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瘦身
  • 運動生理
  • 訓練動作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核心訓練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觀念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武漢肺炎不敢去健身房? 醫生說做到這些事就能安心運動
1
武漢肺炎該不該去健身房
武漢肺炎不敢去健身房? 醫生說做到這些事就能安心運動
2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個基本技巧
3
遞減組的訓練模式到底是增肌還是增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武漢肺炎不敢去健身房? 醫生說做到這些事就能安心運動

2020-02-07
知識庫 保健 健身 跑步 觀念 COVID-19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跑者、健身人等運動咖因為害怕出入公共場所,而避免去健身房、出外訓練。然而,本身是外科專科醫師的跑步教練陳柏長提醒,無論是健身房、操場等運動場所,除了上室內團課可考慮戴口罩,其實一般不需要戴,參加路跑賽也能正常補給,反倒要特別注意以下這些事,就能安心出門運動!

武漢肺炎該不該去健身房
武漢肺炎不敢去健身房? 醫生說做到這些就能安心運動

1. 健身房注意器材消毒

健身場館中的一般健身區,使用者都有相隔一段距離,不用擔心沒戴口罩會被傳染的風險;而健身房基本上隨處都有酒精,在使用器材之前和之後,可以用酒精擦拭碰觸過的地方,避免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至於團體課程,因為是在較密閉空間待上約一小時,因此可考慮使用口罩(編按:僅靜態運動較適合,因為一般運動會有戴口罩使呼吸不順暢、弄濕口罩後影響效用等問題)。

延伸閱讀:《戴口罩跑步有沒有用? 醫生解答5個常見問題》

2. 減少邊跑邊聊天 跑步不擔心

練跑常見的地點包括河濱、公園、操場及跑步機,前兩者是人較稀疏的戶外場所,較不需要特別擔心傳染問題。而操場也算是開放場地,要密集與人近距離接觸並不容易,不過,有些跑者會習慣跟人一起邊練跑邊聊天,那就可能有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的風險,如果擔心這類問題,可考慮獨跑或是戴上口罩。但平常習慣獨自練習的人,基本上不用過度擔心。

另一個跑步常見的問題是,在跑場偶爾可見有人會有「吐口水」的習慣,建議這些人能在這段期間改變這樣的習慣,如果較濃的口水可搭配喝水吞下去,避免別人身心理上的不舒服。此外,跑完步記得回家洗澡、快速補充營養,並且多休息。

延伸閱讀:《買口罩也能練跑增免疫力! 配合口罩實名制上路的3K練跑路線圖》

邊跑步邊聊天
跟人一起邊練跑邊聊天,可能有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的風險

3. 已報名的馬拉松賽還要參加嗎?

目前台灣人常去參加比賽的國家包括日本、美國、歐洲、澳洲等地,基本上都已經限制中港澳入境,除了日本目前疫情控制得較晚,可能有爆發風險外,其他國家比賽還是以平常心看待。

日本雖然風險比較高,但是病例數相對公開透明,也有做好隔離,參與大型比賽基本上風險並不高。至於有些人會擔心比賽補給還能吃嗎?因為目前無法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會糞口傳染,比賽吃喝仍可照常,不用為此而改變補給的方式,甚至是不吃不喝。

2019東京馬拉松
參與大型比賽感染風險不高,也不用為此改變補給方式(圖為2019東京馬拉松,2020年即將於3/1舉行)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大體來說,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指出,無論室內或室外,健康人運動時其實不需要擔心或戴口罩,如果在健身房,使用器材前後做好酒精消毒即可;除非同一運動場地有其他人出現呼吸道症狀,再考慮戴上口罩。不過,民眾如果自己有呼吸道症狀,更應自覺避免去公共場所運動。

台灣無社區感染 不須不必要的恐慌!

陳柏長提醒,武漢肺炎目前在台灣還沒有社區感染情形,雖然可以在一些病患的糞便中找到病毒,但尚無法證實武漢肺炎可以經由糞口傳染。目前防疫專家認為,除非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否則沒有高度被傳染的風險,一般人也不用過度緊張。

事實上,一些防疫專家認為,在捷運密閉空間也不需要使用口罩。但因為目前台灣有些居家隔離者會不依規定趴趴走,或是像日前郵輪防疫出現破口,仍建議在人多擁擠的地方可斟酌使用口罩。

一般民眾除了避免出入高度人口密集場所、醫療院所來減少接觸感染源;還可以透過良好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來增強免疫力。近期武漢肺炎讓民眾不敢出門,許多餐廳也因此變得冷清,但「這些在沒有社區感染的台灣,是不必要的恐慌。」

需要戴口罩的時機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張上淳在防疫宣導影片中指出需要戴口罩的時機有:
1. 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要戴 
2. 有呼吸道症狀時務必要戴
3. 慢性病患外出時建議戴

張上淳強調,健康民眾不需要戴口罩,而預防武漢肺炎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就是勤洗手。可以用肥皂濕洗手,也可以使用乾洗手液,而正確的乾洗手一次使用量僅需2-5CC,不需要過多。因此,一般民眾除了口罩不需囤積太多,乾洗手也不需要準備過多的量。

採訪對象/陳柏長醫師、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
採訪整理/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個基本技巧

2018-11-21
知識庫觀念運動生理健身

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所以,你就會發現照著原本的訓練方式,肌肉與肌力卻不在繼續進步了!當了解了我們身體的適應邏輯,那我們該怎麼改變「刺激」讓肌肉持續的獲得進步呢?接下來要介紹的3個技巧很簡單,你依照原本的訓練動作做少許的改變就可讓訓練強度與難度增加,現在就跟著看下去吧!

提升肌力訓練效果的3大基本技巧,想增肌的你千萬不可不學。

 技巧  1 巧妙採用重量遞減
這是一個屬於比較進階的健身訓練技巧,而且相當易學及有效去增加你原本的健身難度,這裡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你原本可以用225磅來進行最多10RM的卧推訓練,完成這一組訓練之後就立即減少35-45磅再進行下一組訓練,這組直接做到力竭為止。(記得!先找好訓練補手或做好安全措適)

例子: 臥推
Set 1: 100Kg/10 reps (達到力竭)
Set 2: 80Kg/8 reps (達到力竭)
Set 3: 64Kg/8 reps (達到力竭)

建議:
組與組之間減少重量的時間我們盡量縮短,在重量來說兩組之間可以減少約20%-30%,若想更進一步的增強訓練強度,在每個動作訓練裡可進行2-3次的重量遞減組練習。

巧妙的採用重量遞減技巧。

 技巧  2 善用休息暫停法
這也是另一個進階的健身訓練方法,它可使你的訓練達到更深層的肌肉刺激。首先進行一組訓練直至力竭,然後縮短休息至10-15秒,接著在立即進行下一組訓練直到力竭,每組重覆2-3次休息暫停訓練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完成比以往更多下數的訓練,並讓肌肉增強更多的刺激度,無論在力量或肌肉量都能獲得大幅度的增長。
 
例子:肩上推舉
Set 1: 20Kg/10 reps (達到力竭)
10秒後 > Set 2: 20Kg /4 reps (達到力竭)
10秒後 > Set 3: 20Kg / 3 reps (達到力竭)
 
建議:
使用休息暫停訓練法的時候,最好能採用機械式器材來做訓練,原因在於機械式器材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較高,在組間的訓練中比自由重量更容易進行操作。

將休息時間縮短成10-15秒。

 技巧  3 專注離心收縮訓練
我們都知道肌肉產生動作的收縮方式可分為靜態收縮(static contraction)與動態收縮(dynamic contraction),最後動態收縮又會細分為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及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一般很多人在進行重量訓練時都只會集中於向心收縮的訓練;例如進行胸前下拉 (Lat Pulldown)時,快速的拉下來感覺到背肌的發力,但重量放回時卻直接放鬆肌肉,導致在離心時肌肉受不到刺激,所以,建議在訓練時把離心的動作放慢1-2秒或3-4秒的時間,讓肌肉在離心時也能增加刺激度。
 
例子: 胸前下拉
採用1秒快速下拉
接著4秒慢慢放上
 
建議:
離心時間這點是大家都會忽略的訓練方式,在這3-4秒的時間你必須要集中力量與注意力,除了可以增加肌肉的刺激性之外,還能提升初學者對於肌肉控制的能力,對於肌肉刺激與力量成長有著不錯的功效。

資料來源/barbend、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遞減組的訓練模式到底是增肌還是增力

2018-08-14
下半身肌群上半身肌群觀念重量訓練增肌健身知識庫

在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的你,是否都會採用固定重量、固定的組數與固定次數去完成一個動作呢?例如用25磅的重量完成12次3組的三頭肌訓練動作,但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遇到訓練平台期,這時候你不如採用遞減組的訓練方式來突破肌肉成長的平台期!

遞減組的訓練模式到底是增肌還是增力?

遞減組是什麼?

所謂的遞減組就是訓練動作的第一組就採用較大的負重,讓肌肉群充分的募集肌纖維並且完全疲勞訓練目標的肌群,然後在這組裡面盡量完成重複次數直到力竭,當你完成一組之後就立即將負重往下調,同樣也是盡可能的做到力竭,並重複這個過程2-4次這樣就是完成遞減組的訓練動作。

所謂的遞減組就是訓練動作的第一組就採用較大的負重,完全疲勞訓練目標肌群。

當你完成一組遞減組之後,就會發現目標訓練肌群會呈現軟弱無力與酸澀膨脹的感覺,然而,有一些人並不是做到完全力竭,而是採用固定的次數來執行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式,比如先用50磅做10下接著減到40磅10下以此類推下去。遞減規則也有這兩種方式:固定數值每次遞減5磅與百分比每次遞減上組的20%。一般情況下遞減組完成一組即可,也有一些追求極限的人會在一個訓練動作中完成兩組遞減組。

固定組vs遞減組哪種效果好

在一項研究中募集到了16名測試人員測試動作選擇的是繩索臂屈伸,其中的8名進行遞減組訓練,一組遞減組含有三組訓練,每次遞減重量20%,每組重複12次;剩餘8人則採用正常固定重量的訓練組,共三組訓練以同等重量每組重複12次,同樣組間休息90秒。。在經過6週的訓練之後,力量測試結果如下,固定重量的正常組增加了25.2%的力量而遞減組只增加了16.1%的力量,這也與大負重訓練對力量會有更好的提升的說法相吻合。在肌肉增長方面:固定重量的正常組只增加了5%的肌肉量而遞減組增加了10%,遞減組是固定組的兩倍。
 
由於遞減組給目標肌群更多的代謝壓力和更長時間的機械張力,而且單位時間內的訓練體量比較大,所以對於肌肉的增長也更為明顯。而固定重量的正常組對於力量提高有明顯的幫助,而遞減組對於肌肉量的增長則貢獻更大。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目標來運用這兩種不同的訓練方式,無論是肌肉增長或是力量增長都會有所幫助。

只想提高力量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提高力量的人,你只需要專注於固定重量的正常組即可,每組可以根據狀態或者規劃來進行大負重的訓練,比如5組5次重複,盡可能的使負重接近你的最大RM的80%,組間休息可以在3分鐘內,組間休息的目的是讓自己盡可能地完全恢復,並讓自己的神經系統也得到足夠的冷卻。

你想要增加力量還是增加肌肉量呢?

想增加肌肉量的人

如果你想要提高肌肉量的人,那遞減組的訓練方式就十分的適合你,然而,你並不需要每一組都要採用遞減組的訓練方式來完成,在初期你可以在每個訓練動作內加入兩組遞減組,否則你將很難完成接下來的每一個部位的訓練動作,而且這種短時間大重量的刺激方式,對於肌肉的纖維破壞十分的有效率,非常適合遇到訓練平台期的人來使用。

資料參考/barbend、fbifi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飲食
  • 瘦身
  • 運動生理
  • 訓練動作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增肌
  • 核心訓練
  • 跑5K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觀念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