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 4 月 22 日頒布接種三劑疫苗才可進健身房運動措施,引發諸多健身人不滿。教育部體育署 5 月 27 日宣布放寬規範,增列「健身房參加者須完成第三劑 COVID-19 疫苗接種始得進入」配套措施。即日起,打滿三劑疫苗者提出證明,運動時就不須戴口罩;若未完成接種三劑疫苗,運動時應全程戴口罩,並與他人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體育署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 111 年 4 月 22 日起,符合接種年齡的人需完成 COVID-19 疫苗追加劑(第三劑)接種,才能進入健身房。上述政策實施後,經民眾、業者、民意代表等多方建議,並邀集業者代表研商、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討論研議,在兼顧健身產業發展、消費者權益和防疫措施的原則下,增列「健身房參加者須完成第三劑 COVID-19 疫苗接種始得進入」的配套措施。
「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因應 COVID-19 防疫管理指引」修正如下:
1. 顧客進入健身房應提供至少接種三劑疫苗證明,運動時無須佩戴口罩;如尚未完成接種三劑疫苗者,運動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2. 健身房業者應訂定管控機制,落實查驗顧客進入健身房之三劑疫苗施打證明;如屬未完成三劑疫苗施打之人員,確保其運動時應全程佩戴口罩。
下文為教育部體育署公布之健身房「強化 COVID-19 疫苗第三劑接種規範」相關 Q&A。
Q1:民眾進入健身房是否須接種三劑疫苗才可以入場?
A:
1.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範,自 111 年 4 月 22 日起民眾進入健身房須接種三劑疫苗,並配合規範入場時提供接種疫苗證明供業者檢查。
2. 自同年 5 月 27 日起,如尚未接種滿三劑的民眾可以進入健身房,但運動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並和其他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Q2:適用接種第三劑疫苗規範的「健身房」範圍為何?
A:
1. 目前有設置健身器材(如重訓、跑步有氧器材等),並有對外開放經營者。
2. 學校設置之健身房,如採自主或委外,並對外經營者。
3. 國民運動中心、健身房或健身會館,性質如屬多功能運動館,內有各自獨立空間,則規範範圍僅為內置之健身房,其他空間不屬於本次接種三劑疫苗規範對象。
Q3:健身房所屬教練/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含流動人員)接種第三劑之相關規定?
A:均須完整接種三劑疫苗。如未完成三劑疫苗接種之所屬教練/工作人員/從業人員(含流動人員),須每週快篩一次,新進人員須首次服務前提供三日內快篩或 PCR 陰性證明。
Q4:如民眾已經接種三劑疫苗,在健身房運動時需要佩戴口罩嗎?
A:不用。
Q5:進入健身房的民眾如果沒有接種滿三劑疫苗,運動時也沒佩戴口罩,請問有什麼罰則嗎?
A:
1. 教育部公告「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因應 COVID-19 防疫管理指引」,凡是進入健身房之參加者,應遵循指揮中心之防疫規範辦理。
2. 依據衛生福利部 111 年 3 月 28 日衛授疾字第 1110200317 號函,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措施裁罰規定,當違反指引者,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 70 條處新臺幣 3,000 元以上 1 萬 5,000 元以下罰鍰;必要時,並得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之。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責任編輯/Dama
長期以來,運動訓練都被視為預防肌少症 (Sarcopenia) 的重要方法,但你知道哪種肌力訓練方式更能有效地增強肌力嗎?一項 2016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離心阻力運動對老年人的心肺需求較少,而且可能比以往許多研究關注的「漸進式阻力訓練」更能強化老人的肌肉組織、產生更多膠原蛋白,進一步強化關節、減少傷害。
延伸閱讀:離心訓練能達到什麼效果?
肌肉收縮分為離心收縮與向心收縮。以啞鈴訓練為例,當我們舉啞鈴時,肌肉產生的力量大於外在負荷的力量才能舉起它,此時肌肉是向心收縮;當我們放下啞鈴,也就是順著地心引力的施力過程,肌肉收縮的力量小於外在負荷所施與的力量,讓肌肉因離心收縮而延展中受到破壞,破壞程度比向心收縮劇烈,能達到最好的肌肉生長效果。離心運動正是針對肌肉離心收縮所設計的訓練方式。(資料來源/恆耀健康科技)
這是一種力量訓練方法,以對抗某種阻力的方式鍛鍊肌肉,施加阻力強度隨著訓練者的肌力增強而不斷逐漸增加。可利用運動訓練器械、自由重量或彈力帶等進行中度至高強度的訓練。
以往的研究紛紛指出,針對身體的大肌群施以低至中等強度漸進式阻力訓練,例如步行、使用橢圓機、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便足夠誘發肌力進步;若肌少症老年人進行高強度阻力訓練,則可獲得最大程度的肌力進步及肌肉質量提升。
近二十多年來,已有無數研究證實漸進式阻力訓練對於增加老年人的肌肉質量、肌力、肌肉體積大小和功能具有深遠作用。然而,2016 年發表於《Annual Review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的研究發現,離心阻力運動對老年人心臟和肺部的需求較少,並可能比漸進式阻力訓練更適合老人(當然,兩者都是對肌力有益的)。離心運動可增強老年人的肌肉組織,並刺激結締組織細胞產生更多的膠原蛋白,進而強化關節,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
肌少症會降低下肢的肌肉質量與力量,成為導致老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並同時減低神經運動適能(neuromotor fitness),降低步態、平衡、姿勢和運動的品質。老年人的姿勢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於是走得更慢、雙腿越來越不穩定,也提高了他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除了一般我們熟知的健身訓練,老年人從太極、瑜珈等神經運動訓練中可獲得益處,因為這些運動能改善平衡與協調、步態、敏捷性,以及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大腦對肢體與軀幹位置的感覺,以及感受到關節運動所產生的感覺)。太極和瑜珈除了包含神經運動,也結合了阻力運動,有時還結合有氧運動。
資料來源/SENIORSMATTER, ingentaconnect, 奇美醫院137期醫訊, 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