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身動作在許多的運動技巧或訓練上都會特別的強調,正因為熱身的目的就是讓人體從平常的安靜狀態至正式運動時,身體肌肉、關節與神經進入開始活動的狀態。如果你暖身不足就容易在運動時,產生動作不協調與反應不靈敏等狀況,也同時會造成肌肉的感受度與專注力不佳,當然,也有可能會造成肌肉、肌腱和韌帶等運動傷害,因此,運動前的熱身千萬不能馬馬虎虎隨便帶過。
因此,熱身就是喚醒目標肌肉的預熱與拉伸這兩方面,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有氧運動讓體溫上升,以喚醒體內的血液循環效率,並讓身體的肌肉能有更充分的活動範圍,這時候的熱身就是讓身體微微的出汗最好。
然而,在背部肌群的訓練上當然也必需要熱身,尤其是背肌訓練的王牌動作「引體向上」也就是俗稱的拉單槓;你拉單槓前都會做什麼熱身動作?相信很多人都會轉動肩關節就當作已經熱身,但其實拉單槓前你需要做的熱身動作往往不是只有肩關節而已,拉單槓是一個多關節的複合動作,主要在熱身中,要充分激活背部肌群,使它們在正常的訓練中,取得好的運動成績,其次就是肩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的鍛鍊,保證整個動作順利、安全地完成。
首先,在熱身前你要先了解,接下來訓練將會針對哪個目標肌肉群,以這篇的例子來說,我們拉單槓的目標肌肉群就是背部肌群,而這個動作將會牽扯到我們的三角肌、背闊肌與核心肌群,因此,你可以在要進行接下來這四個熱身動作前,先進行5分鐘的慢跑讓身體溫度微微上升,以確保接下來的動作。
側平舉這個動作主要是要將我們肩部的迴旋肌先活動開來,在操作這個動作的重量不必太重,盡量讓身體保持穩定以肩部的力量將啞鈴舉至與地面平行。首先,雙手各拿一個啞鈴,掌心朝內肘部微彎雙手微向前傾,動作起始時會先起動脊上肌,接著才會是三角肌直到啞鈴平舉至與地面平行為止,然後,將啞鈴緩緩放回起始位置,這個動作可以做一組10下。
步驟1:雙手各握一隻啞鈴身體向前傾斜,啞鈴在你身體正前方自然放下(靠著大腿前面偏外一些)。
步驟2:將啞鈴向上並向外側舉起,舉起的時候略微轉動你的手腕(在倒水的感覺,保證手的後面也就是小拇指的位置高於大拇指的位置)。
步驟3:啞鈴應該舉到比肩膀略高的位置,也就是說要舉過肩,之後再慢慢放下,放下的過程中要全程用力。
引體向上這個動作最主要的訓練肌肉就是背闊肌,因此,我們可以先運用針對背闊肌的單關節訓練動作「滑輪直臂下拉」,讓背闊肌預先收縮伸展讓積下來的動作能更加順利。這個熱身訓練重量不用太重,建議能以一組15下的強度即可。
步驟1:站在可調式滑輪機前,雙手張開與肩同寬,手掌朝下正握滑輪機握把。膝蓋保持微彎,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步驟2:吐氣並將握把向下拉至大腿。手臂應保持筆直,手肘固定不動。停頓,然後回到起始位置。
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採用徒手訓練的方式來熱身,它主要是涉及我們肩胛骨向上旋轉的動作,是由斜方肌與前鉅肌合力完成,只要是有關高舉過頭的訓練動作基本上都會用到。這個動作可以俯趴或是站姿進行,俯趴時將手臂伸直朝前,分別指向10跟2點鐘方向,從背後看過去就會呈現Y字型,然後,拇指伸直朝向天空接著手臂往上抬起,過程中斜方肌發力並要注意感受肩胛骨向上旋轉,直到手臂、肩部與身體呈現Y字型,最高點時停留1秒然後再慢慢放回原點。
步驟1:趴在地上,雙臂往斜前方伸直,讓手臂對齊耳朵。身體應成 Y 字形狀,拇指往上指。
步驟2:收緊核心肌群雙臂抬離地面。手臂務必全程完全伸直。舉至最高點後停頓1秒,接著慢慢回到起始姿勢。
伏地挺身是最常見的一種訓練動作,它主要可以練到我們的手臂、肩部、核心、胸部以及背部,有許多的人都只認為這個動作主要是訓練胸與肱三頭肌,其實,它對於背肌與核心肌群的刺激性也不容小覷。這個動作在熱身時,要將注意力放置於背肌的發力,並調整好姿勢與呼吸進行20下一組的熱身。
步驟1:首先在預備時,將雙手打開與肩膀同寬,雙臂將打直撐地,兩腿並攏向後伸,用腰、腹部力量控制軀幹成一條直線,腳掌著地,背部挺直。
步驟2:在開始動作後,身體平落並將兩臂彎曲,肘關節高出背,然後兩臂用力推直,同時身體平起成直臂支撐,在進行伏地挺身時,要注意身體必須挺直,平起平落,千萬不要將屁股翹高。
資料參考/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你知道在短時間內鍛鍊出結實肌肉的最佳方案嗎﹖網路上訓練文章滿天飛,這篇文說你每組該重複6-12次、另一篇又說每組4-6次;專家A說你應該在不同日子鍛鍊不同部位的肌肉,專家B則建議每週3次全身性鍛鍊…是不是越看越混淆、不知該相信誰﹖擁有「教練的教練」美稱的美國科學化肌力訓練領域權威人物Christian Finn,統整22項具可信度的科學研究,告訴你怎麼選擇訓練頻率、組數與次數,讓增肌更有效!
首先,我們要先問問,每個部位的肌群多久該訓練一次﹖有些人說每週一次大量的練習是增肌的最佳方法,一個典型的訓練課表包括﹕週一胸部、週二背部、週三肩部、週四腿部和週五手臂。雖然這樣的課表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
A﹕ 許多研究顯示,更頻繁地鍛鍊肌肉,可以提高肌肉生長速度。在一份2015年的研究中發現,每週鍛鍊3次肌肉的受試者比每週練1次的人,能更快速地建立肌肉。研究人員比對每週練1次、2次和3次的受試者,他們得出以下結論﹕大肌肉群(四肢和軀幹等大運動的肌肉群,例如胸大肌、臀大肌及股四頭肌)每週至少需要訓練2次,才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生長。
為什麼要2次以上﹖主因肌肉生長的關鍵-「蛋白質合成」會在訓練結束後提升1-2天,但幾天後又會恢復正常,當你每週只訓練1次,肌肉會在訓練後花費幾天「成長」,但如果你讓每個部位的肌肉群在訓練後休息一整個星期,將會錯過許多刺激成長的機會。
想盡快增肌的人,建議每週訓練每個部位的肌肉群2-3次。如果你是訓練多年的老司機,或是想專注於加速某部位的肌肉生長,那麼,每週訓練4次會有顯著效果。
方案一﹕每週2天
週一﹕全身
週二﹕休息
週三﹕休息
週四﹕全身
週五﹕休息
週六﹕休息
週日﹕休息
加拿大研究人員比較在同樣訓練量下,每週鍛鍊2次和3次的差別。結果發現兩者在肌力和肌肉大小的增長上幾乎相同。
方案二﹕每週3天
週一﹕全身
週二﹕休息
週三﹕全身
週四﹕休息
週五﹕全身
週六﹕休息
週日﹕休息
更頻繁的訓練意味著你可以將全身拆成兩個或三個部分做訓練,但仍要保持每週至少兩次刺激同一肌肉群。
方案三﹕每週4天,上、下半身分部訓練
週一﹕上半身
週二﹕下半身
週三﹕休息
週四﹕上半身
週五﹕下半身
週六﹕休息
週日﹕休息
上、下半身輪流鍛鍊,加上間隔一天和周末休息,這是Christian Finn多年來最喜歡的分部訓練方案。
方案四﹕每週4-5天,推/拉/腿分部訓練
Day 1: 胸部、肩部、肱三頭肌
Day 2: 背部、肱二頭肌
Day 3: 休息
Day 4: 腿
Day 5: 休息
推/拉/腿(push/pull/legs)訓練不以週計算,而是以5天為單位,每部位的肌肉群每隔5天都會訓練到一次。
方案五﹕每週4-5天,上、下半身分部訓練
Day 1: 下半身
Day 2: 上半身
Day 3: 休息
Day 4: 下半身
Day 5: 上半身
Day 6: 休息
你也可以採上、下半身分部,固定訓練2天休1天,然後重複這一輪。但前提是你必須有能力在這樣的頻率下有好的恢復,而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A﹕ 事實上,只要訓練計畫和正確飲食,初學者仍可以在每週4-5天的分部訓練上得到好的成果。在美國貝勒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初學者運用每週4天的訓練方案,在短短10週內增肌12磅(約5.44公斤)。另一項為期12週的試驗中,未經訓練的初學者接受5天分部訓練,並使用牛奶作為運動後的營養補給,他們在這不到三個月內增肌近9磅(約4公斤),並且沒有增加脂肪。
另一方面,已經不是菜鳥的健身人,仍可以透過每週3天的全身性訓練來增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一群已有多年舉重經驗的男性,透過每週3天進行3個月的全身性常規訓練後,獲得了近10磅(約4.5公斤)肌肉。
A﹕ 根據「訓練劑量-反應關係」,你做的訓練組數和肌肉生長的速度有關。換句話說,你做的組數越多,你的肌肉增長的越快。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情況可能讓更多組數適得其反,例如每週訓練10組各肌肉群,其成效可能是每週訓練5組的兩倍;但並不代表每週20組是10組的兩倍。因為每個肌肉群都有一個理論上的「最佳」訓練組數,高過或低過這個數量,可能使增肌速度相對慢。再者,訓練量的多寡取決於肌肉受到刺激時,如果整體訓練量過高,你的肌肉將不會做出反應,而增肌效果也大打折扣。
你一定想知道組數最佳的「甜蜜點」該怎麼算﹖這取決於你的基因、年齡、訓練過多久時間、進行的運動類型、飲食,甚至是生活中的其他身心理壓力來源,無法一言以蔽之。不過,你可以先參考以下初步標準﹕每個肌肉群每週訓練10-12組是個好的起始點,之後你可根據身體反應往上或往下調整,增加必須以漸進式,每週增加1-2組為宜,千萬別一夜之間瘋狂倍增你的訓練量,否則增加運動傷害機會。
傳統觀點認為,低負荷高次數的阻力訓練能增加肌耐力,但對增加肌肥大貢獻不大。而重負荷低次數則被認為是養成肌肥大的「最佳方式」,因為重負荷會對肌肉纖維產生大量張力,這樣才能快速地刺激肌肉的生長與發育。
A﹕ 重負荷並不是讓肌纖維產生大量刺激的唯一方法!較低負荷而較高次數的訓練,也會刺激你的肌肉並產生大量的代謝壓力、增加肌纖維活化。更有許多研究顯示,較輕負荷與較高次數在刺激肌肉生長上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例如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0-40次重複刺激的動作,與10-12次重複刺激動作,同樣能刺激肌肉增長。這樣的結論不僅在做什麼都有顯著效果的初學者上;研究人員發現,即便對平均有4年健身經驗的人來說,每組重複20-25次與每組8-12次,經12週訓練後,肌肉生長並無顯著差別。
不過,用較高次數和較低負荷來增肌,也不一定是好主意。因為在高次數下訓練到力竭是非常痛苦的,甚至比重負荷低次數困難的多;此外,就增加肌力的表現而言,重負荷低次數仍然較好。總而言之,想增肌的你必須記住﹕只要努力訓練,輕、中、重負荷都可以成動地增肌!
資料來源/MUSCLE EVO
責任編輯/Dama
左右拍地 (Roll-up n Seated Twist Combo)是一個上半身的訓練。利用腹部收緊來加強核心的力量,加入身體旋轉的元素,增強兩側腹直肌的鍛鍊。
左右拍地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平躺於地面,雙手雙腳伸直預備。
STEP 2 慢慢坐起
肚子收緊,雙手合十,沿著一節節的脊椎慢慢坐起。
STEP 3 向左旋轉點地
上半身向左旋轉,手點地一下。
STEP 4 向右旋轉點地
上半身向右旋轉,手點地一下。
STEP 5 回到平躺姿
沿著脊椎一節節慢慢回到平躺姿勢,重複動作,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