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1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2
美國醫學專家整理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對抗流感從吃開始!
3
復健科醫師凃俐雯:用運動來預防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2022-11-15
話題 保健 高齡 飲食方式 觀念 免疫力 COVID-19

根據一篇 2022 年 6 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顯示,創傷事件、工作壓力、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歧視的形式,加速了中高齡者免疫系統的老化,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的風險。而研究結果也證實,控制不良飲食和低運動量,是減少壓力加速免疫老化的最佳方式。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壓力大更易染疫、罹癌! 研究﹕改善這兩個因素能減少免疫老化風險 © JD Mason on Unsplash

該研究由南加大學者進行,引用分析密西根大學《健康與退休研究》數據中的樣本,包括 5,744 名 50 歲以上的美國成人。參與者需填答一份有關社會壓力經驗問卷,包括:壓力相關生活事件、慢性壓力、每天遭遇到的歧視和終身歧視,再進行血液樣本分析。研究發現,壓力得分較高者其免疫特徵看起來更老,新鮮的對抗疾病細胞比例較低,白血球磨損的比例較高。即使在控制教育、吸煙、飲酒、身體質量指數和種族或民族後,壓力相關生活事件與T細胞較少的關聯仍很強。

結果指出,控制不良飲食和低運動量,壓力與加速免疫老化間的關聯就減少了。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近 20 年科學研究已證實壓力會降低免疫功能、造成炎症反應,這兩者都與「增加罹病風險」與「老化」有關。上述研究從流行病學的觀點,再次證實這個已成熟的理論。他說明,壓力的定義是「個體對於壓力源的身心反應」。劉嘉逸提醒,生活中的壓力源有千百種,很多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學習與增強壓力調適能力」相當重要。而此研究指出,「改善飲食和運動」有助於緩解與壓力有關的免疫老化,提供了我們很有建設性的結論,值得大家重視並身體力行。

專家建議長輩運動+飲食方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老化和行動力相互影響,有時在漸漸老化的過程行動力就會下降,也可能因為越來越少動而加速老化。建議大家鼓勵家中長輩運動時,首先要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避免讓他感到壓力和挫折而排斥,對肌力已流失或較體弱的長者,可鼓勵其從房間走到客廳來回,並紀錄次數讓他看到今天的成果,有助於增強明天再多做一次的動力。手部肌力則可搭配握力器,讓長者看電視時就能進行手部運動。

手部肌力可搭配握力器
手部肌力可搭配握力器 ©fitnessvolt

飲食上我們通常會有「健康」的迷思,對高齡者就會有很多限制,建議應先考量長者是否享受自己的餐點,能夠喜歡吃、願意吃再去檢視食物的成分,像是攝取蛋白質,就可以選擇長者咀嚼方便的蛋或是豆腐,烹煮料理時搭配不同變化,增加長者的食慾,若是有慢性疾病的長者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按時服藥、不攝取過量都是可控制的情況。改善長者的飲食和運動行為、增加他們的愉悅感,相對壓力就會減低,更有助於延緩老衰、降低染疫風險。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醫學專家整理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對抗流感從吃開始!

2020-02-18
免疫力保健觀念飲食知識庫

流感季節來襲,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多用肥皂洗手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然而這三大預防流感的方式最有效。但是,如何擁有更強大的免疫系統?專家說,永遠不要低估飲食的力量,增強免疫的食物可以創造奇蹟,特別是在寒冷的月份。根據美國《預防雜誌(Prevention)》報導,以下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增強身體抵禦有害病原體的能力。

©health.harvard.edu

大蒜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大蒜內的活性成分大蒜素可以抵抗感染和細菌。該研究人員給了146人安慰劑或大蒜萃取物,在過12周後,吃大蒜的那組罹患感冒的機率減少了三分之二。然而其他研究顯示,每周吃超過六瓣的大蒜愛好者,結腸直腸癌發生率降低30%,胃癌發生率降低50%。

©webmd.com

雞湯

雞湯在烹調過程中,從雞肉釋放的胺基酸,半胱胺酸對增加抵抗力非常有效的,它在化學上類似於支氣管炎藥物乙酰半胱胺酸。因此,雞湯就像咳嗽藥一樣,能保持粘液稀薄。此外,如添加香料像是大蒜和洋蔥等,還可以增強湯的免疫效果。

©marthastewart.com

雞蛋

雞蛋富含維生素D,然而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生長外重要,它對免疫系統也相當重要。根據許多國外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上呼吸道感染機會。為了預防維生素D,除了曬太陽外,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像是雞蛋、起司等,就能補充維生素D每日的攝取量。

©simplyrecipes.com

番薯

許多人可能不會將皮膚視為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但這個重要的器官,是抵禦細菌病毒的第一線要塞。為了將第一道防線做足保持健康,其實我們非常需要維生素A。讓維生素A進入飲食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攝取含有β-胡蘿蔔素的食物,像是番薯、胡蘿蔔、南瓜等。

©sweetncozy.com.my

貝類

貝類含豐富的礦物質硒,有助於白血球產生細胞激素,進而刺激身體組織製造其他物質以增加免疫力,進一步將流感病毒排出體外。如要攝取可從牡蠣、蛤蜊等。

©eatfish.ca

茶

根據哈佛大學一項研究中顯示,只要持續兩周、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血液中抗病毒干擾素比喝安慰劑熱飲的人多10倍,然而綠茶也同樣有效。茶類中的兒茶素是一種能消除活性氧類對人體組織的傷害的一種多酚類物質。因為具有抗癌的功效因此特別受到矚目。

©republiclab.com

甜椒

甜富含辣椒素以及維生素C,可以作為身體和有害生物之間的屏障。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C會損害免疫反應,使你更容易感染。雖然維生素C是否真的可以預防感冒仍有疑問,但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補充C可以幫助避免呼吸道感染或減緩症狀。柑橘類水果當然很好,但甜椒、奇異果、花椰菜效果更強大。

©thespruceeats.com

菇類

幾世紀以來,人類相信菇類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然而根據研究顯示,菇類能增強白血球數量與活性,使它們更具抵禦外敵的力量。因此如要食用,可從香菇、舞菇、靈芝等菇類都有不錯的效果。

©medicalnewstoday.com

無糖優格

選擇不含糖與其他添加物的優格,其中所含益生菌,能幫助腸道遠離有害菌侵襲。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70%免疫球蛋白抗體聚集在腸道,腸道裡的好菌與壞菌會影響免疫系統,好菌能讓腸道保持酸性,排便順暢、抑制腸內腐敗反應,壞菌則會使腸道偏鹼性,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釋放毒素,引起發炎反應,陸續有研究發現,腸道的疾病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精神疾病、癌症等各種疾病息息相關。

©foodwellsaid.com

燕麥

根據挪威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燕麥類的穀物含β-葡聚醣,這種纖維具抗菌和抗氧化能力。此外,燕麥對血糖的影響較小,並且能減少胰島素依賴,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每天食用燕麥有助於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燕麥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大量吸收人體的膽固醇並排出體外,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reallife.com.my

資料來源/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復健科醫師凃俐雯:用運動來預防運動傷害

2016-05-25
運動恢復運動傷害故事專訪保健人物誌

運動受傷了,我該怎麼辦?身為超越復健診所的醫師凃俐雯,在還沒有成為醫師之前,本身就是一位運動員。從小愛運動的她,只因為在裡面她感受到的總是滿滿的快樂,所以一直持續不間斷的運動。到了高中,她甚至參加學校校隊,練習女子田徑7項。那時,凃醫師也開始認真研究有關運動這件事。她發現,運動不只可以帶來快樂,還有許多的健康成分在裡面,甚至能治療許多慢性病。

轉角遇到復健科

但不管做甚麼事都有所謂的職業傷害,而運動更是。雖然當時的她還沒有因為運動而受傷,但常看見身旁許多同學是受傷再受傷,卻沒有一個完善的方法可以首先預防傷害,尤其是在那個資源還不那麼足夠的時期,也深深激勵了凃醫師對於運動傷害這件事情的好奇心。

到了大學,一邊念著自己喜愛的中醫學,一邊勤練自己喜歡的網球。有一天當她去參加比賽時,不小心地,肩膀脫臼了….當時就讀長庚大學的她二話不說趕緊跑到骨科去就診,可是醫生給的建議就是開刀或不開刀,如果不用開刀就只好回家休息到好,但是這些對於凃醫師來說,並非一個有用地建議,就好似回到高中時期的模樣。

實習的時候,凃醫師有幸分配到復健科,在裡面她發現,原來有更多豐富的醫學知識皆能解開她過去的疑惑,以及她觀察到許多病人雖然受傷卻還不用到開刀程度,接下來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在研究所時期,她毅然決然轉到復健科,去鑽研有關於復健運動這塊知識。

就讀復健科,開啟更多新知識

運動不只是運動,更是與病人間的溝通橋樑

唯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其含義。除了網球之外,她還喜歡重訓和跑步,也曾在跑步過程中受過傷……但凃醫師不會因此氣餒,反倒感謝老天爺給了她新的一課,讓她有更多的經驗去建議相同情況的病人該怎麼做。所以運動對她來說運動不只是運動,加上本身的專業,更是與病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橋樑。

現在,她雖然成為一位有名的醫師,也治療過無數病人,但是愛運動也愛讀書的她只要一有空,就會不停地去找各個相關的運動課程進修。凃醫師說:「我希望能跟國際接軌,跟病人之間有更好的溝通。」醫師和訓練員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醫師會醫病,但不見得會重訓,所以當病人在敘述問題時,醫師不見得聽得懂,診療準確度也會有偏差。但是凃醫師覺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如果聽得懂她在說甚麼,那麼就更可以直接建議你該做什麼。

運動是與病人溝通的橋樑

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是要克服病人相信卻是一個很困難的課題

許多的訓練員或運動員都是她的病人,但每每看見這些才子才女受傷很嚴重卻不能好好休息是凃醫師最心痛的事。她說:「你想讓他相信休息會比不休息好,但是他們不是不想休息,而是沒辦法休息。」不做甚麼比做甚麼難,這不只是專業訓練員或運動員要克服,一般病人亦是。我們往往被許多傳統觀念束縛著,總認為花錢才會好。但其實有些狀況只要你好好休息,照著醫生的指示動作執行就會好,這不只是凃醫師要想辦法說服病人的,其實病人也要想辦法說服自己,有了互相的信任,我們才能長久,這是她的原則,也是她一直再學習克服的心理障礙。

接受挑戰,吸取更多的養分

不僅如此,凃醫師也是一位醫學專欄作家,她總用她的文章教會大家許多醫學知識。但越專業的東西往往越多人注意,每當她的文章被別人批評時,總會特別心痛,甚至想放棄不想再寫….因為當低潮來臨時,會認為自己的努力沒被看見…但凃醫師說:「這個跟生小孩其實很像,她的頭都出來了,總不可能因為太痛就不生了吧?!」所以她也告訴自己勇敢接受挑戰,讓不同的意見成為未來更好的養分。

復健是預防運動傷害的運動,但是預防勝於治療,除了現有的復健治療訓練的架構之外,就是要整合目前最新的技術,建立一個運動恢復中心。這是她的運動預防醫學夢想,更是為了運動選手著想,因為有好的運動恢復,選手就不容易受傷。「不管未來是甚麼樣子,我會繼續努力學習,不只實現自我想像,也實現選手們不受傷的夢想。」凃醫師說。

不放棄學習的機會,只為實現選手們的夢想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