穩定地發揮實力。

各有所述,互補不足

當然,我並不是在說「功率好棒棒、心率跟配速都不用再看了」。相反,我認為這三個數據要能結合在一起去分析,配合實際感受與經驗的判斷,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功率跟心率結合去比較,可以分析出有氧體能的變化以及脫勾比率(PW:HR),這是單獨功率一個數據看不出來的;而功率跟配速結合,可以分析出跑步效能(Running Effectiveness),作為跑步經濟性的相關指標。另外,功率結合其他技術數據如觸地時間、下肢剛性、步頻等,能夠作為跑步過程中的疲勞指標,這些都是功率本身不會提供的資訊。

功率跟配速結合
功率跟配速結合可以分析出跑步效能,作為跑步經濟性的相關指標。

數據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自己/跑者本身的感受,特別是跑步經驗豐富的跑者,有時候直覺的判斷更勝於數字上的分析,千萬不要盲目追求硬生生的數字而拋棄自己的主觀感受。因此,功率跟心率、配速之間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各有所述,互補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知道各種數據背後的原理與意義,以及各有哪些優缺點需要注意,才能避免掉進數字的陷阱,正確解讀出數據所帶給我們的資訊。

*文章授權轉載自《STRYD》網站

原文:五分鐘帶你認識跑步功率、心率與配速的三角關係

/ 關於Stryd /
Stryd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臺灣 Stryd 粉絲專頁

臺灣 Stryd 官方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聽音樂會讓運動的效果更好嗎?

2017-08-17
運動心理觀念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許多健身者在鍛鍊時都有聽音樂的習慣,他們表示健身時聽音樂能更加賣力的訓練,但是也有部分的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下訓練。但是聽音樂真的能讓健身效果更好嗎?根據研究顯示,在健身時聽音樂可以提高最多15%的力量,但如果是不恰當的音樂,就會讓人分心,這時就會影響訓練的效果。

聽音樂會讓運動的效果更好嗎?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在運動時聽音樂真的能有效幫助鍛鍊後的成效。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卡斯卡爾吉斯博士曾在他撰寫的一本書《The MusicApplication》上提到,在運動時聽音樂,歌曲裡的節奏、歌詞都可以改變人的心態以及分散注意力,還能有效提升運動後的效果。

為此整理出以下六點在運動時聽音樂的好處。

 1  疲累感減少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現,在運動時聽音樂能有效分散注意力。所以在訓練時,如果感到疲累或是很喘都可以聽音樂,這樣心理狀態自然而然會影響到身體狀況,讓身體、心理不會感到更加辛苦。

 2  體力恢復比較快

根據布魯內爾大學的研究,其中還發現,當運動員在休息狀態時,如果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就能讓體內的乳酸堆積較快恢復到原本的狀態,在體力上也會比較快恢復原本的水準。

體力恢復比較快 ©glinci.com

 3  運動後效果增加

在鍛鍊時,聽上自己喜歡的音樂清單時,運動效率會明顯增加、效果也會更好,也會比平常更賣力的鍛鍊,所以下次要運動時,請準備自己喜歡的音樂,跟隨節奏一起動起來。

 4  增加爆發力

在健身時,是否到越後面覺得越沒力呢?當在訓練時,體力到了一個臨界點時,可以試著將音量調大一點,當聽到越大聲的音樂運動時,自己的肌肉會變得比較有活力,讓你在最後階段可以進行衝刺。

增加爆發力 ©huffingtonpost.com

 5  增加運動時間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聽音樂做運動時,效率會提升百分之十五之外,也能將運動時間拉長,因為音樂能提供我們正面能量,在需要更強度的力道、更長時間的訓練時就發揮其功能,

 6  身心靈達到更佳狀態

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再配合步伐搭配節奏,能夠讓你的生理及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在訓練時獲得最大效率。

身心靈達到更佳狀態 ©huffingtonpost.com

看完這些在運動時聽音樂的好處,是否也想嘗試看看呢?所以下次準備運動時,不妨戴上你的耳機,一起聽上你最愛的曲子吧!

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Huff Post、The Telegrap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瑜伽
  • 訓練動作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跑步
  • 運動器材
  • 瑜伽動作
  • 下半身肌群
  • 核心肌群
  • 跑5K
  • 徒手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