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喜歡躺床上滑手機追劇?小心容易造成從脖子痛到頭的「枕神經疼痛」!
1
手機追劇
喜歡躺床上滑手機追劇?小心容易造成從脖子痛到頭的「枕神經疼痛」!
2
NIKE X CARHARTT WIP 系列打造嶄新街頭時尚風格
3
2018 AIR MAX DAY 產品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喜歡躺床上滑手機追劇?小心容易造成從脖子痛到頭的「枕神經疼痛」!

2023-12-06
話題 綜合 觀念

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不僅蔓延至頭部,甚至肩膀、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是困擾現代低頭族的「枕神經疼痛」上身!什麼是「枕神經疼痛」?這種疼痛與頭痛伴隨的頸部疼痛有何關聯?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神經外科醫師提醒,治療疼痛只是治標,從生活習慣根治才是康復之道。

手機追劇
現代人很喜歡用手機追劇,尤其是躺在床上!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高瑛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

這些原因恐造成枕神經疼痛

引起枕神經疼痛的原因,常見有以下3類:

外傷: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2節神經根壓迫

神經腫瘤

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

她說明,此症狀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臨床上遇到的病患有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年齡和特定族群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主因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

有些人可能因為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導致疼痛發生。部分患者可能會自己嘗試吃藥或者忍耐一段時間,但當疼痛持續較長時間並影響生活品質時,他們才會尋求專業的幫助。

頸部痠痛
醫師表示,現代人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就容易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

枕神經疼痛的治療方法

高瑛提及,偶發性的枕神經疼痛,有機會以藥物緩解,但若症狀持續或程度增加,以及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一般而言,醫師會使用保守治療方法,如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

另外,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的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達疼痛緩解目的。少部分病人由於疼痛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

止痛只能治標

日常保健這樣做 高瑛提醒,不論是追劇或是工作,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看電腦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幾乎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過小的螢幕注視太久,也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建議勿注視太久。

此外她也補充,若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仍然不能完全根治問題,要真正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要依靠自己有自覺的調整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度復發。

延伸閱讀:

家中長輩如何訓練肌力?快學「這6招」用椅子就能練:先做對1姿勢

午休趴睡5壞處恐「趴到中風」!物理治療師教「最佳午睡姿勢」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愛用手機追劇?當心「枕神經痛」從脖子痛到頭!醫:用1招徹底緩解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X CARHARTT WIP 系列打造嶄新街頭時尚風格

2018-11-23
生活流行鞋子綜合配備館NIKE

Nike聯手Carhartt WIP發布聯名鞋款系列,將Nike廣為人所知的運動鞋廓形與Carhartt WIP以工裝為靈感的經典材質進行創意組合,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街頭時尚風格。

NIKE X CARHARTT WIP 系列打造嶄新街頭時尚風格

創立於1989年的Carhartt Work In Progress (WIP)堅持秉承最初Carhartt工裝的粗獷精神,對產品加以改良和完善,使之更適合現代消費者——崇尚功能實用且耐穿適久型服裝,但同時又追求現代時尚設計的需求。在此次新推的這一鞋款系列上,Carhartt WIP極具代表性的棕色(Hamilton Brown)和黑色Dearborn Canvas元祖帆布、以及Camo Tiger Ripstop防撕裂迷彩格紋尼龍等等經典材質被應用至Nike一些標誌性的運動鞋款上,包括Air Force 1 Low、Vandal Supreme High 和Air Force 1 Low Utility及Air Max 95——嶄新風尚,鮮明奪目。

NIKE X CARHARTT WIP
NIKE X CARHARTT WIP

Nike x Carhartt WIP系列將於12月6日起登陸SNKRS APP(Nike獨門鞋會)、Nike.com、耐克指定零售店鋪及Carhartt WIP Stores、Carhartt-wip.com。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AIR MAX DAY 產品搶先看!

2018-01-23
鞋子NIKE綜合配備館

為慶祝2018年Air Max Day,耐克推出一系列極具開拓精神的Air Max鞋款,為這一經典系列狂歡。每雙鞋採用的變革性Air氣墊單元均推動了耐克Air氣墊科技和鞋類設計的前進。它們印證著耐克持之以恆的創新精神,以及不斷將大膽的想像力轉化為現實的勇氣與力量。Air代表了Nike狂想不羈,創變不止,對夢想的無盡追逐。見識一下最新的Nike Air Max系列,感受它十足底氣與狂想的新境界!

2018 AIR MAX DAY 產品搶先看!

1991年,隨著Air Max 180的推出,耐克終於將直接踏在空氣上的狂想變成了現實。180 Max Air氣墊單元(擁有180度可視氣墊)使鞋子的緩震系統可以與地面直接接觸。這不僅象徵著耐克科技的進步,也另成一派令人稱奇的審美風格。最初的青藍配色也成了耐克極具辨識度的標誌。Air Max 180 OG配色將於2月初回歸。

Air Max 180 OG

兩年以後,180度可視氣墊被汀克·哈特菲爾德(Tinker Hatfield)在Air Max 93中所採用的碩大弧形鞋跟氣墊超越了。“270”是耐克內部對它的暱稱,因為它擁有270度可視氣墊,它的氯丁橡膠鞋領也在跑鞋設計領域掀起了另一場引人注目的變革。Air Max 93將於2月初推出。 

Air Max 93

Nike VaporMax Plus將兩個具有變革意義的標誌性元素Tn (Tuned Air的簡稱)和VaporMax相結合,向Air Max系列中最具創新性的鞋面及其設計最大膽的Max Air氣墊單元致敬。這雙鞋在肖恩·麥克道維爾(Sean McDowell)1998年設計的經典款基礎上,賦予全新的可塑型網眼接合材質,同時它的VaporMax Air-Sole氣墊又能為穿著者帶來超級輕盈的體驗。Nike VaporMax Plus限量款將通過NIKE SNKRS APP(Nike獨門鞋會)率先發售,並由Nike.com和指定零售店發售。

於Nike投資者大會正式亮相的Air Max 270,是第一雙專為運動生活方式而設計的Air Max鞋款。3.2厘米的鞋跟氣墊堪稱Air Max系列史上最厚,且為穿著者帶來超級柔軟的彈跳感,能夠輕鬆應對充滿挑戰性的一天。Air Max 270限量款產品將通過NIKE SNKRS APP(Nike獨門鞋會)率先發售,新款配色將於3月初正式發售,個別配色還將發布女性及青少年尺碼。

Nike VaporMax Pl

除此之外,Nike Air VaporMax 97、Nike VaporMax Flyknit 2.0和Air Max 1/97 Vote Forward SW也將在Air Max Day前夕陸續發布。 

資料來源/ 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