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痠痛最常見原因有媽媽手、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以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然而會發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導致,長期下來,不僅會讓筋膜以及肌肉受損,還會導致日常生活不便。因此,以下幾個動作能自己在家緩潔疼痛,讓你成為自己的復健師。
經常將手臂高舉過肩,導致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而發炎產生疼痛。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 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肩膀是全身關節當中,活動度最大的一個關節,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讓他受傷。除了大家熟知的五十肩以外,還有一種造成肩膀疼痛的原因,便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又稱為「游泳肩」。因為游泳選手會需要頻繁做出大角度的上肢動作,較容易得到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因此俗稱「游泳肩」,但其實此症狀也會發生在經常需要將手臂高舉過肩的人身上。當手往上舉高時,旋轉肌群或肩峰下滑液囊被夾擠、擠壓到而發炎產生疼痛。特別的是若肩膀不動時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當手自側邊抬高約 60 到 120 度時,肩膀則會產生疼痛。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手往前伸直,手肘彎曲 90 度。
步驟2:前臂向下旋轉,若肩膀會疼痛 則可能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可能有肩關節夾擠狀況時,往往是因為胸小肌過於緊繃, 使得在高舉過肩動作時,肩關節無法順暢的活動,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緩解緊繃的胸前肌群。伸展的部位有一處:胸小肌。
步驟1:與牆面垂直站立,右手掌貼在牆上。
步驟2:將身體向左側旋轉,伸展右側胸小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肩胛骨後側的旋轉肌群,較難以伸展方式延展,因此透過按摩球按壓,更可以有效放鬆此處肌群。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胸前緊繃的肌群做深層自我肌筋膜放鬆。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胛骨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的滾動, 可將覆蓋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按壓點 45 - 120 秒,可按壓不同部位進 行 2 - 3 回合。
姿勢:單手拿球,將球放在欲放鬆按壓側的胸前肌群。
動作:將球小範圍且緩慢的在胸前按壓處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不同按壓點,每次進行 2-3 回。
姿勢:趴姿,按壓側的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地面之間。
動作:利用手上下移動來帶動球的滾動。
操作時間:將胸前肌群分成幾個部位按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手肘 -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10 次,可進行2 - 3 回合。
目的:首先進行放鬆棘上肌(如黑色貼布),此條肌肉常被關節夾擠到而產生 疼痛緊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頭往對側方向側彎,同側手背在背後。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肩峰,以自然張力一端貼至肩頸轉折處,一端沿肩胛 骨棘(也就是肩胛骨上一字形骨頭)貼上。
目的:再貼上三角肌放鬆貼布(如粉紅色貼布),減少手高舉過程中,因肌肉 過度緊繃所引起的關節動作模式不佳,以及關節夾擠問題。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將貼布固定手臂上三分之一處,手搭對側肩膀延展三角肌後側肌肉,一條分支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後側貼至肩胛;另一條分支貼布於手背背後延展擺 位下,以自然張力沿三角肌前側貼至鎖骨外側。
55 歲的劉媽媽深受五十肩所苦,除了手舉高便會感到疼痛以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 小事都無法完成,其中讓劉媽媽感受最深的兩件事情,一件是無法扣內衣釦子,另一件事情是車子開進停車場時,無法伸手拿取停車代幣。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容易發生的年紀約在 40 至 60 歲,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動與不動皆會感到疼痛。由於肩關節當中的肌肉產生發炎、沾黏的現象,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無法做到穿脫衣服、洗頭等日常生活活動。患上五十肩的患者會經歷一個循環,剛開始時,會有一段發炎疼痛期,約持續九個月不等,隨著時間過去,接著進入冰凍期,疼痛感稍微下降,但是動作角度明顯受限,此時期可能持續九個月至一年多,最後進入解凍期,關節活動範圍逐漸變大,時程約為一年至兩年不等。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因為肩關節中的肌肉發炎、沾黏而導致。可以透過簡單 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步驟1:雙手向上舉高至耳朵旁。
步驟2:雙手向外打開至耳朵旁。
步驟3:手背觸碰對側肩胛骨,若以上三個動作做起 來會疼痛,則可能是五十肩。
當自我檢測完成,發現肩關節角度明顯受限,可以使用伸展方式來增加肩關節角度。伸展的活動及角度大小應依據疼痛的狀況來做調整。
步驟1:坐姿,將桌面的毛巾向前推。
步驟2: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3:坐姿,與桌子呈 90 度,將桌面的毛巾向側邊推動。
步驟4: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1:雙手將雨傘緩慢舉高,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
步驟2:除了雨傘,還可以使用毛巾。雙手擺在身後抓住毛巾。
步驟3:上下移動,每次維持 15 - 30 秒。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深層沾黏的關節囊做按壓,舒緩緊繃的肩關節囊。
*有五十肩時,肩膀周圍肌肉會變得緊繃,使得肩胛骨活動度變差,此時會讓肩膀能抬高的角度更差,建議可以同時放鬆肩胛骨 周圍肌肉,可參考肩關節夾擠症候群章節的放鬆動作
姿勢:靠牆,手搭對側肩膀,將按摩球放在肩關節與牆面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球左右移動,將覆蓋在肩關節周圍後半圈的軟組織,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 分成不同按壓點,進行 2-3 回。
待肩膀可高舉過肩後,可進行下面肌力訓練的方式,強化肩關節穩定肌群,能同時減少因五十肩引起的夾擠問題,降低日後其他不適問題的產生。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V 字形高舉,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雙手以投降姿勢。
動作:慢慢彎曲手肘向下,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 肩膀貼牆,手肘降至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回步驟1。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在進行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約為一個手掌厚度。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重疊貼紮更能有效提拉皮下空間(如藍色及粉紅色貼布)。
貼布:燈籠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 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擺位:延展擺位。
貼法:貼布從中間一一將分支貼於最疼痛處,再以自然張力往兩側順貼,第二條貼布交叉以同樣方式貼上,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32 歲的黃先生是一位工程師,因為手肘內側疼痛而就醫,被診斷為高爾夫球肘,從來不打高爾夫球的他,一直對於自己為什麼會得到高爾夫球肘感到很困惑。高爾夫球肘的學名是「肱骨內上髁炎」,在肱骨內上髁上,有負責做出手腕彎曲動作的屈腕肌,以及負責做出手心朝下動作的旋前肌附著在上面。由於手腕屈肌、旋前肌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發炎、手肘內側疼痛,當手腕用力彎曲及握拳時,會感到疼痛加劇。除了容易發生在高爾夫球愛好者身上,長期需要重複使用手腕的族群也容易發生,例如:工程師、家庭主婦、木工師傅等。
手臂向上轉、掌心朝上,手掌張開,將手腕向下壓,並將手肘伸直,若手肘內側感動明顯疼痛, 則可能是高爾夫球肘。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痠痛的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伸展的部位為前臂肌群(伸腕肌群、屈腕肌群)。
步驟1:右手伸直手心朝下,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伸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步驟2:右手伸直手心朝上,左手將手掌向下壓,伸展右側屈腕肌群,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 15 - 30 秒,另一側亦然。
同時也可使用按摩球,針對緊繃的肌群來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技巧。
姿勢:身體站姿靠牆,手向後稍息背在後側,將球放在前手臂內側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帶動球左右滾動,可將前手臂分段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 進行 2 - 3 回。
可透過肌力訓練的方式將手臂的肌肉強化,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訓練活動如下:
姿勢:掌心朝上握住裝滿水的寶特瓶,手肘彎曲 90 度。
動作:用手腕力量將寶特瓶慢慢上舉,再慢慢放下,過程中保持動作順暢。每次進行15 - 20 下,2 - 3 回。
*建議可以搭配肩關節夾擠症後群章節提到的肩胛骨穩定運動, 在肩胛骨更穩定的情況下,較不容易再次發生高爾夫球肘喔!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此處皮下空間,減緩疼痛點的壓力(如黑色貼布)。
貼布:X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正中間使用自然張力貼於手肘內側最疼痛位置,貼布四個角順順往四方貼上,增加此處皮下空間。
目的:再進行腕屈肌的肌肉放鬆貼法,放鬆過度使用的緊繃腕屈肌(如藍色貼布)。
貼布:Y 形貼布,自然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將手掌朝上,手肘伸直,手腕向下彎曲。
貼法:將貼布固定端貼於手掌根處,以自然張力包覆肌肉貼至手肘內側(肱骨內上髁)。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人都愛重口味的食物,雖然吃多不好,但是有專家表示,如果喜歡吃辣的人,對身體非常有幫助。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愛吃辣的食物對於心血管有不少好處,甚至還可以降低死於心臟疾病風險的機會,此外,對於燃燒脂肪、瘦身以及強健身體也是非常有效。
根據吃辣能降低心血管風險的這項來自義大利,此研究表示,每周至少吃4次辣椒,死亡風險可降低23%,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亦可分別降低40%和60%,發佈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
根據由義大利地中海神經學研究所(Neuromed)所研究表示,該研究人員針對22,811名義大利人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將他們分為「從未或極少吃辣椒」、「一週吃辣椒2次」、「一週吃辣超過2次,不超過4次」、「一週吃辣超過4次」共4個組別。研究人員發現,每週至少吃4次辣椒的人,比起不食辣椒的人死亡風險低23%,另外,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明顯下降,死於心臟病的風險亦低40%,死於中風的風險更低超過一半來到了60%。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辣椒中的辣椒素對人體健康有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癌症和糖尿病等。研究團隊表示,辣椒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存在很強的關聯性,辣椒甚至可降低整體死亡風險,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研究,去解釋兩者的關聯。研究團隊又認為,食物不應被當成藥物,不需要定時定量攝取,而是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著手。不過,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醫學院資深講師梅勒(Duane Mellor)認為,研究報告並未證明吃辣椒對健康有益,食用辣椒者可能也在飲食中添加較多香料,也可能攝取較多新鮮水果與蔬菜,實驗結果未必是受到辣椒直接影響。
針對一般人,建議可以適時的吃一些辣,不過這邊的「辣」並不是所有辣都可以,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中顯示,只有「新鮮的辣椒」才有健康效果,所以像是辣椒醬、辣椒油等再製過的效果都沒那麼好,甚至還可能因為有過多的添加物、油脂而不健康。
新鮮的辣椒同時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這些也都是可以協助身體增強免疫力、增加抗氧化力的元素,但在烹煮過後都會消失,所以如果真的想吃辣,還是吃新鮮的最好。另外,身體對於辣的接受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吃太多辣,防癌能力並不會上升,反而會開始傷害黏膜導致發炎;所以如果吃完辣之後覺得胃熱熱的,或是有拉肚子、肚子不舒服,就表示辣吃太多,最好喝個牛奶解辣,也記得下次要調低一下辣度!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