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決肩頸僵硬導致痠痛等困擾,與其按摩你的肩膀,不如伸展「胸大肌」和「擴背肌」。
X 無效的按摩:即使按摩或敲打肩膀,也無法根本解決,將肩膀前面和後面的肌肉不協調狀態加以調整吧。
O 效果超群的按摩:先伸展胸部前方的「胸大肌」,從身體前面開始調整吧!
這是起因於駝背和圓肩等不良姿勢,在這樣的姿勢之下,「肩胛骨」和脖子後側肌肉被拉往外側,肩膀被往前拉,手臂扭轉到內側。從脖子後側延伸到背部的「斜方肌」也被拉扯,導致血流受阻,就會讓肌肉變僵硬,也拉扯到神經,成為造成肩頸痠痛的真正原因。
將姿勢調回正確的位置,就能確實發揮斜方肌原本該有的伸展與收縮功能,可改善血液循環,也不會壓迫到神經,如此一來就能消除僵硬和緊繃感。
先自行確認從脖子左右兩邊延伸出來的斜方肌的狀態,看看左右哪邊比較緊。實務上的自我保健,要從較硬、較緊的那一邊開始做(可以的話兩邊都做)。
首先,要先確實伸展胸膛上那塊胸大肌。接下來,伸展位於上背部的擴背肌,自覺拉到腋下時就停 10 秒鐘,回到原來的姿勢後,在不傷到肩膀的情況下慢慢把手放下。最後,調整肩膀周圍的斜方肌,因為駝背、圓肩多是起因於肩膀前側和後側的肌肉柔軟度失衡,在執行時請想像讓兩邊的肩胛骨靠近。
確認斜方肌的僵硬程度:
1. 頭分別往左右傾斜。頭部較難傾斜的一側,就表示那側的斜方肌僵硬。
2. 臉分別往左右轉。若有單側較難轉,就表示與臉相反側的斜方肌僵硬。
1. 面朝牆壁,將左手往斜上方伸出去,小指一側貼牆面。
2. 手貼著牆面,身體轉向後方。
3. 擴胸,感受到疼痛的舒爽感時,停 10 秒。
4. 同樣地,把另一隻手往上舉,身體往後轉,停 10 秒。可將頭轉向相反的方向。
做完後,身體轉回正面,在不傷到肩膀的情況下,慢慢把手放下!
1. 左手往上方伸出去,小指貼著牆面
2. 和 STEP 1「伸展胸大肌」一樣,面朝牆壁。
3. 確實伸展腋下,感受到疼痛的舒爽感時,停 10 秒。
4. 身體慢慢下沉,並稍微向前傾。
5. 同樣地,換另一隻手往上方伸出去,身體慢慢下沉,停 10 秒。
1. 雙手手心朝上,腋下夾緊。
2. 手肘彎曲,下手臂稍微往下,使上手臂和下手臂超過 90 度角。
3. 想像肩胛骨確實往中間靠近,雙臂從前往旁邊移動,做 10 次。動作同時縮下巴。
做完後,頭往左右側傾斜,臉朝左右轉,確認斜方肌的僵硬程度,應該會感到比較好活動了。在做 STEP 3 訓練肩膀周圍肌肉的步驟時,並不是只把手往左右打開而已,也要讓左右肩胛骨確實往中間靠近。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朴成煇著,林佳翰譯《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一書。
【本書特色】
★ 從頭到腳對症下解方,一本書解決從20歲到100歲的全身疑難雜症
• 症狀涵蓋頭痛、眼睛疲勞、頸椎過直、肩膀僵硬、四十肩/五十肩、腰痛、髖關節疼痛、膝蓋痛、網球肘及彈簧指…等,從頭到腳的不適都能在這本書得到短時間、易執行的解方。
• 特別規劃一章「回春美容篇」,針對愛美讀者提出只要持續做 2 週,就能有感消除臉部皺紋、皮膚下垂等問題。
• 痠痛不適、回春美容與各種生活習慣解方,是從 20 歲到 100 歲都能應用在自己身上的實用工具書。家中放一本,搞定全家大小的身體疑難雜症!
★ 圖解漫畫風格呈現,輕鬆易讀超好懂 全書以可愛的插畫示意替代繁雜的說明文,圖解呈現錯誤與正確概念、案例的自我檢查方法、案例的解決方法,讓人讀來輕鬆簡單。不過,每個案例仍有簡單的文字重點敘述,輕鬆之餘不失作者的專業。
更多《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資訊 請點此
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是否有發覺肌力在逐漸衰退?因此,許多人會透過重訓來增加肌肉力量。但是,在日本一位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曾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我們必須要讓肌肉先柔軟,否則再怎麼運動都是徒勞無功。因為柔軟度和肌力同樣重要,要找回身體柔軟度,不僅預防運動傷害且更有助於對抗老化。
幫你照鏡子時,是否發現多了根白頭髮、或是臉上皺紋越來越多,這些是外表老化的訊息。此外,照些訊息在日常生活中,也慢慢透露出身體機能衰退。像是可能踩空次數增加,或是走在平路腳卻突然扭到,其實改善柔軟度就能改善這些狀況。奧運滑雪選手葛西紀明表示:「曾遇過中年人想穿褲子,卻在腳抬起來時,就一屁股跌坐在地板上。大部分的人會覺得可能是肌力不足,但卻沒有人考慮到柔軟度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柔軟度不夠,才無法將腳穿進褲管中。」
柔軟度好的人能活動自如、體態優美,柔軟度不好的人關節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影響一個人柔軟度的因素有:肌肉、肌腱、骨骼、皮膚、脂肪、結締組織的構造與組成等。然而具有比較良好的柔軟度,可以使我們運動時更有效率,以及提升運動表現,在運動過程中,也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根據許多專家研究發現,目前發現有相當多的下背痛病例與柔軟度較差得人有關,因此,具有較佳的柔軟度除了可以避免運動傷外,也可以使平日生活免於下背痛的困擾。
提升柔軟度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的伸展,另一種則是動態的伸展運動。靜態伸展是指不發生上下或來回且不急的用力伸展,而在伸展位置停留一段時間,而動態伸展是指上下或來回且急動或主動的運動,而且在最後伸展位置時不做停留。 一般來說,如果要增加柔軟度,建議採用靜態伸展,因為靜態伸展沒有組織傷害的危險,且消耗的能量較少,能具有避免或消除肌肉緊張或酸痛的效果。但是,過度的柔軟度容易發生傷害,像是關節有習慣性脫臼、無力等狀況,然而伸展運動與柔軟度的關係密切,透過身體不同部位的伸展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各部位的柔軟度。根據許多專家建議,瑜伽這一項運動是非常適合增進柔軟度的運動,許多運動員也非常喜歡在賽前及賽後透過瑜伽動作來伸展。
資料來源/Mighty Fighter、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現代生活飲食環境的變化,高鹽高油的飲食方式已經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日常三餐基本上都在外面解決,無論是便利超商或是一般的路邊小吃,甚至,消夜常吃的鹹酥雞或炸薯條,都會灑進大量的鹽與胡椒、辣椒來做調味佐料,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去計算你今天的攝鹽量是否有超過適當值。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高鹽飲食是造成腦部癡呆的其中一項關鍵原因!
多年來,過高的鹽份攝取被認為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而在自然神經科學概述(Nature Neuroscience)令人震驚的新研究中發現,高鹽飲食與腦部的記憶及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重要的聯繫關係。在這份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給老鼠餵食其飲食中正常鹽量的16%,使得飲食與高鹽量的人類相當;然而,在僅僅的8週內老鼠變出現記憶和思維能力明顯下降許多,另外,發現牠們的大腦負責記憶和學習區域的血流量明顯減少,造成牠們無法區分新的和熟悉的物體,例如牠們越來越難以通過迷宮,同時,也無法像之前一樣建立一個完整的巢穴。
接下來,研究人員通過減鹽將老鼠恢復到正確的攝取水平,讓大腦的血流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結果確是,儘管他們的生理功能恢復正常,但認知腦功能仍然受到影響,高鹽食用的老鼠都罹患上癡呆症的問題。
身為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教授Costantino Iadecola醫學博士說,我們將這項研究轉化為人類的日常生活活動來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嚴重認知障礙或癡呆症。這次所作的研究對於人類來說,腦部的損傷就像是有著記憶問題、迷失方向、不能自行穿衣服、做飯、付賬單或做其它日常生活等等的問題。
然而,在研究這些結果的背後原因時,研究人員們發現了有關大腸及小腸之間的腸道特異性,關於這點Iadecola博士特別說明,當老鼠吃了他們的所更改的鹽份比例時,攝取多餘的鹽份會引發牠們小腸的反應;開始產生大量的Th17(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白細胞),這導致免疫系統的另一個成分叫做IL-17的蛋白質的濃度升高,我們將這個反應轉移到人體上時,就會發現當身體產生過多的IL-17時,它就不再能夠提供足夠的一氧化氮;這種物質是由血管內襯的細胞產生的,當一氧化氮下降時,血管會呈現緊張的感覺,這導致更少的血液流向大腦,讓我們的大腦將無法正常運作。
雖然,上面這樣的研究報告說明了,攝取過多的鹽份會導致大腦運作上的問題,但相信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報告與分析來驗證這項結論,但日常飲食適度的減少鹽量的攝入,確可能是一個大家必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建議,每人每天所攝取的鈉含量需低於2300毫克,但現在大多數的人每天幾乎都攝取3400毫克左右,比建議量幾乎多出50%左右。因此,如果你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就必須開始注意自己吃進肚的鹽份鈉含量有多少!
資料參考/considerable、webmd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