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NIKE SWIFT田徑服裝進化史
1
NIKE SWIFT田徑服裝進化史
2
停跑1 個月
停跑1個月你的身體會有什麼改變? 做這件事讓你復跑反而跑更好
3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SWIFT田徑服裝進化史

2016-08-15
話題 跑步 里約奧運 奧運 服裝 NIKE

為了在賽場上爭取冠軍,每0.01秒對運動員來說都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何Nike一直致力於“ 整體速度系統”的創新來排除干擾因素,幫助運動員全神貫注於比賽本身。追溯自1996年,Nike發現緊貼身體的紡織材料能夠有效降低空氣阻力,並將這一理論付諸嘗試。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Nike’s Sports Research Lab)的科學家與空氣動力學家們攜手於2000年為雪梨的運動盛會推出了第一代Nike Swift田徑服裝,並在之後持續推出進化科技裝備至今。

2000年雪梨奧運第一代Nike Swift田徑服

Nike Swift Suit田徑服裝為在雪梨舉辦的運動盛會打造,主張應用劃區域的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科技,根據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與速度,選用不同的材料與織物。此服裝還採用了連身帽設計來進一步降低空氣阻力。

於雅典舉辦的運動盛會時,Nike再度優化2000年的Swift Suit 田徑服裝,採用當時最新的Nike創新科技來製造更輕盈、更透氣的一代。

NIKE 2004年雅典奧運的田徑服

Nike為在北京舉辦的運動盛會推出的Nike Swift Suit田徑服裝系列,讓運動員可以客製他們想要在場上穿著的裝備,並同步提升空氣動力學在身體關鍵部位的優勢。全新款式的剪裁更加貼身,背後使用Aerographics散熱系統,並盡可能減少服裝接縫。Nike Swift手套、臂套等疾速短跑裝備也使用了凹狀形狀面料,有效降低空氣阻力。

NIKE 2008年北京奧運的田徑服

Nike在於倫敦舉辦的運動盛會前,隆重推出Nike Pro TurboSpeed系列服裝。此系列透過AeroSwift結構以及劃區域的空氣力學來優化Nike Swift科技,大幅度降低干擾與阻力。其服裝再次實踐了Nike對永續發展的目標,82%的服裝材料為回收再利用的聚酯纖維紗線。

NIKE 2012年倫敦奧運的田徑服

Nike最新 Nike Vapor田徑服裝系列優化了Nike AeroSwift科技,簡化服裝結構來降低裝備重量。

NIKE 2016里約奧運男子田徑服

Nike Vapor田徑服裝系列借助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將擁有透氣工程網眼並往四周延展的編織布料與Nike AeroBlades科技融為一體。Nike AeroBlades能夠引導運動員身體四周的空氣流動,將Nike田徑裝備的抗空氣阻力性能提升到全新高度。

NIKE 2016里約奧運女子田徑服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停跑1個月你的身體會有什麼改變? 做這件事讓你復跑反而跑更好

2020-07-10
觀念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

悶熱的夏天讓不少跑者對練跑興致缺缺,較積極的跑者減少跑量同時增加交叉訓練,不過也有人選擇軟爛在家來躲過炙熱難耐的氣溫。那麼,當你停跑一個月後,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該怎麼防止重回跑場時打掉重練?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停跑1 個月
停跑1個月你的身體會有什麼改變? 做這件事讓你復跑反而跑更好

有氧能力與肌力的影響

根據2018 年發表於《應用生理學雜誌》一項針對馬拉松運動員的研究,發現幾乎沒有運動幾週後,心臟將開始出現明顯的訓練不足跡象;而根據較早期刊登於NMCD期刊的研究也顯示,成年人在連續四個月定期做有氧運動後休息一個月,當月將失去幾乎所有的有氧能力。

一個月不長,但如果你休息不運動一個月,將同樣需要約一個月時間才能回復原本的水平。不過,對大多數跑者來說,休息一個月不意味著整個月攤在沙發上,他們可能改做其他運動。多數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做3 次運動,無論游泳、騎自行車或其他運動,至少達到最大攝氧量(VO2 Max)的70%,即可好好保持你的有氧調節基礎。

因此,如果你很想停跑,無論是讓身體休息或是精神上恢復動力,別擔心!你可以透過進行一些交叉訓練來輕鬆地保持體適能。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其他交叉訓練,有氧能力將在休跑7 到14 天內開始下降,肌肉量更是在短短3天內就會開始流失。

停跑對身體的影響程度,取決於停跑之前的身體狀況。如果你過去幾週一直在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你投入了很多精力,因此停跑後的下降速度不會比那些練習較不規律的跑者快;當你回到訓練時也更快能適應。

騎自行車
停跑期間,每週至少做3 次游泳、騎自行車或其他運動

停跑期間可以做什麼?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因為訓練本身就會產生壓力,而你的身體一次只能承受這麼多壓力,如果不斷持續高強度的訓練,甚至加上生活、工作上其他種種壓力源,可能使你步入過度訓練的路,這時,你確實需要休息一下,此時休息也是自我照顧、重新訂定新目標的重要機會。

停跑期間,你可以建立肌力、做核心運動、把專注集中在身體活動度。雖然沒有跑步,但你在強化所有原本較弱的體能基礎,這些基礎如果練得好,未來將讓你在復跑時更加輕鬆容易。

延伸閱讀:酷暑不休跑才能拚年底馬拉松? 黃崇華教練提出全方位夏日跑步訓練方針

肌力訓練
停跑期間,肌力訓練能強化你的體能基礎

當你準備好重回跑場,請先輕鬆跑,不要一開始就想跑一場比賽。因為在你停跑時,完全沒有經歷跑步帶來的衝擊,如果肌腱和肌肉有一段時間沒有承受這種壓力,在復跑後進行長跑或是高強度跑步時,你的心血管系統可能比肌肉骨骼系統好得多,導致你感到「力不從心」。

復跑第一次你可能會感到很不順,不用在意!多跑幾次後,跑感就會回來找你,而且下一次一定會比這一次更好。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2018-03-13
跑10K觀念路跑跑步知識庫

對許多初跑者來說,「5公里」是他們一開始的目標,而當完成5K比賽後,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底子了,就直接跳過10K往半馬邁進,殊不知這種想法正是促成賽事變成噩夢的罪魁禍首。擁有美國RRCA和USATF認證跑步教練暨運動生理學家的Sean Coster提出4大關鍵,能有效且安全地幫助跑者從5K晉升到10K甚至更長距離。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www.mvtimes.com

關鍵一:管理最大攝氧量

慢跑是種有氧運動,需要身體使用氧氣產生能量,跑步里程數越多,需要的能量自然就越多。據Coster的說法,參加5K和10K賽事的跑者都「在有氧狀態下挑戰身體功能達到最高工作效率」,而關鍵在於根據比賽距離調整消耗的氧氣或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舉例來說,一名菁英跑者跑5K時,最大攝氧量可能落在97-98%,跑10K時可能僅92-94%,跑者在長距離比賽中透過降低速度,確保自己長時間保持運動表現。然而擁有高數值的最大攝氧量不意味著冠軍,因為獲勝關鍵點很多,而最大攝氧量只是其一。

最大攝氧量傳統測量方式是以跑步機或是腳踏車機檢測 ©my.garmin.com.tw

關鍵二:訓練耐力而非速度

當身體進行快跑或其他任何類型的無氧運動,是依靠肌肉內的暫時能量來滿足需求,而不是靠氧氣;肌肉內細胞反應提供暫時的能量爆發,但同時使乳酸堆積在肌肉中,終使能量消耗殆盡、造成疲勞。5K距離短到足以承受較高比率的有氧與無氧運動,10K賽事則主要需要氧氣來運作。

「10K比賽中耐力是王道」,Coster提醒,要讓耐力持久,應找出自己的乳酸閾值,或者在沒有乳酸堆積情況下跑45-60分鐘的最高速度。為了延緩跑者的乳酸閾值,建議每星期應在訓練計畫中加入一個節奏跑(Tempo Run,又稱速度跑、乳酸閾值跑)。

關鍵三:了解配速的重要

穩定配速是邁向10K的最佳方法,發現「10K舒適範圍」前或許會先試錯一陣子,但仍要找到您可以長時間保持的配速。當然,通過更多訓練後配速也相對提升。Coster建議,可根據以往5K的比賽時間,用網路配速計算器來找到您適合的配速,並將其提升到10K;而這個配速無論在短跑或長跑訓練中都須保持一致,練習這樣的速度,能幫助您快速度過10K練習的起始階段。

關鍵四:起跑別太快

在比賽的前2-3分鐘內,您很難衡量這場賽事難度有多高,但如果在比賽一開始跑太快,將讓自己陷於超過乳酸閾值的風險中,且最後沒有任何剩餘能量能支持您完賽。例如10K比賽中,如果您第一英里發現自己跑太快,恐怕為時已晚,這就是為何配速如此重要。

學習起跑時的跑速是需要練習的,嘗試完成一些節奏跑,這樣可以學習對配速的知覺。明白自己配速並把這項能力轉換到比賽中的跑者,通常直到比賽結束,身體狀態都能維持地相當良好。

如果比賽開始時跑太快,超過自身的乳酸閾值,最後將沒有剩餘能量撐到完賽

資料來源/ACTIVE、Personalrunning.com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