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陳代謝」是指在你所有細胞中發生的一系列化學過程嗎?當你坐著看電視時、睡覺的時候或是白天坐在辦公室裡的時間,它都在進行著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而你的大部分能量來自基礎或休息的新陳代謝,這是指發生在細胞中的保持人體能量的所有活動,根據估計你每天消耗的總能量有6~8成是來自於基礎代謝而不是身體的活動。
因此,新陳代謝率包含了身體所有在協同工作的部分,例如基礎代謝與運動時的代謝,換句話說,新陳代謝有許多複雜的任務,並受到體內的荷爾蒙、神經傳導物質和其它化學物質的影響,所以說新陳代謝變慢但「基礎代謝」不一定會變慢,可是基礎代謝變慢就會降低新陳代謝率喔!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聰明的方法可以幫助你身體恢復新陳代謝,讓你的身體能更健康更快速的燃燒熱量,根據佛羅里達州的CrossFit訓練師Hannah Eden (漢娜·伊登)的說法,想要更以效率的提升新陳代謝率的方法,就是將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相互結合起來,這是因為訓練不僅僅有助於訓練當下燃燒卡路理之外,更能有效促使肌肉組織的生長,讓你無論在任何時間都能持續燃燒卡路里。
接下來,CrossFit訓練師Hannah Eden將要推薦一些特定的練習動作,讓你的新陳代謝率能成為燃燒卡路里的大幫手,如果可以就將這些動作融入於你的訓練課表中吧!
基本Burpees波比跳的整套動作,可以訓練到手臂、腹部、腿部、臀部、胸部等各大肌群,這個完美結合無氧與有氧訓練的複合式鍛練法,除了可以提升全身肌肉肌能外,還可以幫助你快速燃脂與雕塑身型。
步驟1.保持自然站姿,身體站直,膝蓋微彎。
步驟2.蹲下後將雙手撐於地面,並與肩同寬。
步驟3.用力將雙腿同時後蹬,身體呈現伏地挺身的預備姿勢。
步驟4.完成一個伏地挺身的動作。
步驟5.將腿收回並屈腹,回復到下蹲的姿勢。
步驟6.將雙手往上伸直,收小腹用大腿肌肉將身體往上跳躍。
基本弓箭步的動作,主要是針對大腿肌群中的股四頭肌來做為訓練,然而,在加上往上跳躍的移動方式,就能更加強腿部、臀部與核心肌群的穩定性,Eden說,如果你能持續進行這項動作,將會感受到肌肉的成長與肌耐力的提升。
步驟1.一腳向前跨一步,然後下蹲。
步驟2.將重心擺在軀幹及後腳上,身體保持中立。
步驟3.身體不要過度前傾或後仰,同時,後腳盡量不要跪地。
步驟4.利用後腳及核心力量,把身體及前腳推回到起始位置,然後往上跳。
步驟5.接著換邊進行1-4步驟,做大約3-5組訓練。
跳箱(Box Jumps)跟波比操(Burpee)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它們都屬於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的一環,當你執行跳躍這個動作時,就會經歷一個短期高強度動作和間歇休息的過程,你每次的跳躍都會需要使用大量的氧氣來燃燒脂肪產生能量,因此,可以讓心臟用更高的效率將血液大量輸送到下肢肌肉。
步驟1.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站立於跳箱前方,身體與跳箱之間取能跳躍上的距離為準。
步驟2.接著雙腳微蹲運用股四頭肌與股二頭肌的力量,搭配上肢的擺動跳躍上平台並釋放力量,要注意髖部、膝蓋與腳踝之間的伸展。
步驟3.由於跳下箱子對於膝蓋的衝力較大,因此,建議可用走下來或逐步跳下的方式回到起始位置。無論是上箱或是下箱都以腳部輕盈為主,千萬別讓腿部與膝蓋承受過大的衝擊力。
深蹲跳 (Squat Jump)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主要是由深蹲加上跳躍的動作結合而成,除了可以有效的訓練到下半身肌力之外,也能強化身體的心肺功能有助於提升新陳代謝率。如果你是初次練習者,建議可以先將深蹲動作練習好之後,再加入跳躍的動作。
步驟1.預備動作為雙腳打開略比肩寬,呈深蹲姿勢。
步驟2.接著運用股四頭肌及股二頭肌的力量,往上跳躍。
步驟3.落地時回到深蹲的姿勢,連續操作約1-2分鐘。
資料參考/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當我們在進行重量訓練課表的排定時,你都只知道要先排三大主要肌群再排輔助小肌群,但你知道為何要這樣安排?首先,你要知道在安排訓練動作時,最先施作的訓練動作效果最大,越後面施作的動作訓練效果就會越不明顯。因此,對於接受訓練的人而言,都會將重要性較高的訓練動作,安排在越前面,這就是所謂的優先順位原則或稱為動作配置原則。
實際上,在各式各樣的運動訓練動作當中,有的能夠發揮較大肌力或是爆發力的訓練,也有些能發揮局部的肌力訓練動作,因此,基本上我們在安排訓練課表時,都會先安排能動用較大肌肉與較多肌肉的複合式動作為主,接下來才會安排動員肌肉量較少及較為局部的孤立式動作,例如:我們最常做的三大訓練動作-深蹲、硬舉與臥推;這都是屬於大肌群的複合式動作,他們主要都會動用到較大較多的肌肉群來完成一個訓練動作,當我們在進行這些大肌群訓練動作時,四肢末端的肌肉也會經由輔助性的發揮作用,所以,如果你再訓練這些大肌群之前,先訓練一些末端的小肌群(例如肱二頭肌或三角肌等),就會造成末端小肌群的優先疲勞,而無法在訓練大肌群的同時發揮輔助的功效。
所以,我們在進行訓練課表安排的時候,就必需要進行強化大肌群為主要目的的動作,因此,在許多的訓練課表都會先看到3大肌群的動作安排,接著才會搭配上其於的輔助肌群訓練動作,例如:胸大肌訓練就會搭配上肱三頭肌;背肌訓練就會搭配上肱二頭肌與前臂訓練;大腿肌群就會搭配三頭肌訓練,這些安排都是有其目的與作用。但也會有例外的狀況,比如為了配合特定的運動比賽項目所做的重點式強化特定肌群或者是受傷復健的治療階段,才會撇除優先訓練大肌群的方式。
但無論在哪一種訓練課表內,我們都必需要決定訓練動作的優先順序來進行,以下就是12個基本強化肌群的動作訓練配置:
1. 深蹲
強化肌群:臀大肌、股四頭肌、腿後肌與背部肌群
延伸訓練:初學者要做好深蹲的6大基本要訣
2. 硬舉
強化肌群:背部肌群、臀大肌、腿後肌、股四頭肌
延伸訓練:臀部、大腿肌力的殺手級「硬舉 」訓練
3. 仰臥起坐
強化肌群: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股直肌、髂腰肌
伸延訓練:健美選手推薦7組最佳腹肌訓練
4. 腿部屈伸
強化肌群:股四頭肌
5. 腿部彎舉
強化肌群:腿後肌
6. 仰臥推舉
強化肌群:胸大肌、前三角肌、肱三頭肌。
延伸訓練:臥推常見的6種錯誤方式
7. 屈體划船
強化肌群:背闊肌、大圓肌、背部肌群、菱形肌、斜方肌中部、後三角肌
8. 肩部推舉
強化肌群:三角肌、斜方肌、肱三頭肌
9. 三頭肌伸展
強化肌群:肱三頭肌
10. 手臂屈伸
強化肌群: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
11. 小腿上提
強化肌群:小腿三頭肌
12. 手腕屈伸
強化肌群:前臂屈肌群
然而,你的訓練課表將要如何安排動作項目?只要秉持著優先順序原則來進行就可以,但有時後也必需要隨著週期性訓練法則與每週訓練內容來進行調整,而區分為技巧性訓練日或提升肌力訓練日這兩種,但基本的大方向是不會有所改變。
資料參考/issaonline、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