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1
東京馬拉松會場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2
跑者如何從重訓中正確的提升重量?
3
加拿大跑步傳奇:史上最速阿公離世,享壽86歲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2020-02-17
話題 跑步 賽事 六大馬 新聞 COVID-19

日本的武漢肺炎(正名COVID-19)疫情不斷升溫,原本公佈照常舉行、只「勸退」居住中國者的東京馬拉松,今(17日)下午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賽事規模將大幅縮水為200多人。3月1日開賽在即,影響擴及來自世界近3萬8,000名一般跑者,主辦單位隨後公告今年一般跑者的參賽權可延到2021年,但屆時還得另附報名費。

(最後更新:2020/2/19)

東京馬拉松會場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東京馬拉松」主辦單位,日前原本宣布照常舉辦,同時在2月6日勸退居住中國的跑者,讓這些跑者的參賽權延到2021年,並在14日決定不收取這些跑者的2021年報名費。然而,日本的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出現擴散性趨勢,主辦單位考量疫情擴大,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僅保留全馬及輪椅組的精英選手共200多名參賽。

扣除精英選手,這屆東京馬有超過3.7萬人出賽,原本的大規模馬拉松賽瞬間成為小眾精英賽。主辦單位將給予今年一般跑者2021年的參賽權,但是想參加2021東京馬拉松,得再繳一筆報名費,而2020的報名費和慈善捐款不予退費;另一方面,主辦單位也收回14日公佈對居住中國大陸者免除報名費的公告。在參賽日倒數不到兩週之際急轉彎,對大量已訂好機票及住宿的跑者來說,影響不小。

大會公佈,4月1日後將聯繫2020年報名參賽的一般跑者報名具體事項,並寄送以下物資:
.號碼布
.寄時晶片(有2020東京馬拉松logo設計) 
.跑者長袍
.鋁製保暖墊
.2020東京馬拉松官方程序

至於2020的完賽獎牌將於2021東京馬拉松終點站,一併發給完賽跑者。

而剩下200多人的東京馬全馬項目,為日本田徑隊的東京奧運男子馬拉松選拔賽,大迫傑、設樂悠太等日本跑者將爭奪最後一個參賽資格。

東京馬拉松
原本超過3.7萬人大規模馬拉松賽,瞬間成為200多人精英賽

台灣部分,2月份多數大規模馬拉松賽事已相繼取消,而3月份重點賽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也取消中港澳報名選手資格並協助退費,並公告因武漢肺炎疫情無法參賽者,可主動申請保留2021年參賽權,無須另外繳費;同時取消運動博覽會室內活動,親自報到的跑者領物資地點改為新北市市民廣場。據聞,3月台灣的大規模賽事如台新女子馬拉松Taishin Women Run TPE,也將跟進相關防疫措施。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資料來源/TOKTO MARATHON、中央社、香港01、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FB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如何從重訓中正確的提升重量?

2017-06-23
跑步知識庫觀念運動傷害重量訓練健身

想要變強,如果單一著重在同個訓練,容易遇到瓶頸或者停滯期,因此許多跑者除了練習跑步速度外,還會加入槓鈴、舉重之類的重量訓練,久而久之也成為了他們不可缺少的訓練項目之一。不過跑者畢竟不是專業的健身運動員,在進行重量訓練時並非為了單純的整體健康,他們想透過重量訓練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速度變得更快,同時更有效的預防運動傷害,不過,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的跑者容易犯下三個錯誤,該怎麼修正呢?

跑者如何從重訓中正確的提升重量?

 1  超出負荷

很多跑者為了練習耐力而進行過量的重量訓練,包括訓練的組數和每組的重複次數(超過12次)。實際上,在每次跑步的過程中,跑者的耐力就已經在加強,耐力的訓練不能只依靠重量訓練。

 2  重量不夠

再來就是重量過輕。重量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變得強壯,所以跑者必須要感受到重量才行。如果跑者能夠很輕鬆的做三組訓練,每組重複12次,那就說明重量不夠。

Tony Gentilcore是一名棒球選手的重訓教練,他表示:「很多人認為重量訓練的重量太強會讓他們慢下來,實際上是能為跑者帶來很多好處的,它能讓跑者的肌肉和神經系統變得更有效率,增加能量輸出,換句話說就是跑得更快。」

 3  休息不足

重量訓練是非常辛苦的,其中間隔期間較少,但無論如何,還是得安排周間做充分的休息。在每組訓練期間,如果休息不足,跑者反而無法變得強壯而浪費時間。

解決了錯誤的方式,那麼,跑者該如何正確的進行重量訓練呢?
 
  1. 適量訓練:重量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耐力,而是力量。所以,每組訓練的重複次數保持在6-10次之間,每個動作重複三組訓練即可。這樣的訓練量​​屬於適量訓練,不少不多,亦不會給身體造成太大的壓力。
 
  1. 適度增加壓力:雖然每個人能夠承受的重量不同,但所謂的重量訓練,就是必須感到有挑戰性的重量才行,至少在最後幾組增加重量,感受壓力;如果重量太輕,並不會達到跑者所要的訓練效果,也不會給跑者帶來更多好處,只會浪費跑者的時間。
  2. 充分休息:為了讓身體得到恢復,每組訓練間隔期間必須充分休息。通常做完一組訓練之後,身體需要花費1-2分鐘的時間用於補充三磷酸腺苷,它是肌肉細胞中的能量源泉。所以,訓練後至少休息1分鐘,90-120秒為最佳。

Gentilcore最後也補充說明:「每當我和運動員們一起訓練時,我得慢下來,並強迫他們在周間做充分的休息。」每組之間的充分休息能確保之後訓練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疲勞而增加技術或是受傷的風險。

重量訓練不必過於複雜或恐慌,它需要的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強度和重量以及足夠的休息。掌握這些基本的正確原則,重訓便能有效地幫助你跑得更快。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加拿大跑步傳奇:史上最速阿公離世,享壽86歲

2017-03-14
跑步話題馬拉松高齡新聞

史上最速阿公、加拿大跑步傳奇巨星艾德·惠特洛克 (Ed Whitlock),在當地時間3月13日星期一早上4點於加拿大多倫多公主瑪格麗特癌症中心去世,享壽86歲。

加拿大跑步傳奇巨星艾德·惠特洛克 (Ed Whitlock) ©VICTAH SAILER / PHOTO RUN

創造紀錄,打破年齡限制

患有攝護腺癌的惠特洛克阿公,剛剛在當地時間3月6日度過了自己86歲的生日。身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跑者之一,他在漫長的和傑出的跑步生涯中創造了幾十個大師世界紀錄,同時,他也是全世界70歲以上的高齡跑者中,唯一一位全馬能跑進3小時的人,他在73歲的一次全馬比賽中,跑出了2小時54分49秒的成績。

©101 WEST PHOTOGRAPHY/Runner's World

他最近的比賽是2016年11月,在西班牙15公里賽上,他創造了男子85歲至89歲的15公里世界紀錄,在此之前,他在去年10月舉行的2016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比賽中,以3小時56分鐘的成績,如願以低於4小時的3小時56分33秒通過終點線,這項成績較2004年所創下的85至89歲分齡組馬拉松世界紀錄4小時34分55快了近40分鐘。

跑一輩子,致力成為最認真跑者

1931年出生於倫敦的艾德·惠特洛克在英國長大,從年輕就喜愛跑步的他,大學時期曾因為受傷使得成績下滑。大學畢業後移居加拿大,並在41歲之後因兒子的鼓勵開始重回馬拉松的懷抱,他住在安大略省的米爾頓,並且一直在那裡訓練,致力成為最認真的跑者。
 
會創造這麼多奇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其中包括他會在附近的墓園一口氣繞圈跑上3小時。每天持續的練習,惠特洛克也曾表示自己的妻子布蘭達是一位很包容他的女士,不但不會限制他,反而鼓勵他再跑快一點。
 

Ed Whitlock平時會在家裡附近的墓園練習 ©cbc.ca

惠特洛克的回答就如同他對跑步的精神一樣,雖然是傳奇跑者,但每當他打破一次記錄,卻從不因為這樣而驕傲,反而是督促自己要創造更多記錄,如今,阿公雖已離開我們,但是他的這份精神將永存於我們的心中。

艾德·惠特洛克的世界紀錄5K、半程馬拉松和馬拉松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