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慶祝Forerunner 20週年,2023 Garmin Run亞洲系列賽擴大舉辦,首站臺北站將於2023年9月17日在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開跑。繼去年6,000名跑者熱情參與,一天秒殺21K賽事名額,今年賽事特別以「每個跑者都是行星」為主題,現場打造行星跑者盛會,報名賽事即有機會參加由Garmin Run Club (GRC)教練群帶領的科學化訓練營及行星主題跑聚活動,鼓勵更多初階跑者跨出第一步,以獨創的科學化訓練幫助大家達成個人目標,一同From Zero to Hero完成挑戰。
2023 Garmin Run臺北站賽事分別有5K勇氣組、10K探索組、21K毅力組,共計6,500個名額,於2023年5月30日中午12點起開放報名,邀請熱愛跑步運動的民眾一起和Garmin跑出傳奇!
2023 Garmin Run亞洲系列賽串聯亞洲6大城市開跑,首站臺北站於2023年9月17日盛大登場,隨後將於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香港開跑,同時在Garmin Sports APP推出Garmin Asia Virtual Run,線上線下虛實整合亞洲各國跑者一起跑出傳奇!
凡成功報名2023 Garmin Run亞洲系列賽臺北站,即有機會參加由GRC專業教練群帶領的科學化訓練課程、全台聯名跑班與豐富主題跑聚活動,透過科學化數據追蹤了解自身運動表現、循序漸進達成個人目標,包含:GRC COACH帶你練:參賽者可依照賽事組別付費報名7月至9月為期十週的「跑者養成班」、「女子專班」、「夏季強化班」,同時獲得GRC和adidas限量聯名跑衣一件。
透過GRC教練群指導,以科學化數據追蹤訓練表現,打好運動基礎,搭配有趣活潑的跑步活動,循序漸進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指導預防運動傷害,引領跑者維持穩定進步以達個人目標。
Forerunner 20週年專屬行星聯名初階跑班:5K及10K的初階參賽者可付費報名7月至9月為期十週的北中南聯名訓練課程,包含台北相信跑班(金星戰隊)、台北DHRC跑班(木星戰隊)、台北愛迪生跑班(水星戰隊)、台中康橋跑班(土星戰隊)、高雄閃耀跑班(火星戰隊),分別由陳秉豐、梁哲睿、姚君翰、林亞帆、凃威廷等知名教練帶領,讓全台跑者不受地域限制,就近參加科學化訓練跑班。
GRC主題跑聚活動:成功報名賽事即有機會免費參加7月16日的女子限定主題跑聚活動,跑者可獲得由「體能之巔」尹誠彬獨家代言的韓國XEXYMIX限量運動緊身褲一件,亦可選擇8月13日男女皆可參加的主題跑聚活動,兩場跑聚活動共計600名額。
訓練營及跑聚活動名額有限,即日起報名至6月16日截止,活動詳情及報名請見Garmin Run活動官網。
繼2022年Garmin Run首屆參賽盛況,今年歡慶Forerunner 20週年,特別邀請重量級嘉賓:長跑女神-雷理莎、路跑暖男-修杰楷、人氣女神-泱泱參加賽事,陪伴跑者衝向終點、贏過昨天的自己。參賽跑者除了可獲得市值超過NT$2,000的豐富報到禮與完賽禮,賽事現場將推出Forerunner 20週年特別活動及贊助商破萬超值商品體驗,還有機會抽到Garmin Forerunner全新系列錶款,總價值超過百萬!
賽事詳情請點選官網
跑的舒服是跑步的基本原則,若配速也好,裝備也好那其實就同等於一個完美的距離了。
跑步的裝備配置原則則以防護為主,美觀為輔、防護主要是指:保暖、防止運動損傷、中途安全等。跑步裝備從下往上說起,分別是:鞋子、襪子、褲子、護膝、腰包、衣服、手機臂套、魔術頭巾、耳機、頭帶、帽子...等。
鞋子種類很多,就跑步而言,一般分為慢跑鞋(緩衝跑鞋)、競速跑鞋、越野跑鞋等,這些跑鞋都有很多款式選擇,一般平時訓練可以選擇緩衝跑鞋,主要是防能保護腳踝,減低傷害;若要突破個人成績,可以選擇競速跑鞋。
跑鞋的選擇,遵循幾個原則,因人而異,不過一般跑鞋在500公里左右就可以考慮更換,最好預備兩雙以上跑鞋,交替練習使用。選購鞋子時,則建議尺寸比平時大1-2號,這樣跑了長距離之後,也不會因為擠壓到指甲而造成水泡。
跑步的襪子也很重要,一般選擇coolmax材料的襪子,也就是常說的快乾襪,排汗比較快,不容易起水泡。長距離的話,建議可以在腳上先擦一些凡士林,然後再穿襪子,較不容易起泡。如果害怕起水泡,也可以選擇五指襪,可以有效的防止。
壓縮腿套主要是輔助小腿肌肉,同時也可以有保暖的功能,跑步時,它雖然不是必需品,但若認為它對你是有幫助的,多佳利用也是不錯的。
壓縮褲分為長褲、七分褲、五分褲和短褲幾種,壓縮褲有助於提高大腿和臀部的肌肉運動能力,一般跑友穿壓縮褲的比較多,專業運動員則剛好相反,認為壓縮褲會束縛肌肉能力,所以會選擇高開口的排汗短褲。
壓縮褲或者短褲內,一般會穿著比較舒適的內褲,其選擇為柔滑、快乾、沒有明顯縫紉線條的運動褲,盡量不要選擇全棉的,因為全棉不利於排汗,長距離跑主要是防止短褲磨傷大腿內側和陰部,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所以可以在穿短褲前在容易磨傷的大腿根部塗抹適當的凡士林,這樣有助於延緩磨傷。
跑步上半身通常穿著容易排汗的壓縮衣和運動T-Shirt,壓縮衣也分為長袖、短袖或背心,T-Shirt亦是如此,主要視氣後來做選擇。
髮帶主要的功能是處理頭部的汗水,髮帶是將汗水從額頭導到臉的側部,然後自由滴下,不會直接滴到臉上,但大多數的髮帶都是矽膠材質,緊貼在頭部,戴久了一後,並不太舒服,不過整體來說他可以增加美觀還能防止汗水,算是實用的配備。
帽子主要是遮擋陽光,防止面部日曬,還有吸收部分汗水的作用。跑步的帽子,可以選擇棒球帽或是中空帽, 主要是佩戴舒適,兼顧功能。
魔術頭巾是跑步很好的防護用具,用途廣相當廣泛,這個是大多數跑友必配的裝備,尤其在冬天的時候,用途非常大。
魔術頭巾繞在腕部,可以當作腕帶擦汗,繞在頭部可以做髮帶,套在頭部可以當帽子,繞在手上可以當手套,繞在手臂上可以放鑰匙和手機,總之功能多多,經濟實惠。
跑步腰包種類繁多,選擇的確比較困難,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跑步習慣來決定。短距離跑步,可以不選擇帶水壺,但長距離跑步不容易補水,建議選擇帶水壺的腰包。距離跑步對於腰包的需求相對較低,腰包除了可放補給食物,還可放置手機或是重要物品。
短距離跑步基本不用特別的能量補充,但記住不要空腹,吃飯後一小時之內不要跑步,跑步前吃七分飽即可。常用的跑步補充的主要有:飲用飲料、能量膠、能量棒、電解質補充等等。
飲料:最好的飲料就是水,還有很多功能性飲料,這些功能性飲料主要是補充電解質、鹽份、能量補充、快速恢復的作用,水的補充頻率因人而異,通常每半小時補充一次,千萬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要提前飲用。
能量膠:能量膠主要補充電解質和能量,包括糖原等。
能量棒:主要是固體的能量補充食品,不同於能量膠為膏狀,由於是固體的,食用需要配合飲水,可以減少空腹感。也有使用巧克力做為補充的跑者,不過容易融化,口感並沒有太好。
其他補充:其他補充主要是電解質補充為主,包括鹽錠,這些電解質補充主要是及時補充電解質、防止脫水、抽筋的跑步不適症狀。
跑步是一項健康的活動,與自行車和游泳並稱三大最佳運動,運動中更可以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健身和運動相得益彰,跑步沒有很高的要求,一雙跑鞋、一條路就可以運動了。開始跑步非常簡單,難的是能夠養成習慣,若沒有持之以恆的堅持精神,無論有什麼酷炫的裝備,也達不到運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