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96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安德魯(Ernie Andrus)熱愛跑步,曾在93歲完成跑步橫越美國的瘋狂壯舉,老當益壯的他似乎沒有打算停跑,4月21日起,他開始二度挑戰橫越美國東西岸,並預計未來四年內完成。此舉為了向全美各地籌募資金,以修復諾曼地登陸的軍用登陸艦USS LST 325,讓它在諾曼第登陸週年時返回法國諾曼第,也完成這位海軍老兵「不可能的夢想」。
安德魯從88歲開始參加長距離接力賽,當年他跑出人生第一個200英里(約322公里)接力,並被Ragmag雜誌報導而引起人們關注,甚至曾被路人要簽名合照。他說:「我在想,如果一個88歲老人得到如此多的關注,那麼90歲老人用跑步橫越美國Coast to Coast又會如何呢?」
Coast to Coast 任務的靈感,來自聽說一名英國跑者以跑步穿越各個國家,這激發安德魯橫越美國的夢想。第一次挑戰,是在2013年他的妻子過世後出發,花了2年又10個月的時間,完成時他已93歲。
第二次、也就是現在,安德魯的挑戰從4月21日開始,規劃每週平均跑約21公里,並在未來4年內完成任務。路線則是沿著穿越路易斯安那州的190號高速高路。而這趟挑戰目的跟三年前一樣,是募款幫助一艘二戰時期的軍艦USS LST 325修復啟動,並在諾曼第登陸週年紀念前(D-Day)航行回法國諾曼第。
二戰時期安德魯是海軍軍官,服役於LS 124 號戰艦(與修復後的LST 325相同),他的工作是幫受傷的海軍陸戰隊員在送醫之前存活下去,很幸運地,在整個戰爭中,從未有患者在他任務中離世。雖然跑步目標是為了冒險和樂趣,但他同時想藉此募資讓LST 325 回到諾曼第,「這是我們一些同梯船員共同的『不可能發生的夢想』」,他說。
為了這個夢想,安德魯和幾位老船員一群人飛到克里特島,並花了4個月時間對LST 325進行修復。而安德魯本人也在2016年8月20日,首次完成橫越美國挑戰,成為史上從美東跑到美西的最年長跑者。
新冠病毒疫情未退,雖然安德魯仍有跑友們陪伴,但挑戰也顯得相對孤單,他跟大家保持社交距離、沒有握手擁抱,只是單純的在高速公路沿線跑步。而疫情另一個影響是贊助,近期對他的贊助商和捐款越來越少,但他仍然希望透過跑步得到大家的支持。
任務開啟之後,安德魯會在個人臉書上張貼當日開跑的時間和路線,並邀請大家一起來支持,並強調:「我會跑,你可以走路,我的速度很慢。"I'll run, you can walk. My pace is slow,"」
資料來源/USA TODAY, Ernest Andrus FB
責任編輯/Dama
你只在跑步後滾筒放鬆嗎?泡棉滾筒已成為許多人運動前後的必備工具,成本低、隨時隨地可執行,讓它成為廣受使用的小工具。但你知道哪個時間點滾滾筒比較好?怎麼做?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綜合近期多項研究,我們整理出跑者該如何充分利用滾筒,幫助你的跑步再升級!
一篇2019年發表於《身體訓練與運動療法》期刊的文獻回顧,綜合了以往49項研究,其中26項都證實泡棉滾筒對即時運動表現的影響。雖然這些研究大多是測量垂直跳躍等爆發性動作,而這類動作與多數跑者的訓練較無關聯;但是,許多研究顯示泡棉滾筒可增加柔軟度並減少肌肉僵硬感,合理推測,這樣的功用可讓人以更好的狀態開始跑步,進而增進表現。
上述2019年研究的作者指出,將泡棉滾筒納入熱身的一部分,對運動需要的柔軟度和力量產出都特別有效,當然對跑步也同樣有效,因此建議,跑前熱身可結合滾筒和動態拉伸。
怎麼做? 該研究作者之一、南非開普敦大學運動醫學臨床醫師Hayd’n Hill受外媒《跑者世界》採訪時指出,訓練前,建議以目標在壓力等級十級中的第五級來滾筒放鬆。滾動時在該部位四處移動,可讓你評估滾動是否有幫助、或者是否需要進行更多滾動。
時間/次數︰ 開普敦大學另一項相關研究的作者Wayne Lombard建議,身體每個部位來回滾動30-60秒為一回合,各回合之間可短暫休息,並趁休息時稍微活動,讓肌群有時間對刺激做出反應。Hill與Lombard兩人都認為,讓身體的髂脛束、股四頭肌、小腿後肌等各部位輪流活動,遠比在兩回合之間被動休息來的有效。
如果跑前時間緊迫,那麼每個身體部位進行一回合即可;但對於長期緊繃以及壓痛的部位,兩到三回合的放鬆可能帶來更好的效果。滾筒放鬆結束後請盡速開始跑步,因為滾動增加的柔軟度可能不會持續超過10分鐘。
在馬拉松賽道上,跑者約16 公里之後停下來休息、放鬆的狀況並不罕見,但如果你參加一場接力賽或是田徑比賽,在高強度跑步並休息後,還要繼續下一趟高強度的跑步,此時泡棉滾筒再幫助你嗎?答案是不確定的。
一項研究請跑者們分別在不同場合進行兩次高強度的800 公尺跑步,兩次相隔30分鐘,並在間隔時間做一些滾筒放鬆(不到半小時);另一次,他們改在間隔時間被動休息(什麼都不做,單純休息)。結果顯示,這些跑者第二次800 公尺的時間沒有明顯改善,也沒有明顯變差。因此,如果你習慣使用滾筒,請盡情享受並保持適度壓力,雖然不一定有幫助,但也不會導致受傷。
一項2019年發表於《生理學前沿雜誌》的相關研究,總結泡棉滾筒的效能,指出許多證據證實,泡棉滾筒被使用於熱身,比被當作恢復工具來的好。不過,較新的文獻回顧也發現,泡棉滾筒減少了延遲性痠痛,並增加研究人員所說的「壓力痛苦閾值」。依照上述論點,跑步後的滾筒放鬆類似於其他做法,例如穿壓縮裝備、泡冷水或熱水澡,可讓你的雙腿在下一次跑步時感覺更輕盈。
怎麼做? 跑後的滾筒放鬆要施加多少壓力?Hill醫師表示,與跑步前相比,跑步後可以施加更高的壓力等級,並專注在你的問題部位,包括長期問題,以及在跑步中發現的任何新問題。在這些問題部位之間輪流滾動,並觀察上一輪滾動後有沒有什麼改變。
此外,常見跑者在睡前做常規的滾筒放鬆,是否有意義呢?答案是可能有好處,而且幾乎沒有風險。一項研究指出,每週滾筒放鬆3次,連續4週,可提高柔軟度;透過滾筒,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可放鬆脊椎和身體緊繃處。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PubMe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