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Podcast的習慣嗎?在2020年因為全球疫情的關係,Podcast 在台灣徹底崛起,許多優質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紛紛上架,不僅大眾有聽不完的選擇,光是可以收聽的平台就有 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on、Google Podcast 等等。今天我們將嚴選十大Podcast,都是和飲食健康、健身運動相關且一直有在定期更新的頻道,如果你也想搭上這股潮流,就繼續往下看吧!
Podcast是結合了蘋果 Apple的 iPod和廣播的broadcast結合衍生出的新詞,不如以往強調現場直播的「廣播電台」,Podcast 更像是「聽覺版」的 YouTube ,可以讓大眾隨時隨地收聽,也可以隨意選擇收聽的時間;瑞迪廣告董事長殷士偉曾指出廣播是「災難媒體」,因為只要遇到災難,廣播收聽就會明顯拉高。
主持人 Kevin 曾任職亞馬遜/微軟/美國銀行等公司的財務分析與運營管理,也當過健身部落客和 YouTuber,2015年帶著對健身的熱情,放棄了美國的生活和工作回台創立「前勁體能」,致力於建立台灣健身市場最高品質的一對一教學品牌。在這個節目中,不僅除了健身相關的話題可以聽,還可以聽到 Kevin 分享有關創業管理、職涯經營技巧和生活哲學等,算是題材非常多元的節目!
在這裡,不僅可以聽到關於女性運動健身話題,也能有許多關於自我肯定、調整好心理狀態的心靈雞湯可以聽!該節目宗旨是透過正確飲食運動心態,鼓勵女孩們拿掉體態與食物的標籤,回到讓身心健康與強壯的本質,了解如何照顧自己,活出自己獨特的美!
從 2019 年就開始的好奇槓鈴,也是致力於內容豐富多元的好播客,除了可以吸收許多健身的專業知識及觀念之外,也會經常請來各界的嘉賓分享自身經驗,包括運動科學產業、醫療專業人員等,甚至還有創業、出國遊學的主題,完全符合「健身與人生的對話」這個副標。
由營養師 Ricky 和甜美主持人白白的幽默對談,帶大家認識更多有關健身飲食的領域,節目的話題主要著重在飲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到如何調整體態、有效健身,甚至也有談及保健食品、間歇性斷食等專業知識,絕對是讓你在通勤的時刻中吸收健康的知識的好頻道。
只要在「健身」打上搜尋列,就會看到一個樸實無華的圖片「關於健身」,在這個頻道中,由自身也是專業教練的 Coach Gwen 擔任主持人,探討各類關於健身的重要知識及迷思、飲食管理到心理建設等等,每一集的時間都壓在 5–10 分鐘內,非常適合時間忙碌又想要汲取專業知識的你!
具有雙重身分護理師與健康管理師的主持人,由於本身熱愛驗證研究健康的相關知識,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致力於分享給大眾正確的健康知識,在這個節目中除了會聊到對運動健身非常重要的飲食觀念之外,也有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是想要提升自我不得錯過的播客!
Juicy Baskets就是籃球這是一個以「NBA 美國職籃」為主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每集會以過去幾天有趣的NBA頭條為主題,以及翻譯國外體育新聞或Podcast平台的內容。 《Juicy Baskets 就是籃球》以Podcast的形式,聊聊台灣電視及網路上較少討論的話題。如果想要獲取不 NBA 更多面向的人,一定要記得收聽!
全世界第一個中文以 MLB 主題的播客,由《好球帶》李秉昇 & 前駐美記者 Adam 共同創辦的節目,Hito大聯盟會邀請到許多人物來討論大聯盟從球員到商業面等等不同的面向,也有對於新聞的討論,喜歡看棒球的人不可錯過!
心理高蛋白是由一群愛運動的臨床心理師共同創立,強調運動和心理健康是雙向關係,認為人除了外在健康生活習慣及飲食攝取之外,也需要「心理養分」因此在這裡不僅強調運動對身心健康的好處,更可以學習正念飲食、鍛鍊你的內在,來用運動心理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
主持人 Karen 以七年網路科技業行銷人和兩年健身人的身份,分享自己過重到成功減脂的經驗,並和健身產業各方人士如私人教練、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運動按摩師、和心理諮商師合作,帶你更深入了解各行專業的背景知識。
很多媽媽在生產後手臂都會比以前粗,這種手臂贅肉很結實,因此有時看起來也像肌肉,但到底為什麼會有蝴蝶袖產生呢?其實蝴蝶袖形成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手臂、肩膀、脖子等部位活動量不足,使得血液循環不佳,才會容易堆積脂肪。
「什麼啊?!我每天都要背10公斤重的孩子,還要做一堆家事,怎麼會活動量不足?」
你是否也這樣感到困惑 ?當然像是背孩子、提重物等都是瞬間出力的行為,當然也能算是活動量。但比這個更大的問題,在於手臂施力時,脖子、肩膀、背部也會同時出力,這樣反而會使得這些部分的肌肉變得僵硬。
如果沒有當下放鬆這些部位的肌肉,還是會阻礙血液循環,使得體內老化廢物在該部位堆積,進而使手臂變得粗壯。
1. 可修飾上臂,首先雙腳張開與肩同寬,膝蓋稍微彎曲。
2. 雙手舉握水瓶,上半身往前彎45度,雙手張開往後上方伸展後,再往下收回使手肘呈90 度。記得在雙手往後拉時徐徐吐氣,手臂往下拉回時深呼吸。本動作以15 ~ 20次為一組,一次需實施2 ~ 3 組。
更有甚者,一般在背孩子或做家事時,與其說是運動到了肩膀,不如說只使用了手部與手肘下方的肌肉而已。說到要確實運用手臂肌肉,至少要連同肩膀都活動到才算數,如果沒活動肩膀,只活動手肘下方的手腕等部位,自然就只能長出蝴蝶袖而已。
不過手臂變粗之後,只要多多活動還是會再瘦回來喔!記得時常抽空抬頭挺胸,將手臂往後拉做擴胸,或是雙手交握往上下伸展、多多活動手臂、肩膀、脖子等部位的肌肉。
1. 左手握著水瓶,另一隻手放在膝蓋上。
2. 握住水瓶的手肘呈90 度往背後提起後放下,接著換邊做一次。在做這個動作的過程中,手肘應擦過肌肉,手肘提起時吐氣,放下時則吸氣。本動作以15 ~ 20 次為一組,一次需要實施2 ~ 3 組。
有了年紀之後又生了小孩,此時的女性多少都開始注意到身體出現年齡性的贅肉。身體各處肥肉累積,小腹突然變大、胸膛少了肌肉、手臂也出現贅肉而變得粗壯。不僅如此,屁股也變得又大又平,大腿也是多了好多贅肉,其他像是肩膀、腰腹、背部等部位的肥肉,也都從某個瞬間開始變得像肌肉一般結實僵硬,甚至還帶來身體各處的疼痛。
這就是部位性的肥胖,這些特定部位會堆積許多肥肉的原因,就在於那些部位的血液循環不佳。由於血液扮演提供身體細胞營養並帶走體內廢物的功能,血液循環不佳就會妨礙體內廢物的排出,造成贅肉在該部位累積。換句話說,就是體內毒素堆積在身體各個部位的意思。
特別是在生產育兒與反覆家事活中,我們會頻繁使用身體特定關節與肌肉。這樣下來受到壓力的肌肉就會持續維持緊張,並因此累積贅肉,長久下來就跟著改變了體型。
1. 首先躺在軟墊上,雙手雙腳同時往天花板方向舉起。
2. 抬起上半身,使手指盡可能碰到腳尖後再躺下,在頭部躺回地面之前重新起身。反覆這個動作,上半身抬起時吐氣,放鬆時則跟著吸氣。本動作以15 ~ 20 次為一組,一次需實施2 ~ 3 組。
常被稱為小腹的腰腹,也是很難減掉的部分,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量的下降與荷爾蒙的變化,真的很容易出現腰腹肥胖的情
形。因為能夠自然被消耗的卡路里降低許多,光從少吃下手並不能解決小腹的問題。
很可惜的是,我們就算專注在腹肌運動上,也沒有那麼容易消除小腹,唯一的方法就是靠飲食控制與規律的運動,將身體整體的脂肪
量減低之後再配合腹部的運動,才有辦法成功修飾腰部身材。
1. 在地面鋪一塊軟墊在膝蓋下,雙手大幅張開撐在椅面上。
2. 維持此姿勢做俯臥的動作,臀部朝上,手肘則朝向外側,每回在深呼吸的同時,將胸口盡可能貼近椅子、彎曲手肘,接著再慢慢吐氣回到原位。本動作以15 ~ 20 次為一組,一次需實施2 ~ 3 組。
上半身肥胖是一種上半身肌肉不足、下半身體脂肪過多的體型。重心主要在身體上半身部分,尤其肩膀與背部都堆積了許多無用的贅肉,為了提升上半身各部位的血液循環,必須多多活動並增加刺激。
通常這樣的體型特徵是,肩膀往前傾斜,腹部無力、肌肉疲弱、體內循環也不佳,因此在腹部堆積了水管般粗壯的脂肪。此時,必須先靠運動矯正傾斜的肩膀與彎腰駝背的姿勢,去除長年累積的體脂肪。
背部肌肉同樣要靠運動來端正脊椎及排除體內老化物。此外,消除缺乏腹肌的青蛙大肚讓腹部恢復平坦狀態,則是運動的關鍵。
1. 贅肉會給腹部部位帶來壓力,這個動作能消除這項障礙。首先先呈俯臥姿勢,並在手肘下方墊上一塊抹布。
2. 一邊深呼吸、吐氣,一邊將身體挺起,整個身體呈現一致的水平線,維持約10 ~ 20 秒後放鬆回地面,每回需進行3 次。
上半身肥胖的人,由於下半身無法支撐上半身體重,因此關節往往很脆弱,此時往往會因腿部肌肉疲弱,而完全不想做下半身的運動,只強調上半身的修飾。但其實越是這樣,越應著重上下半身運動的平衡。
由於膝蓋與腳踝關節,必須承受上半身沉重的體重,可能會面臨過大的壓力,因此在運動前應先實施伸展運動來充分放鬆關節,並鍛鍊腿部肌肉,使膝蓋與腳踝周邊的肌肉夠結實,才能平衡上下半身的負重,並提升卡路里的消耗減輕體重。
之後如果能矯正崩壞的骨盆、提臀,則臀部底下堆積已久的贅肉也能被消除,腿看起來就會比較修長,而對上半身肥胖者而言,最要注意的就是少吃甜食。
1. 這是能幫助消除手臂脂肪的運動,首先請先坐在椅子上,雙手置於骨盆旁邊的椅面。
2. 提起大腿內側將臀部移開椅面,手臂跟著彎曲,接著深呼吸將臀部往下坐,之後再慢慢吐氣重新伸直手臂、抬起臀部。本動作以15 ~ 20 次為一組,一次需實施2 ~ 3 組。
這是一種贅肉多半都堆積在臀部、大腿與小腿的肥胖類型。這種體型對下半身負重而言也同樣嚴重,因此只要稍微勉強身體活動一下,就會造成下肢疲勞。由於這類型的人,只要吃多重鹹的食物就會造成下半身浮腫,因此更要格外小心。
不過,偶爾也會有人覺得下半身看起來比較粗壯的原因,是因為有肌肉。但這是種誤解,主要還是因為血液與淋巴液累積在下半
身、無法順利循環才會造成肥胖現象。
下半身肥胖者而言,運動目標就應建立在放在促進下半身循環,利用大腿與臀部肌力運動去除皮下堆積的脂肪。骨盆肌肉、大
腿肌肉以及小腿部分,都能透過伸展運動消浮腫。此外,也有專門對付大腿後側橘皮組織的鍛鍊運動,可以讓腿部變得修長。
1. 雙手插腰,深呼吸邊將右腿抬起,右腳膝蓋呈90 度。
2. 慢慢吐氣的同時,將已抬起的右腿往前放下,左腳往前蹲下膝蓋呈90 度弓箭步。連續做15 次之後,換邊做。
多管齊下,我們可以將重心放在擁有均衡的身體發展上,為向來貧弱的上半身培養足夠的肌肉、鍛鍊豐滿的胸部並矯正腰與背,這樣才能擁有漂亮的身材。
而下半身肥滿者,應注意飲食是否清淡,並搭配運動來調整體質,要注意飲食的重鹹會讓身體想尋找更多水分,很容易就浮腫,間接妨礙血液循環造成肥胖。
盡量避免重鹹的食物,養成飲食清淡的習慣,另外,每天做小腿伸展與足浴也很有幫助。
1. 這是修飾腿部線條的運動,手輕觸水槽邊緣,慢慢呼吸的同時,將右腳往後上方舉起。
2. 做15 ~ 20 次動作後,另一腳也以同樣方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