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1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2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3
一分鐘舒緩,騎車再也不怕腰酸背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2022-07-08
話題 保健 體適能 親子運動 兒童

德國 2022 年新研究證實,有良好身體健康及注意力的小學生,在中學時進入較高水準學校就讀的機會較高。而我國董氏基金會 2020 年以六都青少年為對象進行調查發現,17.6% 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週運動天數越多、時間越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越高。暑假期間遇上疫情,不知道是否該讓孩子出門多活動嗎?教育部體育署和董氏基金會提醒,即便居家時間長,還是要引導孩子養成每週 150 分鐘的規律運動習慣,促進提升注意力與生活品質。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學生體能和注意力好,進高水準學校機會高 專家:運動是關鍵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根據董氏基金會的歷年調查結果,常把運動作為紓壓方式的青少年,近八成三覺得運動後心情有「變好」。此外,根據由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系學者發表於 2022 年《臨床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身體健康的孩子自我感覺較好,注意力及生活品質也更好。該研究樣本包括了 6-10 歲共 6,533 位學童,實際測量體能狀況、注意力,及搭配問卷調查其健康生活品質,結果發現,男孩在體能測試表現較好,但女孩在注意力及生活價值觀的品質表現更好;且具有良好身體健康及注意力的小學生在中學時進入較高水準學校就讀的機會較高。

葉雅馨表示,求學階段的學生均面臨各式的壓力,當無法適時紓解時就易引發憂鬱情緒,上述研究再度證實早期階段運動習慣養成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運動會增加腦內啡等產生愉悅感的腦部化學物質的分泌,也可以將注意力從憂慮中抽離
運動會增加腦內啡等產生愉悅感的腦部化學物質的分泌,也可以將注意力從憂慮中抽離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雖在實證上憂鬱、焦慮與運動間的連繫並不完全清楚,但的確顯示運動會增加腦內啡等產生愉悅感的腦部化學物質的分泌,也可以將注意力從憂慮中抽離,擺脫導致憂鬱和焦慮消極想法的循環,此外,運動能改善體適能,促進社會互動,是紓緩負面情緒較健康的方法,可以說運動是憂鬱症和焦慮症很好的保護因子。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的說法,每週若進行 3-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鐘的運動,可顯著減輕憂鬱症狀。然而對憂鬱症患者來說,開始例行運動可能不容易,因憂鬱症狀會降低能量、增加疼痛知覺,影響睡眠,導致運動的動力減少。陳質采建議可從每天步行 5 分鐘,或從事瑜伽等任何喜愛的運動開始,隨著這樣的活動越來越成形,將會期待,進而享受這過程,這時再進一步將運動時間逐步拉長。 

即便在疫情期間,孩子也應養成每週 150 分鐘的規律運動習慣,促進提升注意力與生活品質
即便在疫情期間,孩子也應養成每週 150 分鐘的規律運動習慣,促進提升注意力與生活品質

董氏基金會多年來持續於校園推廣運動紓壓方案,鼓勵兒童青少年將運動作為正向積極的紓壓方式,有效改善負面情緒,結合熱心企業如台塑企業、長庚科技大學、維他露基金會、欣中天然氣…等共同推展校園跑步方案,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進行校園運動紓壓方案,幫助學童養成達到每週課後運動 150 分鐘的習慣。這段時間學生雖因遠距教學無法在校園運動,但參與運動紓壓方案的同學有人在家跳繩、也有人搭配居家運動 app,邊做運動邊遊戲,增添不少樂趣。葉雅馨建議,學童運動習慣養成需要父母從旁的引導及陪伴,父母可以先探索孩子喜好選擇運動,循序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用「玩運動」開始,從不排斥、逐漸喜歡到變成習慣,父母也應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係。

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設計推展「樂動紓壓 5 招」,短短 3 分鐘就能達成提升心率及全身伸展的運動,正好做為維持運動量的運動項目,動作有趣容易記、室內室外都能做。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2019-10-07
話題生活觀念保健

許多人都有午睡習慣,但睡多少才有益健康?根據瑞士洛桑大學醫院分析3462人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2次的人(每次5分鐘至1小時),比不睡的人的降低48%中風、心臟病風險且多睡無益。每周午睡更多次的人通常是年紀較長、身材較胖者。不過,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薩塔爾(Naveed Sattar)建議,比起午睡,晚間規律睡眠,白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和運動更重要。

專家:每週午睡1~2次有益心臟健康,來小睡一下吧 ©independent.co.uk

每周午睡1~2次,心臟疾病風險較低

根據《Nature》(腦科學日報)報導,午睡與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影響一直備受爭議,研究人員指出,原因是這類研究沒有考慮到午睡頻率,僅比較午睡者和非午睡者的差別,甚至只注意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為探討午睡與致命與非致命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臟病和心衰竭)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3,462名年齡在35歲到75歲之間的瑞士人近5年,並透過問卷詢問午睡習慣。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2次的人(每次5分鐘至1小時),比不睡的人的降低48%中風、心臟病和心衰竭風險,排除夜間睡眠時間、年齡等影響因子,這項關聯仍存在。而且每周睡更久或頻繁不會效果更好,研究顯示,每週五睡3~7次的人往往較老、男性、吸菸,體重更重,且更常白天嗜睡,甚至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keranews.org

與其強迫午睡,晚上規律睡眠更重要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亜費(Kristine Yaffe)評論表示,雖然午睡與心臟健康的生理機制很難確定,但該研究證實,不只午睡長短,頻率也很重要。然而牛津大學心血管疾病專家(Stephen MacMahon)透過此研究發布給《CNN》並且表示,午睡模式可能與某些慢性疾病有關,所以很難界定午睡與心臟疾病的因果關係。針對午睡頻率有不同心臟健康風險,薩塔爾教授認為,較常午睡的人有可能健康較不佳。不過他強調,這也不代表強迫每周睡1~2次就能預防心臟病,目前來說,晚間規律睡眠,白天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和運動更重要。

晚上睡覺比午睡更為重要 ©nuntium.se

睡眠對運動員的重要性

牙買加田徑運動員賽恩·柏特 (Usain Bolt)曾拿下連續三次奧運金牌,有人問他說:如何才能成為世界上跑得快的人?他表示,首要的任務就是睡覺,因為睡覺是自己身體在一天的激烈耗損之後能夠有機會好好地從事修復工作的唯一時機,雖然訓練能讓自己突破自我,但如果在該休息的時間沒有好好休息,反而會破壞我們的身體,所以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可以睡得更飽一點來讓自己跑得更好,所以睡眠對自己來說是訓練菜單上必備的一項。此外,前英國三屆奧運車手並曾獲得UCI單車場地賽冠軍的羅布·海爾斯(Rob Hayles)表示,在他當選手的期間,也是常常一晚睡滿12小時,當睡飽後再開始訓練,會更有衝勁。知名的單車教練布萊恩(Prav Bryan)在他實務經驗裡也發現,睡眠不足的車手,不管是耐力或是最大輸出功率都會明顯下降,更危險的是反應能力下降,同時也增加了在騎車時的風險。

賽恩·柏特 (Usain Bolt)與羅布·海爾斯(Rob Hayles)都認為睡眠很重要 ©ftw.usatoday.com/ftw.usatoday.com

人體內的激素對肌肉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一般人體激素分泌從晚上11~12點進入最高時期,這時候也是人體自我生長和修復的最佳時間,如果經常熬夜勢必會影響到肌肉的自我恢復過程,而讓肌肉流失。因此,根據上述教授表示,晚上規律睡眠會比平時午睡來得好,所以我們還是必須把握晚上睡眠時間,這樣平時下午也不會太容易想打瞌睡。

資料來源/TIME、健康醫療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分鐘舒緩,騎車再也不怕腰酸背痛

2016-09-29
保健知識庫趨勢伸展觀念

在我們長期騎單車時,都時常忽略我們的騎車的姿勢以及騎車的時間,長期騎單車的時間與不正確的姿勢會帶給我們人體的脊椎以及腰部很大的傷害。

長時間維持在同一個姿勢,很容易讓我們的脊椎以及腰部因為壓力而受傷,如果長期騎車的姿勢不當,更很容易引發腰椎彎曲和酸痛的狀況,而長時間固定握住把手的這個動作,也會造成我們肩頸痠痛。

騎車腰酸背痛 ©bikeradar.com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長期騎單車所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背部以及腰椎和肩頸酸痛的問題,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騎單車的姿勢不良導致脊椎以及腰部有些毛病問題一一浮出,當我們每次騎完單車時,請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來舒緩我們的肌肉以及骨頭,不然長期累積的痠痛將會一輩子跟著我們。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