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1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2
跑步時疼痛
跑步時最常發生的 5 種疼痛和解決方法
3
2018 BikingMan 賽季年度最終戰10/22在台灣
黃柏青
黃柏青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2022-03-31
運動部落 戶外運動 跑步 鐵人三項 單車

中長距離鐵人賽的勝負關鍵,自行車配速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自行車距離不是 90km 就是 180km,配速快一點慢一點也許就會差到數十分鐘。另外如果配速失誤,跑步正常發揮與抽筋爆掉,21km/42km 差距更是可能拉大到半小時甚至 1-2 小時,因此,自行車段要如何配速真是要好好研究一番。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半程超鐵113km跑步段不爆掉 自行車段最佳配速該配多少? ©Victoire Joncheray on Unsplash

一般來說,在 113km 的半程超鐵賽,也就是 Half Ironman 距離,自行車段 90km 的配速,我們會建議選手控制在 FTP 75% 強度左右,才能在比賽有正常發揮。當然如果你是自行車訓練非常札實、跑步實力也很強的選手,也可以控制在 80% 左右去騎乘。

半程超鐵自行車賽段的 FTP 強度與比賽可控制預估
半程超鐵自行車賽段的 FTP 強度與比賽可控制預估

跑步 21km 的合理成績範圍

那我們要如何判斷跑步有沒有正常發揮呢? 我都是這樣判斷,半程超鐵的最後 21km 路跑成績,比起你的半馬最佳成績來看,多出 15% 以內都算正常發揮。如果在 10% 以內就是神級表現,超過 20% 都可以算是爆掉,超過 30% 就算是去散步健行的。

以我這幾年帶過的學生來說,最後半馬能夠跑在 PB 的 10% 以內也是有,但是真的很少,一般可以在 15% 以內就算是非常不錯的發揮。 剛好月初我有多位課表學員參加這次 IM70.3 台東站,就拿他們的數據來分析不同配速後,跑步段的表現如何。

自行車強度與穩定度是關鍵
自行車強度與穩定度是關鍵

首先我們看自行車段的配速 IF,最低是 0.70、也就是 NP 是 FTP 的 70%,最高是 0.88。跑步表現最佳的 C 與 D 選手,分別配速是在 0.70 與 0.76,都是在合理甚至偏低範圍。跑步爆最慘的自行車是用 0.88 去配,幾乎是 All-out 全開。另外他因為習慣用低轉速 70rpm 左右騎車,也是爆掉的一個重要關鍵。另外二位騎到 0.80 以上的,跑步也都跑得不好。

再來看一下變動指數 VI,一般我們建議最好能控制在 1.05 以下,也就是全程穩定輸出。跑步表現較佳的二位 C/D 選手,都穩定控制在 1.05/1.03。二位選手在 1.10 以上的,跑步也都表現比較差。IM70.3 台東的路線算是相當平坦,途中會遇到兩次上下坡,但是要控制在 1.05 以內其實並不難。 這次表現最好的 C 與 D 選手,剛好也是我的課表學員中,訓練最穩定與扎實的,可以發現如果平常訓練很穩定,生活很正常,比賽可以有好表現的機會就比較高。而 D 選手甚至騎車最後十幾公里還爆胎降速騎完,成績並沒有太大影響。

鐵人賽是比誰先進終點、不是誰先進 T2

雖然說正常建議自行車配速是在 75% FTP,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假設用 80% 去騎,或是用 70% 甚至 65% 去騎,對於整體成績影響如何? 這個其實很難有定論,如果沒有真的去嘗試也很難知道結果怎樣。

對於幾位訓練比較札實,自行車與跑步成績都很不錯的選手,我會建議他們可以挑戰 80% 配速。如果是跑步原本就稍弱的,我會建議用 70% 穩穩完成,希望跑步可以穩穩跑完。有時候騎車犧牲個 3-5 分鐘,跑步反而可以快 10-15 分鐘,算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易。

以上數據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其實配速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多少,但是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如何、訓練狀況、甚至要考量當天氣候與風勢,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配速。

/ 關於黃柏青 /
黃柏青

筆名:柏青哥
鐵人運動專欄作家
焦耳極限訓練中心總教練
USAT Level II Endurace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長距離LII認證
Ironman Certified Coach 美國鐵人三項協會認證教練
USAT Level 1 coach/ Level 2 Endurance Coach
美國Peaks Coaching功率訓練認證教練
NSCA CPT 美國肌力體能協會認證私人教練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時最常發生的 5 種疼痛和解決方法

2020-05-12
運動恢復觀念肌肉痠痛運動傷害跑步知識庫

跑步是個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但像任何運動一樣,它也可能帶來全身各部位的傷害或疼痛,尤其跑步新手更可能發生。身體需要花時間來適應跑步的影響,如果能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則可以減輕一些不必要的痛苦,讓你更能享受並愛上跑步!以下5種常見疼痛以及其預防措施與解決方法,無論是跑步老手或新手都該注意。

跑步時疼痛
跑步時最常發生的 5 種疼痛和解決方法

1. 你的背部、膝蓋、臀部、小腿這兒痠那兒痛

原因:跑步是一項重複性的活動,會使骨骼和關節承受壓力,跑步新手很容易在還沒準備好時,興致一來就多跑了好幾公里,導致過度使用造成傷害。

解決方法:緩慢增加里程數,可遵循10%原則,也就是如果這週的週跑量是50公里,下一週則不超過55公里,如果身體痠痛可稍微降低。另一方面,溫斯頓-撒冷州立大學物理治療系主任A. Lynn Millar指出肌力訓練有效幫助預防這類疼痛,像他自己長年有慢性膝蓋問題,直到在自己的療程中加入股四頭肌訓練,每週進行1-2次,包括深蹲、棒式、鳥狗式、硬舉等。

深蹲訓練股四頭肌
深蹲等股四頭肌訓練,可緩解膝蓋問題

2. 你的肺要爆炸了

原因:運動中,肌肉會消耗大量氧氣,如果沒有足夠氧氣吸入肺部,將導致呼吸越來越困難,身體也會提早疲勞。

解決方法:可以從跑/走交替開始,跑1-2分鐘接著走1-2分鐘,再逐漸增加跑步時間。跑/走交替方法使你可以控制疲勞,幫助心臟血管系統適應跑步,並讓你能訓練更長的時間。此外,有節奏的呼吸法也降低氣喘吁吁的可能。

3. 你的胃在晃動,接著開始抽筋

原因:跑步前和跑步中的飲食和補給,可說是「增一分則太肥,減一分則太瘦」,當食物仍在腸胃道消化時開始跑步,身體不僅要要運送大量血液到胃裡幫助消化,又要運送血液到腿部肌肉,造血不夠,將導致肌肉疲勞或是抽筋。如果你沒有空腹太久,別以為抽筋代表著需要更多補給!

預防方法:每消耗200-300大卡熱量,需要約一個小時消化時間。依此類推,如果吃了一個500卡的三明治,那在跑步之前要先花兩個小時消化它。建議運動前以低脂肪食物為主,若吃下高脂肪食物,所需消化時間更長,跑步出現側腹痛、抽筋的機率也越高。

延伸閱讀:側腹痛 Side Stitch

跑前吃高脂肪食物恐引起側腹痛、抽筋
跑步前吃高脂肪食物,消化時間更長,跑中出現側腹痛、抽筋的機率也越高

4. 你的肌肉痠痛到像在抗議

原因:大多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是肌肉纖維微小損傷造成的正常現象,可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簡稱DOMS)。通常會在運動完8-24小時後開始產生,於24-72小時達到高峰,至多5-7天就能完全恢復。

預防方法:伸展和放鬆是緩解肌肉痠痛的不二法門。每次長時間跑步結束後,可立即進行拉伸運動,防止第二天的僵硬和痠痛;回到家則可使用滾筒、花生球、小球等按摩工具進行肌肉筋膜放鬆。

延伸閱讀:5組跑者瑜伽訓練,舒緩跑後肌肉

5. 跑後雙腿僵硬到像僵屍

原因:你的肌肉很疲勞,燃料和水分的消耗可能使情況更加嚴重。

解決方法:運動後要重建、補充肌肉所需的營養,但可別找個藉口大吃大喝!恢復的營養需求取決於練習強度和持續時間。如果只是30分鐘輕鬆跑,你需要的只是水;對於更長的練習,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約3-4:1的食物,例如巧克力牛奶、微糖豆漿等,記得在跑後30分鐘內喝一杯。

資料來源/Women'sRunning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BikingMan 賽季年度最終戰10/22在台灣

2018-10-20
賽事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BikingMan是一項挑戰選手在無額外援助下,克服困難路線及各式天氣的極限耐力單車賽事,至今2018 BikingMan賽事共有23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參與挑戰征服世界各個絕美單車路線 – 阿曼(2月)、科西嘉島(4月)、秘魯(7月)、以及台灣(10月)。

2018 BikingMan共有23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參與挑戰征服世界各個絕美單車路線,最終站來到了台灣!

這次,來自世界各地共16個國家的30位選手,已聚集於台灣準備為10月22日出發的台灣BikingMan賽事養精蓄銳做好準備。BikingMan 台灣作為2018賽季的最終站,比賽結束後,BikingMan 2018賽事各分項冠軍(女子組、男子組、團體組)便將於總結積分後揭曉,成為BikingMan 2018年度冠軍。

台灣首度無援環島賽事:極限單車探索

台灣賽道的設計包含了福爾摩沙島的各大美景,總長1,150公里,規定於120小時內必須完成,整體賽道包含可探索美景的路線以及挑戰體能極限的部分,每位選手都必須靠自身力量,在沒有額外外在援助的情況下,攜帶所需要的食物、水分及補給,自行規劃調整睡眠與休息時間,在時限內完成主辦單位指定的路線及距離,每位選手身上將配戴的賽事專用GPS追蹤裝置,以此確認位置及路線,同時此裝置每10分鐘將會上傳每位選手的位置至衛星系統,所有賽事觀賽者均能從賽事網站,追蹤選手的即時賽況及位置。

台灣首度無援環島賽事,選手須自備飲水與食物.

120小時完成1150K的路線

10/22從台北市出發,一路向南途經雪霸國家公園,騎經日月潭邊經過茶田及林間道路,穿越高樹鄉後在花東海岸公路上沿著東海岸線向北至太魯閣國家公園,這段爬坡與逆風會是選手面臨最難的挑戰,再最後嘗試於10/27下午4點前騎回台北,抵達終點線。

120小時完成1150公里,將挑戰所有參賽選手的耐力!

國際級耐力車手齊聚台灣

所有參加BikingMan賽事的選手對耐力運動都保持極大的熱情,同時也對各式運動均有涉略,選手們具備三鐵、超跑、長途自行車耐力賽事等領域 - Niel Copeland (英國籍), Rodney Soncco (秘魯籍), Perrine Fages (法國籍), Renette Raynor (南非籍), Mohammed Al Shamdoudi 與Hatim Al Booshri (阿曼籍) 等系列賽中領先車手間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預計將於50小時內完成環島全長1,150公里的賽道,最後選手的完賽時間則預計將於120小時內抵達終點。

BikingMan創辦人 Axel Carion 表示:「我們團隊花費了許多時間與心力研究賽道的設計,希望能藉此呈現獨一無二的極限無援賽道給所有喜愛單車運動的朋友,目標是讓賽道能呈現這個美麗島嶼的多樣性,從困難的上下坡道路到令人屏息的沿途美景,讓更多台灣的單車好手加入這場有趣的賽事。」身為世界橫跨南美洲兩次的世界紀錄保持人,Axel Carion 希望能藉此賽事,和台灣的單車好手連結,一同探索極限單車賽事的美好。

選手們具備三鐵、超跑、長途自行車耐力賽事等領域!

About BikingMan
BikingMan 是全球少數的極限無援單車賽事組織,於世界各地規劃極限耐力單車賽道,同時支持傑出耐力賽選手及位於法國致力於相關運動的非營利組織- Pompiers Sans Frontières – Bomberos Sin Fronteras,希望透過回饋,讓運動熱情能持續薪火相傳。

資料來源/BikingManTaiwan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