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在重訓的人,一定都會遵循某些訓練技巧或教練開的菜單來訓練所有的肌肉群,並針對一定的重量進行次數和組數的訓練動作,而且還會要求自己一週要訓練幾天。然而,這樣的訓練邏輯與策略,你真的有了解為何要這樣安排?另外,這樣的設定真的適合自己嗎?因為,有許多的人都是網路上隨意的抓取某個訓練菜單,就開始照著這個規則開始訓練,但這些訓練方式都是建構並依賴於力量訓練的基本原理;這些訓練的原理能正確的帶我們邁向更好的訓練方向,接下來我們將要為各位介紹訓練的基本原理及超負荷的訓練技巧,讓你能安全有效的突破肌肉瓶頸,現在就看下去吧!
運動訓練的原理是基於關鍵訓練變量,包含著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Time)和型態(Type)簡稱為FITT原則,根據這些原則我們可以設定好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然而,為了能更大程度的利用力量訓練,讓自己的肌肉超出一些能力範圍,簡單來說就是超負荷(Overloading)訓練。
你可能會想知道「FITT原則」的詳細內容。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對身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這也意味著透過高強度的訓練模式,讓肌肉能更往上一層的來適應它,換句話來說「超負荷」是讓肌肉能再次成長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想要透過較短的時間在健身中看見效果,那就必須要在訓練的過程中超出一些平時肌肉習慣的重量,要記住!想增加肌肉改變體態的唯一方式,就是適度的對肌肉施加壓力,讓它能變得更加強壯來抵抗外來的壓力,這樣的超負荷行為將導致肌肉纖維變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肌肥大現象。
超負荷確實與我們在進行訓練時所舉起的重量有關,但如果你是初學者或已經休息很久的人來說,則不需要太過於關注訓練的重量要增加多少,因為,這時你所舉起的任何一個重量,對於肌肉來說都可以當作超負荷的重量。但只要你有進行固定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就必須要進行所謂的強度提升才能獲得進步,否則,肌肉也只會原地踏步無法再次成長。
訓練次數的選擇將決定你的訓練目標,但你也可以透過不同的訓練次數來幫助肌肉,以不同的方式來獲得刺激,例如你原本肱二頭肌彎舉是運用15公斤進行12下的訓練,那我們可以改為運用20公斤進行8下的訓練,這就是改變訓練的次數與重量,下列是最常見的目標與訓練次數的規則,但這也必須依據個人來進行調整。
一般健身者:8-15次/組
肌耐力訓練:12次以上/組
肌肥大訓練:6-12次/組
最大肌力者:6次以下/組
同樣,在訓練組數上也會決定於你的目標設定,與訓練次數一樣可以隨時的更動正在進行的訓練組數,讓訓練的過程變得更加複雜並增加強度,以下這些是為不同的目標所推薦的組數設定範圍。
一般健身者:1-2組/動作
肌耐力訓練:2-3組/動作
肌肥大訓練:3-6組/動作
最大肌力者:2-6組/動作
一旦知道了要進行多少次訓練和組數之後,你就可以專注於要選擇多少的重量來進行,這也就是使得肌肉超負荷的基本要素。那麼我們該如何來選擇重量呢?如果你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健身者,就會知道每個肌群的訓練總量有多重要,從這裡開始執行你選擇的次數的重量,這個選擇的重點在於在最後幾下要變得不那麼簡單達成,有點類似大家常說的力竭的感覺。如果你選的重量很輕易可以達成你設定的次數與組數,那就必須要增加重量負荷。
你一定會需要「透過1RM評估抓出適合的重量」。
為了能提升訓練的情況,運用詳細的紀錄就能幫助你追蹤訓練的成果,在每次的訓練狀態下紀錄次數、組數與重量之間的變化,就能依據這些紀錄數據調整訓練的強度,並完成超負荷的技巧讓自己不斷的進步。
資料參考/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你有聽Podcast的習慣嗎?在2020年因為全球疫情的關係,Podcast 在台灣徹底崛起,許多優質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紛紛上架,不僅大眾有聽不完的選擇,光是可以收聽的平台就有 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on、Google Podcast 等等。今天我們將嚴選十大Podcast,都是和飲食健康、健身運動相關且一直有在定期更新的頻道,如果你也想搭上這股潮流,就繼續往下看吧!
Podcast是結合了蘋果 Apple的 iPod和廣播的broadcast結合衍生出的新詞,不如以往強調現場直播的「廣播電台」,Podcast 更像是「聽覺版」的 YouTube ,可以讓大眾隨時隨地收聽,也可以隨意選擇收聽的時間;瑞迪廣告董事長殷士偉曾指出廣播是「災難媒體」,因為只要遇到災難,廣播收聽就會明顯拉高。
主持人 Kevin 曾任職亞馬遜/微軟/美國銀行等公司的財務分析與運營管理,也當過健身部落客和 YouTuber,2015年帶著對健身的熱情,放棄了美國的生活和工作回台創立「前勁體能」,致力於建立台灣健身市場最高品質的一對一教學品牌。在這個節目中,不僅除了健身相關的話題可以聽,還可以聽到 Kevin 分享有關創業管理、職涯經營技巧和生活哲學等,算是題材非常多元的節目!
在這裡,不僅可以聽到關於女性運動健身話題,也能有許多關於自我肯定、調整好心理狀態的心靈雞湯可以聽!該節目宗旨是透過正確飲食運動心態,鼓勵女孩們拿掉體態與食物的標籤,回到讓身心健康與強壯的本質,了解如何照顧自己,活出自己獨特的美!
從 2019 年就開始的好奇槓鈴,也是致力於內容豐富多元的好播客,除了可以吸收許多健身的專業知識及觀念之外,也會經常請來各界的嘉賓分享自身經驗,包括運動科學產業、醫療專業人員等,甚至還有創業、出國遊學的主題,完全符合「健身與人生的對話」這個副標。
由營養師 Ricky 和甜美主持人白白的幽默對談,帶大家認識更多有關健身飲食的領域,節目的話題主要著重在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到如何調整體態、有效健身,甚至也有談及保健食品、間歇性斷食等專業知識,絕對是讓你在通勤的時刻中吸收健康的知識的好頻道。
只要在「健身」打上搜尋列,就會看到一個樸實無華的圖片「關於健身」,在這個頻道中,由自身也是專業教練的 Coach Gwen 擔任主持人,探討各類關於健身的重要知識及迷思、飲食管理到心理建設等等,每一集的時間都壓在 5–10 分鐘內,非常適合時間忙碌又想要汲取專業知識的你!
具有雙重身分護理師與健康管理師的主持人,由於本身熱愛驗證研究健康的相關知識,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致力於分享給大眾正確的健康知識,在這個節目中除了會聊到對運動健身非常重要的飲食觀念之外,也有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是想要提升自我不得錯過的播客!
Juicy Baskets就是籃球這是一個以「NBA 美國職籃」為主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每集會以過去幾天有趣的NBA頭條為主題,以及翻譯國外體育新聞或Podcast平台的內容。 《Juicy Baskets 就是籃球》以Podcast的形式,聊聊台灣電視及網路上較少討論的話題。如果想要獲取不 NBA 更多面向的人,一定要記得收聽!
全世界第一個中文以 MLB 主題的播客,由《好球帶》李秉昇 & 前駐美記者 Adam 共同創辦的節目,Hito大聯盟會邀請到許多人物來討論大聯盟從球員到商業面等等不同的面向,也有對於新聞的討論,喜歡看棒球的人不可錯過!
心理高蛋白是由一群愛運動的臨床心理師共同創立,強調運動和心理健康是雙向關係,認為人除了外在健康生活習慣及飲食攝取之外,也需要「心理養分」因此在這裡不僅強調運動對身心健康的好處,更可以學習正念飲食、鍛鍊你的內在,來用運動心理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
主持人 Karen 以七年網路科技業行銷人和兩年健身人的身份,分享自己過重到成功減脂的經驗,並和健身產業各方人士如私人教練、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運動按摩師、和心理諮商師合作,帶你更深入了解各行專業的背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