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重量訓練讓你產生暈眩?這5個技巧提示讓你遠離這個問題
1
重量訓練頭暈該怎麼辦
重量訓練讓你產生暈眩?這5個技巧提示讓你遠離這個問題
2
腹部脂肪消除六招
簡單做好這六件事就能更有效率減掉堆積已久的腹部脂肪
3
飛輪車 Spinning Bike:快速燃脂的好幫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量訓練讓你產生暈眩?這5個技巧提示讓你遠離這個問題

2020-02-25
知識庫 健身 重量訓練 體適能 有氧運動 無氧運動 觀念

當你將重量訓練的目標設定為增肌減脂時,你就必須要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為,所有的重量訓練都是在挑戰我們的體能極限,唯有不斷的挑戰才有可能讓自己的體能與肌肉更上層樓,所以,無論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健身房裡,都要知道這個訓練過程絕對都不會輕鬆舒適,因此,當我們如果不能確保自己是在安全的狀態下進行訓練,那麼這將會是極其危險的做法。

重量訓練頭暈該怎麼辦
重量訓練讓你產生暈眩?有5個技巧提示讓你遠離這個問題

有許多的人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或是訓練後,會感覺到頭暈目眩的狀況,一般來說會出現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脫水」,但也有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例如心臟病。以下是5個你最需要注意的技巧提示,這些提示可以幫助你更聰明更安全的進行艱苦的訓練,即使你的目標很難達成,但唯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學習重量訓練最重要的根本。

1.維持水分

多喝水多補充水份在每個運動訓練時都十分的重要,然而,這個隨手就可做的動作確常常被人輕忽,特別是你在重量訓練時花費較長的時間,就有可能會忘記補充水分,尤其是太過於專注訓練的過程與時間的拿捏。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在訓練之前與之後記得補充一些水分外,再根據每個訓練的組間與強度,適度的飲用一些水,無論你是否感覺到口渴,在過程中飲水能幫助肌肉成長並防止脫水。

2.訓練前熱身

當我們長時間處於靜止狀態,突然間要進行大量的訓練動作時,就很容易因為身體未熱身而造成運動傷害。特別是在一早起床時,因為,基本上你的身體經過睡眠靜止不動的時間大約都有6-8小時,這時候我們的肌肉與關節都處於僵硬狀態,必須先透過一些熱身動作來將它們活動開來,所以,運動前請先經過熱身再開始。

訓練前的熱身
訓練前請先做好熱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3.嘗試輕度運動

訓練中或後會有頭暈的問題一般來說除了脫水外,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腦部缺氧所引起,這有可能是你的肺無法充分的發揮作用,造成無法適應劇烈運動所帶來的壓力。因此,必須要安排一些時間進行低強度的運動項目,例如瑜伽或是健走步行等等,這類的輕度運動已經被證明有助於調節和增強心肺的功能,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就必須要讓高低強度的訓練都融和在課表內。

嘗試瑜伽這類的輕度運動
訓練課表內除了高強度訓練外,也能加入一些輕度的訓練運動。

4.少抽菸與喝酒

抽菸與喝酒是對於人體有極度的危害性,尤其是喝酒會讓你的身體產生宿醉感以及脫水,抽菸會危害我們的心肺及血管功能,如果你想要讓身體更健康就必須要減少甚至戒除這兩項危害身體健康的習慣。

5.嚴重時請去看醫生

如果你嘗試了以上4點提示之後,在訓練的過程中或訓練之後還是會感覺到頭暈的現象,請再次檢視自己是否睡眠不足和過於勞累,如果都沒有的話,請立即去醫院看醫生,因為,有許多的疾病問題是必須要透過專業的檢查才能了解,很難從日常生活中發現。

資料參考/draxe、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簡單做好這六件事就能更有效率減掉堆積已久的腹部脂肪

2020-08-25
飲食方式運動營養營養補給減脂瘦身知識庫健身

腹部脂肪是否一直都無法有效的消除?然而,腹部的脂肪也是許多人所困擾的部位,如果你想要擁有明顯的腹肌線條或塊狀腹肌,就必需要更有效率的減少它。除了外觀之外,腹部脂肪也是許多造成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包含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那腹部脂肪該如何有效的消除呢?雖然,我們都知道沒有局部減脂這件事,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六個方式,比身體其它部位的脂肪消除更針對腹部,現在就快來檢視一下你是否有做到以下這六件事吧!

腹部脂肪消除六招
腹部脂肪是否一直都無法有效的消除?透過簡單的六個技巧讓腹部脂肪更快消除。

1.避免含糖或加糖的飲食

臺灣路邊隨處可見的手搖飲料,就是讓腹部脂肪難以消除的元兇之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用過量的糖(主要是果糖的攝取)會導致腹部以及肝臟周圍的脂肪堆積,同時,過量的添加糖對於身體的代謝及健康有大量的影響性。這是由於這些常見的糖類有一半葡萄糖和一半果糖,當你吃很多這類的添加糖時,我們肝臟中所攝取的果糖過多就被迫將其轉化為脂肪,它會增加腹部脂肪和肝脂肪,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和各種代謝問題;另外,在飲料裡我們通常都會加入液態的糖,這會使得大腦似乎沒有像固體卡路里那樣記錄液體卡路里,因此,就容易讓熱量的攝取在不知不覺中超標。

含糖的手搖飲料最恐怖
在飲料裡我們通常都會加入液態的糖,很容易讓熱量的攝取在不知不覺中超標。

2.多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減脂或增肌中最不能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研究表明,吃進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減少60%左右的飢餓感,同時,可讓身體每天增加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並能幫助你每天減少多達441卡路里左右的熱量攝取,所以,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還可以幫助避免體重增加。在2012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蛋白質的攝取量與腰圍大小呈現出反向的現象,另一項研究表明,蛋白質與女性5年內腹部脂肪增加的機會顯著降低有關。然而,這些研究還將精製碳水化合物、油類與腹部脂肪堆積程度連結在一起,並觀察到從蛋白質中攝取總熱量的25-30%卡路里,能有助於減重及減脂的成效。

蛋白質是減肥的救星
研究表明,吃進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減少60%左右的飢餓感,並增加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

3.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

有許多研究都支持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是減少脂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當人們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時,他們的食慾就會開始下降並且體重減輕,這也就是為何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風靡全世界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控制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就可以立即感受到明顯的成效,另外,有一項比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脂肪飲食的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特別能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這也意味著採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能特別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源頭
有許多研究都支持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是減少脂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4.攝取豐富纖維質

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是指不能由人體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源食物成分,因此,有人會建議多吃纖維能有效幫助腸道蠕動並幫助減肥,但是你知道纖維的類型也十分的重要嗎?大多數可溶性纖維和粘性纖維都會與水結合,形成粘稠的凝膠並粘在我們的腸道內進而影響我們的體重。一項評論研究發現,每天增加14克纖維與4個月內卡路里攝入量減少10%和體重減輕約4.5磅(2公斤)有關,另外,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吃10克可溶性纖維與腹腔脂肪減少3.7%有關;這意味著可溶性纖維在減少有害的腹部脂肪方面可能特別有效。想獲得更多纖維的最佳方法,就是攝取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以及一些穀物(例如全燕麥)都是很好的來源。

膳食纖維要多攝取
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吃10克可溶性纖維與腹腔脂肪減少3.7%有關。

5.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延續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同時,也能有效的透過運用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但這不意味著狂做腹肌訓練就能大量減少脂肪量,採用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才是減少脂肪堆積最好的方式,在另一項研究中也發現,運動與訓練完全可以完全防止,減脂之後讓脂肪再次堆積於體內的問題,這也就表明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減少炎症、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與腹部多餘脂肪相關的其它代謝問題。

維持運動的好習慣
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延續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同時,也能有效的透過運用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

6.紀錄每日的飲食熱量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有時後隨便買個便當就囫圇吞棗式的吃進肚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如果你想要減去多於的脂肪或體重時,就必需要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與營養成分,例如有的人認為自己吃的是高蛋白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但如果沒有紀錄追蹤飲食成份,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攝取過量或是不足呢?因此,紀錄吃進肚子內的食物及營養素,就能幫助你了解每天的飲食狀態,並能觀察出是否高估或低估熱量的攝取。

紀錄每日飲食內容
如果你想要減去多於的脂肪或體重時,就必需要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與營養成分。

結論

關於身體的脂肪或腹部的脂肪都與某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養成規律的運動,就能有效率的降低體脂肪的堆積,例如飲食盡量減少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再加上蔬菜與水果的攝取,就可讓腸胃道能更加的健康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資料參考/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飛輪車 Spinning Bike:快速燃脂的好幫手

2016-09-01
瘦身運動器材有氧運動減脂飛輪健身配備館

或許你會認為,一直在原地不停地踩踏飛輪車的踏板是件非常無聊的事。但實際上,這項健身器材是針對快速燃脂的好幫手,而且很適合跑者做肌力與模擬爬坡時的訓練,只要30分鐘,便可以消耗500大卡,訓練心肺和肌力,同時雕塑腹部和腿部…等,到底為什麼會這麼神奇呢?

飛輪車Spinning Bike ©philsreviews.com

何謂飛輪車?

飛輪車,英文名字SPINNING,是由美國私人教練兼極限運動員的JOHNNY Goldberg於1991年首創,是一種結合了音樂、視覺效果等獨特的充滿活力的室內飛輪車訓練課程。
 
飛輪車的外型與一般的自行車非常相像,包括車把、車座、踏板和輪子…等幾個部分,車身穩固地聯結成一台車體。與一般自行車不同的是,它的結構可以做很大的調整,使騎行的人感覺更舒適。

飛輪車的發明者JOHNNY Goldber ©spinningafitness.cz

飛輪車的好處

與所有的有氧運動一樣,飛輪車也是在充分激發身體的運動細胞後,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達到減脂的目的。飛輪車是健身房中運動量最大的器材之一, 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通常30分鐘即能消耗500卡左右的熱量,同時也排出許多汗水,身體的水分流失很快,因此要及時補水。但是大量的水分流失並不代表它是靠減水來減肥,如果你在運動的時候戴上心率錶,就會很清楚地看見自己在運動過程中,從哪一刻開始就完全是在消耗脂肪了。在以腿部為中心的訓練過程中,臀部、腰部、背部、手臂的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同時還能夠增強你的心肺功能。

起源於美國的飛輪車活力四射、熱情奔放,因此頗受25~35歲的人群的青睞。不過在國外這項運動可沒有年齡限制,因為它以科學化的訓練方式,確保參與者的安全,而且可以完全掌控運動的強度,適用於所有有運動能力的人。不過建議膝蓋有受過重傷的人不要選擇此項器材,因為整個騎行過程中,膝關節的摩擦很大,再加上高強度的壓力,很容易加深潛在的傷害,在日後的運動過程中就會慢慢體現出來。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也不宜參與,以免在高強度訓練中發生危險。

©fitnessbestreviews.com

騎乘前的注意事項

1. 無論什麼運動,在開始前一定要花點時間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可以慢跑一圈,或者做依些動態熱身操,待身體熱起來之後再開始。   否則非常容易受傷。
2. 應該先站直在踏板旁邊,將坐墊調到跟自己骨盆一樣高的高度,把手和坐墊的高度至少呈一平行線,這樣才是適合你的座位。

將坐墊調到跟自己骨盆一樣高的高度

3. 上車子後,先別急著坐下來,兩腳平行站直,膝蓋保持微彎,不要鎖死,將阻力器調至最重狀態,背部夾緊,腰打直,屁股向後夾緊坐下,雙手肘不要鎖死,保持微彎,輕鬆放置手把上。 

背部夾緊,腰打直,屁股向後夾緊坐下 ©exercisebikesexpert.com

4. 將車子前面的電子錶歸零,即可開始。

電子錶歸零後,即可開始 ©shoptime.com.br

騎乘中的注意事項

騎乘飛輪時,呼吸方法非常重要,應該要運用腹式呼吸的方式進行。在進行腹式呼吸時,由於腹部肌肉緊張與鬆弛交替發生,而使局部肌肉內的毛細血管也交替出現收縮與舒張,加速了血液循環,擴大了氧氣的供給,同時也有利於新陳代謝,對全身器官有調整和促進作用,增強心肺功能。

服裝選擇

服裝方面最好穿專業的車服,初學者則選擇彈性好的棉質運動服裝即可,盡量選擇硬底的鞋子,因為這樣可以很牢固地把腳固定在踏板上,防止滑落。

進階者建議可擇專業的車衣 ©2dagdietplan.com

飛輪車與健身車的差別

訓練身體或美體塑身建議選用飛輪車;若平時運動量較少,只是想稍稍活動一下筋骨,建議可選擇健身車。

健身車 ©chanson

1.飛輪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項團體的運動,它的運動強度相對於健身車更高。   
2.飛輪車透過剎車片來控制阻力,健身車則透過磁控輪來控制阻力。   
3.飛輪車的效果主要呈現在飛輪本身上面,透過音樂來進行節奏性的運動,更容易堅持,並對於減脂、塑身也更有效果。   
4.健身車一般都附有心率測試,而飛輪一般沒有,當然有些車型是可以選配的   
5.飛輪車適用於15-50歲之間的運動者,而健身車男女老少皆宜。

飛輪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一項團體的運動 ©modernhealthandfitness.com

目前飛輪車在健身房仍是相當受歡迎的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彈性、柔韌性及反應速度,並且使精力更加旺盛,心情更愉悅,將不好的情緒完全釋放出來。
 
台灣這幾年運動的人口,有比往年多了不少,但運動並不一定是挑戰自己,因為當你達到這個目標後,接下來呢?所以更多的可以是從運動中獲得什麼?可能是健康或是不同的人生觀,只要是正面的新意義,那便是一種獲得。

©washingtonpost.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10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