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不僅蔓延至頭部,甚至肩膀、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是困擾現代低頭族的「枕神經疼痛」上身!什麼是「枕神經疼痛」?這種疼痛與頭痛伴隨的頸部疼痛有何關聯?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神經外科醫師提醒,治療疼痛只是治標,從生活習慣根治才是康復之道。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高瑛說明,枕神經疼痛是指枕神經(occipital nerve)受到夾擠導致的神經痛症狀。此疼痛多半會是後腦接近上頸線(superior nuchal line)的地方,有一個激痛點,按壓此處會引起放射狀的頭痛,從後腦勺延伸至頭頂、側面、甚至眼睛後方。
引起枕神經疼痛的原因,常見有以下3類:
外傷:直接撞擊、高位頸椎骨折,或是頸部揮鞭性損傷,導致頸椎第2節神經根壓迫
神經腫瘤
頭頸椎關節移位或發炎
她說明,此症狀女性比較容易發生,臨床上遇到的病患有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年齡和特定族群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主因是「長時間固定姿勢」,導致頸部肌肉僵硬引起疼痛。
有些人可能因為長期仰頭工作、或喜歡在床上看書、追劇,長時間保持不良的頭部姿勢,導致疼痛發生。部分患者可能會自己嘗試吃藥或者忍耐一段時間,但當疼痛持續較長時間並影響生活品質時,他們才會尋求專業的幫助。
高瑛提及,偶發性的枕神經疼痛,有機會以藥物緩解,但若症狀持續或程度增加,以及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如手腳麻木,則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排除其他嚴重的神經病變。一般而言,醫師會使用保守治療方法,如採用藥物、物理治療等。
另外,也會建議病患嘗試頸部的伸展,如頸部下壓或側拉運動,若症狀嚴重則可以考慮經皮注射類固醇以達疼痛緩解目的。少部分病人由於疼痛經保守治療未見改善,或是外傷導致的枕神經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枕神經。
日常保健這樣做 高瑛提醒,不論是追劇或是工作,頸椎的保健不外乎就是注意姿勢,避免過度前彎或後仰,看電腦平板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幾乎大家都是手機低頭族,過小的螢幕注視太久,也會引起頸部和眼部肌肉僵硬,建議勿注視太久。
此外她也補充,若頸痛症狀嚴重,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頸圈,緩解頸部僵硬及肌肉發炎狀況,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仍然不能完全根治問題,要真正徹底解決枕神經疼痛,還是要依靠自己有自覺的調整不正確的身體姿勢和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再度復發。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每天「跳8秒」勝過走1萬步?日本醫師親身實測,比起長期受歡迎的「日行1萬步」,8秒跳對身體更有益,不僅成功穩定血壓,還具有減脂效果。對此,營養師指出,8秒跳對中年人來說,在執行運動上相對安全、不易受傷,且只需3步驟人人都能在家做;不過應該避免在早上起床1小時以內做,預防血壓變化太大,反而危害健康。
營養師沈宛徵在北秀健康管理診所臉書粉絲頁發文提醒,高血壓族群年齡層逐漸下降,幾乎成為台灣人國民病,當血壓長期偏高容易引起中風、心血管疾病。但高血壓不會有明顯症狀,往往是透過健檢、就醫量血壓才會發現病況。
根據日本愛媛大學醫學部教授伊賀瀬道,近日所提出的「8秒跳」運動方式,他提到比起長期受歡迎的「每天散步1萬步」,8秒跳對身體更有益,並親自實驗成效。當開始進行8秒跳後,不僅成功穩定血壓,又因加上跳躍,而屬於高強度運動,具有減重效果。
以下提供超簡單的8秒跳執行步驟:
步驟1:進行暖身,尤其膝蓋腳踝
步驟2:於8秒內跳16下,並休息5~10秒
步驟3:反覆執行約5~10組
對此,沈宛徵解釋,所謂8秒跳是在1秒跳2下,並於8秒內跳16下,在跳躍的過程需保持全身放鬆、伸直背脊、膝蓋微彎、手臂自然下垂,跳躍高度僅需腳尖稍微離開地面,因此對中年人而言較安全、不易受傷。
而執行8秒跳時,1天跳躍10分鐘,就能達到健走30分鐘以上的功效。但沈宛徵強調,「若長時間跳躍恐致反效果,因此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以8秒為基準,分成數次跳躍較為安全。」
沈宛徵也引述伊賀瀬道提醒,應避免在早上起床後1小時內,做8秒跳運動,因為這樣做可能會讓血壓變化過大,危害健康;若執行時有出現身體不適者、醫師囑咐避免強烈運動者、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等,也要避免進行8秒跳。
對此,沈宛徵也分享自身的運動經驗指出,跳繩或跳躍可強化心肺功能、刺激小腿肌肉,進而改善血液循環。建議長輩或平常較少運動的民眾可先練習扶牆做「顛腳」的動作,來刺激肌肉收縮,讓體內循環變好,進而提升降血壓效果。
此外,由於血壓、血糖、血脂肪都存在連動關係,沈宛徵提及,也可利用近期流行的「連續血糖監測」,偵測自身飲食及三高連動的變化,配合適當程度的運動,更能為健康加分。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