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有氧運動該怎麼選?間歇性有氧運動比固定性有氧運動能消耗更多的脂肪
1
有氧運動能大量燃燒脂肪
有氧運動該怎麼選?間歇性有氧運動比固定性有氧運動能消耗更多的脂肪
2
專家:減重時體重變化大,恐心血管疾病上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氧運動該怎麼選?間歇性有氧運動比固定性有氧運動能消耗更多的脂肪

2021-05-03
知識庫 瘦身 有氧運動 減脂 知識 觀念

要減脂大多數的人都會進行有氧運動,這是乎也意謂著有氧運動能快速的消耗脂肪。然而,有氧運動依據節奏的快慢與訓練強度,基本上可分為穩定性有氧與間歇性有氧這兩大塊,穩定性有氧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相同的運動強度,而間歇性有氧則使用短時間的高強度爆發力搭配短時間的休息。這兩大塊講起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你可以將它融入於任何與有氧運動有關的訓練上,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或是划船機等等,而間歇性有氧運動能快速的提高你的心率,提升新陳代謝並減少大量的卡路里,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有氧運動的定義以及常見的問題。

有氧運動能大量燃燒脂肪
有氧運動該怎麼選?間歇性有氧運動比固定性有氧運動能消耗更多的脂肪

有氧運動的定義

有氧運動英文為Aerobic exercise是指能提高身體心率的任何一項運動,他最主要的原理為人體運動需要ATP來提供能量,ATP可以由身體進行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合成,無氧代謝能夠短時間內在不需要氧氣的狀態合成ATP,但是維持時間不長;而有氧代謝需要氧氣參與合成ATP,但是能夠長時間進行。一般認為,運動中消耗的ATP以有氧代謝產生為主的就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的好處

前面有提到有氧運動主要是只能提高心率的一項運動,我們可以試想心臟是一塊肌肉,當我們定期訓練就能使得它變得更加強壯,就如同我們重訓时所要強化的每個肌群一樣。當我們的心臟更強壯的時候,也就意謂著身體的心血管系統更加的健康,同時也能讓血管快速的向肌肉細胞輸送更多的氧氣及養分,這就是通過使細胞在運動過程中和全天其餘時間燃燒更多脂肪,來增強身體新陳代謝的原因,也能迫使你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運作的更加有效率。

有氧運動提高心率
有氧運動主要是只能提高心率的一項運動,迫使你的身體在日常生活中運作的更加有效率。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ACSM)報告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反映了當前有關運動訓練的科學證據,並包括有氧運動的建議,ACSM的總體建議與過去的運動指南一致,建議大多數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訓練。

有氧運動常見的問題

1.有氧運動強度是否足夠?

當我們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时,應該會出現大量出汗及心跳加速,這實我們可以採用簡單的博格量表來了解當下的強度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常時間訓練的運動員,你就可在訓練過程中以是否能說完整一句話來做為簡單的量測,能說完一句完整的話表示強度過輕,如果連一個字都無法則表示強度過高。

2.該多久做一次有氧運動?

ACSM建議在一周的時間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訓練,如果你想要讓校過更加顯著則每週至少要3次每次持續20分鐘以上,如果你能每週進行超過三次,則可逐漸增加訓練的強度、持續時間和訓練頻率。同時,你也可運用不同的訓練組合來滿足ACSM的建議,例如每週五天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三天進行20-60分鐘的劇烈運動。

有氧運動常見的問題
有氧運動最常見的兩個問題,不外乎就是訓練強度及時間。

結論

正如上述所說,有許多的方式可以將有氧運動融入日常運動之中,可以從短時間及溫和的訓練動作開始,當身體習慣這樣的訓練強度及頻率之後,則可逐步的增加運動時間、頻率及強度,已幫助你能持續的運動並將風險降至最低,FACSM FAHA的Carol Ewing Garber博士表示,運動與訓練是為了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而不是提高受傷的機率及風險。

<延伸閱讀>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可以自我判別?教你運用RPE自覺用力係數調整訓練強度

12種你不知道的有氧運動大整理

三種短時間高強度訓練將更有效率減去皮下與腹部脂肪

資料參考/draxe、AC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減重時體重變化大,恐心血管疾病上身!

2019-09-12
觀念瘦身保健話題

每當夏天時,許多愛美人士為了秀出好身材,或是穿上好看的衣服會開始減肥,但是,當你在刻意地節食、減肥,讓體重上上下下所造成的「溜溜球效應」時,不但會讓體重居高不下,更可能會傷害心臟健康。根據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x.com

體重浮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美國(NYU Langone)醫療中心的心臟學專家班加羅爾(Sripal Bangalore)博士指出,為了解體重的循環波動是否會對心臟健康造成影響,他與同事分析了臨床試驗中的10,000名動脈硬化患者的醫學資料。從研究分析發現,有發生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比起體重相對穩定的減肥者,包括死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高出2倍以上,然而體重每次有1.5~2磅(約0.75~1公斤)的變化時,心臟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就增加4%,以及死亡風險則增加9%。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有溜溜球效應的減肥者,體重急遽上升時,更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心臟驟停、阻塞性動脈、心絞痛、中風或是心臟衰竭等疾病。根據統計,這些人的死亡風險高達124%、心臟病發作高出117%,而中風風險多出136%。然而美國心臟學會發言人霍恩(Van Horn)也表示,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他們的血壓和血糖都比較高,甚至發現在研究期間,有溜溜球效應現象的減肥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溜溜球現象減肥者的2倍,不管是高血糖、高血壓,都會對心臟造成傷害。

©medicalxpress.com

班加羅爾博士表示,體重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心臟的激素變化,因而容易發生心臟相關疾病。所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很重要,不過要用對方法,別讓體重起伏變化,才不會對心臟造成負擔。

錯誤減重觀念導致溜溜球效應

如果想減重,就必須規劃飲食習慣與運動,這是不二法門,但是這條道路十分艱辛並長遠,需要毅力和決心才有辦法達成。但許多人都會有錯誤觀念導致體重不減反增,或是總是數字上上下下來回,因此以下有四項最常被人誤解的減重迷思,一起來看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錯誤觀念。

不管吃什麼,熱量就是熱量?:很多人在減重的時候,為了減少攝取的卡路里量會全面性的將飲食量減少,但是卡路里並不是真的攝取的越少越好,而是要對於吃對東西很重要。像是花椰菜、堅果、雞蛋等都富含大量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能加速卡路里的代謝,然而穀物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維持飽足感,這樣就可以防止下一餐不會吃太多。

為了瘦身,懼吃碳水化合物?:許多人都會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來減肥,這方式確實在體重計的數字上十分的有效,但其實所帶來的減肥效果是非常短暫。因為用這種方法其實比起減少脂肪,更容易被燃燒掉是水份,而這些流失的水份只要透過正常的飲食就很快的會回來。此外,這種方式也容易造成肌肉減少,導致新陳代謝變差且導致後續的減肥困難。

輕鬆排毒就是達成輕鬆減重?:許多市售的食品宣稱擁有排毒功效等相關功效,這些商品究竟是否能淨化你的體內?事實上這些商品絕大多數都是毫無根據。市面上許多排毒減重法,其實就是限制你卡路里的攝取,但是,用這種方法會導致你的身體新陳代謝降低,當你的體重下降,覺得心滿意足再次恢復原本正常的飲食後,新陳代謝的速度隨之恢復,體重又會立刻回來。

無麩質飲食適合任何人?: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都覺得「無麩質飲食」是適合所有人的瘦身、保健飲食方式,其實這種觀念可以說是正確,也可以說是不正確。麩質造成的健康問題為麩質過敏症,包括了乳糜瀉、非乳糜瀉麩質敏感、麩質失調、皰疹樣皮炎及小麥過敏,若有這些疾病,改用無麩質飲食是醫師建議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實際上來說麩質過敏症的人非常稀少,如果不經過醫師診斷便直接採取無麩質飲食的話,會因為無麩質食品的維他命B、維他命D、鈣、鐵、鋅、鎂以及膳食纖維等含量通常都比較低,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這些營養素嚴重缺乏。

然而對於想要瘦身的人來說,與其嘗試上面這樣錯誤的觀念,應該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並且多吃蔬菜、藜麥、全麥等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這樣增加飽足感的同時也可以增進腸胃道吸收保持健康,同時也要保有良好運動習慣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資料來源/NOW健康、日本健康最前線、VERYWELL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