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由 Wings for Life 脊髓損傷研究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於 2022 年 5 月 8 日台灣時間晚上七點登場,今年度號召來自 192 個國家,共計 16 萬 1892 人參賽,更成功募集 470 萬歐元,相當於超過台幣 1 億 4000 萬元,賽事報名費及募款將全數投入作為脊髓損傷研究用途,幫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拾生活。
而曾獲得多屆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台灣冠軍李智群,也攜手 Red Bull 電競選手石油王 Oil King(林立偉),邀集跑者們相約彩虹橋,一同享受這場與全世界的跑者零時差連線的路跑,共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這場全球最大的路跑賽事準時於 2022 年 5 月 8 日台灣時間晚上七點(世界標準時間上午 11 點)開跑,16 萬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跑者,不論身處白天或黑夜,甚至面對差異懸殊的氣候—開羅的艷陽、紐約的雨、克羅地亞的冰雹和瑞典的雪,相約在同時間共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本屆世界各地的跑者平均完跑 11.9 公里,透過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 App Run,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賽道獨自起跑,每位跑者起跑後都盡可能地向前奔跑,直到被「虛擬終結者號」(Catcher Car)抓住,才算完賽。今年男女世界冠軍由來自日本的 Jo Fukuda 以 64.43 公里成績奪下男子世界冠軍,而女子冠軍則由美國籍的 Nina Zarina 以 56 公里四度獲得冠軍頭銜。
                          
                          曾獲多屆台灣冠軍李智群自 2014 年參賽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以來從不缺席,今年也在第一時間報名,並召集跑團參與,共同為脊髓損傷研究盡一份心力。智群完跑後分享,「今年是我歷屆參賽跑過最舒服的一次,天氣涼爽舒適,平均配速可以維持在 4 分 10 秒內,是我跑過最輕鬆的一次,不過因為這次召集許多朋友一起來跑,怕他們等太久,所以跑了 2 小時半就提前結束,其實預估這樣的配速,可以跑超過 50 公里是不成問題的。」
                          二度參賽的 Red Bull 電競選手石油王則跑出相較上次更好的成績,覺得 Wings for Life 感覺很像打遊戲,特別提到:「這次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找來大淵來當虛擬終結者號駕駛,他粗獷的聲音就像遊戲中的反派 BOSS 一樣,會讓人被激勵想往前跑。」
                          今年度 Wings for Life 聲音體驗不僅邀請夜貓 DJ Dennis 擔任主持人,以及 MUTA 大淵擔任虛擬終結者號的駕駛,用聲音追趕跑者之外,更特別請到身障 Youtuber 椅人「獻聲」在比賽中分享他的故事,讓所有參與 Wings for Life App Run 的跑者更深刻體會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脊髓損傷患者挺身而出。本屆台灣共計近 400 名跑者報名參賽,最終由戴維育以 47.50 公里、高鐿禎以 25.59 公里的成績獲得台灣男子及女子冠軍。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自首屆賽事以來,已累計行駛 10,266,768 公里,共籌集了 3800 萬歐元。所有報名費和捐款全額投入脊髓研究,並幫助尋找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其中 Wings for Life 脊髓損傷研究基金會已多年支持瑞士的臨床研究(STIMO),該項目已讓兩名身障者:來自瑞士的 David Mzee 和義大利的 Michel Roccati,成功在沒有輪椅的情況下,憑自身力量參加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
下屆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將邁向第十年,預定於 2023 年 5 月 7 日舉辦,活動已開始報名,邀請全球跑者明年持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至活動官網 www.wingsforlifeworldrun.com
資料來源/Red Bull 
責任編輯/Dama
            
                      
                    這幾年,以電動代替石油的交通工具嚴然成為一個趨勢,凡舉機車、自行車甚至未來的大眾運輸工具,科學家們也一直努力研發著。
 雖然如此,但是上述的這些無論使用怎樣的科技,依然限制於乘坐之中;而近年運動風氣興盛,是否曾想過能有一種交通工具,讓你在行徑的過程之中,能邊走邊運動呢?
                        來自荷蘭的電動跑步車Lopifit,是由布倫·伯格米斯特 (Bruin Bergmeester)所設計,同時他也是一位機械工程師,由於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桌面工作給他帶來很多痛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腰背疼痛。為了緩解痛苦伯格米斯特開始鍛煉。有一天在健身房使用跑步機時,他突然認為一個人在封閉的空間跑步,而從小就喜歡動手解決問題的他想:如果能夠將跑步機搬到外面,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Lopifit電動跑步車從外觀看上去與傳統自行車差別不大,只在於它沒有一般自行車腳踏板和車座,取而代之的是一款類似跑步機的履帶。你只要站在電動健步車跑步,履帶就會帶動後輪前進。此外,車體後方還放置一枚電池,最遠可達到55公里的騎程範圍,沒電時可直接更換或自行充電。
  
 伯格米斯特表示,其實開始時他想了很久:「我該如何才能在室外使用跑步機呢?」最後他終於想到在自行車上添加一台電動發動機,Lopifit就此誕生了。而它和電動自行車的相似之處是,只有在騎車的人在加入動力時,發動機才能接合。
                        只不過,一般的電動自行車是有輔助腳踏板的,但當你走上Lopifit的電動跑步車時它能夠有所感應,只需打開電源,並透過發動機帶動跑步機後部的傳動鏈,用腳讓電動跑步車向後滑動來啟動發動機,然後,你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馬路上奔馳了!
  
 如果你想加速,只需在跑步機上快走起來,若想慢慢散步,則可停止腳步,慢慢欣賞風景極可。前頭的兩個手煞車是可以讓你隨時停下來;右邊的手煞車可分離發動機助動裝置,已減慢履帶速度,而左邊的則可以讓跑步機自己停下,讓你不會因為剎車不及而發生危險。
                        Lopifit的電動跑步車共有七種顏色,後面還有一個如同機車的小放置箱可放置物品,目前一台售價約為68000元,與一般的電動車或自行車相比,著實較昂貴,不過融合跑步的概念,邊跑邊看風景,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認為若能撐下去大概是因為熱誠吧?沒了熱誠也就難有動力繼續向前進。但對一些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們所從事的運動項目光靠熱誠是不足夠的,就如同今天要介紹的越野好手江晏慶,至高中才真正開始接觸田徑的他,運動本身對他就是成就感的來源。
                        晏慶最初接觸的運動項目並非跑步,而是桌球隊。外向的他在小學三年級時加入學校的桌球隊,隨著嚴格的訓練與規律的生活,當時的他其實並未感受到太多運動的樂趣,影響最深的反而來自體能的強化,讓他感受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埋下他熱愛運動的種子。
  
 喜歡畫畫的晏慶,國中並未延續體育之路,選定美術的專業作為主力。不過他並沒有忘記運動的感覺,每到下課時,他就會召集同學到操場玩耍當作運動。在玩得過程中,他經常看見其他跑團的長輩在操場跑步,那種入境隨俗的感覺,讓他不由自主地會在那裡多跑了幾圈,於是也開始對跑步產生了好奇,只要一有空,就開始跟著他們跑。久而久之,晏慶便跑出了興趣,除了加入當時的同心長跑協會之外,他也開始為自己設定目標、開課表,只要能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他就會買一瓶飲料獎勵自己,讓自己更有動力下去。
  
 小小的年紀,卻有著靈活的頭腦,當時的他跑著跑著竟也開始對跑步科學產生了興趣。過去傳統的訓練方式皆是土法煉鋼,但跑了一段時間下來,晏慶發現這樣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勢必得想辦法找出讓自己跑得更好的方法。
升高三的那一年,學校要招收第二屆有男生的田徑隊,在教練-張淑惠老師的一句話:「要不要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啊?」熱愛跑步的晏慶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便在那年加入訓練。當時帶領他們的體育老師認為運動員不光只是會運動就好,其他關於讀書、品德生活都該平均才是。於是那年,晏慶被訓練得不單只是跑步的技巧,在其他層面也瞬間成長了許多。
  
 晏慶說:「在田徑隊裡的人,熱愛跑步的人並不太多,支持他們奮力跑下去的動力是夢想和目標。」令晏慶印象最深的是田徑隊裡的每一位選手都要為自己設定目標並公開讓其他隊友知道,如同公佈欄一樣,當讓其他人知道後,就會更努力地朝那方向前進,當自我目標實現之後,那份成就感才是他們維持熱誠的動力。
談到越野跑,是晏慶大學時期開始接觸的,當時的他一面在台中讀書,一面與大腳丫跑團一起練跑。裡面的前輩也相當欣賞他的能力,於是便將他帶向山上奔跑。
 
 第一次的越野跑經驗感受並不佳,為了追上前輩以及尋找前方的路,結束後兩隻腳都扭傷了…當時的他既意外也氣餒,意外的是原來越野跑不比跑公路,無論地形、環境皆不好掌控,而氣餒的則是練跑多年,卻還會因為這樣而讓自己受傷。
 
 不過氣餒歸氣餒,好勝的他仍想盡辦法克服一切的困難,讓自己快速上手。越野跑所要適應的地形和技巧有很多;上坡、下坡、泥土、樹根…等。經過那次的體驗,晏慶知道自己在下坡的部分需要加強,於是他利用時間,只要一遇到樓梯,便開始訓練兩階跑的技巧,漸漸地,他的下坡能力增強了,更克服了過去在山中會有的心理恐懼。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晏慶便開始跟著前輩到國外參加越野挑戰賽。2010年他前往中國武隆參加世界前三大的越野挑戰賽事。這是一場團體的挑戰賽,四人一隊,其項目有:越野跑、越野車、溯溪、獨木舟多種混和項目,每天都是不斷電超過7小時的高強度運動時間,而且每個項目都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一場相當艱難的賽事。
  
 而那年的晏慶也是他遇過最多考驗的一年,已有多年訓練經驗的他,卻在比賽前的練習,不甚摔車,造成膝蓋嚴重受傷…而受傷的地方正好在膝蓋中間點,只要一彎曲,結痂便會裂開,但當時的他卻一心只想著訓練這兩字,為了不讓結痂裂開,每當要練習之時,他就將受傷的部分用水澆到變軟為止,無論傷口多深多痛,他就是要練習。
  
 或許是太過認真,到了比賽現場適應地形之時,晏慶又再次摔車…這次的他不但膝蓋傷得更嚴重,甚至連手指都插到石頭之中,因而嚴重到差點截肢…實在不知哪來的勇氣,在這樣痛的情況之下,他依然硬著頭皮完成了第一天的排名賽,並順利過關。
 
 但嚴格的老天爺卻沒那麼容易讓他過關,就在當天那要寒冷的夜晚,晏慶卻得了重感冒…難過的他心想:「難道是上天要我放棄這場比賽好好休息嗎?我真的要放棄嗎?」當時的隊友古大哥見狀,卻鼓勵晏慶不要放棄,經過一些即時的修養與治療,原本發燒到快40度的身體,卻在隔天奇蹟似的好轉,經過了為期4天的比賽,最終還擊敗俄羅斯,拿到14名的佳績。
  
 隔月,晏慶又回到台灣前往台東比226的鐵人三項,卻又再次在賽前得到重感冒,但他依然秉持著堅毅到底的精神,原本不打算完賽的他,不但將3個項目完成,並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
                        晏慶表示,他從未因受傷而想要放棄過,因為那是考驗更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當然在受傷恢復過程中,心急是正常的,可是卻急不得,因為每個修復的過程都有一定的規則和時間,如同孕育的道理一樣,完整的9個月孩子才能健健康康的出生。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之下,晏慶的名聲也漸漸在越野界傳開,更在2013The North Face的100K比賽之中跑出名氣。
                        對晏慶來說,越野並非跑步的進階版,而是另一項很有特殊內涵的運動。它與跑步最大的差異是在於「專注」,越野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森林中移動,也是一種與大自然互動的運動,當你在越野跑的過程中,需隨時隨地注意周圍的變化,若一個不注意,便很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除了訓練體能,學習在公路上面學不到的技巧外,專注更是可以在這個項目中練習內心的技能。
  
 對於越野跑新手的建議晏慶表示,不要過度專注於速度,跑得開心最重要。因為在大自然運動的過程中,祂自然會引導你專注於與祂互動,離開大自然環境已久的我們,勢必會有一個不適應期,但這些會過去,此時此刻不必急於速度表現,進步反而更快。因為當你越跑越熟稔之後,就在某個當下,你就會想嘗試更快速度的冒險了。
                        不管何時,晏慶將會繼續跑下去。接下來他將持續累積積分,參與更有代表性像是UTMB這樣的賽事,他說:「我希望在越野跑的國際舞台上,能有台灣運動員的位置。」
  
 由於從小接觸運動,卻沒有想到運動可以為他的生命中增添那麼多色彩;看到更多不同的美景,拓展人際,增進思想的刺激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所以對晏慶來說運動就像是生命的嚮導,在他的人生扮演著永續的角色。
撰文/瀅瀅
 攝影/林衍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