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倒垃圾提升幸福感!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1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倒垃圾提升幸福感!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2
手搖飲、久坐讓你代謝變慢!營養師提醒:出現這4種症狀快調整
3
每日飲水量要多少才夠
每日飲水量要多少才有助健康?這六大項好處不說你不知
Heho健康
Heho健康

倒垃圾提升幸福感!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2021-02-02
話題 保健 觀念 運動心理 趣味

大家都知道運動既提升身體機能、改善生理健康,也能夠讓人心情暢快、維持心理健康,但是實際執行時還是會因為懶惰而作罷。《科學·進展 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了一項來自德國團隊的研究成果,研究指出想要獲得運動後的正面情緒,不一定要透過運動,做個家事例如倒垃圾、爬樓梯,就能夠提升你的幸福感!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倒垃圾提升幸福感! 研究發現做家事增幸福指數降焦慮

科學界一直以來對所謂的「運動活動」和「非運動活動」,討論得真不夠多。所謂的運動活動,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對能量消耗有比較高要求的結構性體育活動,比如游泳、跑步、打球、健身;而非運動活動指的就是那些習慣性發生的日常活動,比如說回家爬樓梯、做家事、倒垃圾之類。

為了搞清楚日常活動是否能夠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研究者們招募了67名志願者,給他們戴上測量活動量的設備。根據統計數據,這些志願者平均每週進行73.55分鐘的運動,67人中有43人表示自己根本就不會主動運動。結果研究者發現,這些志願者的非運動活動與正面情緒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志願者們活動過身體之後,更容易感覺精力旺盛。

《科學·進展 Science Advances》期刊研究
《科學·進展 Science Advances》期刊研究

非運動活動量大,幸福感高!更樂觀不焦慮

研究者們又進行了另一次類似的試驗,這次招募了83名志願者,在統計活動量的同時,也對他們大腦中涉及情緒健康、情緒障礙和身體活動的大腦灰質體積進行了測量。

平均而言,志願者每週活動138.53分鐘,有33人說自己不運動。分析結果顯示,志願者的非運動活動量與大腦中的sgACC腦區體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非運動活動量比較大的志願者,sgACC的體積也更大。

志願者通過WHO-5幸福指數(WBI)進行了評估,那些非運動活動量大、精力較為充沛的志願者報告了更高的幸福感、對生活的滿意度,他們表現得更樂觀,也更不焦慮。

打掃、倒垃圾等屬於非運動活動量
打掃、倒垃圾等屬於非運動活動量

收拾房間、逛街是常見的「非運動活動」

所以說,當感覺不開心時,不一定非得要衝一波健身房才能夠改善心理情緒。不妨試試看收拾房間、精心料理一餐,或是出門走走逛街,同樣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只要動起來就能夠改善情緒,千萬不要躺在床上、癱在沙發上不願意動喔!

參考資料:A neural mechanism for affective well-being: Subgenual cingulate cortex mediates real-life effects of nonexercise activity on energy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跑多久能帶來幸福感﹖ 研究﹕跑步機30分鐘憂鬱症狀有解  
怎麼對抗憂鬱症?研究發現「麻將」效果最好!

/ 關於Heho健康 /
Heho健康

什麼是「Heho」?Heho = Health & Hope
我們有最豐富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的建議,為大家帶來健康與希望。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手搖飲、久坐讓你代謝變慢!營養師提醒:出現這4種症狀快調整

2025-07-28
保健話題觀念新知

中年後發現衣服、褲子越來越緊,不一定只是因為吃太多,也可能是基礎代謝率開始下降。但營養師指出,代謝差不只是中年人專利,除了年齡因素外,生活壓力大、狂點外食、手搖飲、久坐等NG行為,都可能讓營養失衡、代謝力下滑,更提醒4大症狀恐是代謝變差的身體警訊。

中年後發現衣服、褲子越來越緊,不只是因為吃太多。營養師林世航表示,新陳代謝主要幫助身體獲取能量、維持生理機能與活動。不過,代謝能力會隨著年齡遞減,18~25歲是人體基礎代謝率最高效的時期,自25歲後開始下降,每10年約下降5~10%。

出現4大症狀小心代謝變差

林世航表示,新陳代謝不好,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

身體囤積多餘熱量,最終導致肥胖。

能量與養分供應不足,讓身體運作效率降低。

林世航說明,當身體代謝力下降,卻未改變飲食或維持運動習慣,多餘的熱量將形成脂肪堆積在內臟,開始形成「中廣身材」,可能進一步演變為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其他常見4大症狀包括:疲勞嗜睡、皮膚乾燥、手腳冰冷及便祕。

 

壓力、重口味、久坐讓消化變慢

林世航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會在無形之中削弱代謝力,例如不少人把吃苦當吃補,要小心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爆表。研究指出,壓力荷爾蒙會降低身體新陳代謝,也有可能加劇疲勞感,或導致情緒低落與睡眠障礙。

現代人平日工作午餐求方便快速,使用外送平台團購餐點,常吃下高油、高鹽菜色,另外,手搖飲多元,茶飲常加上甜甜的咀嚼配料。林世航提醒,高油、高鹽、高糖飲食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將造成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堆積。

林世航說,辦公室上班族不僅每天須久坐在電腦螢幕前,還可能有長時間的會議,甚至長途上下班通勤也會長時間坐在汽車或大眾交通工具。久坐導致活動量減少,身體消耗能量的速度也減慢,不僅體重增加,也會影響血糖和脂質的代謝力。

營養師建議少吃多動2原則

面對代謝變差的情況,林世航提出「少吃多動」原則:

飲食習慣調整:應減少高油鹽糖飲食、增加運動量,也可透過補充益生菌,能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補充能量促進循環代謝。

建立固定運動習慣:若生活忙碌無法抽時間到健身房,可增加活動量,例如上下樓改爬樓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提前一站下車,增加步行數量,或是在家看電視同步做健身操等。

 

延伸閱讀:

肥胖又有糖尿病,小心糖胖症!醫揭「併發症超多」眼睛、心臟都難逃

久坐屁股痛、跛腳不能走⋯醫揭「梨狀肌症候群」也會誘發坐骨神經痛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代謝差不是中年人專利!疲勞嗜睡、皮膚乾燥⋯營養師示警4大症狀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日飲水量要多少才有助健康?這六大項好處不說你不知

2020-08-31
觀念體脂肪減脂保健話題

飲水量對於我們人體到底有多重要?要知道人體含有60-70%的水,並且我們經常透過汗水及尿液不斷從體內流失大量的水份,因此,為了避免脫水就必需要補足每日的飲水量。然而,每日我們該喝進多少的水才算真的足夠?關於這點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首先,人體水份的流失有分為:無體感的流失(450-1900毫升)、尿液(500-1000毫升)、呼吸(250-350毫升)以及糞便(100-200毫升)這幾個區塊,在不計算有體感的流失水份之下,每日基本上要補足1300-3400毫升左右的流失量。

每日飲水量要多少才夠
常常都聽說要多喝水對身體好!但到底要喝多少水以及喝水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好處?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建議,成年男女每日分別需要攝取3700-2700毫升的飲水量;而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資料建議為2500-2000毫升的飲水量,臺灣衛生署的建議飲水量則為1500-2000毫升左右;這些飲水量皆沒有考量活動行程與生活環境。另外,在國外也有著8x8的飲水守則,就是每日飲水量為8盎司(237毫升)喝8杯,儘管這一個飲水規則背後的科學證明很少,但就是告訴你飲水量對於我們身體十分的重要,至於到底有多重要?以下將告訴你每日補充足量水份所帶來的六種好處。

多喝水對身體的六種好處
雖然,世界各國對於飲水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建議,但透過一個基本的數據就可知道要喝多少水。

1.維持身體機能

在艷陽高照的天氣下如果不適時的補充水份,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疲憊甚至脫水的現象。如果損失的水分佔到人體水分的2%左右時,則會產生明顯的脫水現象,但是,運動員因出汗而損失多達6-10%的水分並不罕見,因為,這可能導致改變體溫控制、減少動能和增加疲勞感,同時,它也會使得身體和精神上的訓練變得困難得多。所以,最佳的水合作用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甚至可以減少高強度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氧化逆境(oxidative stress)又稱為氧化壓力,如果你進行劇烈運動並傾向於大量出汗的時候,那麼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可以幫助身體發揮出最佳的狀態。

2.影響能量和腦功能

我們的大腦也會受到水和狀態的強烈影響,有研究表示,即使輕度脫水例如體重減輕1-3%也會損害腦部的功能方面。在一項針對年輕女性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後流失掉1.4%的水份會損害情緒和注意力,同時,也會增加頭痛的頻率;另外,這個研究小組的成員也對年輕人進行類似的研究,他們最後發現流失約1.6%的水份對於腦部的記憶力有害,並增加了焦慮和疲勞感。對於體重68公斤的人來說,流失1-3%的水份等於體重減輕0.5-2公斤,光這個數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流失,更不用說在高溫的天氣或劇烈運動的強況之下。

水份會影響腦部功能
我們的大腦也會受到水和狀態的強烈影響!研究小組發現流失約1.6%的水份對於腦部的記憶力有害並增加了焦慮和疲勞感。

3.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頭痛

有研究表明,頭痛是脫水的最常見症狀之一。根據2018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裡的一篇研究有說到,他們針對393人的研究發現,有40%的參與者因為身體脫水而出現頭痛的現象;更重要的是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喝水可以減輕經常性頭痛人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項針對102位男性的研究發現,每天額外喝50.7盎司(1500毫升)的水,可顯著改善偏頭痛特定生活質量量表(偏頭痛症狀的評分系統)。再加上喝更多水的男性中,有47%的人報告頭痛有所改善,而對照組中只有25%的男性報告有頭痛症狀。但是,並非所有研究都同意這樣的結果,有一些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卻沒有這樣的效果,所以,就會需要展開更多相關的研究來確認,增加水合作用是否能改善頭痛的頻率及症狀。

4.有助於緩解便秘

便秘是現代人常見的身體問題,除了生活的壓力之外最常見的就是飲水量的不足,正因為飲水量低是男女老少便秘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通常會建議增加水份的攝入量作為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同時,在2017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到告中表明,富含硫酸鎂和硫酸鈉的礦泉水,可有效改善便秘人群的排便頻率和黏稠度,因此,對於患有便秘的人來說飲用含有鈉與鎂的礦泉水特別有幫助。

多喝水能緩解便秘症狀
現代人飲水量低是男女老少便秘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通常會建議增加水份的攝入量作為治療方案的一部分。

5.有助於治療腎結石

除了常見的便秘之外,有許多的女性因為憋尿以及不想在外面上廁所,所以會造成飲水量下降的情況,因此,容易在泌尿系統中形成礦物質晶體塊又被稱為結石,最常見的就是在腎臟中形成的腎結石,而水份攝取量高就會增加流通腎臟的尿液量,這將會稀釋了礦物質的濃度,讓這些礦物質不易於腎臟中結晶並形成團塊。

6.可以幫助減肥成效

要減肥瘦身就必需要多喝水,這句話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有聽過,這是因為水可以增加飽腹感並提高新陳代謝率。有一些證據也表明,增加水的攝入量可以稍微增加新陳代謝來促進體重的減輕,這可以增加每天燃燒的卡路里量。在2013年對50名體重超重的年輕女性,進行一項為期8週的水誘導生熱對於體重指數和身體成分的影響研究指出,每日在飯前額外喝16.9盎司(500毫升)的水,在持續8週之後與他們的研究前測量結果相比,體重與體脂都有明顯的減少。

資料參考/draxe、NCBI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