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5位運動科學大師免費線上講座 6/25起每月一場開放報名
1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
5位運動科學大師免費線上講座 6/25起每月一場開放報名
2
慢速訓練
3
前十字韌帶斷裂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位運動科學大師免費線上講座 6/25起每月一場開放報名

2021-06-22
話題 運動生理 課程 趨勢 知識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推出一系列「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邀請歷年來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5位運動科學學者,每月推出一場遠端視訊演講,分享心路歷程及其學術專業,並免費開放外界上網報名。首播6月25日晚上7時,由樂活EMBA研究講座教授相子元率先登場分享「運動科技」,歡迎對運動領域知識有興趣的民眾線上見﹗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是我國為提升學術研究水準,以及建立國際學術地位,針對研究成果傑出的科學技術人才所設置的獎勵制度。不但創造了社會發展效益與產業應用價值,更展現優異科研成果的多元面貌,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指標,從1985年至今,總共頒發了36屆。

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中,「運動科學」必須先與教育、圖書資訊領域競爭,爭取代表教育學門的資格,再與文學、藝術、語言、哲學、人類學與族群、歷史、心理、社會、區域、經濟、財金會計、管理、法律、政治等各學門競爭,經過嚴謹的重重考驗與檢視,才可能獲獎。

自2016年起,台師大相子元教授為運動科學贏得史上首座傑出研究獎後,陸續有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佳良、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以及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特聘教授古博文等5位學者獲獎,而他們也是這系列講座的講者。

 

台師大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講者簡歷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講者簡歷

台師大表示,獲獎絕非偶然,每個成功者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努力過程。藉此次機會,將分享他們在學術路上的奮鬥歷程,光環背後他們付出了多少努力?面對困境他們如何因應?有哪些心理技能可以幫助大家躍上巔峰?

首場演講於6月25日,由相子元教授主講「運動科技」;蔡佳良教授接第二棒,將於7月16日分享「運動與認知神經科學跨領域研究成果與歷程」;張育愷教授於8月20日演講「從功夫到運動心理與大腦科學之路」、古博文教授於9月10日帶領大家探究「身體活動與健康科學:流行病學的觀點」;壓軸場是洪聰敏教授於10月1日暢談「卓越運動表現的腦與心理學」。

演講時間都在晚上7時,歡迎免費上網報名,點我報名。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各場次資訊
「運動科學學術大師講座」各場次資訊

資料來源/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慢速訓練

2017-03-03
知識庫健身重量訓練運動生理

慢速訓練法,是指將肌肉放慢訓練速度的一種方式,肌肉受到負荷比實際重量更大,只使用較大負荷進行訓練的效果相同。一般的肌力訓練當重量較大時,有可能會使肌腱和韌帶受傷,但慢速訓練由於是以較輕的重量慢慢的近進行,所以受傷的風險相對之下也比較小。

在1986年,美國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提出「超慢速」訓練法,就是以4秒鐘蹲低、10秒鐘站起的速度進行,對於負重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是,再次增加重量時,會覺得相當費力。一般來說,慢速訓練不需要非常重的負荷也能達到效果,因此這樣的訓練達到的安全性也較高,雖然不使用較大重量來訓練,但是降低速度變相對提高了強度,尤其適用在大肌群訓練的時候,可以幫助訓練者提高對於肌肉的感知能力。

在研究論文中,將慢速訓練法又延伸出一個叫做「張力維持慢速法」,與超慢速訓練稍微不同之處在於此訓練法並不以幾秒鐘為基礎,而是將重點放置在“動作過程保持肌肉用力不鬆懈”,全程以保持緊繃的狀態為主,就自然而然以3~4秒鐘的時間舉起,3~4秒鐘的時間放下的速度來進行此訓練,但是這個訓練也可以稱為慢速訓練。

張力維持慢速法是藉由持續地用力增加肌肉內壓,以抑制肌肉的血液循環,這樣的訓練法跟加壓訓練有點類似,即使負重、次數都是一樣,以這種方式來訓練,肌肉會更容易增長,通常只需要50%1RM左右的重量就能夠重量就能夠確實讓肌肉增大,等同於一般訓練中使用80%1RM才能達到效果,否則在一般訓練中,50%1RM是無法促進肌肥大的。

慢速訓練除了使用器材的肌力訓練外,還可以應用在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等各種自己重量的運動上,例如,以慢速訓練的方式練深蹲時,膝蓋的彎曲與伸展不要做到底,而是在動作期間持續保持肌肉出力的狀態,因為不會利用到反作用力,所以只會對肌肉施加負荷,而不會對肌腱與韌帶造成負擔,如果在訓練時對肌腱或是韌帶造成傷害,即便是很輕微的傷害,都有可能造成後續更大的傷害,因此對於運動選手而言,慢速訓練能減少受傷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優點之一。

總而言之,慢速訓練不需要非常重的負荷也能達到效果,因此訓練的安全性也相對能提高,但是儘管如此,慢速訓練的負重還是要以40%1RM為最底限,只要注意到這點,就算負荷比一邊訓練輕一點,也沒有什麼問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前十字韌帶斷裂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2016-11-23
運動傷害保健運動生理知識庫

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最主要的穩定構造。前十字韌帶的斷裂通常是由於外力 使膝關節旋轉或過度反曲的力量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張力。雖然少數會造成韌帶 的部分斷裂,但是多數的個案是完全斷裂。而且大約有一半的韌帶斷裂會同時合併半月軟骨破裂。

前十字韌帶的斷裂也常常伴隨內側副韌帶的受傷,但它很少會 合併外側副韌帶或者是後十字韌帶的斷裂。雖然很少看到血管的受傷,但是多條 韌帶受損時,則可能合併發生血管的傷害,如此則可能會危及下肢的循環。

前十字韌帶斷裂

症狀

十字韌帶受傷的人通常是由於一個扭轉或過度反曲的動作,而會出現劇痛或感覺突然膝關節鬆掉的現象。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受傷的時候會感覺到「波」的聲音。當一個人在運動中受傷,由於疼痛或關節不穩定,通常無法繼續運動。之後關節會越來越痛,這是由於關節內出血腫脹的緣故,二十四小時內會達到最高點。

©ptt.cc

如何治療

最初的治療是包括休息、抬高、冰敷與使用拐杖助行直到病人不會一跛一跛 為止。前十字韌帶的斷裂,可區分為韌帶接骨處骨折、部分斷裂與完全斷裂三種情形;在治療上,韌帶接骨處骨折需要開刀復位,骨折以鋼釘固定,由於韌帶本身沒斷,開刀效果可得痊癒。

部分斷裂之情形,已有許多臨床報告顯示復健治療加強股四頭肌之肌力,成績非常好,病人追蹤十年以上,膝功能正常,因此不需要開刀;如韌帶完全斷裂,對年輕人來說,無法跑跳急轉彎、大部分的運動都無法參加,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品質,因此需要開刀治療: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運動不是很重要,則開刀就非絕對必要了。

如何預防

在這類預防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運動計畫裡面,相當強調神經肌肉控制(neuromuscular control)的訓練,希望藉由運動治療,重建受傷腳在動態與不穩定的情境下肌肉能及時反應收縮並吸收關節受力的能力,以減少未來的可能傷害。而在神經肌肉控制的功能性運動訓練中,改變方向、扭轉與跳躍能力通常是設計運動的重點。

參考資料
1.《完全跑步聖經》,天下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 optkinetics.com
3.  厚生健康園區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