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跑者已明白要跑得好不能只跑步,肌力也該練起來,但你知道要有足夠支撐長跑的力量,光練肌力還不夠嗎?知名跑步教練、運動作家暨譯者徐國峰指出,「跑者的力量 = 肌力 + 彈力」,想跑得好,應該向前進時速不輸賽馬的羚羊與袋鼠學習,讓自己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達成這個目標不只要好的肌力,更不能忽視專屬跑者的力量訓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移動速度,也就是跑速,主要是身體偏離(可說是失衡/失重導致移動)的結果,偏離的角度(落下角度)越大,失衡越快。而肌肉在跑步時的主要功能是:
1. 在落下的過程中連結身體,讓身體一起失衡/失重。
2. 支撐體重。
3. 轉換支撐(拉起)時主要使用後側大腿肌。
接下來,大家都了解「體能」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多數人認真訓練約一年後,體能就會到達極限。擁有足夠的體能基礎後,成績進步的關鍵就變成「技術」和「力量」。以跑步這項運動來看,大部分跑者清楚肌力很重要,但多數認為「力量」就等於「肌力」,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彈力」的重要性。如果光有肌力而沒有彈力,你的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把肌力看做內力;彈力則是外力(被動力),就像在外太空有個人推你一把,你才得以移動。跑步時,透過外力施加而「快速移走」(1/4秒有節奏地移動),才會有彈性適能轉換成彈力。
《肌筋膜健身全書》作者羅伯特‧施萊普博士提出,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像赤道袋鼠最長紀錄一跳可跨越 13 公尺,時速 60 公里不輸賽馬,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無法用肌力來解釋這樣的力量;事實上,這些動物是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沒有用到許多肌肉力量,而是借助於機械力量讓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我們也可以殂從第一段提到的公式:「跑者的力量(Strength)=肌力+彈力」看出,跑者如果只把力量訓練集中在練肌力,那可能仍有缺乏。
與鍛鍊精良的肌肉在收縮後產生的速度相比,彈弓效應的速度更棒!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弓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我們可想像,一個彈弓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當張力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力,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一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
人類與猴子、黑猩猩等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差異在人類有「肌腱」,也就是下肢的彈力系統。生物機械學家發現,人類的肌筋膜系統擅長儲存機械能量,可媲美羚羊,而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可以跑步,猴子卻不能。
然而,訓練肌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看出成效,但肌筋膜(結締組織)纖維的更新生長速度比肌肉細胞慢,收到正確的訓練刺激更新訊號後,結締組織才會分裂、生成新纖維、重新連結成為肌筋膜網絡,然後再形成典型的肌筋膜播狀結構。在這正確的刺激指的是正是彈力。
前述一再強調彈力和跑步效率的關係,而要有好的彈力,需要有兩個底層能力-支撐剛性和維持姿勢。下肢的支撐剛性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要撐得住」。徐國峰比喻:「就像一顆充飽氣的籃球、彈簧一樣,軟綿綿的彈簧無法撐起,剛性好的彈簧較能轉換成彈起來的動能,白話說就是『撐得住』。」相反地,如果支撐剛性太差等於彈性差,會使觸地時間較長。
儘管支撐剛性很好,但如果姿勢跑掉,就會像歪掉的彈簧失去了彈力一樣,無法維持姿勢的跑者彈力也會變差。具體來說,擺腿、擺臂時身體沒有保持穩定(維持姿勢)的能力,跑步仍會很費力,所以即便你把核心肌力練得很好,還要跑步姿勢對了才有效率。那麼適合你的跑姿是怎麼造就的? 不少跑者常駝背,讓擺臂活動範圍受限,同時肩關節活動度與脊椎活動度也受限,此時儘管核心再強,軀幹要旋轉都會受到限制,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活動度、穩定度與肌筋膜的放鬆來做重整優化。
基於上述各種能力的關聯,以下是徐國峰整理出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這也是每一位跑者無論在馬拉松訓練週期,或是沒有目標比賽時,都能為自己實力奠定基礎的跑者力量訓練。
資料來源/徐國峰
責任編輯/Dama
全球運動品牌 PUMA 聯手麻省理工設計實驗室(MIT Design Lab)合作研發推出創新跑鞋科技 XETIC 緩震技術,使用大數據研究並分析跑者真實步伐模組,以「DESIGNED IN THE LAB MADE FOR THE STREET」為宗旨打造首發旗艦鞋款 PUMA Calibrate Runner。這項超現代性能的創新科技乍看之下像是 3D 列印技術,但 XETIC 並非由塑膠材料製成,而是使用具有緩衝及舒適機能的泡棉拉脹材料(auxetic materials)組成,這也是創新科技 XETIC 名字的緣由。除此之外,PUMA 以運動時尚指標之名,為 PUMA Calibrate Runner 披上潮流外衣,揉合街頭意象元素,在 Xetic 科技的帶領下從實驗室出發,跑過運動賽道到時尚街區,一路大膽無畏地走向無垠未來。
PUMA 科技研發全球總監 Romain Girard 表示:「PUMA 的創新部門與麻省理工設計實驗室合作,提供尖端工程技術能力及運用電腦模擬協助分析,讓我們更加熟悉材料性能進而研發出優化緩衝的最佳結構。此次研發過程 PUMA 也與許多專業跑團合作,實際蒐集個人跑步的壓力點,並運用大數據開發出 Re-Curve 特殊結構,可在受力壓縮的過程達到漸進式緩震的效果,XETIC 結合了泡棉緩衝與機械緩衝,提供了一個分層系統,透過編程進而創造突破性的特性,PUMA 將它稱為「深度緩衝」,具備舒適柔軟的步伐感受,同時也擁有跑步時應有的合適硬度。整個團隊都很高興能夠參與此次研發,藉由研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創新世界,攜手世界頂尖科技研究室共同推出 XETIC 首發旗艦鞋款 - PUMA Calibrate Runner。」
全新 PUMA Calibrate Runner 以針織鞋面包覆,襪套式鞋口設計讓穿脫更舒適方便,鞋款兩側以硬底織線交錯加強足部支撐,中底由 XETIC 技術驅動,輔以 Re-Curve 特殊結構打造極致緩衝反饋機能,搭配橡膠耐磨大底牽引步伐前進。PUMA Calibrate Runner 在外型設計上擁有獨特未來主義美學,以超世紀科技感的風格吸引街頭玩家,首波預計於 9 月 3 日正式登台發售,將推出科技銀白及螢光黑綠雙配色,為時尚穿搭增添潮流亮點。源自大數據實驗室誕生,PUMA Calibrate Runner 將以創新面貌引領跑鞋科技邁向下一個無垠未來。
•緩衝:XETIC 智能緩震科技透過數位測試證明,可在施力時提供舒適度與回彈力。
•結構:泡棉中的可反應式結構可將著地的衝擊力道降至最低,提供最大的舒適度。
•抓地力:在不影響速度的情況下,橡膠大底與地面接觸提供牽引力與耐用性。
•設計:誕生於實驗室,為街頭而生。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運動領導品牌,設計開發並銷售製造各種鞋類、服裝以及配件產品。擁有70年以上歷史,PUMA為運動史上偉大運動員們設計出無數創新功能性裝備。PUMA的專業運動與運動時尚產品系列涉及足球、跑步、訓練和健身、高爾夫、及賽車領域,同時也與世界知名設計品牌共同合作開發商品,創作出更多新穎的運動時尚產品。PUMA集團旗下品牌包括:PUMA、Cobra Golf、和 stichd,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超過14,000餘名員工。PUMA總部設於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Herzogenaurach)。詳情請上:https://about.puma.com/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主辦單位 台北市建築世代會
報名詳情請洽活動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