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在家練肌力真的很難嗎?推薦新手們必看的5個居家健身Youtuber
1
居家健身訓練
在家練肌力真的很難嗎?推薦新手們必看的5個居家健身Youtuber
2
重訓做到力竭
每組訓練動作都不該做到力竭?無論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該了解的10大訓練QA
3
健身名模兼職授課,成為地表上最帥的數學老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在家練肌力真的很難嗎?推薦新手們必看的5個居家健身Youtuber

2021-04-06
話題 健身 重量訓練 核心訓練 居家肌力訓練 徒手訓練 趣味 生活

春天過後夏天就即將來臨!女孩們是不是也該下定決心練出腹肌線條了呢?想必有許多的人都跟運編一樣,想要打起精神踏出運動的第一步,但卻又害怕自己進到健身房卻什麼都不會的窘況,甚至於繳了一筆健身房的會費卻又發懶不出門,別擔心!這次運編將為你整理了5位女孩專屬的居家健身Youtuber,讓你在家也能跟他們一塊運動,在夏天來臨前變身性感辣妹!

居家健身訓練
在家練肌力真的很難嗎?推薦新手們必看的5個居家健身Youtuber

1.Coffee林芊妤/132萬訂閱

在Youtube上擁有132萬訂閱人數的Coffee林芊妤,其實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在他的影片中最火熱的就是瘦腿操以及30分鐘全身運動,加上她纖細勻稱的身材與詳細的解說,讓許多的健身新手信心大增,另外,她也有推出非常多的瑜珈影片可以學習,當健身訓練做到厭倦的時候,也可以適時的轉換一下口味,同時放鬆肌肉讓下一個訓練更加有效率。

2.Chloe Ting/1850萬訂閱

身材嬌小的Chloe在Youtube上卻擁有高達1850萬訂閱人數,尤其又擁有令眾多女孩羨慕的翹臀和11字肌,讓她兩週練出腹肌的訓練影片超過3.2億次的觀看人數,並在影片中整理有關2週內該做的訓練時間表,獲得許多網友的熱情留言,證明了就算一開始是水桶腰也可以練出馬甲線。

3.周六野 Zoey/96.9萬訂閱

擁有96.9萬訂閱的Zoey以前是一位機械工程師,由於熱愛健身全心投入其中並於美國取得專業私人教練資格,常常拍攝針對不同部位的訓練教學影片,例如坐著也能瘦手臂或是如何美化背部肌肉線條的運動影片,另外,她與其她YouTuber最不同的是會針對長期姿勢不良的人推出專屬的運動訓練,能讓你在家改善常見的高低肩或媽媽手的問題。

4.Pamela Reif/639萬訂閱

目前在國外最火紅的健身YouTuber就不能遺忘了Pamela,擁有639萬訂閱人數的她,在健身訓練菜單上也和身材一樣屬於魔鬼等級,建議新手們千萬別輕易嘗試,否則打擊到難得建立起的自信心。她影片最貼心的地方就是有幫各位規劃好一週的訓練影片組合,能幫助你快速的建立有系統的健身課表,不用在眾多的影片裡大海撈針,另外,除了健身訓練之外,她也會有一些輕鬆有趣的舞蹈影片可以放鬆訓練的心情。

5.May Fit/30.8萬訂閱

這位擁有30.8萬訂閱者的May,在台灣可以說擁有許多忠心的支持者,也時常與許多台灣的健身YouTuber合作拍攝許多的健身影片。以前也曾經是高體脂俗稱泡芙人的她,推出許多讓新手能快速入手的居家訓練影片教學,例如20分鐘徒手訓練或是6分鐘強化腹肌訓練,都十分的受到健身新手的喜愛,另外,她也十分擅長利用隨手可得的工具來進行輔助訓練,讓才要開始運動的新手們都能在挑戰自我中獲得自信心。

資料參考/YouTub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組訓練動作都不該做到力竭?無論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該了解的10大訓練QA

2022-03-21
觀念減脂增肌重量訓練健身話題

經歷百般掙扎,你還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決定多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那麼下一步呢?你希望每次流的汗都能夠得到回報,你希望每次痛苦的肌肉痠痛都是讓你更茁壯的證明;這些都包含了健身前後的飲食調整、課表的安排、了解肌肉纖維的運作等等,無論你是剛踏入健身房的新手或是已經有規律課表的老手,我們今天將請Pure Physique Gym老闆,Pure Physique 的作者專業健美先生麥克(Mike Lipowski)來為大家解說十個健身界的大哉問,了解運動時你該知道的關鍵要素!

重訓做到力竭
每組訓練動作都不該做到力竭?無論健身新手或老手都該了解的10大訓練QA

1.鍛鍊完我的肌肉該痠痛多久才算正常?

因人而異。一個人的健身水平與鍛煉的強度相結合,將決定某人將經歷的酸痛程度。麥克說:「鍛鍊後的痠痛因人而異,但平均而言,大多數人在鍛煉後會感到痠痛一至三天。」不過,也有一種延遲性肌肉痠痛,是在鍛煉完成後24至48小時逐漸增加的,這也是屬正常現象,代表你的課表鍛鍊的肌肉在你原本的肌肉舒適區域之外,不是什麼壞事。雖然鍛鍊後身體會感到痠痛是正常的,但麥克也告誡新手們,不要用痠痛來衡量鍛煉效果:「如果你用一隻腳站一個小時,腿可能會真的很痠對吧?但這是一種有效的鍛煉方法嗎?絕對不是。」

肌肉痠痛
訓練後肌肉會痠痛正常嗎?這是一種延遲性痠痛大概會持續1-3天!

2.運動完我該吃什麼?

蛋白質。所有健身老手都知道,蛋白質對於幫助修復和生長肌肉非常重要,因此,在運動前後 30到60分鐘內,會建議飲用可快速消化的乳清;不加工的食品如雞肉、瘦牛肉、火雞和雞蛋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攝取量也是需要注意的,你的體重將決定你能消耗多少蛋白質。對於大多數男性來說,20至30克是一個不錯的範圍,也有部分人會希望在40克範圍內。女性的平均體重通常在 15至25克之間。在主餐的選擇上,也可以加入能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而對於自我要求嚴格的人在平時飲食會盡量避免碰到糖、麥芽糊精,在運動後其實可以不用忌諱,因為它們可以幫助將蛋白質和氨基酸更快地傳遞到肌肉上。盡量讓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為1:2或1:3,且脂肪含量低於6%。”

運動訓練後的飲食
健身老手都知道蛋白質能有助於肌肉的修復與成長!

3.只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大吃?

真的不可以。通常努力訓練以彌補不良飲食的人們最終會精疲力盡,他們的鍛煉也變得無濟於事,這對於有目標性鍛鍊的人來說,絕對是雙重打擊。當你的飲食超過身體每日該攝取的熱量時,即使只是一點點的卡路里,也會變成脂肪囤積在你的身體裡。運動雖然可以多少彌補一些額外的卡路里,但如果你查一下消耗那麼一點熱量而需要做的運動有多少,你絕對會嚇一跳!當你嘗試燃燒掉這些多餘的卡路里,只會加劇你身心上的壓力,並讓恢復體態更加困難。

4.我每個動作到底該做幾組才夠?

首先,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TUT 。TUT是Time Under Tension的縮寫,即肌肉在緊張狀態下的時間, 意思是,在一組負重狀態下,你的肌肉保持持續緊張的總時長。這包括在向心階段(肌肉縮短)、肌肉收縮頂峰狀態,和離心階段(肌肉伸長),以及肌肉伸長停留保持的時間。所以,如果你進行一組10次的訓練,一次進行3秒才能完成,那麼你的肌肉將經歷30秒的 TUT。節奏決定了你的 TUT ;如果你用3/1/3的節奏舉啞鈴(往上舉3秒、在頂點處暫停一秒鐘,然後放下需要3秒)進行7組,則你的 TUT 為49秒。組數與你需要的TUT有關。”如果重量足夠重,吸收快肌纖維的最佳範圍通常在20到45秒之間。混合肌纖維的目標是45到70秒;而60到90秒則是慢肌纖維的理想選擇。還是一頭霧水的話,那就快點去諮詢專業的建議吧!

延伸閱讀:TUT為何可更有效率的增肌?

 

5.減肥是不是就一定要做有氧運動?

不見得。健美專家麥克說,如果你能從有氧運動中獲得心理滿足,並且喜歡釋放內啡肽的感覺,那麼就繼續做吧!但是無氧運動對於減肥不是必需的,減肥的關鍵仍然在於熱量攝取。實施5至1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將高強度的訓練與低強度的訓練相結合)將有助於刺激新陳代謝並刺激體重減輕。他解釋說:「有很多有效的運動不一定要在跑步機或飛輪上,包括波比跳、跳繩和原地爬山等等。」

延伸閱讀:瘋狂有氧真的可以減脂嗎?這幾個問題要搞清楚

 

有氧運動能減脂
想要有效率的減脂就必須要進行有氧運動嗎?

6.每次鍛鍊一定要做到肌肉疲乏力竭嗎?

錯。由於身體是適應性有機體,一旦適應了某些事物(甚至是力竭),你就很難感受到運動其中的好處。麥克自己也承認:「多年來,我經常訓練每項運動都追求力竭,而這也導致了瓶頸。應該要適當地感受身體鍛鍊時的感覺進而調整,這樣自己也不會對身體提出太多要求。你仍然可以以六到八週為一個週期將自己鍛鍊至肌肉力竭試試看,然後再降低強度並增加運動量一至兩週。反之亦然,如果你從不會感到肌肉力竭的話。」

延伸閱讀:力竭的三種形式你不可不知道!

 

7.我應該多久更新一次我的運動課表?

這取決於你的身體狀態。麥克說:「我建議初學者每兩到三個月更改一次課表,我喜歡把它比喻成丟棒球,一開始雖然感覺陌生、笨拙,而且會消耗很多精力,但是隨著你對固定的課表變得更熟悉,你也會更加熟練。舉重也是相同的道理。改變得太快可能會使人失去獲得肌肉的好處。」中級和高級舉重運動員應計劃每三至六週更換一次常規飲食,以免出現瓶頸。你仍然可以在每次鍛煉期間進行一些微調,不要改變整個程序,而要改變鍛煉順序;例如,在進行上肢訓練時,你會先舉啞鈴再做胸推,你就可以在下一週改變它們的先後順序,給身體不同的刺激。

延伸閱讀:重訓課表更新前的4個自我評估技巧

 

8.增加整體力量的動作有哪些?

深蹲、硬舉、肩推、腿部推舉和臥推,但麥克傾向於從運動的類型、而不是特定的運動角度來研究。他說:「與任何五個單關節練習相比,任何五個複合式訓練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益。」上述提到的五個動作它們確實觸及每個主要的肌肉群。但是與單關節運動相比,任何複合式的動作都將涉及更多的肌肉群,並對提昇全身的力量有更大的作用。這些動作不是不好,但它們更適用於當你缺乏特定區域的力量時。

增加肌力的動作
提升肌力該做哪些訓練?麥克傾向於從運動的類型而不是特定的運動角度來研究。

9.我的鍛鍊到底該持續多久?

一般建議為30分鐘的「最大努力時間」。而這當然取決於你的身體適應習慣及作息,加上暖身和休息前後也會將時間拉長。只需要掌握一個原則,當你決定動起來的時候,就全力以赴,不要偷懶或是挑軟柿子吃!

10.我該消耗多少熱量才算正常?

因人而異。決定熱量攝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齡、性別、生活方式、身高和運動習慣。 有許多方式可以計算,例如TDEE等網站都有提供線上虛擬測量,但當然最好的是能夠親身諮詢專業的建議。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健身名模兼職授課,成為地表上最帥的數學老師

2017-01-18
健身人物誌故事

在義大利內閣拉爾,有一位超人氣的健身名模,名叫彼得洛·博賽利(Pietro Boselli),他不僅是一位名模,還是擁有機械工程學博士學位的一名大學講師,在2014年時,參加歐洲健身模特兒比賽時拿下冠軍,不僅有著高顏值的外貌還有著健美的肌肉線條,這些內外在條件融合下,讓他受到許多粉絲的愛載。

彼得洛·博賽利(Pietro Boselli) ©models1blog.com

來自義大利的博賽利今年28歲,他6歲時就被Giorgio Armani這品牌看上,發現他非常有淺力能走進時尚圈以及伸展台,於是就進一步開始栽培他進入這塊領域,在模特兒界塊領域的博賽利除了有帥氣的臉龐,跟健美的身材,同時還有一顆完美的腦袋,在唸博士學位期間,不但獲得UCL的工程學博士學位,還在UCL成為數學的講師。

初次在臺上授課時,英挺又俊美外貌讓台下所有學生們無法置信,許多學生還上網Google這位站在眼前的帥哥老師,才發現自己眼前的人居然是模特兒公司的頂尖模特兒,還曾在2014歐洲模特兒健美比賽中獲得冠軍。

彼得洛·博賽利(Pietro Boselli) ©wmagazine.com

博賽利:「我在大學教書五年,每半年都會來約100-120名的新學生,在我上課時,總是會有人在門外看,或是一起跟同學進來聽課,有一天我在臉書的頁面看到,有一位學生拿起我曾拍攝過的雜誌,並發布在自己的塗鴉牆上說,這是我們全校最帥的模特兒老師,從那時候開始,我的Instagram開始暴增,已經到了好幾十萬人,害我根本登入不進去。」

博賽利曾在個人的社交平台上提到,自己是個對健身中毒的人,人生不能沒有運動,並且還常常分享一些健身的秘訣給大家,想非常喜歡將自己健身的成果放在網路上,而他最愛的偶像就是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博賽利:「 工作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從小在阿爾卑斯山附近長大,所以我非常喜歡登山以及越野跑步等戶外活動,當我搬到倫敦時,我開始培養上健身房的習慣,雖然現在工作更多了,我還是保持在一週要健身兩次,因為運動能帶給你一個清晰的腦袋,能保持我的思維以及創造好心情,我每次健身真的都非常激烈,我喜歡每次突破的感覺,每次都覺得打敗昨天的自己。」

彼得洛·博賽利(Pietro Boselli) ©models1blog.com

博賽利健身的成果。

博賽利:「雖然大家都很羨慕自己的身材,但是造就這些成果完全是靠後天的努力,以前運動也只是打打或在家游泳,現在都會定時定量的去健身,像是早上游泳一小時後,下午再去健身房做重量訓練,無時無刻都要對自己嚴苛,才能打造出今天的自己,而持之以恆是最重要的,如果放棄,就會功虧一簣。」

彼得洛·博賽利(Pietro Boselli) ©fmforums.co.uk

但是博賽利表示,若是不當模特兒,自己應該也會專研在研究機械的世界裡面,並有時候健身並兼職教數學。但是,現在的博賽利只想一心一意對自己的模特兒事業衝刺,並期待能拍出更多帥氣的寫真給大家觀看。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