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比賽疲勞:如何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克服它
1
比賽疲勞:如何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克服它
2
適合跑者的兩招瑜伽體式
3
跑步心志的成長與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比賽疲勞:如何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克服它

2016-07-29
人物誌 跑步 運動生理 觀念 鐵人三項 游泳 單車

由國際鐵人三項聯盟 (ITU) 所主辦的「世界科學與鐵人三項運動年會 (Science + Triathlon World Conference)」,2015年底在法國國家體育研究院 (Institut national du sport, INSEP) 舉行。會中,法國運動科學家荷莫·樂珀斯 (Romauld Lepers) 談到心理上的疲勞會如何影響運動表現。

他所發表的演說高度集中於英國肯特大學山謬·馬科拉 (Samuele Marcora) 教授關於疲勞的生物心理學模式。「馬科拉說,當我們用盡對於達致某項成功所願意付出的最大努力(換句話說,缺乏更進一步的動機這件事限制著我們),或者,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揮了最大可能的努力(換句話說,我們的感知限制著我們的努力)時,我們就會停住或慢下來。」樂珀斯解釋道,這與傳統生物生理學在疲勞方面的模型相衝突。傳統的模式往往認為,當身體乳酸上升或肝醣(能量)耗盡時,你就會開始覺得疲勞。

疲勞是心理作用

現今已經有許多人贊同馬科拉教授對於疲勞的新理論。不過,樂珀斯強調,沒有什麼事不用辛勤努力 - 如果你不夠強大,你的頭腦會把肌纖維中想要推動自己前進的那股動力解釋為潛在的危險,所以你就會自動慢下來。然而,生物生理學的模型表明,只要你克服了身體的部分,精神上會自動改變自己感知一項身體活動的難易度。例如,以鐵人三項來說,游泳、騎自行車或跑步這三項分別有多麼艱難。我們隨後就會發現,這部分有潛在的運動表現含義。

目前在肯特大學任教的馬科拉有一項被稱為「AX-CP測試」的計畫,他會讓受測者執行一項耗時90分鐘,以電腦紀錄的認知測試,其中受測者會以80%的最大力量輸出功率騎車騎到力盡。馬科拉發現,在參與者覺得心理上疲憊之後,在單次測試中,該受測者可以保持體力的時間下降了12%。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若你心理上覺得疲憊,你應該避免鐵人三項的訓練。相反地,樂珀斯認為,當你一天工作下來,累積不少疲憊之後,每週至少應做一次訓練。根據馬科拉的理論,如此與高速騎自行車或用力游泳也有類似的效果 - 意即,雖然感覺上比較衰弱,一旦你克服多餘的阻力(在這種情況下是精神上的疲勞),你便能夠在比賽上表現得更強、更持久。也就是說,克服心理障礙,你便有可能將身體的運動表現推向極致。

告訴自己,你可以

樂珀斯也說明激勵性的自我對話如何能減輕精神方面的疲勞,讓你能夠運動得更耐久。他引用英國班戈大學教授安東尼·布蘭契菲爾德 (Anthony Blanchfield) 與其團隊的研究成果說,「與馬科拉類似,布蘭契菲爾德也讓受測者以80%的最大輸出功率騎車騎到力盡兩次,不過其中插入兩週的激勵性自我對話訓練,」樂珀斯說,「使用的詞彙包括『向前推進吧』和『你做得很好』等等。研究者發現,受測者能負荷的總時間增加了17%,而且其運動自覺強度(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覺得更強了。」

停下來喝一杯茶(或咖啡)

如果你心理上實在疲憊不堪,而且上面提供的激勵性自我對話也不能激發更多的身體性能時,是時候尋求合法精神藥物的協助了。樂珀斯提到Doherty和Smith的研究成果,他們的整合分析的結論是,訓練前服用4-7mg/kg的咖啡因不僅降低 6%大腦認為需要努力的知覺,同時也將運動性能提升了11%。研究人員還發現,超過75%的優秀運動員在比賽前和比賽時都會服用咖啡因。

英國運動營養學家蘇菲·基樂 (Sophie Killer) 告訴我們,「咖啡因作為機能增進劑非常有效,因為咖啡因的分子形狀與腺苷 (adenosine) 相似,而我們全身上下都遍布了腺苷受體,甚至大腦。腺苷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腺苷與受體結合時,會抑制某些神經傳遞物質的釋放、製造抗痙攣劑,具有鎮靜的效果。咖啡因是少數能夠穿越血腦障壁 (blood brain barrier)的物質,它很容易能與腺苷的受體結合,因而抑制其活性。腦中的腺苷會與受體結合,降低神經活動而使大腦進入睡眠狀態,而咖啡因的作用便是與其競爭,引此能保持神經的活性狀態,從而達到清醒的效果。咖啡因集中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並抑制發送到大腦的、說你累了的訊息傳輸。在肌肉上面,咖啡因則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咖啡因與腺苷受體結合,從而增加肌肉運作的能力,使你能夠產生更強大的力量。咖啡因還可以改善身體反應時間和有氧代謝能力。」

多年來,運動科學家和運動生理學家們曾研究訓練生理參數,如有氧能力,乳酸閾值和力量輸出功率的影響。從現在開始,大腦的訓練應該會成為你在訓練計劃上面需要特別注意的重點。

5個對付疲勞的小提醒

① 每星期在一天工作之後,進行至少一次訓練。你會覺得心理疲乏,這將使訓練感到更加困難,但它會讓你在正式比賽時嚐到甜頭。還有證據表明,你比較能從短的、密集的訓練得利,而不是漫長而緩慢的訓練。

② 相反地,賽前應避免太多勞心的工作引起精神疲勞。降低意志耗損的簡單方法包括:在比賽開始前早早準備好你的工具包和營養補給、提早到會場做準備,並仔細打包好你的裝備。所有這些方法都能減少焦慮並避免心理疲勞。

③ 練習一下自我激勵對話的訓練,看看它如何影響你的比賽表現。無論你是在腦海裡想著或直接講出來,所有的內容都要是積極的。而不是,「這是太難了,我好掙扎」,請告訴你自己:「我這次一定要打破我的個人最佳成績。」「保持手臂揮動吧!雙腿也會跟進。」這些雖然聽起來有點矯情,但它已經被證明,對於各級運動員都非常有效。

④ 咖啡因是市面上最被推崇的合法運動機能增進劑。最近的研究都對於咖啡因這種積極的結果有相似的推論,無論你是以藥片或飲料的形式攝入。並且,與一般大眾所認知的觀點相反,咖啡因對於無論是慣性攝取者或非慣性攝取者的效益並沒有什麼不同。

⑤ 馬科拉也正與美國一家名為Axon Sports的公司合作開發一款針對大腦訓練的app,敬請繼續關注他們日後的發展。

分享文章

適合跑者的兩招瑜伽體式

2017-06-18
知識庫書摘訓練動作腿部肌群臀部肌群瑜伽跑步

瑜伽體位法中有不少鍛鍊腿部和臀部肌肉的體式,能夠幫助跑者們增加下半身的肌耐力與柔軟度,並使雙腿更加勻稱。以下介紹兩種體位法,你可以加到平時跑步前的暖身訓練動作,讓自己跑得更順暢!

濕婆是印度神話三大神祇之中的破壞之神,「Virabhadra」則是他的化身。
這是一個模仿英雄勇於面對敵人, 英勇踏出步伐的體位法,
能提高身心能量,令人渾身充滿幹勁。

瑜伽體位法-英雄式I

 1  從山式將單腳往後跨

以山式站好,雙手插腰,將左腳大幅往後跨。

 2  屈膝,用力踩穩

彎曲右膝,將重心往前移,讓重心落在左右腳正中間。

 3  雙手舉高,合掌

雙手舉到頭的正上方,合掌。

★反方向也以相同步驟進行。

 變化型  高弓箭式 High Lunge
手臂打開與肩同 寬, 後腳的腳跟從 地面上踮起來。

這是一個將整個身體擺成三角形的體位法,有好幾種變化型。
Utthita是「遍布」的意思,「Trikona」是「三角」。
左右平均練習,能恰到好處地按摩大腿及臀部肌肉,使雙腿線條勻稱。
若手碰不到地板,可以握住腳踝。

 1  將手臂、雙腿大幅展開並站好

以山式站好,雙腳左右大幅跨開,雙手展開至肩膀的高度。

 2  上半身倒向側邊

視線維持不變,邊吐氣邊將上半身緩緩倒向右側。注意別讓肚臍的方向改變,以便確實伸展身體右側。

 3  手碰地板,眼睛看上面的手

邊延伸脊椎,邊將上半身倒下,右手碰地板,左手高舉到正上方。雙手延展成一直線,最後將視線移往左手。

★反方向也以相同步驟進行。

 注意 
手指立起來,支撐 身體。形狀如同杯子(碗),掌心要有空 間。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Satori Sankara(小口 智)著作《最新瑜伽體位法大全 127式決定版:真人專業講師全圖解示範,軟精裝可攤平邊看邊操作》一書。

瑜伽是個老少咸宜的運動,民眾可以從各種流派、不同難度中挑選適合自己的課程。隨著學習瑜伽的人口激增,也讓作者產生一個想法,那就是讓民眾擁有一本能跨越不同流派,當作基礎學習,並可長年使用的書。

本書不涉及任何流派,主要介紹廣為流傳的127種基本「體位法」。體位法不是瑜伽的全部,但練習體位法,能為進階奠定基礎,進而幫助我們學會呼吸法與冥想。正確地瞭解體位法,對於深度學習瑜伽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希望讀者可以善用本書,正確了解體位法。


•旗標科技《最新瑜伽體位法大全 127式決定版》 請點此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心志的成長與訓練

2017-02-22
運動心理UNDER ARMOUR跑步訓練觀念跑步話題

所謂週期化訓練的原則是One day hard, One day easy,所有訓練的變強是發生在休息與恢復的時候,這是一個常態,就是訓練的一種過程。
 
但要跑好馬拉松,不僅僅是「體能」、「技術」、「肌力」訓練而已,還有精神領域的「心志」探討。跑馬拉松意志力有多重要?UNDER ARMOUR鬥陣團的領軍教練徐國峰來告訴你。

UNDER ARMOUR鬥陣團的領軍教練徐國峰 徐國峰FB

何謂跑步哲學?

哲學是在探究不同事物的本質,以及在替不同的事物,透過文字下定義。那麼什麼是跑步哲學呢?所謂的跑步哲學就是要思考跑步是什麼、如何對此下定義,是一個討論的過程。
 
跑步是什麼?在字詞上的定義是從A點移動到B點或是兩腳交替,比走路快。但這樣的本質是無法教導別人跑步的。

休閒跑者VS競技跑者

何為休閒跑者?休的意思是停下來好好呼吸,閒則是正事與正事的空閒時間,例如:週一至週五要上班是正事,但週六、週日則是空閒時間,兩字合在一起就是在正事與正事之間去從事休閒行為,沒有壓力好好放鬆。對於休閒行跑者來說,跑步並非他的主要目的,而是透過跑步的行為讓自己的身心好好放鬆下來,從工作壓力之中釋放,讓正事可以做得更好。
 
相較於競技跑者是與休閒運動對立,它無法讓你好好休息,必須一直進步,才有辦法比出高下,同時它亦可以是空閒時間所從事的,但本質無法達到放鬆的效果,具有很高的痛苦成份,以達到變強的目的。
 
所有的動物在自然界為了要求生,都會出現戰逃反應,面對威脅時必須要對抗才能活下來,在這之下,人就會激發腎上腺素,出現此反應,忽然讓運動能力提升,才有辦法跑得過別人。

競技跑者是具有很高的痛苦成份,以達到變強的目的 ©pinterest.com

集中能量,凝聚戰鬥的氣氛

Fight是戰鬥的意思,就是志氣,產生一股氣的能量,氣是介於精與神之間,必須把能量集中在一個點上,才有辦法突破。

氣氛就是人聚在一起就會有的氣場,你可以把這股能量集中在一群人身上,也較有辦法突破。例如:大部分的精英運動員,面臨大比賽時,往往是跟著一群人一起練習,因為一個人練氣氛不夠,沒有互相的刺激便很難進步,儘管課表在科學,但當脫離了群居這事,再怎麼努力也練不起來。所以一個跑步團隊,除了教練本身之外,還需有一位班主任或是其他人員來帶動這個團隊氣氛,讓大家的能量能夠更強大。
 

學習將重點放在對的事上,減少錯誤的發生

很多學員會問錯的問題,然後找到錯的答案,例如:最常聽到的問題是跑步應該是前腳掌著地還是後腳跟著地?所以教練的工作在於找到對的問題並幫助學員引導到對的方向,幫他找到對的答案,但如果你順著他的問題去回答,則對他不會有任何幫助。
 
教學的關鍵在於講對的事情,而非去不斷提醒錯誤,應該要把意圖放在對的地方,例如:很多跑者會將腳刻意留在後面,於是很多教練便會自然的告訴學員;腳不要留在後面,應當是將意圖放在重量,他就會專心在「落下」並跑出對的姿勢。當你把重點放在對的事情上面時,錯的自然會忘記。

當你把重點放在對的事情上面時,錯的自然會忘記

想要到達神境界,首先學會如何自立

在跑步時,跟著別人跑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不夠專心,想東想西,這就不是努力,而是依靠。一個厲害的教練,要學習能夠將學生訓練到獨立的個體,努力過程中需要以下幾點:
 

  1. 知識上:教練要教他如何訓練,要有足夠強的形軀,包含體能、技巧,去完成他的目標。
  2. 精神獨立:不用靠其他數據或鼓勵給予安慰,也不需去尋求別人的肯定,但很多跑者在跑得過程中會去在意別人的成就,將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但所謂的獨立是指專注於自己的身上。

所以透過課表與教練的引導,我們要讓他們慢慢變成一位自立的跑者,必須有階段性,也是心志上的訓練目標。在賽場上必須很獨立,靠著自己的力量跑。

學習慢的技術,掌握變強關鍵

變強,在科學裡叫做週期化訓練,必須朝著變強目標設計一個科學化課表,但要進行科學化課表沒那麼簡單,這個難度並非身體上的負荷,而是心志上的克服。必須透過意志去執行,基礎就是慢,學會慢,過程中若快了,也要懂得拉住自己,鍛鍊自己的意志。
 
形軀我的訓練分為體能與肌力,體能是鍛鍊我們的體力,如果沒有力量很多動作會做不出來,當跑到一個忘我境界時,往往會忽略技術,但技術是指非常專注的在某個特定點之上,所以技術是形軀我與精神我的連結點,所有的變強都是以技術導口,也是進步的關鍵。

在極限邊緣徘徊時,身體被痛苦充滿,為了抵達終點,只能專心地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說服自己不要放棄,維持配速,維持在臨界點往終點前進。它的癮頭在於痛苦當下自己有能力超越它,不屈服於身體本有的限制而掌控它,那種超越感會一直延續到訓練或比賽結束,讓人產生面對人生的信心。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