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專屬樂齡族的運動指南!透過4大項訓練打造出更健康的身體
1
銀髮族
專屬樂齡族的運動指南!透過4大項訓練打造出更健康的身體
2
美麗優雅的肌力女神-Annie:用運動找回自己做一個勇敢的女人
3
抬腿交叉捲腹 STRAIGHT LEG BICYCLE CRUNCH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屬樂齡族的運動指南!透過4大項訓練打造出更健康的身體

2023-02-21
知識庫 健身 體適能 觀念 書摘

現今政府和其他機構總是喜歡用數據來告訴我們,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保持健康和減重。樂齡朋友當然也不例外,但當你想遵循這些「規則」並試著把它們融入生活時,可能會令你感到十分困惑。美國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辦公室(ODPHP)會定期更新「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會根據年齡和體適能程度進行分組,你可以在ODPHP 的官方網站4 上找到最新版的指南。

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以便你了解其內容,才知道如何根據你的情況來調整。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的起點也不同。這份指南只是把我們運動目標的粗略輪廓描繪出來,你不用牢牢死守。請記住,這是你的身體,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所以訓練過程中感覺不對時,永遠不要害怕去調整它。

銀髮族
樂齡族更應該要選擇正確的訓練方式及方向,才能避免突如其來的運動傷害。 © homeadvantagerehab

此外,我們要知道這份指南中並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體適能程度。例如,下面建議每週應訓練 2.5~5 小時。如果你已經訓練一段時間了,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努力目標;但如果你是新手,可能需要從每天10 分鐘開始,然後再逐步增加。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份指南進行拆解,讓你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

第一項-肌力訓練

現在,我們將探討你即將執行的十二週訓練計畫中的重要細節。首先,我們很快地概要說明一下力量訓練的要點,使你了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前面已經談過力量訓練的好處,但該練些什麼?多久練一次?這份訓練計畫會明明白白告訴你。雖然課表寫得很清楚,但你還是可以先了解一下ODPHP 所提供的資訊,多清楚一些基礎知識可以讓你在開始訓練前做好準備。

肌力訓練的主要概念,就是讓你的肌肉比以往用更多力。其實,你可能已經多次經歷過這種情況,例如季節轉變時,你會做一些好幾個月沒做過的事情,像是園藝或鏟雪。肌肉在短期的超負荷狀態下會導致一些痠痛,但從長遠來看,會使你的肌肉變得更精實。

下面是肌力訓練時的通用準則:

● 強化肌肉的活動,包括舉重、使用彈力帶、徒手運動、繁重的園藝工作或是頻繁搬運重物。

● 為了獲得最大的訓練效益,你應該專注在主要肌群的訓練上,包括胸部、背部與肩膀肌群、二頭肌、三頭肌、下半身和核心肌群。

● 你的目標是每週至少舉重兩天,不要連續練,中間至少要隔幾天讓身體有時間恢復。

● 每個練習動作需要練1~3組,每組反覆8~16次。「組數」是指同一個動作總共要連續幾個循環;「反覆次數」則是指每個動作在同一個循環中要重複做幾次。舉例來說,如果把一個重量舉起來再放下,總共反覆 10 次後休息,那代表你已經完成了 1 組 10 次。你在整份訓練計畫中會很常看到,組數在先,反覆次數在後,中間會以乘號來表示。例如「1 x 10」表示的是「總計1 組,每組反覆 10 次」。

● 當你變得更強壯時,應該增加重量,或者肌力訓練日再多增加一天。

你將在本書的其他部分學到更多跟肌力訓練相關的知識,我們的目標是使你在完成這份訓練計畫之後,知道如何運用肌力訓練課表內的不同元素。這些原則將在你完成這份課表後繼續發揮指導的效果,讓你能夠持續進步。

銀髮族重量訓練
樂齡族也該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的情況產生。 ©healthsciences

第二項-柔軟度訓練

維持活動力的另一塊拼圖是「柔軟度」。它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通常是因為肌肉縮水造成的,這可能會減少關節活動度。

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密切相關,髖關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可以想像一下,把右膝向上抬到臀部的高度後還能將膝蓋順利向右轉,如果你能做到,代表你髖關節的活動度很好。但還是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缺乏活動度,例如:

● 基因—有些人特別柔軟,僅僅是因為他們繼承了父母柔軟的基因。

● 關節結構—關節的結構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如果天生有結構上的限制,就會限制我們的活動度。

● 結締組織—韌帶、肌腱和肌肉的柔軟度,會影響關節的移動方式和可彎曲範圍。

● 力量—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拮抗肌的力量。拮抗肌是指與主動肌相對的肌群,主動肌收縮時,拮抗肌則被拉長。例如肱二頭肌彎舉這個動作,二頭肌是主動肌,背面的三頭肌則是拮抗肌。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很緊繃,可能會阻礙大腿後側膕繩肌的柔軟度。所以我們需要同時訓練身體前後兩側的柔軟度,效果會比較顯著。

柔軟度是很多能力的基礎,所以很重要(已安排在本書訓練計畫中)。努力提高柔軟度將有助於減少導致平衡問題的某些因素。訓練柔軟度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動作可以增加關節的滑液。這不只可以使你身體的活動空間變大,還可以減緩關節的退化。

柔軟度
樂齡族維持活力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柔軟度。 ©verywellhealth

第三項-平衡訓練

預防跌倒對所有人都很重要,尤其是樂齡朋友。下面的統計數據也許會讓你有所啟發。

美國老齡化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簡稱NCOA)發現:

● 跌倒是年長者致命和非致命傷害的主要原因。

● 跌倒每年造成超過 280 萬人受傷。

● 跌倒在二〇一五年造成的傷害成本超過 500 億美元。

跌倒會使樂齡朋友付出許多情感與心理上的代價,很多人心理有陰影,害怕跌倒的心理對樂齡朋友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愈來愈多的年長者因害怕跌倒而限制了日常活動,這只會加劇身體能力進一步下降。

限制身體活動的影響遠不止生理上的影響。當你害怕跌倒,甚至擔心上下車會發生意外,你可能會不敢出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這會進一步導致社交孤立、憂鬱和無助感。

重點是你要先知道:

跌倒並不是我們變老後一定會發生的事。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和照顧身體的方式來控制,這也是這份為期十二週的訓練計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平衡問題是許多成年人尋求醫生幫助的原因之一,因為平衡感不好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希望:

● 走路不蹣跚或跌倒。

● 坐下和從椅子上起身不跌倒。

● 爬樓梯不絆倒。

● 彎腰不跌倒。

平衡訓練
樂齡族最害怕跌倒,因此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就是一個重點。 ©snugsafe

良好的平衡對於保持健康和日常生活的獨立性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平衡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導致平衡感出問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最好跟醫生討論以確定其原因,高血壓、耳朵感染、中風或多發性硬化症等都會導致平衡感出問題。

如果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平衡訓練仍是你日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練平衡感時,我們也會訓練到平時較少關注的身體部位,像是將關節連接在一起的肌腱與韌帶,還有一些小肌肉有助於我們保持穩定。腳掌、腳踝和膝蓋附近的肌肉和結締組織,在維持我們的活動力和健康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中的平衡練習將協助你在安全的環境中訓練這些部位,促進你保持身體強健和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四項-核心訓練

想要以健康的方式變老,另一個重點是為你的身體提供穩固的基礎。那個基礎是你的「核心」。你的核心不僅是在腹部,繞著軀幹一圈的部分都算核心,你可以把「核心」想像成繞著太陽旋轉的各個身體部位,只要它愈強,你身體的其他部分也會跟著愈強。

那麼,核心是什麼?很多人以為核心只包括腹肌,但實際上它不僅包括腹部外層的肌肉,還包括腹部 內裡和背部的肌肉:

● 腹直肌—如果你聽說過「六塊腹肌」,你一定就知道腹直肌的部位。這些肌肉負責軀幹向前彎曲的動作,你做仰臥起坐時主要就是動用這些肌肉。

● 腹橫肌—這有點像腹直肌底下的一塊祕密肌肉,它包裹著你的脊椎。你可以想像如果有人要打你的肚子,這塊肌肉就會收縮以保護你和你的脊椎。當你練「棒式」(你將在本書的課表中練到這個動作)時就是在強化腹橫肌。

● 腹斜肌—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它們位於腰部的兩側,是你的軀幹在轉動和向兩側彎曲時會用到的肌肉。

● 豎脊肌—這指的是背部沿著脊柱兩側向下延伸的小肌肉。這些肌肉負責協助你的脊椎伸直以及向前或向後彎曲。如果你做過家務或園藝,肯定會感覺到這些肌肉的存在。

上述這些肌群是很多動作的動力來源。核心穩定是我們訓練的重點之一,核心穩定了,我們移動身體其他部位的同時,才能將脊柱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曾躺在地上做仰臥起坐,但強化核心的方法有很多,在本書的訓練計畫中你就會學到。

核心訓練
核心肌群提供身體穩固的基礎,尤其是樂齡族的人更需要加強這塊。 ©youthincmag

十二週訓練計畫的方向

在十二週的訓練計畫中,會特別針對核心做訓練,也會進行一般性的肌力練習。這些常見的肌力動作也需要核心參與,它們是以功能性的方式來輔助身體完成動作,就像現實生活一樣。所有這些訓練—力量訓練、平衡訓練、核心訓練和柔軟度訓練—都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更強壯、更具韌性的身體,使你足以面對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大部分事情。

資訊

• 文章摘自臉譜出版 ,Paige Waehner、徐國峰譯《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從零開始,十二週打造延齡慢老全身心,控制三高、血糖、體重,讓你活動自如不跌倒、情緒穩定、日日好眠》一書。

【本書特色】

近年來,對樂齡族來說,力量訓練的重要性與優點已經成為常識!由於人體肌肉會從三十歲開始慢慢流失,六十歲後速度加劇,容易引發「肌少症」,造成行動不便、增加跌倒風險、關節疼痛等問題。因此,專家學者都建議即將步入人生下半黃金期的樂齡族,在安全的環境與適當的指引下進行力量訓練,以期延齡抗老,能夠好好享受樂齡生活。

 

• 更多《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麗優雅的肌力女神-Annie:用運動找回自己做一個勇敢的女人

2018-09-21
心得分享故事專訪健身人物誌

「一個女人她有多少的角色需要扮演?」這是編輯部在專訪美麗優雅的肌力女神Annie前所下的問號!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在傳統文化的框架下,「女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時間甚至同個時間裡,都將輪流或重疊扮演著老婆、媳婦與媽媽這樣多重的角色,然而,來到現今的社會她們為了經濟生活,又多了一個「職業婦女」的角色,這些多重的角色讓她們過著家庭與工作間蠟燭多頭燒的日子。如果,在這樣的日子裡又遇到人生中的黑暗低潮期,你有想過該如何渡過?這次,我們將專訪在人生看似順利旅途中跌倒的她,如何透過運動找尋到另一個人生!

當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身材,妳就有能力擁有自己想要生活-Annie

人生中第一個轉折點

說話總是輕聲細語的Annie現在擁有體適能教練、瑜伽老師、暢銷書作家、健身品牌執行長、人妻及兩個孩子的媽媽等多重角色,看似人生幸福美滿的她在25歲時遇到人生中最大的挫折-離婚!Annie表示,在成長過程中的我其實沒有得到父母親許多的愛,再加上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離異,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自己長大能夠有個溫暖的家庭,有愛我的老公及我愛的孩子。所以,在我21歲那年我遇到了我的前夫,當時年輕的我認定他就是一生中的最愛,於是我便拋棄了一切快速的與他進入婚姻,過著人人稱羨的貴婦生活並把重心放在他與兒子身上,但生活並不是白雪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他因為工作的壓力與火爆個性時常半夜對著我發脾氣,在忍受了4年後我帶著兒子Clive與前夫簽字離婚,當時候的我失去了一切也成為了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

運動讓我擺脫負面情緒

在離開了令她感到痛苦恐懼的婚姻後,為了避免自己會一直陷入難過與憂鬱之中,所以,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都窩在健身房運動,Annie表示,我當時很害怕自己會回想以前那段不快樂的記憶,所以,我開始每天都把自己的體能超到極限讓身體疲憊不堪,除了不會胡思亂想及不需要再長期服用安眠藥與格雷氏症的藥之外,身體與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好,這時我突然發現運動流出的汗水已經慢慢把原本體內的負面情緒帶走,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我要的?我要成為什麼樣的女人?

運動的汗水讓我擺脫低潮中產生的負面情緒。

在鏡子中我看見改變的自己

Annie漸漸擺脫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低潮之後,看起來柔弱的她又為何會想要成為一位全方位體適能教練?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時,露出淺淺微笑的Annie表示,從小我就是一個喜愛運動的女孩,練過芭蕾舞參加過田徑與桌球隊,體育成績一直不錯的我,卻因為升學的關係不得不放棄這個興趣,然而,當我再次接處運動時,卻是為了擺脫內心的恐懼與低潮,那段時間裡我每天都會看著鏡子,仔細觀賞眼前這位女孩的改變,突然有一天腦中閃過,如果我當一位體適能教練,是否就能用運動幫助更多的人?然而,要幫助更多人的我,就必須要當一位什麼都會的全方位體適能教練。

在鏡子中我看見改變的自己。

關於全方位這點Annie表示,在當時,業界的體適能教練都比較針對單一訓練項目做分類,重量訓練就必須找健身教練;想練瑜伽就必須去找瑜伽老師,想要學有氧課程你就還要再去找一位有氧老師,當你在訓練的過程中有任何跳脫這個訓練框架的問題,這些老師或教練也無法幫你有效的解決。而運動在每個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的,例如:在重量訓練後要學會如何拉伸讓肌肉延展放鬆(編按:瑜伽可學到拉伸);減脂時需要做哪些有氧運動及飲食搭配,所以要當一位稱職的體適能教練,就必須從學員的身理與心理全方面著手,這樣除了可以讓學員更安心及放心的把自己交給妳之外,也能讓整體的訓練方向與方式更加多元化!(編按:Annie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由1張證照到32張國際體適能教練證。)

在家庭與工作間的平衡點

當全方位體適能教練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樣的阻礙?突然眼眶泛淚的Annie表示,遇到第一個阻礙就是父親的反對與質疑!尤其,在10年前會教重訓的基本上都是男教練的天下,女教練可說是屬於非常少的一群人。所以,當我從美國回到台灣跟父親提出要考重量訓練教練證照時,我父親用很嚴肅與懷疑的表情問我:「妳一個女孩子當瑜伽老師就好了,跟人家男生去考這個是要衝蝦咪?」,因為,父親他認為沒有一個女孩子能夠勝任這樣的運動訓練,但我在當下卻認為,沒有人能做不代表我不能,因此,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決心與毅力,咬緊牙關的我入手了第二張證照,就是AFAA的WT重量訓練教練證。(編按:當時她已經擁有第一張證照就是瑜伽,並且在美國健身房授課。)

別人不做的不代表我不能!

第二個遇到的問題就是我的兒子,為了要讓自己往全方位體適能教練的目標邁進,我必須將所有的心力放在養家餬口與持續進修考取證照這兩件事情上,當時單親的我必須犧牲陪伴兒子成長的時間。因此,在他9歲的時候就必須被強迫獨立當一名鑰匙兒童,自己下課回家吃飯寫作業上床睡覺,還記得有一天晚上8點看到他5點下課時傳來的簡訊「媽咪!我鑰匙不見了!」,當下的我還因為要教課,所以,讓他獨自在下雨的夜晚,站了4個小時等我下課後去接他,當下的我再次質疑自己,選擇當體適能教練的這條路是否正確!於是我替自己重新安排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點,我相信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讓一切都變的有價值。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常台灣(工作)與首爾(家人)兩頭飛!

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讓一切都變的有價值。

人生中第二個轉折點

曾經把自己的生活完全依賴在先生身上的Annie,在健身房擔任體適能教練一段時間之後,便開始思考要擁有一間屬於自己夢想又能幫人圓夢的健身房,於是,2015年她在英國倫敦成立了自己的健身品牌ACED FITNESS UK及去匈牙利爭取X Boy訓練的台灣區代理權,同時,繼續在台灣與英國教課過著空中飛人的日子,隔年,便將這個屬於自己的健身品牌帶回來台灣,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與以往不同的體適能課程及訓練模式。ACED FITNESS UK至今在台灣已經成立兩年多,Annie還是在不斷的失敗與挫折中學習成長。

創業是圓我的夢想,也是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

當我們問到在3年的創業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問題嗎?Annie沉默了一下表示,當老闆要學習的不只有當教練時學習專業健身知識而已,你要學習的是如何管理公司、培訓教練、員工及品牌行銷營運等等的問題,一開始我因為不懂如何經營,只光靠著一股熱情與夢想往前衝,所以吃了很多突如其來的悶虧與挫折,後來我便強迫自己除了上課與自主訓練之外,還要每天空出時間去閱讀與進修,有關經營管理與品牌行銷方面的課程與書籍,雖然,這樣的生活讓我每天的睡眠時間只剩2-3個小時,但看到自己把品牌漸漸推上軌道時,那種成就感真的無法用一句話來形容。

鼓勵姐姐妹妹們動起來

在工作上除了健身教練與品牌執行長外,Annie還有另一個角色就是健身書作者,在2016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健身書「練肌力就是練心」,今年8月底出版了她的第二本健身書「肌力女神與妳用健身寵愛自己」,這兩本書都是在傳達透過運動妳將會得到更棒的自己,無論妳是女孩或女人都要用運動來讓自己變的更美麗更有自信,因為,唯有寵愛自己才會讓別人更愛妳。

肌力女神與妳用健身處愛自己。

採訪、撰文/David
圖片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抬腿交叉捲腹 STRAIGHT LEG BICYCLE CRUNCH

2016-06-01
動學堂訓練動作核心訓練初階訓練健身

抬腿交叉捲腹 (Straight Leg Bicycle Crunch)是一個全身性運動。結合耐力、活動力和柔軟度。也能訓練到多個不同肌群,包含:腹直肌、肱四頭肌、腹外斜肌…等。是一個較進階的動作,初次嘗試者建議可先不要旋轉身體,前後來回即可。

抬腿交叉捲腹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伸直,雙手交叉抱頭預備。

STEP 2 觸碰左膝

右腳向前伸直(不要碰到地面),身體向左旋轉觸碰左膝。

STEP 3 碰觸右膝

左腳向前伸直(不要碰到地面),身體向右旋轉觸碰左膝。,左右輪替,做1分鐘。

以上教學示範僅供參考,實際訓練狀況請依個人身體狀況自行斟酌。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