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聽說過生氣會傷身也傷心,這是真的!然而你是否也常因一點小事情就發怒、是個愛生氣的人嗎?如果憤怒的表達能讓幫助你迅速解決問題,讓人們知道你正在生氣是有益的,因為壓抑情緒可能讓血壓上升。但事實上,愛生氣的人爆炸的情緒會讓身體遭到嚴重的破壞,根據美國《Everyday Health》報導表示,愛生氣的人壽命較短,且身心會會受到傷害。
俊國外一研究顯示,在憤怒噴發的2小時內,大腦會因血液凝塊或出血而導致中風的風險高出3倍。對於本身患有大腦動脈瘤的人而言,發怒後導致動脈瘤破裂的風險更是提升6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精神病學及心理學教授馬利(Mary Fristad)建議,想要生氣時,可以試著做些深呼吸或是離開現場,以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就能減少發脾氣。
當與們生氣時,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因此意識跟專注力會不集中,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証。建議此時正在生氣的你,應該閉上眼睛深呼吸,因為這樣會大大減少發生衝動的概率。
中醫時常說生氣時會導致肝火旺盛,這是真的!然而肝火旺盛不僅會滿臉痘痘,還會有口臭。當人生氣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此時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建議你在生氣時馬上喝一杯水,因為水能促進體內的游離脂肪酸排出,還可以減小它的毒性。
每一次的生氣都會引發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面部,會使供應心臟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臟為了足夠的氧供應隻好加倍工作,一通亂蹦, 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更致命。建議此時請閉上眼睛再慢慢深呼吸,並回憶當時跟對方一些愉快的事,這樣可以令血液趨於均勻,心臟跳動恢復節律。
生氣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且食慾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同時還會導致人吃不下飯。建議遇到此種時候你不妨按摩胃部或是穴道,緩解不適,同時也需要閉上眼睛緩解一下情緒。
資料來源/Everyday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疫情宅在家,小心愈坐愈憂鬱!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時期,許多民眾選擇不出門,讓孩子成天在家玩電動或上網。然而今年2月發表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在12-16歲時每天增加60分鐘久坐習慣,18歲時憂鬱指數高出近3成!專家建議,讓孩子每隔30分鐘站起來動一動,並每天增加60分鐘散步、做家事等輕度活動,可能讓未來的憂鬱指數減少10%。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布里斯托大學90年代兒童世代研究》中的4,257名青少年,受訪者於12歲、14歲及16歲時佩戴加速度感測器,在3天內至少追蹤其運動狀況10個小時,並透過加速度感測器評估他們從事輕度活動(走路或從事畫畫、彈奏樂器等興趣)、中度體能活動(跑步、騎單車),或者久坐不動,並以CIS-R及MFQ問卷測量其憂鬱症狀和嚴重程度。
研究結果發現,12-16歲之間的受訪者整體活動量減少、久坐時間增加。如果他們12、14、16歲三個階段都每天增加60分鐘久坐,18歲時測量憂鬱指數將高出28.2%。如果單一年齡時增加60分鐘久坐,到18歲憂鬱指數也會高出8-11.1%。相反地,如果每天增加1小時輕度活動,憂鬱分數則降低。持續出現較長時間久坐者,18歲時測憂鬱分數高出28.2%。
輕度活動一般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如隨意走動(購物,在家或學校走來走去)、鋪床、進餐、準備食物、帶狗散步、園藝和洗碗等,這類型的活動較為可行但因缺乏結構。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從公衛角度來看,通常認為增加年輕人的活動主要是為了身體健康,例如提高協調技巧或骨骼強度,卻很少注意到運動對心理健康也有實證的效益。
該研究也提供了青少年憂鬱症防治的具體方向。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因為網路及遊戲使用的普及,讓年輕族群久坐時間越來越長,這研究指出久坐與憂鬱症罹患的兩個趨勢有存在的相關性。
葉雅馨提醒,我們通常強調運動對年輕族群的必要,但不要輕忽輕度活動的重要性!輕度活動可近性較高,目的是減少久坐時間上可以多一些強調與執行,例如站著打電腦、設定時間提醒自己站起來喝水或飲料、走一圈或扭腰擺臀3分鐘;甚至與朋友打電玩聊天時,彼此提醒站起來打或移動到不同角落。她指出,環境可能需要一點佈置上的變動,讓它更容易成為生活的方式,才能幫助提升輕度活動量、減少久坐。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ScienceDaily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