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瑞典的頂級機能運動品牌CRAFT SPORTSWEAR,在九月初於新竹SOGO 四樓正式登場,品牌創立近半世紀以來,首次在亞洲發表第一間「全品項概念店」,為全台高端運動消費人口最為稠密的新竹地區,注入超越市場同價位品質的購物選擇。對於台灣總代理-友亨國際與新竹SOGO百貨,攜手開設品牌亞洲首間專賣店的創舉,CRAFT總部感到十分重視與興奮,特別邀請歐洲知名設計團隊為專賣店以極光元素與瑞典國旗配色打造出視覺強烈的選品空間,讓每一位臨櫃賞鑒的消費者,沈浸在瑞典風情與CRAFT的獨特氛圍之中。
陪同全球無數的頂尖運動員征服各大菁英賽事的CRAFT SPORTSWEAR,在自主實驗室的技術加持之下,從面料纖維著手,透過獨家織法技術,將「面料接縫技術」與「動態運行剪裁」 完美結合,賦予機能服如同會呼吸換氣的「通風感」與無阻力般的「親膚性」,激活消費者專注運動過程的自在行動力;CRAFT為確保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品牌超越群倫的頂尖科技機能,堅持從初步技術研發到末端生產品管,全不假手它廠的一貫化作業,造就CRAFT近半世紀以來的崛越進化,時至今日,無論是跑者、健身人士、三鐵愛好者還是極限運動玩家,CRAFT始終是你(妳)突破極限與障礙的強勢後盾。
BLAZE-P DAZZLE CAMO
專為進行長時間運動的女性所設計的BLAZE-P DAZZLE CAMO系列,CRAFT特別使用輕量化的聚酯纖維網布面料,力求降低使用者的體感負擔,同時加強涼感機能,讓女性在高溫下運動依舊揮灑自如,下擺內縫鬆緊帶與防滑邊條設計,就算大幅度肢體擺動亦無須擔心不慎走光的可能。NT1480
Motion Bra
你也是喜愛高強度運動的女性嗎? Motion Bra系列的設計團隊運用科技感與光波元素線條,賦予使用者奔放的女力風采,同時搭載立體性動能剪裁,提供優異的支撐性與舒適度;Motion Bra備有立體襯墊,給予女性在選購運動服飾時非常重視的修飾性與安定感。NT1680
Adv Charge Melange SS Tee
品牌設計團隊針對每週進行超過四天訓練日的男性,打造出Adv Charge Melange訓練上衣,立體剪裁不僅可放大肌肉視覺效果與上肢延伸性,同時面料使用CRAFT科技團隊研發控溫纖維所織成的網眼針織面料,讓使用者在乾爽的狀況下,專注完成每一天的訓練菜單。NT1380
CTM Ultra Carbon Trail 男性系列
CTM Ultra Carbon Trail系列針對嚴苛複雜路面設計,鞋款中底搭載特殊配方的 Vault Foam™ 和特殊角度碳板結構,為使用者蓄積最大能量回饋與回彈效率,同時在黃金大底Vibram™與 Megagrip™的牽引力學底盤的作動之下,觸發有效克服嚴刻地形的超強抓地力,鞋身運用軍規尼龍材質,不僅耐用性佳更有效保持腳掌的靈活性與操控性,為山野跑者提供不減速征服全路面的卓越性能。NT8800
PRO Endur Distance 女性系列
被許多自由跑者譽為年度風雲跑鞋前三名的PRO Endur Distance 跑鞋,以簡約的外表搭載品牌專利Fall Pebax™ 中底材質,運用射出堆疊技術運算出最適合腳掌起落的運行結構,賦予使用者彈性起步與柔韌著陸的高效能步伐,觸發最大能量回饋與足弓支撐的優異腳感,非常適合中長程跑者備賽與日常訓練著用。NT5980
資料提供/友亨國際
責任編輯/David
我們都知道運動不只讓身體好,也能讓心情好、減少憂鬱與焦慮情緒,是最健康無副作用的心情特效藥。但是,多少運動量才能達到降低憂鬱情緒的益處呢 ? 根據一項今年 4 月發表的新研究指出,避免憂鬱相關症狀並不需要大量運動,即使是微小的身體活動例如快走,都能大大降低患憂鬱症的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週需要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是很好的抗憂鬱劑,對於減輕憂鬱和心理治療一樣有效,持續 30 分鐘的適度運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解除壓力。然而,繁忙的人們總是說自己沒空、沒體力去跑步或上健身房運動,再加上憂鬱症,鍛鍊的動力必定進一步下降。
2022 年 4 月發表於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整合分析,針對 15 項涉及超過 19 萬參與者的研究,以確認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減少憂鬱症。結果發現,與不運動的成人相比,每週進行 1.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了 18%;而每週進行 2.5 小時快走活動的成人,患憂鬱症風險降低了 25%。該研究作者指出,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從完全沒有活動轉變為增加一天的運動量,帶來的益處最為明顯;隨著運動量往上加,帶來益處的顯著性慢慢減少;並且在超過一個建議等級之後,多運動並沒有帶來任何額外的好處。
因此,該研究結果對需要提出生活方式建議的健康從業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新意義,特別是對於那些認為目前建議的運動目標不切實際的沙發馬鈴薯。
以往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了運動與心理狀態、運動與情緒的關聯。例如,2018 年一項研究發現,有運動的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天數減少了 43%,即使每週只走路3次,也比完全不動的人心理健康。另一項 2018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每週做 3-5 次 45 分鐘的運動,對改善心理健康最有益,即使是做家務事,也能減少約 10% 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天數。
針對兒童,2020 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有助於保護兒童免於患憂鬱症。同年另一項研究顯示,12 歲時每天做 60 分鐘簡單運動,與 18 歲時憂鬱症風險平均減少 10% 有關。運動的類型包括跑步、騎自行車和步行,以及做家務、繪畫或演奏樂器等活動。
資料來源/CNN health, JANMA Network,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我已經在教練這個行業有段時間了,雖然我有許多成功經驗,但也遭遇過不少失敗挫折。與其將這些失敗經驗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不如將它們拿來當做學習教材。以下我列舉13個應避免的常見錯誤,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醒,可以用便利貼將它們貼在辦公室或其他明顯處,幫助你形塑想要的文化。
錯誤 1: 以自己為中心
運動員並不是你訓練的工具—他們只是與你一起訓練。每天開始訓練前提醒自己,用堅定的信念與運動員相處,而不是要全然地掌控他們,特別是在訓練職業、奧運選手或私人課程時。當運動員行為失當或造成團隊分心時,不要用嚴厲的口吻斥責,如果你太常展現權力,很快就會失效。保持開懷的心胸,彈性是關鍵因素。
錯誤 2:總是想要成為「專家」
做好自己本分和關心你的選手。「傑出是不證自明的,但胡說八道也是」,這句話頗有哲理,或許說得不夠文雅,但你不能否認它的道理。早期我喜歡在訓練時使用專有名詞,部分理由是因為我喜歡科學化,但不可否認潛意識中最主要是想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使用專有名詞會讓運動員更加信服我,特別是我年輕的時候。但我錯了,這只有讓我度過不安全感而已。不要掉進這個陷阱中。
錯誤 3:想要成為選手的朋友
平易近人是保持良好關係的要素,但在教練工作上,我們的角色是領導、指引和良師益友—不是普通朋友。請尊重與了解其中的差異,我們有位年輕教練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他常會在其他教練不知情的狀況下,參加一位休季期間在我們這裡訓練的職業選手舉辦的舞會。這些活動通常 在這位選手的豪宅中舉辦,並且有許多明星或DJ參加,現場可謂星光閃閃。因為這位教練沒見過類似的場面,他想盡辦法要贏得這位選手的尊敬,並打入他的社交圈。這樣的友誼慢慢地滲入訓練中,因為他們在組間會談論前晚的「花邊趣事」,很快地,這位年輕教練雖然在那位選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卻造成團隊和其他教練的困擾。我們曾經警告過他,但他還是分不清楚界線,並且持續參加那位選手的舞會。不久,我們就要求這位選手離開訓練團隊。
錯誤 4:強迫中獎
你的訓練方法需要以科學化為根基,但不是每個人的需求都相同。以我訓練搏擊運動選手的經驗,例如拳擊手和綜合格鬥選手,讓我在這方面學到許多,了解到漸進式負荷可以有多種方式來符合每位選手的能力。不相信嗎?那你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選手不太理睬你「精心設計的課表」,如此將無法達到你所預期的訓練效果,以及想建立的信任關係。
錯誤 5: 活在自己的偏見中
不論你或選手的背景為何,學習尊重每個文化和教育程度非常重要。舉例來說,你會不會認為選手喜歡的音樂非常愚蠢?天知道,有時選手要求播放的歌實在讓人受不了,但你最好在一開始時先問他們為什麼喜歡類似的音樂,而不是先批評他們,如此就可以了解他們更多。並且放下「一切都要聽我的」,給選手一定的自主權將會獲得雙贏,讓團隊氣氛更好。「音樂」的例子只是重訓室的案例之一,還包括高科技產品(手機、相機和社群媒體)的使用、服裝規定、語言和是否允許外界參訪等。當然他們的喜好也可能會影響訓練環境,例如他們喜歡的音樂充滿了猥褻的詞彙,或是音樂大聲到他們根本聽不見你的指令。此外手機或社群媒體都可能造成訓練分心,或者是衣服上有冒犯的姿勢、語言或圖案。最重要的是,你所選擇的折衷方法必須根據訓練中心的型態、主要的訓練對象及你的個人價值觀,如何與對方結合在一起。
錯誤 6: 訓練課程被運動員的情緒和心情影響
幾乎所有曾遇過類似狀況的教練都知道我在說什麼。有些時候運動員就是會漫不經心、眼神充滿呆滯,並且不斷碎念他們覺得身體如何或那天應該要做什麼。從他們的肢體語言就看得出來,並且通常在熱身時就會顯得心不在焉或草草了事。這時你必須根據自己原本的課程規畫,不予理論。很多時候,我會將整個課程重新再來一遍,告訴選手要清醒了,甚至要求部分選手先走出重訓室再回來,因為我要讓整個課程確實重新來過。有些時候,我會要求自己用盡全力,讓選手也竭盡所能,消弭所有阻礙進行的因素。身為教練,在這種情形下最糟的事,就是沒有把所有能量都發揮出來。如果你想要教他們始終如一的重要性,你就要在行動中展現出來。我並不是說不可以對選手要求更多或提高你的音量,你當然可以這樣做,但只能在有需要的狀況下。運動員需要了解訓練中有很大部分,是學習如何將所有潛能在自認做不到的時候發揮出來。你要確保不讓情緒蔓延,不讓他們牽著你走。專業的表現就是始終如一。運動員需要學習這點,而你必須謹記在心。換句話說,專注在解決問題上,但不讓他們影響你,甚至讓你情緒失控。
錯誤 7: 不與其他教練打交道
不論你認為自己的等級為何,你需要時時刻刻保持開放的心胸。這也適用在資深教練上,因為他們通常只跟其他資深教練來往。當然,資深教練見過大風大浪,並且有許多第一線經驗,但還是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到無限夢想的可能性。我聽過無數次有關於志願或實習教練申請被拒絕的原因,只不過是年紀的關係。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別忘了,今天的有志青年,可能會成為明天最具影響力的教練。請給每個人機會,根據他們的技術或表現來評斷,而不是年紀。
錯誤 8:沒有深切自我反思
你必須是自己最嚴格的監督者。我總是在心裡不斷地提醒自己,隨時隨地準備接受各界批評。除了持續反省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之外,還可以請其他教練協助你檢視訓練方法、溝通技巧和整體表現。不是偶爾為之,而是應列入常態性事務辦理。這些討論可以提高每個人的水準,並且衍生出更好的討論。另一個方法就是想像自己站在台上(訓練前或後),接受記者連珠炮似的訪問你的訓練哲學。這些練習可以幫你在做決定和之後行動,更精準、專注、務實。也會讓你對自己的訓練方法更有自信。
錯誤 9:界線太過「分明」
最好的教學指導通常遊走在我們做什麼與如何做的灰色地帶,所謂灰色地帶就是針對特定狀況沒有制式的程序或步驟。這是最實際與最大可能性之間的關鍵因素。遊走在這個地帶意味著我們必須保持道德規範,避免對所有行動、外在事物和思考過程過度武斷。我們身處的領域一直在進步,而且我們與地球上最複雜與情緒化的生物一起工作,儘管所謂的「最佳方案」可能離現狀有些遙遠,但我們仍需採取對現況最有利的策略(可能受限於預算限制、場地空間及運動員水準等等),即使它不是首選或對其他教練來說最有效的。你會看到其他教練在社群媒體、電視或其他媒體上的訓練,也是用同樣的角度思考。因為這些通常只有簡介或片段,而不是故事的全貌。有時候看起來很好的其實並不怎麼樣,但看起來不怎麼樣的卻是最好的(在特定狀況下)。
錯誤 10:成為證照達人
不論如何包裝最新的課程、研討會、新穎的訓練器材或大數據科技產品,可以實際應用在日常教學上的很有限。不要再認為你的專業是建立在參加了多少場培訓課程或講座上,而應該專注於提升目前所能掌握的。換句話說,不要忽略了經驗值。前者是上一些課程(觀察、學習和模仿),後者則是直接親身參與(互動、指導或產製)。未來是屬於願意彎下腰自己動手並創造樂趣的人。
錯誤 11:期望太多與太快
這個問題在本書中已討論過很多次,但還是值得一提。不論這是屬於你與運動員之間或你與自己的期望,如同想要了解歌詞意境,先聽個幾次很理所當然。身為教練,我們通常自認可以掌控一切,能很快地得到想要的結果。但事實上不然,一位偉大的教練也許在幾個月或幾年內無法看到自己的成效。我們的責任不是只有讓運動員變得更強壯,更重要的是改變團隊文化,但這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們創造長遠正向改變的能力,與觀察和吸收自己行動與表達的能力,相輔相成。
錯誤 12:從不問運動員的意見
你許多頓悟與創見可能不是來自一開始的想法。若是你剛愎自用並且不與每天相處的選手打交道,這樣不只會錯失你了解他們的機會,還會傷害你領導他們的說服力。與選手保持良好關係,了解他們對訓練課表的想法。
錯誤 13:過於在意
我們通常都認為所有事情都跟我們有關,但事實上很少,如果有的話,周遭清醒的人應該會很想知道我們如何做到的。當我的好友卡爾.考沃德(Carl Coward)說「沒有清醒的人會計較這些的,布雷特,我跟你保證」時,常點醒了我,這並不是悲觀,而是事實。無論你曾經忘記某人的名字、發錯了一封電子郵件或者辛苦所寫的計畫被認為一文不值;接受它吧,並勇往直前。不要讓一件事變成你的身分象徵—你必須了解當你歷經一敗塗地或尷尬的場面時,並不代表你注定一輩子當魯蛇。擦掉傷口上的泥巴,持續面對挑戰,勇敢走下去。這就是最好的解藥。
書籍資訊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布雷特.巴塞洛繆著作《心志教練:教練生涯最重要的一堂課,與運動員建立深度連結,成就運動表現的科學與藝術》一書。
本書特色
「心志教練並不是訓練運動員,而是與運動員一起訓練。」
運動教練界的《從A到A+》,第一本從心理層面探討教練與運動員之間關係的重要著作
美國Amazon書店運動/教練類排行#1,逼近滿分高度好評。
世界級肌力與體能教練顧問布雷特.巴塞洛繆(Brett Bartholomew)從心理層面出發,帶領教練認識自我,深入剖析16種運動員類型
幫助所有教練及運動者建立彼此連結,突破訓練瓶頸,共創最高訓練成效。
• 更多臉譜出版《心志教練:教練生涯最重要的一堂課,與運動員建立深度連結,成就運動表現的科學與藝術》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