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痠痛最常見原因有媽媽手、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以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然而會發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導致,長期下來,不僅會讓筋膜以及肌肉受損,還會導致日常生活不便。因此,以下幾個動作能自己在家緩潔疼痛,讓你成為自己的復健師。
經常將手臂高舉過肩,導致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而發炎產生疼痛。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 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肩膀是全身關節當中,活動度最大的一個關節,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讓他受傷。除了大家熟知的五十肩以外,還有一種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便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又稱為「游泳肩」。因為游泳選手會需要頻繁做出大角度的上肢動作,較容易得到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因此俗稱「游泳肩」,但其實此症狀也會發生在經常需要將手臂高舉過肩的人身上。當手往上舉高時,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擠壓到而發炎產生疼痛。特別的是若肩膀不動時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當手自側邊抬高約 60 到 120 度時,肩膀則會產生疼痛。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手往前伸直,手肘彎曲 90 度。
步驟2:前臂向下旋轉,若肩膀會疼痛 則可能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與牆面垂直站立,右手掌貼在牆上。
步驟2:將身體向左側旋轉,伸展右側胸小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肩胛骨後側的旋轉肌群,較難以伸展方式延展,因此透過按摩球按壓,更可以有效放鬆此處肌群。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胸前緊繃的肌群做深層自我肌筋膜放鬆。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胛骨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的滾動, 可將覆蓋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按壓點 45 - 120 秒,可按壓不同部位進 行 2 - 3 回合。
姿勢:單手拿球,將球放在欲放鬆按壓側的胸前肌群。
動作:將球小範圍且緩慢的在胸前按壓處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不同按壓點,每次進行 2-3 回。
姿勢:趴姿,按壓側的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地面之間。
動作:利用手上下移動來帶動球的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前肌群分成幾個部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手肘 -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10 次,可進行2 - 3 回合。
目的:首先進行放鬆棘上肌(如黑色貼布),此條肌肉常被關節夾擠到而產生 疼痛緊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頭往對側方向側彎,同側手背在背後。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肩峰,以自然張力一端貼至肩頸轉折處,一端沿肩胛 骨棘(也就是肩胛骨上一字形骨頭)貼上。
目的:再貼上三角肌放鬆貼布(如粉紅色貼布),減少手高舉過程中,因肌肉 過度緊繃所引起的關節動作模式不佳,以及關節夾擠問題。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將貼布固定手臂上三分之一處,手搭對側肩膀延展三角肌後側肌肉,一條分支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後側貼至肩胛;另一條分支貼布於手背背後延展擺 位下,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前側貼至鎖骨外側。
55 歲的劉媽媽深受五十肩所苦,除了手舉高便會感到疼痛以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 小事都無法完成,其中讓劉媽媽感受最深的兩件事情,一件是無法扣內衣釦子,另一件事情是車子開進停車場時,無法伸手拿取停車代幣。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容易發生的年紀約在 40 至 60 歲,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動與不動皆會感到疼痛。由於肩關節當中的肌肉產生發炎、沾黏的現象,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無法做到穿脫衣服、洗頭等日常生活活動。患上五十肩的患者會經歷一個循環,剛開始時,會有一段發炎疼痛期,約持續九個月不等,隨著時間過去,接著進入冰凍期,疼痛感稍微下降,但是動作角度明顯受限,此時期可能持續九個月至一年多,最後進入解凍期,關節活動範圍逐漸變大,時程約為一年至兩年不等。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因為肩關節中的肌肉發炎、沾黏而導致。可以透過簡單 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步驟1:雙手向上舉高至耳朵旁。
步驟2:雙手向外打開至耳朵旁。
步驟3:手背觸碰對側肩胛骨,若以上三個動作做起 來會疼痛,則可能是五十肩。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肩關節角度明顯受限,可以使用伸展方式來增加肩關節角度。伸展的活動及角度大小應依據疼痛的狀況來做調整。
步驟1:坐姿,將桌面的毛巾向前推。
步驟2: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3:坐姿,與桌子呈 90 度,將桌面的毛巾向側邊推動。
步驟4: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1:雙手將雨傘緩慢舉高,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2:除了雨傘,還可以使用毛巾。雙手擺在身後抓住毛巾。
步驟3:上下移動,每次維持 15 - 30 秒。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深層沾黏的關節囊做按壓,舒緩緊繃的肩關節囊。
*有五十肩時,肩膀周圍肌肉會變得緊繃,使得肩胛骨活動度變差,此時會讓肩膀能抬高的角度更差,建議可以同時放鬆肩胛骨 周圍肌肉,可參考肩關節夾擠症候群章節的放鬆動作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關節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球左右移動,將覆蓋在肩關節周圍後半圈的軟組織,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 分成不同按壓點,進行 2-3 回。
待肩膀可高舉過肩後,可進行下面肌力訓練的方式,強化肩關節穩定肌群,能同時減少因五十肩引起的夾擠問題,降低日後其他不適問題的產生。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在進行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約為一個手掌厚度。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重疊貼紮更能有效提拉皮下空間(如藍色及粉紅色貼布)。
貼布:燈籠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 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32 歲的黃先生是一位工程師,因為手肘內側疼痛而就醫,被診斷為高爾夫球肘,從來不打高爾夫球的他,一直對於自己為什麼會得到高爾夫球肘感到很困惑。高爾夫球肘的學名是「肱骨內上髁炎」,在肱骨內上髁上,有負責做出手腕彎曲動作的屈腕肌,以及負責做出手心朝下動作的旋前肌附著在上面。由於手腕屈肌、旋前肌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發炎、手肘內側疼痛,當手腕用力彎曲及握拳時,會感到疼痛加劇。除了容易發生在高爾夫球愛好者身上,長期需要重複使用手腕的族群也容易發生,例如:工程師、家庭主婦、木工師傅等。
手臂向上轉、掌心朝上,手掌張開,將手腕向下壓,並將手肘伸直,若手肘內側感動明顯疼痛, 則可能是高爾夫球肘。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痠痛的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伸展的部位為前臂肌群(伸腕肌群、屈腕肌群)。
步驟1:右手伸直手心朝下,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伸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步驟2:右手伸直手心朝上,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屈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緊繃的肌群來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技巧。
姿勢:身體站姿靠牆,手向後稍息背在後側,將球放在前手臂內側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動球左右滾動,可將前手臂分段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 進行 2 - 3 回。
可透過肌力訓練的方式將手臂的肌肉強化,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掌心朝上握住裝滿水的寶特瓶,手肘彎曲 90 度。
動作:用手腕力量將寶特瓶慢慢上舉,再慢慢放下,過程中保持動作順暢。每次進行15 - 20 下,2 - 3 回。
*建議可以搭配肩關節夾擠症後群章節提到的肩胛骨穩定運動, 在肩胛骨更穩定的情況下,較不容易再次發生高爾夫球肘喔!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此處皮下空間,減緩疼痛點的壓力(如黑色貼布)。
貼布:X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正中間使用自然張力貼於手肘內側最疼痛位置,貼布四個角順順往四方貼上,增加此處皮下空間。
目的:再進行腕屈肌的肌肉放鬆貼法,放鬆過度使用的緊繃腕屈肌(如藍色貼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手掌根處,以自然張力包覆肌肉貼至手肘內側(肱骨內上髁)。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智慧穿戴裝置品牌Garmin日前發表一項「2021亞洲用戶健康數據報告」,觀察亞洲用戶的「活動消耗卡路里」數據,相較於2020年,台灣平均減少了7.98%,成為全亞洲降幅最大地區,推估與台灣今年疫情相對嚴重、限制出入健身房或進行戶外運動有關。同時也發現,55歲以上台灣女性的「週熱血時間」是全亞洲最低,平均僅15分鐘,而46-55歲女性的壓力指數更是全亞同年齡層最高。
許多現代人飽受「代謝差」問題所苦,新陳代謝對於維持人體健康扮演重要角色。疫情下生活習慣不如以往,例如恐慌壓力影響睡眠品質、居家上班導致運動量不足,也會使代謝力加速下降,可能造成肥胖、排便不順、落髮等文明病,甚至可能引發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如何維持甚至提升代謝力,是健康生活的根本關鍵。Garmin透過用戶手錶上的「靜止消耗卡路里」、「活動消耗卡路里」數值即能得知總熱量消耗,輕鬆掌握代謝力變化,並利用各項健康指標時時提醒日常生活的健康習慣。
根據Garmin「2021亞洲用戶健康數據報告」指出,平均週熱血時間越高的區域,無論是活動消耗卡路里或是靜止消耗卡路里數值皆高於其他,可見運動習慣對保持良好代謝力的重要性。而全亞洲男女性的「靜止消耗卡路里」數值在55歲以上年齡區間出現明顯降幅,「週熱血時間」在46-55歲年齡區間明顯增加,可見使用者有感於健康狀況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進而更重視運動習慣的養成;然而55歲以上有小幅降低,其中台灣女性為亞洲最低,每週「平均週熱血時間」僅15分鐘。
另外,相較2020年,亞洲大部分區域「活動消耗卡路里」皆下降,其中台灣平均減少7.98%,為亞洲降幅最大地區,同時今年「壓力指數」亦提升,其中台灣46-55歲女性數值為同年齡亞洲最高,推估與疫情持續延燒、外出活動受限有關。
此報告蒐集自2021年1-9月的用戶使用數據,以匿名化處理整合,作為長期觀察並歸納出相關健康變化的參考依據。
Garmin從2021亞洲用戶「靜止消耗卡路里」數據中發現,平均數值最高的前三名地區為印度(2490卡)、韓國(2451卡)、香港(2402卡),最低的前三名地區為泰國(2207卡)、日本(2232卡)、越南(2287卡),且皆有越年長靜止消耗卡路里越低的現象,亦可從數據趨勢中觀察出55歲以上族群降幅最為明顯,靜止消耗卡路里數值相較前一年齡區間明顯下降。
捷思身心醫學診所身心科醫師李旻珊表示:「代謝力(此指基礎代謝率)是身體燃燒卡路里的速率,無論是想維持良好體態或追求健康人生,代謝力皆為重大關鍵,透過增加運動量或改善生活習慣,有助於提升代謝力,達成理想的健康目標。」
Garmin從2021亞洲用戶「週熱血時間」數據中發現,平均數值最高的前三名地區為香港(53分鐘)、印度(47分鐘)、韓國(46.9分鐘),最低的前三名地區為印尼(33分鐘)、泰國(36分鐘)、台灣(40分鐘),對應「靜止消耗卡路里」與「週熱血時間」兩者數值最高前三名為相同地區,可見規律運動習慣與擁有較好基礎代謝率之相關性。
全亞洲皆有年長者平均週熱血時間較長的現象,可推測使用者有感於健康狀況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在每週規律運動,而大部分地區男性週熱血時間大於女性,平均以46-55歲男性週熱血時間最長,又以55歲以上的韓國男性居冠,每週平均週熱血達60.7分鐘,僅有印尼為女性(29.74分鐘)大於男性(28.66分鐘);此外,日本與台灣男性平均週熱血時間約為女性2倍,55歲以上的台灣女性則為全亞洲最低,平均週熱血時間僅有15分鐘。
同時觀察「活動消耗卡路里」數據,相較去年亞洲大部分區域數值皆下降,台灣平均減少7.98%,為全亞洲降幅最大地區,推估與台灣今年疫情相對嚴重、限制出入健身房或進行戶外運動有關。
2021年亞洲用戶「壓力指數」數據顯示,除中國與越南,其他地區的壓力指數均較去年上升,整體男性壓力指數比女性高,以整體區域排名來看,印尼壓力指數居冠,其次依序為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與去年相比印尼壓力指數提升幅度最高,其中26-45歲男性壓力指數亦為亞洲同年齡層中排名最高,推測可能和當地持續升溫的疫情,以及全球聞名的長期嚴重交通壅塞問題有關。
台灣整體壓力指數也略為升高,推估今年疫情相對嚴峻,面對疫情的恐慌、生活習慣被迫改變,間接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壓力負擔,其中台灣46-55歲女性的壓力指數為全亞洲同年齡層最高。
亞洲區行銷與業務資深協理林孟垣表示:「連年疫情影響,大眾健康意識逐漸高漲,2021年Garmin配備有血氧感測等全面健康功能的健康休閒產品線在亞洲市場有近三成的強勁增長。Garmin作為完善的日常健康監測工具,希望能輔助使用者以科學化的方式長期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維持良好代謝力,有計畫的達到健康目標。」
使用者除了可監測與自身代謝力相關的重要數值如:靜止消耗卡路里與活動消耗卡路里等,Garmin手錶搭載極具競爭力的電力,配備各項全天候健康偵測功能包含:心率、血氧飽和濃度、壓力指數、進階睡眠監測、身體能量指數、身體年齡、飲水提示等重要健康功能,幫助用戶長期並持續地關注自身健康趨勢,同時提醒用戶養成增進血氧健康及心肺功能、維持或增加肌肉量、保持良好睡眠等提升代謝力的生活習慣。
現在就透過Garmin多款智慧穿戴:Venu系列GPS智慧腕錶、Vivomove系列指針智慧腕錶、LILY智慧腕錶及Vivosmart 4健康心率手環,精準掌握健康數據與運動紀錄,全面提升代謝力!
■ 週熱血時間:您的Garmin手錶會自動追蹤您在一週內從事的中度及激烈活動分鐘數,並將總時間計算為熱血時間。
■ 靜止消耗卡路里:衡量您的身體基礎生理需求、年齡、身高、體重、性別、心率和 VO2 Max,估算您維持一天基本活動所需的數值。
■ 活動消耗卡路里:指您一天裡在從事非休息的體能活動,如走路或訓練時,所燃燒的卡路里數。Garmin裝置會依照活動強度、活動類型、使用者年齡、身高、體重、性別和心率資訊(若裝置支援此功能)來計算活動消耗卡路里。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是否有發覺肌力在逐漸衰退?因此,許多人會透過重訓來增加肌肉力量。但是,在日本一位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曾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我們必須要讓肌肉先柔軟,否則再怎麼運動都是徒勞無功。因為柔軟度和肌力同樣重要,要找回身體柔軟度,不僅預防運動傷害且更有助於對抗老化。
幫你照鏡子時,是否發現多了根白頭髮、或是臉上皺紋越來越多,這些是外表老化的訊息。此外,照些訊息在日常生活中,也慢慢透露出身體機能衰退。像是可能踩空次數增加,或是走在平路腳卻突然扭到,其實改善柔軟度就能改善這些狀況。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表示:「曾遇過中年人想穿褲子,卻在腳抬起來時,就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大部分的人會覺得可能是肌力不足,但卻沒有人考慮到柔軟度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柔軟度不夠,才無法將腳穿進褲管中。」
柔軟度好的人能活動自如、體態優美,柔軟度不好的人關節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影響一個人柔軟度的因素有:肌肉、肌腱、骨骼、皮膚、脂肪、結締組織的構造與組成等。然而具有比較良好的柔軟度,可以使我們運動時更有效率,以及提升運動表現,在運動過程中,也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根據許多專家研究發現,目前發現有相當多的下背痛病例與柔軟度較差得人有關,因此,具有較佳的柔軟度除了可以避免運動傷外,也可以使平日生活免於下背痛的困擾。
提升柔軟度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的伸展,另一種則是動態的伸展運動。靜態伸展是指不發生上下或來回且不急的用力伸展,而在伸展位置停留一段時間,而動態伸展是指上下或來回且急動或主動的運動,而且在最後伸展位置時不做停留。 一般來說,如果要增加柔軟度,建議採用靜態伸展,因為靜態伸展沒有組織傷害的危險,且消耗的能量較少,能具有避免或消除肌肉緊張或酸痛的效果。但是,過度的柔軟度容易發生傷害,像是關節有習慣性脫臼、無力等狀況,然而伸展運動與柔軟度的關係密切,透過身體不同部位的伸展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各部位的柔軟度。根據許多專家建議,瑜伽這一項運動是非常適合增進柔軟度的運動,許多運動員也非常喜歡在賽前及賽後透過瑜伽動作來伸展。
資料來源/Mighty Fighter、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