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不僅是跑步新手容易達成的目標,更是正式比賽與測驗等競速距離。因為5K非常需要速度,如果想讓成績更好、破PB,你必須加強速度訓練。本篇提出5種實用的速度訓練菜單,可先為自己評估訓練強度要多快?再把以下納入常規訓練中,助你達到理想的5K成績。
開始訓練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在運動生理學中,對運動強度的分類各有差異,本篇以最簡單的自體感受分為3個區間。
黃色-有氧區間︰最輕鬆的強度,在這強度下可以持續長時間跑步,途中還能輕鬆與人交談且不會停下來喘氣,身體沒有很大的壓力,例如輕鬆跑、恢復跑或長跑。
橙色-乳酸閾值︰中等強度,約在乳酸閾值附近,在此強度區間你不用全力以赴,但略高於舒適區,訓練時只能說出幾個字,例如節奏跑(乳酸閾值跑)、長間歇。這些方式是為了提高乳酸閾值上限,幫助我們能在更輕鬆的狀態下跑得更快。
紅色-無氧區間︰在非常具挑戰性的強度下跑步,這遠遠超出你的舒適範圍,訓練途中幾乎連幾個字都說不出來,例如間歇跑、山坡反覆跑,以及任何高強度訓練。在這區間訓練後數小時,可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體適能與速度
總熱身時間︰約15分鐘
5K除了要扎實的速度訓練,別忘了熱身是很多比賽輸贏的關鍵。比賽時間越短,賽前熱身就越複雜,要讓5K成績破PB,從一開始到最後都需要高強度的跑步,因此在賽前如果做越多熱身,開跑後身體就越容易啟動。以下熱身需要約10分鐘,請在比賽當天或速度訓練之前進行。
.快走3分鐘以喚醒肌肉,加一些動態伸展。
.輕鬆跑5分鐘。
.以中等強度(稍微吃力但不要全開)的速度跑3分鐘。
.6次15秒加速跑,速度接近衝刺;接著走路休息。
.4次15秒跳躍訓練,專注於以腳趾推蹬,讓身體向前向上打直。
.做任何你覺得適合的動態熱身和伸展。
1. 1分鐘間歇跑 x 8趟
總訓練時間︰37分鐘
.熱身︰走路或動態伸展3分鐘。
.輕鬆跑10分鐘。
.跑1分鐘,強度在紅色區間,吃力卻能控制的速度下。
.接著1分鐘動態休息(走路)調節呼吸。
.重複跑1分鐘、休1分鐘間歇總共8趟。
.輕鬆跑5分鐘。
.走路3分鐘直到身體完全冷卻。
2. 2分鐘間歇跑x 6趟
總訓練時間︰45分鐘
.熱身︰走路或動態伸展3分鐘。
.輕鬆跑10分鐘。
.跑2分鐘,強度在紅色區間,吃力卻能控制的速度下。
.接著1分鐘走路、1分鐘輕鬆跑,調節呼吸。
.重複跑2分鐘、休2分鐘間歇總共6趟。
.輕鬆跑5分鐘。
.走路3分鐘直到身體完全冷卻。
3. 1-2-3間歇
總訓練時間︰57分鐘
.熱身︰走路或動態伸展3分鐘。
.輕鬆跑10分鐘。
.跑1分鐘,強度在紅色區間,吃力卻能控制的速度下;接著1分鐘走路或輕鬆跑休息。
.跑2分鐘,強度在紅色區間;接著1分鐘走路、1分鐘輕鬆跑。
.跑3分鐘,強度在紅色區間;接著1分鐘走路、2分鐘輕鬆跑。
.重複跑1-2-3間歇總共3趟。
.輕鬆跑5分鐘。
.走路3分鐘直到身體完全冷卻。
.始於1分鐘間歇跑,每週1次,持續3週。
.增為2分鐘間歇跑,每週1次,持續3週。
.5K比賽前幾週,1-2-3訓練,每週1次,最好在平坦可預測的地形中執行。
4. 節奏跑 x 3
總訓練距離︰6-8公里
上述間歇訓練可以提高速度,以下訓練則是提高你跑更快時的耐力以及效率。關鍵在於強度要到達可提高乳酸閾值,並將身體轉變為使用更多肝糖來獲取能量(而非脂肪)。 此訓練每週進行1次,並與間歇訓練至少間隔兩天,如果還不熟悉速度訓練,可先一週練間歇、一週練節奏跑相互交替。另外,每次訓練請記下自己的配速,隨著越來越進步,你的配速也將慢慢提升。
.熱身︰走路或動態伸展3分鐘。
.輕鬆跑10分鐘。
.跑1約1.6公里,強度超過橙色達紅色區間
.接著2分鐘走路休息。
.重複跑1.6公里、休2分鐘,總共3趟。
.輕鬆跑5分鐘。
.走路3分鐘直到身體完全冷卻。
5. 漸進式耐力訓練
總訓練距離︰8-10公里
提高5K速度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建立耐力,以應付長距離跑步的能力。除了每週一次輕鬆跑8-10公里(強度在黃色區間),對於經驗豐富的跑者,每兩到三週可做一次漸進式耐力訓練,以模擬比賽過程。這項訓練結合了黃色、橙色和紅色三個強度區間,並可練習在各種強度中跑步,有助於掌握比賽當天的配速。
.熱身︰走路或動態伸展3分鐘。
.在黃色區間輕鬆跑約3.2公里。
.在橙色區間跑約1.6公里(跑在橙色區間下限,剛跨過舒適範圍即可)。
.在紅色區間跑約1.6公里,以吃力卻能控制的速度。
.在橙色區間跑約1.6公里(跑在橙色區間上限,此時已無法說話成句)。
.走路2分鐘休息。
.輕鬆跑5分鐘。
.走路3分鐘直到身體完全冷卻。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大迫傑繼去年首次訪台後,上周五(22日)與其指導教練Pete Julian一同來台展開4天行程。適逢馬拉松賽季,大迫傑在媒體分享會中激勵即將挑戰初馬的跑者:把內心不安心情轉化成最大的動力,在準備過程中不斷想像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
這趟4日台北之行,大迫傑和指導教練Pete Julian不僅帶來「Nike學生長跑菁英疾速訓練營」等多項課程,並與台灣各層級長跑運動員、馬拉松愛好者與教練深度互動,實際傳承其寶貴的訓練技巧、經驗與知識;在媒體專屬分享會中,更分享兩人間密切的合作互動。
大迫傑與教練Pete Julian於2014年展開合作,建立起深厚的信賴及默契。在教練Pete Julian眼中,大迫傑的成功在於其高度的專注力與為目標灌注的驚人努力,他提到:「大迫傑是一位意志力十分堅定的選手,他為目標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努力,在邁向成功的每個階段,更是百分之百的專注與投入。」
談及與教練的互動相處,大迫傑形容:「如果選手是車子的話,教練就像是導航;儘管沒有導航系統,車子也能前進,但是在導航系統的輔助之下,兩人就能一起找到最好的道路。」
台灣跑步文化日益興盛,面對即將到來的馬拉松賽季以及即將挑戰初馬的跑者,大迫傑建議道:「第一次要挑戰全馬,內心感到不安是一定的,但是這股不安的心情也能轉化成最大的動力,幫助你持續鞭策自己;此外,在準備過程中不斷地想像自己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動力來源,當完成這個艱難的挑戰後,日後回想起來一定會覺得這是一趟很棒的旅程!」
對初全馬跑者的建議,教練Pete Julian表示:「完成全馬是一個很大的夢想與目標,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願意去嘗試,按部就班地去執行訓練計畫,就一定可以完成;能完成全馬將會是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面對任何事情,無論如何都踏出一步去試試看。」大迫傑堅韌的精神意志力,無論在運動上、工作上或生活中的任何面向,都是一股正面激勵的力量,鼓舞更多人以堅定的信念,放下猶豫並持續精進自我,不客氣地挑戰夢想!
22日的「Nike學生長跑菁英疾速訓練營」中,大迫傑與Pete Julian化身訓練營主教練,與29位來高中及大專院校的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展開長跑專業訓練課程。此課程由Pete Julian以大迫傑平日的訓練菜單為基礎、親自為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們進一步規劃合適內容,訓練重點在幫助跑者們穩定地提升速度。大迫傑也透過與跑者近距離的互動,在現場悉心觀察學員的動作與練習狀況。
大迫傑與Pete Julian在訓練結束後與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暢談心得,並傳授正確的跑步訓練觀念。Pete Julian提及:「完整的馬拉松訓練應該結合正確的速度效率練習、重量訓練及體能恢復,肌力和耐力都很重要,每週每月的累積後,速度自然會提升。」
參與訓練營的同學也把握機會向大迫傑及教練請益。台北市立大學李翰暄詢問,當面對大賽時心態該如何調整﹖大迫傑透露:「每次比賽時的心態都是一樣的,從日常訓練的累積中,慢慢強化自己的心志,比賽日要做到的反而是盡量保持平常心。」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Dama
Tim Don,對於熱愛三鐵運動的鐵人們應該都不陌生。他是來自英國的鐵人三項頂尖選手,2017年5月在巴西的IRONMAN 超鐵賽事中,以神級速度7小時40分23秒創下世界紀錄。然而打破世界紀錄後不到5個月,他出了嚴重車禍造成頸椎受傷,運動生涯未譜;沒想到6個月後又站上賽場,跑出2小時49分42秒的馬拉松成績。這位傳奇性鐵人今年10月底剛造訪台灣,跟Don迷們面對面分享經驗,趁餘溫未熄,來回顧他傳奇性的運動生涯。
現年40歲的Tim Don出生於英國倫敦,生長於一個運動世家,老爸是前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裁判 Philip Don。因此他的運動天賦很早就被開啟,11歲時開始接觸越野跑、騎單車與游泳,曾參加過倫敦青年運動會鐵人三項比賽,並在2000年,也是他22歲時參加夏季奧運第一屆鐵人三項比賽,當時排名第十,總時間為1:49:28.85。
Tim Don的運動生涯波折起伏,即便他在2006年9月於瑞士洛桑世界錦標賽中贏得冠軍,但在賽後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Tim Don因為違反英國奧林匹克協會的藥物測試規範(18個月內三次缺席藥物測試)而備受爭議,雖然體內未曾檢出任何禁藥問題,仍一度被禁賽3個月、失去未來參加奧運選拔的資格。
2017年5月28日,Tim Don在巴西舉行的Ironman南美錦標賽的超級鐵人三項226公里賽事中,以7小時40分23秒打破世界紀錄。
2017年對當時39歲是Tim Don來說,是職業生涯中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同年10月,Ironman世界錦標賽開戰的前兩天,他在夏威夷Kona做最後的賽前準備自行車練習時,被一台卡車撞上,雖然保住了一條命且沒有癱瘓,卻讓頸椎第二節骨折,未來的運動生涯呈現未知數。
事後他憶起:「當時我在自行車道上,一輛迎面而來的車子想在我面前穿過,卻把我掃倒在地。」Tim Don回想他車禍時當下的反應:「第一時間其實我還沒有太多感覺,我還先調整了一下我的車子,重新處理一下後輪跟煞車,把散落一地的東西收拾一下。當時我想,天阿!這是我全新的輪組啊!過了一會兒,我整個人跌坐在地上,一瞬間我的肩膀和脖子感到難以承受的劇烈疼痛。」
發生車禍起初,Tim Don不太確定自己傷勢的嚴重程度,甚至認為還能繼續參加兩天後的比賽,直到接受MRI核磁共振檢查,才知道事態嚴重,醫師宣判他的頸椎第二節骨折,為了及早恢復,他選擇了有90%機率可恢復100%的治療方式:裝上「HALO」環狀的四柱式支架。
戴著HALO三個月,Tim Don頭上的螺絲帶來持續疼痛,且因為支架直到肚臍,他不得不在椅子上直立睡覺,無法淋浴,甚至無法思考。Tim Don表示:「這時我常常想我還能再次參加比賽嗎﹖」戴上HALO約3個星期後,他試著騎上健身車,並以100瓦特做了5分鐘,這大約等同以1英里12分鐘的速度跑了3分鐘,對他來說是很大的突破。
因為訓練,他頭上的螺絲常因鬆動而必須再度調緊,Tim Don比喻:「大家都知道鎖在自行車上的坐管螺絲鎖得有多緊,我頭上的Halo大概就有四顆螺絲直接這樣固定在我頭上,而且還鎖得更緊,要這樣才能固定不動。」痛苦可見一般。
在穿戴Halo裝置約兩個月時,跑鞋贊助商On提供給了Tim Don一個參與波士頓馬拉松的機會,雖然遭遇重大車禍,但他卻在傷後6個月重回馬拉松賽場,跑出2小時49分42秒的成績。
傷後半年挑戰波馬還不是Tim Don做過最瘋狂的舉動。今年6月25日,他在哥斯大黎加拿下了Ironman 70.3公里的賽事冠軍;10月13日,他重返因為車禍而無法參賽的Kona Ironman世界錦標賽,他在個人臉書粉絲頁中表示「有時覺得這(車禍)像昨天剛發生一樣,有時又覺得隔了一輩子。」
在Tim Don傷後一次英媒的採訪中,他說:「我是何其幸運能擁有妻子Kelly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很多人問我『你會做什麼﹖』而我會回答:我想繼續做我熱愛的事。」
資料來源/Specialized Bicycles, Red Bull, The Guardian, Runner’s World UK, Tim Don Fast coaching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