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5人組成的南極長征隊,自12月6日出發至昨(13日)已挑戰7天、前進距離約100公里,相當於計劃的三分之一路程。他們選擇難度高的「高原路線」所帶來的嚴峻考驗,已陸續讓隊員出現失溫、視線錯覺、意志力薄弱等身心靈狀況。在強風暴雪可視範圍只剩2公尺的惡劣環境下,身為教練的陳彥博不斷鼓勵隊員「今天會更好!」
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前進南極點」計劃,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陳彥博、藝人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與吳昇儒共同組成南極長征隊。出發前團隊因暴風雪延誤行程,因此將原計畫壓縮到20日內,捨棄原訂660公里的岸到點(Coast to Pole)路線,改為距離較短難度卻更高的「高原路線」。
長征隊從6日起展開挑戰,隊員們每天在平均-25-30℃氣溫下行進約10小時,而近日長征隊遭遇南極近年來罕見的暴風雪,更出現南極「white out」現象,產生的乳白色光線,使人可視範圍只剩2公尺,「white out」同時讓人的視線產生錯覺,分不清近景、遠景。南極顧問Wilson特別在每日回報中提及,團隊必須一直緊扣,因為這種情況下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
歷經連日惡劣環境,女隊員林語萱曾表示自己的意志力變薄弱。身為教練的陳彥博為了提振士氣,不斷鼓勵隊員「今天會更好!」,隊員們受鼓舞後也重拾信心,繼續向前。
此外,一百多年前挪威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利用滑雪及狗拉雪橇的方式抵達南極點,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長征隊除了滑雪外,途中也嘗試利用三輪越野單車行進,希望透過不同工具的輔助下完成挑戰。
橘子關懷基金會以「做大夢」及「冒險」為主軸打造「南極冒險展」,12月10日已於橘子集團總部展開,採網路預約優先制。展區規劃南極知識的科普教育區,同時透過互動方式,讓民眾了解登陸南極點所面臨的困難及挑戰。展區另有「一起去南極Bar」,讓參觀者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冒險夥伴,展覽期間只要打卡分享,還能免費享用「南極特調」。
「南極冒險展」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四11:00-17:00、周五11:00-18:00,每小時僅開放30位民眾入場。預約免費參觀網址請點我。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
Canyon 的 Eco Speed 概念車系是未來環保自行車的願景?它看起來絕對像是一台來自未來的自行車,用前衛古怪的造型將一個由一組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馬達、碟煞器和前後懸吊系統等等高科技組件包覆起來。但是,這真的會是一款我們在2025年會騎上路的自行車嗎?
Eco Speed 自行車的概念設計誕生於2014年。一位工業設計研究生亞歷山大·福斯特 (Alexander Forst) 自那時開始著手研究電動自行車設計的未來,並找到了 Canyon 來作為他將 Eco Speed 概念車計劃付諸實現的合作夥伴。
Eco Speed 是一款電動自行車,使用一款以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機。這種未來科技藉由混合氫氣與氧氣來發電,並且,根據 Eco Speed 的簡介看來,將足以提供500瓦特的動力。
氫燃料電池技術是一種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能源科技之一。一些汽車公司現在正在測試它作為未來汽車動力來源的可能性,它的倡導者們大力宣揚這是一種低成本的、可持續的替代燃料來源。但,我們直到現在才看到這種技術運用在自行車上?
也許不是。早在2007年,一家中國公司已經首次推出一種以名為PHB的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來源的電動自行車。另外,在2014年,一群澳洲的研究人員成功地打造了一款「Hy-Cycle」電動自行車,它只需耗費僅僅價值2美元的氫氣,便可以行駛高達125公里的距離。
Eco Speed 自行車的設計將目前一些最新科技完美地整合起來。例如,它的碟煞直接連接到車輪的輻條。前方的車架上有一組所有零件全部整合包覆的「上下顛倒」的懸吊避震前叉。靈活的上管提供了更大的舒適度,讓我們聯想到1990年代的一些「Soft Ride」的越野車款造型。
Eco Speed 自行車看起來就像一台自行車和噴射戰鬥機的綜合體。它的手把已被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的一組「翅膀」所取代。手把也裝置在一組油壓筒上,藉由按壓一個開關,可以因應不同的騎士的高度來輕鬆做調整。轉彎時,作為手把的「翅膀」並不轉動,只有兩邊末端的把手桿可以用來控制轉向。
如果這款單車在2025年上市銷售,你會下手買嗎?
Canyon 公司並不怕涉足於尖端技術。這家勇於想像的自行車製造商在過去的幾年裡大膽創新,並已經於去年發表了全避震、碟煞且可以連接智慧型手機上網的MRSC概念自行車,獲得一片好評與熱切期待,我們相信這些概念車款很快就能夠成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