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WAYPOINT和旗下場館作伙-WP ZouHui所舉辦的「WE POWER團體綜合體能賽」,於2023年首次舉行即大獲好評,終於在眾多選手敲碗下正式迎來第二屆!今年 2024 WE POWER即將於9/21(六)在大直橋下迎風碼頭火熱開賽!賽事規模也將大大提升,預計將會有800人參與這場體能盛會,賽制分為適合CrossFit資深玩家的「菁英組」,和老少咸宜適合一般運動愛好者的「挑戰組」。我們希望讓每一位選手都能感受到賽事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即使是愛好運動的普通人,也能和專業選手一同享受體能競賽的熱血與感動。
WE POWER賽事主打#WeGotYourBack,強調團隊的力量,每項挑戰都需要隊員們分工合作完成,挑戰內容包含了划船機、單槓、沙袋、啞鈴等器材的多種指定動作。而參賽隊伍每隊有四名成員,菁英組須包含兩名男選手和兩名女選手,挑戰組則不限制隊員性別。無論你是菁英組還是挑戰組的選手,你都會有三位隊友成為你最堅實的後盾,有了團隊的力量,無論什麼樣的挑戰都能合力通過!
WE POWER團體綜合體能賽藉由趣味、多元的體能挑戰推廣CrossFit運動文化,鼓勵更多人發展綜合體能、多方面地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更鼓勵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設立體能目標,相互激勵。不論你是力求突破的菁英組,還是熱愛挑戰的挑戰組,都能在這裡找到你的舞台,與夥伴一起挑戰極限,感受汗水與榮耀的洗禮!
資料提供/WayPoint鐵人工廠
責任編輯/林彥甫
在健身房你是否也有過「我到底該舉多少重量」還有「我怎麼可以舉的比旁邊的妹來的輕」這樣的念頭?請放下你嚴重自大的男性自尊心,進健身房我們想要的是讓肌肉在安全穩定的訓練中獲得成長,而不是在跟別人比誰舉的重!所以,該如何設定訓練時的負重及強度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課題。
切入我們這次的正題「我應該舉起多少重量?」,首先,如果你是一位身體健康的人,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發言人克里斯·多布羅西爾斯基(Cris Dobrosielski)表示,你的重量選擇應該要從輕度到中度重量開始;但如果你的身體有些狀況,Dobrosielski則建議從最輕的重量開始選擇起。
Dobrosielski表示,一旦你開始掌握了正確的訓練動作與技巧之後,你就必須要考慮「完成一系列訓練之後,是否有感受到明顯的力竭?」,例如當你的課表要進行胸大肌3組每組10下的訓練,在重複訓練置第7下時,應該會讓肌肉獲得一些挑戰的關卡。你不僅要經歷過力竭的過程,還要正確的感受到這種感覺。
所謂的力竭就是當你針對單一個訓練動作在同一組內;用固定重量操作同一個反覆動作,直到無法在做任何一下為止稱做為力竭。當然力竭訓練也是一個十分有爭議性的訓練方法,尤其對於新手或是沒有補手的人來說有著非常高的風險,因為你有可能突然間就失去支撐力量讓槓鈴或啞鈴為害到身體肌肉與關節,但另一方面又因為力竭可以強迫你,使用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力量的輸出,相對來說就會越刺激肌纖維的收縮,透過這些肌纖維的收縮與破壞,進而刺激肌纖維成長也就是所謂的肌肥大。
如果你是屬於初學者的人,Dobrosielski建議你應該要先學習正確的動作及姿勢,而不是一開始就以大重量大負荷來進行訓練,這只會讓你的受傷風險增加。當你正確學會姿勢及動作之後,再嘗試將重量漸漸往上提升,直到能進行每組12下左右的重量,並且在8下之後感受到有點困難但又還能維持正確動作及姿勢,但如果能輕鬆的完成超過12下時,就必須要再下一輪的訓練進行增加重量。
中階的訓練者你該注意的是達到總重複目標,並以此做為增加訓練重量的指標。例如你想要完成3組每組10下的訓練量,則應該要以總訓練量30下做為目標,Dobrosielski表示,當你完成總訓練量30下之後,就可以嘗試將重量提升,接下來你可能只能達成總訓練量24下(3組每組8下左右)。
關於要增加多少重量才比較安全?美國專業肌力教練Jacque Crockford建議採用2x2增重法則,執行的重點就是,如果你能夠在連續兩次訓練組數舉起比原本要多2下的次數,那就代表你的這個動作訓練需要增加重量,例如原本啞鈴肱二頭肌彎舉能用8公斤舉12下,現在能用8公斤舉14下並且超過兩組,這就代表你必須要增加啞鈴的重量。
那到底重量該加多少?通常是建議增加原重量的5%幅度最適合,如果增加的重量沒有的話可以運用最接近的重量來執行訓練。針對這樣的肌力訓練方式,Jacque Crockford教練也特別補充,當你進行力量訓練時,記住你的個人目標很重要,因為這樣你就可以相對應的規劃出你的訓練進程與課表
如果你想要透過一個標準又安全的計劃來更快速的完成目標,那麼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以及該在何時增加多少重量,就變得格外的重要。因為,每個人的體能狀態與肌肉纖維組織大小都不盡相同,因此,應該要根據你自身的需求來量身訂製出適合的重量訓練。另外,無論你進行哪種的訓練模式,都必須要了解訓練不會一夜之間改變你的身體組成及外觀,必須要隨著固定的訓練節奏及時間,才能看出訓練之後的成果。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