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Under Armour與HTC攜手推出「UA HealthBox」健身套組
1
Under Armour與HTC攜手推出「UA HealthBox」健身套組
2
重量訓練的休息日
重訓健身每週該休息幾天比較好?國外私人健身教練建議安排2-3天
3
50歲澳男1小時做2,220個伏地挺身 破金氏世界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Under Armour與HTC攜手推出「UA HealthBox」健身套組

2016-05-25
配備館 健身 穿戴裝備 UNDER ARMOUR 趨勢

去年HTC 在消費電子展CES發表將與 Under Armour 跨界合作的消息,可是在2015卻只聞雷聲,不見雨點。不過期待了一年,HTC 終於在今年消費電子展CES終於發表與 Under Armour 重量級跨界合作的UA Health Box健身三件套組。這樣一組要設備要價400美金,約台幣13300元,這次的設計之中,讓以往我們覺得運動設備,總是不好看,不時尚的印象通通都丟 去,整體的設計利用黑色與紅熱的搭配,讓手環與體重計呈現出時尚與科技感,讓你量個體重都可以很時尚。UA HealthBox包含了UA Band運動手環、UA心率帶以及體重計,並搭配上UA的紀錄APP,可以讓你更加了解的身體狀況。

©Under Armor

UA Band運動手環

UA Band運動手環設計,讓你可以全天攜帶,監測你每天的運動與睡眠狀況,紀錄走路的步數、睡眠狀況、心率以及健身的習慣,其中心率的部分配合UA Band 心率帶一起使用時,可以利用手環上面的顯示器讓使用者了解到現在的心率狀況。

©Under Armor
©Under Armor

UA Band 心率帶

藉由佩戴在胸前,幫助偵測運動時的身體狀況,心跳率等等,讓使用者可以藉由這些數據分析,來調整自身運動的強度,來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另外UA Band 心率帶還可以分析卡洛里的消耗量,如果配合應用程式,還可以設定個人化的目標心率區段。

©Under Armor
©Under Armor

UA Scale 體重計

這次的體重計設計,讓整個體重計充滿了未來的科技感,利用隱藏在面板之下的LED來顯示,並配合導電漆技術 (Conductive Paint Technology),能夠讓 UA Scale 在秤重的同時,測量身體脂肪的百分比。
另外體重計能夠紀錄八位使用的資料,其中可以利用WI-FI的功能,讓體重計能夠與應用程式做連動,讓使用可以藉由APP就可以了解體重的數據變化,達到完整的健康控制紀錄。

©Under Armor
©Under Armor

UA Record app

這次在UA Record app增加了許多功能,讓整體的資料可以更加完善,像是卡洛里的攝取與消耗,與睡眠狀況的分析,都有包含在這次的APP裡面。現在這款APP可以在Google Play商店與App Store下載。

The UA HealthBox將會在今年一月22日於全美的UA與HTC的網站與實體店面開賣,雖然台灣還不在第一波的上市名單中,但今年還是有望會在全球開賣,也 會採取零售的方式,價格分辨是,UA Band運動手環與UA Scale 體重計零售價皆為180美金,約等於台幣4800元,UA Band 心率帶則為80美金,約合台幣2400元,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再多留意一下之後產品上市的訊息。

©Under Armor
©Under Armor
©Under Armor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健身每週該休息幾天比較好?國外私人健身教練建議安排2-3天

2021-04-12
觀念重量訓練徒手訓練體適能運動恢復健身話題

無論你是已經健身一段時間的老人,還是正準備要開始進入健身這個領域的新手,你可能除了想了解健身訓練的動作之外,也會想知道應該多久要休息一次,儘管有許多的人每週訓練七天都不會安排所謂的休息日,但你必須要知道過度訓練有可能反而讓成果大打折扣,在國外有許多的私人健身教練都建議一週休息2-3天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訓練安排,但這個答案會因為每個人讀體能狀態和訓練方式有所差異,但同樣要遵循訓練的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Time)和型態(Type)這四要素來進行安排,才能保護自己避免造成無謂的運動傷害。接下來我們將透過這幾位私人教練,告訴你安排休息日的重要性吧!

重量訓練的休息日
重訓健身每週該休息幾天比較好?國外私人健身教練建議安排2-3天

Go2Practice的私人教練兼首席執行官的Joanna Stahl說,當你開始訓練肌群後身體會出現輕微的痠痛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果當這痠痛感延伸到關節或神經感受到刺痛時,那就有可能要暫停這些訓練項目。White Coat Trainer的健身教練Alex Robles表示,健康是自然分解與代謝的過程,這也意謂著你必須要透過肌肉的破壞與重建,這些過程中將會消耗及大的能量,因此,你必須要透過適度的休息讓身體恢復能量,否則訓練的成果將不會有大幅度的進步。

健身教練Adam Kemp表示,充足的睡眠將可以減少你休息的天數,同時也必須要補充正確的營養才能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身體必須要比以往更多的休息時間,請不要為抽出更多時間休息而感受到羞愧,你要記住休息是為了能讓肌肉恢復能量,否則你將不會練得更加強壯或健康。擁有運動訓練碩士學位的Austin Martinez表示,過度的訓練將會涉及體內激素的釋放,最終會讓你身體參與訓練的體能及專注力降低,這些狀態都有可能會降低肌肉的成長。

健身教練指出休息日
眾多國外健身教練都指出,適度的安排休息日對於肌肉的成長與訓練成效有幫助。

在過去我們都會認為,一週七天不間斷的訓練或是進入健身房,是一項充滿意志力並值得炫耀的事情,深怕多撥出一些休息的時間就會讓肌肉停止成長,然而,根據美國運動委員會的資料表示,過多的訓練將會演變為過度訓練綜合症,這個症狀包含性能力下降、身體過度疲勞、失眠以及食慾不振等多項問題。

健身教練Adam Kemp也特別補充說明,所謂的休息日並不是要你整晚喝酒或是攤躺在沙發上發懶,反而是要避免進行劇烈或高強度的訓練,讓血液能透過較低強度的訓練運動維持較好的流動性,簡單來說,每週訓練的節奏除了正常高強度的訓練之外,你也可適度安排2-3天的低強度運動訓練,讓肌肉能有足夠的時間可進行修復與成長。

資料參考/activ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0歲澳男1小時做2,220個伏地挺身 破金氏世界紀錄!

2016-09-13
體適能徒手訓練健身話題

據澳洲每日郵報報導,卡爾頓·威廉斯(Carlton Williams)今年七月在一小時內奮力做出2,220個伏地挺身,打破了他自己去年一月所創下的1,874個世界紀錄。金氏世界紀錄稍後認可了這項紀錄並製作了這部影片。

Carlton Williams ©guinnessworldrecords.com

這位來自西南澳洲瑪格麗特河,身材健美的50歲男子在Bodyclub健身中心完成這項壯舉,除去了動作沒做到位的次數,最後統計下來是令人訝異的2,200個,當然,在他停下來休息時,計時器的數字還是繼續在跑。

健身房的人說,他這三個月來一直勤於訓練,準備迎接這場挑戰。「基本上,我真的不覺得很痛苦。」威廉斯先生告訴當地記者說。「我肩部有一處受傷,這是我最大的問題,不過之後我慢慢地去習慣適應它了。」

Carlton Williams ©news.yahoo.com

在當地健身房一群熱情歡呼的圍觀群眾之前完成這項壯舉的威廉斯說,當他在圖書館於一本書上看到關於這個伏地挺身的世界紀錄之後,他就決心要打破這個紀錄。

金氏世界紀錄組織在8月初已經確認威廉斯先生的成就並公佈於其網站。「在一小時內完成的最多伏地挺身新世界紀錄是2,220個,由英國人卡爾頓·威廉斯2015年7月25日在澳洲的西澳大利亞瑪格麗特河實現,」網站上如此寫道。「威廉斯先生打破了自己所保持的1,874個伏地挺身紀錄。」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