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瑜珈的印象多半是伸展身體、放鬆身心;然而,瑜珈除了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其實也能幫助瘦身。瑜珈動作中有許多體式皆能鍛鍊核心肌群、強化身體特定部位,只要透過正確的動作訓練,每小時就能消耗至少 180 卡路里。本文介紹 9 招瑜珈動作,讓我們一起雕塑身形、燃燒脂肪,向 S 型曲線邁進!
難度:★
功效:伸展肩膀、髖關節;強化腿部;提升核心穩定性
步驟1:雙腳併攏站姿,雙手置於身側。
步驟2:吸氣,雙手伸直高舉過頭,指尖朝上、掌心合併。
步驟3:腹部內收,向下蹲,想像後方有椅子,將臀部重心向後推,大腿略高於膝蓋或與地面平行。停留 3-5 個呼吸。
難度:★
功效:伸展背部、胸口、肩頸;強化肩膀、手臂、背部、臀部;提升脊椎柔軟度
步驟1:呈俯臥姿勢,雙腳伸直,腳背貼地,手肘彎曲,手掌貼在胸口兩側。
步驟2:吸氣,雙手往下壓支撐起上半身,脊椎向上延伸,手肘慢慢伸直。
步驟3:大腿和膝蓋騰空離地,全身僅手掌及腳背觸地,視線朝上,頸部放鬆延展。停留 3-5 個呼吸。
難度:★
功效:伸展肩膀、髖關節、腿部;強化腿部、臀部;鍛鍊核心
步驟1:由下犬式開始,雙手撐地,雙腳踮起。
步驟2:左膝蓋彎曲,大步跨到雙手之間,右腿膝蓋順勢貼地,右腳腳尖踩地,雙臂垂直地面,視線平視前方,背部拉伸。停留 3-5 個呼吸。
步驟3:同一體式請轉換到相反的另一側,再執行一次步驟 1-2。
難度:★
功效:伸展肩膀、胸口、腿部;強化背部、肩膀、手臂;強化核心肌群
步驟1:四足跪姿,手肘彎曲,下臂及手掌貼地,指尖朝前。
步驟2:吸氣,臀部上提,帶動膝蓋向上伸直離地,雙腿伸直,脊椎延展,腳尖踩地。停留 5-10 個呼吸。
難度:★
功效:強化腹部、腿部、背部;鍛鍊核心肌群;美化腰腹及腿部線條
步驟1:坐姿,膝蓋微彎,上半身微微後傾,重心落在坐骨及尾椎間。
步驟2:吸氣,雙腳提起離地,腿步慢慢伸直,保持穩定,雙臂伸直打開與肩同寬、平行地面,掌心相對。停留 5-10 個呼吸。
難度:★★
功效:伸展肩膀、背部、胸口;強化背部、腿部、臀部、核心肌群;促進血液循環;釋放肩頸壓力;提升脊椎柔軟度
步驟1:躺姿,雙腳打開與骨盆同寬,膝蓋彎曲,雙腳貼地,小腿垂直地面。
步驟2:吸氣,腹部和背部肌肉收緊,將骨盆上提離地,呈現橋式。
步驟3:胸口上提,雙手伸到肩膀上方,手掌貼地,指尖朝向肩膀,手推地,尾椎捲起,頭部、肩膀離地向上延伸。停留 5-10 個呼吸。
難度:★★★
功效:強化核心肌群、腿部、肩膀、手臂、背部力量;加強頭部血液循環;提高平衡感
步驟1:站姿前彎姿勢預備,雙手打開與肩同寬,手臂伸直,手掌貼地。
步驟2:右腳提起向上伸直,重心在雙手手掌,接著左腳跟著提起,向上伸直與右腳併攏。停留至少 5-10 個呼吸。
難度:★★★
功效:強化核心肌群、腿部、肩膀、手臂、背部力量;伸展肩膀、胸口、腿部;加強頭部血液循環;提高平衡感
步驟1:四足跪姿,手肘彎曲,下臂貼地,雙手十指交扣,頭頂輕放於手掌間。
步驟2:臀部上提,帶動膝蓋向上伸直離地,腳尖踩地。
步驟3:手臂下壓,脊椎延伸拉長,提臀向上,將雙腳帶離地面,慢慢向上伸直。停留 5-10 分鐘。
難度:★★★
功效:伸展肩膀、背部、胸口、腿部;強化背部、臀部、腿部;鍛鍊核心肌群;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平衡感、脊椎柔軟度
步驟1:由手倒立姿勢開始,雙臂伸直。
步驟2:吸氣,雙膝向前彎曲,頭微抬,脊椎延展,持續穩定呼吸及動作。停留至少 5-10 個呼吸。
撰文、製圖/陳旻青
責任編輯/Dama
目前國內外最常使用「腰圍」當成肥胖指標,國內標準為男性低於90公分,女性低於80公分,超過便有較高機會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然而,男女堆積脂肪的部位不同,澳洲研究發現,女性以臀圍當作肥胖指標,比腰圍精準的多!
這項澳洲雪梨大學2004年的研究,目的是確認臀圍是否能準確預測絕經後婦女的腹部脂肪和全身脂肪,並調查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臀圍之間的關係。於是,研究人員針對75名45-76歲的絕經後婦女,檢查了身高、體重、腰圍、皮皺厚度(指皮下脂肪的厚度,使用於推算全身脂肪量,或作為判定肥胖的指標),並以X光儀器掃描檢測出全身骨密度、脂肪、腹部脂肪,以及腹部脂肪與瘦體質量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婦女的臀圍跟全身、腹部脂肪都有高度相關,她們的臀圍和全身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86、與腹部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92 (1代表最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腰圍雖然也與腹部脂肪呈現顯著相關,但相關程度較臀圍低(0.83)。
長年研究運動營養與減重相關議題的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針對該研究說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男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而女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臀部、大腿及手臂(蝴蝶袖),這項研究證實女性的臀圍跟全身或腹部脂肪相關性高於腰圍,因此,男性仍可以用腰圍當成肥胖指標,女性則用臀圍當成肥胖指標比較適合。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肥胖」是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的危險因子之一,而肥胖的定義是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或BMI≧27。然而根據上述研究,官方是否該把女性的肥胖定義改為臀圍?侯建文指出,目前國內外大多研究仍是以腰圍做為比較標準,因此能佐證的數據較多,官方建議若要修改有困難度。
他解釋,各種標準都有其準確性,差別在於「準確率高低」,以目前研究預測肥胖的數值來看,臀圍和腰圍準確率都高,只是對於女性,臀圍比腰圍來的精準;至於體重準確度就很低。另外,以往曾使用「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小於0.85為標準,但這個標準對不同人種和體態變數太大(例如因為臀圍極大,即便腰圍也超標,但腰臀比例卻會被誤認標準或偏瘦),就不列入討論範疇。
最後,侯建文教授提醒,無論把腰圍或臀圍當作肥胖標準,減肥前應先了解自己肥胖的根本原因!曾見要減肥的女生認真運動、節食兩個月都沒瘦,究其原因,原來是強度過高的運動讓身體壓力太大、睡眠又不足。
他提醒,雖然許多研究指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對減肥的效果最好,但針對過重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太高的強度反而會讓身體短時間增加過多壓力,導致負面影響,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選在對的時間做、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減肥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
Chand Raja 1, Ross Hansen, Rod Baber, Barry Allen. Hip Girth as a Predictor of Abdominal Adipo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Nutrition . 2004 Sep;20(9):772-7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
採訪整理/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