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1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2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3
馬拉松賽前,是否應該參加半馬比賽?
香港01
香港01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2022-05-18
知識庫 跑步 夏日跑堂 觀念

運動可以強健體魄,增加免疫力預防疾病。然而曾有一名五十多歲男跑者跑完步,回家沖冷水澡後開著冷氣躺在沙發上睡覺,醒來確診腦中風,不禁令人聯想與運動後洗澡有關。運動後應否立即洗澡?該用冷水還是熱水洗呢?本文幫你分析夏天運動都該知道的事。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跑步後馬上沖冷水澡致腦中風? 運動後你必須知道這7件事 ©Robert Gomez on Unsplash

杭州那名男子跑步後回家沖冷水澡,再在冷氣下躺在沙發入睡,是否是他醒來後左半身麻痺、連說話也含糊不清的原因?經診治後,他確診患了腦中風,醫生指其發病與身體缺水有關,即他大量出汗後未及時補充水分所致。

不過,運動後洗澡會否對身體構成危險?除了運動前應補充足夠水分、做好熱身,運動後亦不能掉以輕心!

1. 運動後洗澡易有心血管疾病?

網路上可搜尋,指運動後立即洗澡會令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容易造成中風或心腦血管疾病。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回應,暫無數據顯示運動後洗澡會使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但仍不建議運動後立即洗澡。

2. 運動後別立刻洗澡! 先做緩和運動

不論做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等運動時,心臟、心跳、血管和血壓都正在改動。運動後,心腦血管系統會處於適應期,尤其在運動後首 20 分鐘在慢慢改變和適應,包括心跳逐漸減慢、血壓保持在較低水平。

運動前需要熱身,運動後亦不可忽略緩和運動。陳麒尹建議大家運動後應先做一些緩和運動,例如輕鬆散步、拉筋、伸展運動,其後才洗澡或坐下玩手機,身體需要緩和的過程才可讓機能慢慢回復。緩和運動原意為放鬆肌肉,為下一次運動打好基礎,提升運動表現;假設沒有做緩和運動,可能會使身體肌肉恢復過程減慢,影響下次運動的表現。

注:做緩和運動並無時間限制,一般約 10-20 分鐘

運動後不可忽略緩和運動
運動後不可忽略緩和運動

3. 緩和後應沖冷水或熱水?

運動後洗澡,坊間指洗熱水澡會對身體構成危險是否屬實?陳麒尹回應,雖然暫無數據顯示運動後洗澡使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不排除沖熱水有這個可能性。運動時身體的微血管會因散熱而擴張,洗熱水澡的確會令毛孔繼續打開、微血管繼續擴張,血液大量流入皮膚,有機會減少心臟和腦部的血液供應。而且運動後,身體會保持一段相對低血壓的水平,或會加劇心臟和腦部的血液不足的情況,導致血壓水平更低,可能出現休克的情況。

陳醫生綜合大部分外國的運動期刊,均建議緩和後可先「沖一段冷水澡」,皆因肌肉在運動後會有輕微發炎的症狀,沖冷水可向身體傳送「正在進入休息狀態」的訊號,讓肌肉休息,終止不良的肌肉發炎活動。《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亦曾在一篇報道引述 2018 年的 99 項研究統合分析,顯示與按摩和壓力衣相比,沖冷水涼是減少運動後出現延遲性肌肉痠痛、疲勞、肌肉損傷和發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建議:先沖 10 分鐘冷水,然後慢慢調節水溫至熱水(熱水有助放鬆身體)

4. 應立即洗澡的時機:中暑或熱衰竭

有沒有什麼情況應在運動後立即洗澡?陳醫生稱,若運動時出現熱衰竭或中暑,應立即浸冷水即冷水浸泡法(Cold-water immersion),或「沖冷水澡」助身體降溫。

他提醒,如有上述不適應停止運動、到涼爽的地方坐下休息、脫下多餘的衣服、換乾身透氣和鬆身的衣服、同時可吹電風扇或冷氣以降溫。

5. 運動後應擦乾汗或換衣服?

如果做緩和運動後衣物弄濕了,應換一套乾爽的衣服,並擦汗後才洗澡。運動後,身體會發熱,需透過皮膚以出汗及微絲血管擴張等形式散熱。倘若衣服濕掉會阻礙身體,無法散熱,影響身體復原。

6. 運動後切勿攝取高熱量食品

運動後感到疲憊更飢渴難耐,此時來一杯汽水或一口冰最開心不過!但注意,陳醫生叮囑,運動後最不建議立即攝取高熱量食品和飲品,如冰棒和可樂汽水。由於運動後身體仍然在發熱,血管亦在擴張,突然喝高熱量飲品使身體的血液「分流」到腸胃以作消化,或會減少心臟和腦部的血液供應及運作,繼而影響身體。

運動前後補充足夠水分在夏天尤其重要,運動後飲用一般室溫水即可,如想散熱可喝清涼的冰水。

運動後不建議立即攝取高熱量食品和飲品,如冰棒、可樂汽水,飲用一般室溫水或冰水即可
運動後不建議立即攝取高熱量食品和飲品,如冰棒、可樂汽水,飲用一般室溫水或冰水即可 ©haneenkrimly/unsplash

7. 運動後須補充營養

運動後除了補充水分,適當進食可促進身體健康和恢復體力。營養師周佑庭曾在著作中表示,為了加速恢復體力,運動後補充適當的熱量和營養是必須的。加上這時身體已耗去不少水分、碳水化合物,也需要蛋白質來修復肌肉,幫助恢復體力和供給能量,讓下次運動表現更好。因此最好在每次運動後的 1 小時內進食,補充以上 3 大元素,最晚不超過 2 小時。

補充 3 大元素

■ 蛋白質 20 克。
■ 碳水化合物 40-80 克。
■ 水分先喝不超過 50ml,再補充約 150ml,補水不超過 10 分鐘,若大量排汗可喝含鈉的運動飲料。

撰文/張玉如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健康」

/ 關於香港01 /
香港01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

分享文章
許立杰
許立杰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2019-06-19
許立杰觀念穿戴裝備跑步運動部落

如果你們還記得,大約在兩年前Garmin 935上市時,我曾發過一篇文談論「跑步關鍵數據」的看法。如果你們忘記了,那篇文的節錄是這樣的:

「數據化有它的好處,但如果一味追求數據化,那就是見樹不見林、捨本逐末。作為分析而言,垂直震幅、觸地時間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數據,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找到可以精進的方向。但如果你一開始的方向不對,認為只要追求完美的跑步動態指標,最後就能達到更好的成績,那就是我說的見樹不見林了。」

「我認為數據可以用來輔助、分析自己跑步的型態改變,但不是用來檢視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的指標。一個人跑得好或不好,到賽場上就只有一個指標,就是完賽時間。」

兩年過去了,尤其是現在我拿到了最新款的945,我的想法改變了嗎?

我會說是,但也不是。

跑步手錶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科技進步,現在許多跑者無論是練跑、參賽,甚至日常生活中,已習慣隨手戴上跑步手錶。但你是否有想過:你真的需要它嗎?或是,你真的需要花一筆大錢買隻功能如此齊備的全新跑步錶嗎?買下它之後,你用得到它多少功能,還是它的最大功能其實在激勵練跑或向跑友炫耀?超強市民跑者許立杰Jay在拿到最新一代跑步手錶時,有感而發特別撰寫此文,談論自己對心率訓練、科學化訓練以及跑步手錶的看法,最終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從舊錶換到了945,我第一個感覺就是「哇,這麼多新功能。」隨後卻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不是說那些功能我不會用,而是說在很多時刻,它提供的東西甚至超過我需要知道的了。

例如訓練負荷給了我一個數值,然後根據 firstbeat 的後台,它覺得我跟「一般人相比」是過度訓練。可是我本來就不是一般人,我在Garmin Connect的數據裡,無論是里程、活動時間、次數、強度、都超過了99%的人,你怎麼會覺得我是「一般人」?

拿到新的跑步手錶,Jay馬上開始擔心「所以我要怎麼用?」

錶的設計本來就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這我理解,因此不能也不該期待它在每一方面都能完美無缺。那怎樣的數值對我是合理?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上:

這次跑完的配速怎麼樣、同樣配速下的心率是不是合理?心率也有可能不準,自評的辛苦程度到哪,All Out 還是有所保留?這些東西有些手錶會告訴你、有些不會、更有些它會誤解。這就為什麼無論數據再詳細,我每一天訓練後,都一定會筆記下心得。

我跟你們分享個小故事:一年前我曾跟一位年輕的女跑者訓練過很短暫的時間,之後也變成了朋友。有天她的錶壞了,不得不買了第一支光學心率錶。完成第一次訓練後,她問了個很可愛的問題:「嘿,所以心跳165是高還是低?」

我一聽不禁笑出來,你居然不知道165 bpm對自己來說是高還是低?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測到自己的運動心率,在那之前都是用很簡單的碼錶訓練,強度高低都是憑體感。你說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成績?

她的一萬公尺最佳是32分台,女生。

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這些很詳細的資料分析與監測,是不是某種情況上限制了我們自由地奔跑。我們變得很依賴這些裝置,很多人沒有手錶就不出門跑步(譬如我也是)、GPS 失準就緊張兮兮、心率偏高就不敢跑下去,也不管是儀器的失誤,跟身體反饋是否一致。

這對我來說很荒唐,因為回歸到原點,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你跑的每一步並不是傳送到你的手錶、馬拉松世界、Strava,而是累積到你的身體裡

現代人跑步已經是社交的一部分了,你很難回歸到那個沒有跑步APP的時代,當一個純粹的跑者。就像很多人雖然討厭 Facebook,但當你不得不使用它,那怎麼找到一個平衡點。

科技不一定始終來自於人性,當你在使用時,也偶爾提醒自己要抽離一下,想想自己為何而奔跑。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成績、也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或者沒有理由,你就是喜歡跑步嘛。

現在看很多人跑步,好像變成了軍備競賽。你有最新的鞋,那我一定也要有。你有最新款的錶,那我怎麼可以輸?

現在很多人跑步好似軍備競賽

Garmin 945到底值不值得買?這問題真的很難。因為功能這麼多,你需要的是哪個,它提供了這麼多套件,但你實際會用的又有多少?

這些我都沒辦法替你回答,但也許有件事可以很簡單地判別:如果你覺得它可以幫你增加一些跑步的動力,那就買吧。就像有人穿了 4%、全馬跑五六個小時,我也覺得滿好的。至少他穿去跑步了,有跑就值得。

945真的是隻好錶、但我先前用過的310, 225, 235同樣也是,其他品牌Polar, Suunto肯定也不差。但它值不值得美金$600、台幣$19,900?

我儘量客觀地呈現,不過最後這題

還是應該由你回答。

/ 關於許立杰 /
許立杰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馬拉松賽前,是否應該參加半馬比賽?

2017-02-07
馬拉松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全馬訓練半馬觀念

相信有許多要進入到全馬的跑者都有一個共同疑問:全程馬拉松賽前減量期期間,我是否該參加一次半程馬拉松的比賽呢?假設離我的初馬比賽日剩下兩週的時間,而半馬的距離與我現在的訓練距離恰好相同,我參加半馬比賽好還是不好?

賽前減量期就是恢復期

身為運動生理學家與1350多名跑者教練的蘇珊‧保羅表示:不好!在全馬比賽前減量期參加半馬,坦白地說,對於大多數馬拉松老手來說賽前兩週的減量期期間參加比賽都不好。
 
跑量的累積實現不需要全馬賽前參加一次半馬比賽,賽前減量期就是恢復期,因此你要完全放鬆身心,為即將到來的全馬比賽做好各種準備。減量期的訓練計劃是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充分的恢復時間,同時也是為了保持你的訓練水平不下降,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關係。

減量計劃期,三週最恰當

賽前減量期讓肌肉糖原能夠恢復到最高值,讓代謝酶、抗氧激素以及其它一些激素恢復到正常水平,讓肌肉、肌腱與韌帶以及其它一些人體連接組織得以恢復和加強。賽前減量期期間,你的身體會異常忙碌,而不是你所想像的輕鬆無負擔。
 
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一般都需要兩周到四周減量計劃期,最常用的是三週減量期計劃。三週減量期計劃會要求全馬賽前兩週的跑量是10到14英里的跑量(即約16.1公里到約22.5公里)。這樣一個距離的跑步訓練與同等距離的比賽大不相同,主要差別是在強度上。跑步訓練煮是要我們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有必要,我們可以選擇減少跑量或是降低配速,但在比賽當中我們大概不太會這樣做。

了解身體的儲存能量,降低賽中的傷害

比賽當中,我們可能會選擇勇往直前,而不是去傾聽身體的呼喊。比賽的高強度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雖然我們難以確定具體的傷害是什麼,但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不失能量的恢復與補償身體在馬拉松比賽中所遭到的不舒適。
 
如果我們能在身體裡安裝一個像汽車油量表的東西,那可是在好不過的事情了。通過觀察身體油量表,我們就可以知道身體裡燃料儲量還剩多少?甚至有可能在只剩下一半燃料儲量時,我們可能仍然以為撐到最後沒有問題,直到了14-16英里(即約22.5到約25.7公里)馬拉松比賽的撞牆期,才如夢初醒,明白身體裡的燃料早已燒盡,但卻也來不及了。

所以賽前減量期的目的是為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做好充分的準備,請牢記這個最主要的目的,若想參加半馬比賽,就等參加了全馬比賽並且讓身體完全恢復好再做打算吧。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